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紅樓璉二爺 > 第748章 招安
背景色:字体:[]

第748章 招安(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距離鐵網山西麵大約二十裡地的寬闊地帶。

此處燈帳千頂,火光熊烈。

這千頂軍帳傍著一條大道陳列,一南一北,涇渭分明。

此時在大道上的一頂臨時軍帳之中,兩軍主帥正在會晤。

“此番情景,雲節度認為我等應該如何?”

“我等行軍至此也有些時辰了,這麼長的時間,太上皇他老人家那邊沒有新的旨意傳來,我們的人也上不了山。

且方才我軍斥候回報,說鐵網山上已經沒有戰火的跡象,看來那謝鯨沒有騙我們,山上的叛亂果真已經結束。

此時此刻,隻怕太上皇他老人家已經遭遇不測了。”

雲光長歎一聲。

作為長安節度使的他,是京畿之外,距離最近的一支節鎮兵了。

因此他收到太上皇的調遣聖旨,立馬率兵上萬大軍,往鐵網山疾馳。

沒想到,還有人比他來的更早。

關寧節度使陶冉分明比他更遠,卻比他先一步抵達。後來他才知道,對方僅僅隻率領三千騎兵先行,留下大部在後。

雖然他們一前一後抵近鐵網山,卻都遭到了嚴陣阻攔。

且阻攔他們的部隊,拿出了寧康帝的旨意。二人皆不敢妄動,因此約定之下,合兵一處。

在此期間,他們自然也接到了守軍將領的“勸導”,讓他們留下部隊去鐵網山麵聖,或者哪兒來的回哪兒去,否則以謀反論罪。

對此他們回以沒有接到太上皇的旨意,不敢擅自退兵。

至於單獨去鐵網山麵聖……他們又不蠢。

此番動靜鬨得這麼大,傻子都知道發生了天大的事。

雖然太上皇給他們的旨意中隻讓他們帶兵到鐵網山勤王保駕,沒有指明是誰犯上作亂。

但是先不說從傳旨太監那裡得到的“內幕”,就說當今天下,敢造太上皇的反,有本事逼得太上皇調外軍入京勤王保駕的,除了寧康帝還有誰?

所謂神仙打架,殃及池魚。

眼下二聖相爭,一個不好,死的就會是他們這些手握兵權的將領。

“陶將軍此番帶來多少兵馬?”雲光忽然問道。

陶冉麵色微動,深深的看了雲光一眼,故作輕描淡寫的道:“此番我所奉旨帶來勤王保駕的兵馬,有輕重騎三千八百,餘者精銳兵卒八千。”

雲光聞言,暗自嫉妒一番,然後若有所指的道:“我聽說,九省統製王大人此番也進京了,而且所帶來的兵力,是你我的數倍……”

陶冉作為久鎮一方的大將軍,自然聽得出來雲光那隱晦的意思。

但他隻是略微一想就否認了。

雖然此番鐵網山二聖相爭,但是天下並未混亂。

單就那十萬裝備精良的禦林軍,就不是他們手中這點兵力可以抗衡的。

而且,那王子騰屬於是半道出家,本身也曾當過京營節度使,和他們不是一個路數的,交流不到一塊。對方的兵力也比他二人多。

真要聯合起來乾大事,誰聽誰的?隻怕大事未成,他們幾個就先內哄了。

所以,以眼下的局勢,憑他們這點實力就想要效仿董卓,入朝把控朝政,那是癡心妄想,取死之道。

雲光隻看陶冉的表情,就知道對方沒那意思,他自己也隻是想想而已。

畢竟京師的繁華,對比節鎮的苦逼,有點想法也正常。

朝廷也知道他們會有點正常的想法。

所以一般情況下,朝廷都是不準予外軍進京的。這也是此番太上皇調外軍進京,讓寧康帝更加覺得他父皇老而昏聵了的原因。

二人密謀良久,確定了同進退的策略方針之後,就預備散了。

忽聞得令兵來報:“稟二位將軍,禁衛軍火器營統領,鎮遠侯賈璉在大營外求見二位將軍。”

