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重坦旁邊,魏武拍了拍坦克的裝甲,隨後便翻身鑽進坦克內部。
雖然沒有炮手和裝彈手,但魏武也從沒想過要在這裡浪費有限的炮彈資源。
他要做的很簡單,利用坦克自身的重量和防禦力,在倭寇軍營中來回碾壓就行了。
在發動機的轟鳴聲中,坦克立刻就動了起來,直接對著不遠處的帳篷碾壓了過去。
每小時五十公裡的時速,雖然不是坦克的最大移動速度,但在這軍營裡也已經夠用了。
在這輛鋼鐵巨獸麵前,就算是房屋都不能阻擋它前進,更彆說這軍營裡全都是帳篷。
從帳篷上碾過的時候,魏武甚至都沒有感覺到任何的阻礙,簡直比德芙還要絲滑。
但這僅僅隻是開始,將最近的一頂帳篷碾壓成餅狀之後,坦克並沒有停下。
因為軍營是長方形的布局,裡麵的帳篷是縱四橫八的排列,魏武直接將坦克開到了第一排。
隨後魏武一腳‘油門’發動機的轉速暴漲,直接將坦克的速度拉到六十並且還在提速。
在鋼鐵猛獸的衝刺之下,所有擋在麵前的東西全都被摧枯拉朽的碾壓。
當第一排所有帳篷全都被碾過之後,坦克的履帶已經被鮮血和殘肢給染紅了。
雖然軍營大亂,但不是所有士兵都敢出帳篷,不少倭寇士兵都躲在帳篷裡不敢出來。
再加上這一路上也遇到了不少慌亂的士兵,血跡和殘肢就是他們留下的。
將第一排帳篷搞定之後,魏武並沒有停下,而是方向一轉沿著第二排開始碾壓。
與此同時,在第四排帳篷這邊的沈林也看到了這輛橫衝直撞的鋼鐵猛獸。
“少爺動手了,所有人切換連射模式,所有竄逃的倭寇全部擊殺!!”
在坦克出現之前,沈林下令使用點射模式,是為了節省子彈,避免無意義的浪費。
畢竟倭寇人數太多了,而且全都堆在一起,同時自動步槍的連射模式射速太快。
扣動扳機三秒鐘,就能將一個三十發子彈的彈夾清空,可實際造成的傷害卻不高。
因為有很大概率兩三顆子彈打在同一個人身上,甚至稍微遲疑一下,七八顆也有可能。
不過現在情況不一樣了。
沈林是見識過坦克的威力,心中非常清楚人類麵對這種鋼鐵猛獸的無力感。
本來因為大火,整個軍營都處於混亂之中,再加上坦克出現,很快就會出現炸營的情況。
到那個時候倭寇士兵集體失控,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逃跑,隻要逃就必然會分散。
所以,這個時候切換到連射模式,不僅不會浪費彈藥,而且還能造成最大的殺傷。
事實證明沈林的決定是正確的,因為現在倭寇士兵就已經被嚇的驚慌失措想要逃了。
豹2坦克最大時速是七十,雖然魏武沒有開到最快,但也有六十多公裡。
區區八個帳篷的間距,在這個行駛速度之下,根本不需要多少時間就跨越了。
將第二排帳篷碾壓過後,如今魏武已經調轉方向,將目標放在第三排帳篷上麵。
倭寇士兵不是沒有嘗試過攻擊,隻是他們的武器根本沒辦法對坦克造成傷害。
於是,認清事實的同時他們也絕望了,而絕望帶來的是恐慌和膽怯,然後就炸營了。
驚恐的士兵們已經顧不得什麼軍令,現在他們隻希望能逃的遠遠的,保住自己的小命。
士兵之中,也不知道是誰最先開始喊了一句逃,隨後這句話就引起了連鎖反應。
一瞬間,倭寇士兵立刻就分散開來四處竄逃,恰好這也給了沈林他們輸出的機會。
槍聲再次響起,原本還有些間隙槍聲,此刻再也沒有任何頓挫感。
一輛坦克十支自動步槍,如果是在正麵戰場上,倭寇或許還能找到其他方式應對一下。
可現在是夜襲,因為大火的關係,軍營本就混亂不堪,高層的命令做不到有效傳達。
再加上坦克在軍營中肆虐,光是被魏武碾死的人就數不清有多少,士兵被嚇破了膽子。
這個時候就算軍營最高指揮官出現也無法穩定局麵,因為士兵們現在隻想逃命。
看著四處逃竄的倭寇士兵,沈林抬手做了個手勢,下一秒無常小隊就分散開來。
在自動步槍的射殺下,倭寇士兵沒有任何反抗之力,每一秒鐘都有幾十人喪命。
隨著時間的流逝,魏武這邊也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既定目標。
四排帳篷全都被坦克碾過,原本錯落有致的營地帳篷,如今卻被夷為平地。
魏武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履帶之下,反正坦克的下半部分已經被徹底染紅了。
不過這個時候,他也不準備再繼續了,對於分開的士兵,槍械的殺傷能力大過坦克。
然而就在魏武掀開頂蓋之時,卻恰好看到一隊倭寇士兵正朝著軍營左邊奔逃。
和其他士兵不同,這隊士兵不像是逃命,更像是在掩護著什麼逃離一樣。
因為那邊是魏武一開始放火的位置,雖然被坦克碾壓過,但火焰卻沒有熄滅。
借著火光的照射,魏武這才能看到他們,否則還真就忽略這隊人馬。
不過既然現在看到了,魏武自然不會放過他們,立刻就駕駛著坦克追了過去。
雖然不能確定這隊倭寇士兵護送的是誰,但用膝蓋積液想也知道肯定是重要人物。
否則也不可能在這種混亂的局勢下,還能組織出一隊兵力。
不得不說這些人的動作還是很快的,這麼一會時間已經跑出了差不多兩百多米的距離。
隻可惜在坦克麵前,他們想逃跑注定是奢望,短短十幾秒鐘魏武就追了上來。
隨後隻見坦克一個橫轉,硬生生擋在了這些倭寇麵前。
看著眼前這個滿是血跡和殘骸的鋼鐵猛獸,倭寇們絕望了,這根本不是人力能抵抗的。
就在這時,坦克的頂蓋打開,魏武一躍跳下,落地後看著被護在中間的那個人。
原本他還以為逃走的是島津氏久,可眼前這個人隻有三十多歲,年齡根本對不上。
不過看這人應該是個高層,也許聽得懂漢語,於是直接開口問了一句。
“島津氏久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