聽得賈璉的名號,雲光和陶冉麵色都鄭重了一些,相視一眼,即命將人帶進來。

……

賈璉穿過重重軍帳,看著那些灰黑的帳篷,便知道這些外軍的條件果然比不得京都之內的官兵。

這還是距離京城比較近的外軍,可想而知那些九邊之地的邊軍,條件又是如何。

封建帝國的一大弊病,就是存活的越久,就越是苛待偏遠的將士。

這不是皇帝或者朝廷主觀上的想法,但它就是會在一個又一個的朝代之中,客觀的表現出來。

賈璉知道,寧康帝想要變革的其中一個重點,就是改變軍製,他想要改變的重點就是全國那幾十萬亦兵亦匪的綠營……

沿著大道走了大概一二裡地,就見一個突兀的軍帳前,一左一右兩個披甲的老將。

二人看見他,都紛紛上前拜見。

“末將雲光(陶冉)拜見皇孫殿下。”

賈璉本來也是迎上來的,卻沒有料到這二位如此稱呼他。

愣了愣之餘,也知道這兩位對於山上的事情,並非一無所知。

“二位將軍客氣了,快快請起。”

扶起兩個本就微拜的老家夥,賈璉道:“關於本侯皇孫的身份,如今尚未有定論,二位老將軍還是直接叫我的名字吧。”

雲光道:“殿下切莫胡言。太上皇金口玉言,當眾所說的話,棄能叫做沒有定論?”

陶冉也點頭稱是。

賈璉還能說什麼?實際上,就算他真的是太上皇私生孫子,他也算不得“殿下”。

你見太上皇那麼多孫子輩的後代,除了寧康帝的幾個皇子公主之外,還有誰稱呼其為殿下?

那些正統的尚且算不上,更彆說他一個見不得光的了。

賈璉知道,雲、陶這不單是給他貼金,更重要的一點是默認他是太上皇戰車上的一員,和他們是一路人。

第(1/3)頁

第(2/3)頁

當然,是不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那就不得而知了。

賈璉也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和他們辯論,寒暄兩句,彼此進入大帳落座。

奉茶之後,雲光和陶冉二人對視一眼,由雲光開口道:“殿下此番深夜前來,可是帶來了太上皇他老人家的旨意?”

賈璉喝了口茶,將茶杯放下,看著這兩個麵有異色的節度使。

他才不信這兩個老家夥沒有懷疑,他要是太上皇的使者,會這麼大搖大擺的穿過寧康帝的防線,到了之後還一點不慌不忙的樣子。

沒工夫與他們繞彎子,他等會還要去居庸關呢。

“本侯此番前來,是帶著陛下的旨意,來詢問二位將軍的。”賈璉搖頭道。

雲、陶二人麵色一變,然後陶冉道:“不知陛下要問我等何事?”

“二位將軍皆是一方節度使,負責拱衛京師的安危。如今緣何突然領兵進京,莫非二位將軍欲反?”

“陛下何出此言?我等對大魏忠心耿耿,何來反叛之說?

此番進京,乃是是奉太上皇的明旨,入京勤王保駕,有聖旨為憑!”

“聖旨何在?”

之前的不過是廢話,究竟怎麼回事雙方心知肚明,前麵也不是沒有交涉過。

但是雲、陶二人知道,此番賈璉過來,隻怕是代表寧康帝來和他們正式商談的。

對於賈璉是寧康帝的使者這一點,他二人其實一點也不意外。

他們既然知道太上皇當眾承認賈璉的身份,自然也知道,賈璉最後沒有幫太上皇。

見賈璉一來就要求看聖旨,他二人猶豫了一下,還是命人將聖旨拿來。

賈璉裝模作樣的兩份聖旨都瞧了一遍,這才點頭道:“原來如此,看來是陛下誤會二位將軍了。二位將軍放心,待本侯回去之後,定會將實情向陛下說出。”

雲、陶二人並沒有領賈璉這份情的意思,他們皺眉問道:“不知陛下的意思是?”

賈璉咳了咳嗓子,這才道:“不瞞二位將軍,此番鐵網山,確實有叛亂發生。

當時事關緊急,太上皇這才發出聖旨,請諸位將軍進京平亂。

但是,如今山上的叛亂儘數平息,二聖的安危也已經無虞。

所以,還望二位將軍儘早率兵退去,以免再次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敢問殿下,山上究竟發生了何種叛亂,究竟何人叛亂,竟逼得太上皇他老人家調遣我等進京平亂?”

“唉,此事說來也是令人唏噓……”

賈璉一邊歎息,一邊將寧康帝一方早就製定好的,太子謀逆的前因後果一一說來。

特彆是太子已死這件事,令雲、陶二人也是震驚不已。

賈璉趁機,又將山上所有亂象平息,寧康帝因為“誤會”已經不斷的調派大軍前來,想要鎮壓他們的事情說來。

言下之意就一句話,他們要是不乖乖按照寧康帝的吩咐,就直接消滅他們。

雲、陶二人自然也不是好糊弄的。

“我等皆是奉太上皇的聖旨前來,如今未得到太上皇的旨意冒然收兵回去,隻怕將來不好向太上皇交代。

陛下要讓我等退兵也簡單,讓我等上山,親自見一見太上皇,隻要太上皇一聲令下,我等自然立馬帶兵回去。”

賈璉點頭:“確實該當如此。既如此,你二人便立刻收拾一下,隨我一同上山去見太上皇。”

雲、陶二人嘴角抽抽。就這樣跟著賈璉上山,他們有命去,還有命回來嗎?

陶冉忽道:“這樣一直繞來繞去的也沒意思。

我們明人不說暗話,此番山上究竟是太子叛亂,還是彆的什麼,我們無法去證實,也無意去證實。

我隻想問一句,如今太上皇他老人家究竟如何了?”

見陶冉攤牌了,雲光便將帳內的侍者揮退,然後道:“老夫與皇孫殿下也算是舊識,也就有什麼說什麼了。

皇孫殿下也應該知道,此番關係著老夫與陶將軍的身家性命,由不得我們不慎重。

你們想要讓我們退兵,總得讓我們知道此番究竟是怎麼回事,還有太上皇他老人家究竟是否安全,不然我們如何能安心退兵?”

雲光的目光無比懇切,似乎真是一個無比忠心於太上皇的忠臣。

對此,賈璉隻道:“我隻能告訴二位將軍,如今太上皇他老人家,無比安全。且陛下已經決定,明日一早就護送太上皇他老人家啟程回京。

此番鐵網山之亂,也將徹底落下帷幕。

這個時候二位將軍要是還不肯主動退去,唯一的結果,就是落得個叛軍的罪名,被陛下派兵剿滅。”

賈璉的話,透露出兩個信息。

一是太上皇確實還活著。

二是,太上皇已經敗了,落到寧康帝的手裡,否則不會是“陛下已經決定”。

陶冉對賈璉的口氣有些不滿,“陛下就如此自信?據我所知,九省統製王子騰也已經奉太上皇之命,率領數萬大軍進京勤王平亂,眼下隻怕已經到了居庸關城下!

我知道馮勝已經率兵前往居庸關鎮守,但要是我和雲節度二人此刻調兵北上居庸關,與王大人裡應外合,破居庸關應當不難。

屆時,我們三路大軍彙合,未必沒有救出太上皇的可能……”

陶冉此話,深合雲光之意。

好不容易能夠率兵進京,要是能夠從真正的叛軍手中救出太上皇,讓太上皇重新龍禦天下,至少也是個扶龍保駕之功,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不等他暢想,對麵的賈璉卻是哂笑一聲。

“不是我打擊二位將軍。

先不說你們可不可能在陛下回京之前,三路大軍彙合,並且擊破我們這邊數倍於你們的大軍。

就說二位將軍……”

賈璉麵色忽然一獰:“二位將軍難道就不怕擔上一個逼死太上皇,遺臭萬年的名聲?”

見雲光二人還有些沒反應過來,賈璉幽幽道:“太上皇他老人家現在是安全無比,但要是二位將軍執意不肯退兵,甚至還想要與王統製三軍彙合,打著太上皇的名義禍亂京都……

二位將軍覺得,為了避免這些麻煩,陛下他最簡單的做法是什麼?”

第(2/3)頁

第(3/3)頁

陶冉麵色一變,怒道:“他敢!”

“陶老將軍也不是小孩子了,敢不敢這樣的話,也就不必要再說了。

自古以來,天家權力爭奪,何來父子、兄弟親情!

陛下如今還顧念這份親情,所以太上皇他老人家不會有事。

但要是諸位將軍執意闖京救駕,欲圖破壞陛下好不容易才結束的“雙日同天”的亂局。

為了大魏的江山社稷穩固,為了大魏英勇的將士不再無辜枉死,陛下他肯定會狠得下心的。

到了那個時候,史書和坊間不會說是陛下害死了太上皇,他們隻會講,是因為二位將軍的愚頑和野心,逼死了太上皇。”

陶冉泄氣的坐在椅子上,他知道賈璉說的是對的。

太上皇已經落到寧康帝的手裡,無論如何,太上皇都是敗了。

其實,兩代皇帝爭權奪利,與他們又有多大的關係?

之所以他們不得不參與,那是因為他們是太上皇提拔起來的人,忠於太上皇,就是忠於他們自己。

太上皇已經落敗,將來的大魏,注定是當今陛下說了算。

看來,是時候給他們自己謀後路了。

見雲光和陶冉都看清楚了局勢,賈璉終於拿出最後的底牌。

“陛下也知道二位將軍此番領兵進京,是出於對太上皇的忠心,也是對大魏的忠心。

因此,陛下自然不會怪罪二位。

二位將軍若是有心,之後可以打聽一下,原京營北大營副統領裴豐年和驍騎營副統領史鼎,此二人之前受人蠱惑和陛下作對,甚至那史鼎還對陛下造成了極大的麻煩。

但因為他們及時悔悟,也都得到了陛下的諒解和重用。

他們尚且如此,二位將軍隻是奉旨行事,尚未造成任何不良的後果,陛下自當更加寬恕。

當然,為了徹底打消二位將軍的顧慮,陛下是很有誠意的。

陛下說了,隻要二位將軍退兵回原地,陛下承諾,隻要二位將軍無明顯過錯,至少未來五年之內,不會動二位將軍的位置。

如此,兩位老將軍可能放心了?”

雲光二人聞言鬆了一口氣。

在被京營的人馬攔在鐵網山腳,卻遲遲收不到太上皇的旨意之時,他們就猜到太上皇那邊出了事。

也知道他們是騎虎難下了。

如今寧康帝既然願意給出承諾,也算是給他們重新站隊的機會。

“可有聖旨?”

賈璉將早就準備的聖旨,拿了出來。

雲光二人仔細的看過之後,心裡果然安心不少。

陶冉道:“陛下金口玉言,我等自然相信。隻是老夫好奇,為什麼是五年?”

賈璉道:“以陛下的能力,五年之內,定能讓宇內一統,江山穩固。

屆時,二位將軍自然知道該效忠於誰,也不會擔心陛下再清算,因為沒有必要了。”

賈璉還有一點沒說,那就是以太上皇的壽數,再有個五年,隻怕怎麼也該駕鶴西歸了吧?

感受到賈璉話語中對於寧康帝的信心,雲光二人徹底放下了雜念,決心改旗易幟。

於是兩人都換了一副麵孔,開始不停地詢問山上的具體情況,甚至還替寧康帝擔心起王子騰這個最大的“叛逆”。

得知王子騰那邊也是由賈璉親自去“招安”的時候,二人在放心了不少的同時,更是對賈璉拍起了馬屁。

先前他們也和其他人一樣,覺得以賈璉的特殊身份,必定在寧康帝麵前失寵。

但眼下看來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嘛,要不是絕對的信任和倚重,寧康帝怎麼可能將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賈璉來完成?

就在賓主會晤和諧,賈璉已經在想著告辭去居庸關的時候,外麵有一個公鴨子的聲音吵嚷起來。

“你們都給我滾開,我要見陶冉和雲光……”

“咱倒要問問他們,到了鐵網山這麼久,遲遲不肯奉旨上山到底是何緣故!”

“公公息怒,二位將軍在見貴客,還請公公稍等片刻……”

“貴客?什麼貴客,我看是那邊的說客吧。

好啊,我就知道,枉費老皇爺對他們恩寵有加,讓他們鎮守一方,如今老皇爺有難,他們卻袖手旁觀,不肯效忠,真是該殺……”

聽著外麵的吵鬨,陶冉二人有些尷尬。

“是太上皇身邊的王總管,鎮遠侯想必也認識,正是他給我們傳遞的太上皇的旨意。”

確定改旗易幟之後,知道寧康帝不會給賈璉正名,二人便將稱謂給改了回來。

賈璉此刻的神色卻有些耐人尋味:“認識,怎麼不認識。王福王副總管嘛,本侯怎麼可能不認識。”

雲光二人都是人精,豈能聽不出賈璉話語裡的厭惡。

得,這兩位還有過節不成?

卻聽賈璉道:“對了,陛下可是真誠待二位將軍,不但讓本侯代表聖躬前來安撫,還給出這般承諾。

為表忠心,二位將軍就算不立刻上山謝恩,是不是也該有所表示?”

雲光反應比陶冉快些,他立馬站了起來,道:“侯爺說的對,老夫去去就來。”

片刻之後,雲光親手提著王福的腦袋進帳,扔在了賈璉腳下。

賈璉隻略看一眼,便令隨從將其裝起,並合著雲光二人的表書,一起給寧康帝送去。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