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王爺回來,但是皇室宗親府已經掛牌了,這裡到底該誰來負責?李世民還是想了半天呢,本身是想讓李向來負責的,可問題是李向覺得自己公務太多了,天策上將府管著全國那麼多的事情,這一個管皇室宗親的地方,你還想讓我來負責,難道把你兒子累死了不夠,你還想把我給累死嗎?
李向說這個話的時候,李世民也是感覺有些不對了,畢竟為了貪圖享樂,把大兒子給累死的事情,這已經是傳出去了,就算李世民也萬般解釋,但大家又不是沒有眼睛的,你今天選幾個美女,明天蓋個花園的,難道不是為了自己享受嗎?
所以這個事情乾脆不要解釋,既然老百姓已經有了自己的認知,那你就千萬不要解釋,繼續解釋下去也沒有什麼用處,還不如把這件事情給認下來,對大家來說沒準還有好處。
現在李向當眾把這個話給說出來,李世民也就不好說什麼了,既然李向不願意擔任這個衙門的第一任長官,那就讓魏王李泰來擔任。
其實宗親府並不是個好地方,管著全天下的皇親國戚,眼看是一個肥差,不管你說什麼,大家都得聽你的,而且分錢分銀子都要從你這裡,但是你得看看你管的都是什麼人,這可不是一些普通的老百姓,有些人在戰場上還是不會有戰功的,比如李成義這樣的人。
這小子除了是李向麵前的紅人,在皇室當中也是有一定地位的,雖然跟李世民家族的關係比較遠,但好歹也是一個老祖宗的,這樣的人如果要是跟你鬨事的話,你能拿他怎麼樣呢?
除了他之外,在大唐軍隊當中,還有不少的皇室成員也都在忙著呢,這些人之所以沒回來,就是因為他們並不是閒散人員,他們都有自己的一些事情要忙,說白了也就是身上都是帶著差事的。
本來按照李向的想法,這些人就不歸宗親府管了,他們身上要麼有軍職,要麼有朝廷的一些身份,所以該歸什麼地方管就歸什麼地方管,但是有位大臣也說了,如果要是有人逃脫法外的話,不管這個人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那麼這個逃脫的手段都會被彆人學了去。
有人可以不在這個範圍內,那麼彆人也肯定會有學有樣,千萬彆小看了這幫皇室子弟的能耐,他們生在長安城,從小接觸的都是一些達官顯貴,各處的道路都被他們給摸清楚了,如果這些人想對抗朝廷法規的話,他們隻需要在家裡好好謀劃一下,最終這個法規恐怕就沒有辦法進行了,所以在發行這些法規的時候,你必須得把所有的漏洞都給堵上,不能夠給他們可乘之機。
所以李向也接受這位大臣的意見,李成義這樣的人也必須得加入宗親府,而且還是好生受管教的那種,不管這些人願意不願意,反正我該給你們的路已經給了,如果要是你們不願意在這條路上繼續往下走,那也是你們這些人自己的事兒。
麵子已經給你放在這裡了,要不要這個麵子,這都是你們自己的事情,魏王李泰接到這封聖旨的時候,人也就是在路上走了兩天了,按照他的想法,這回去之後肯定是個熱鬨,咱隻要在後麵好好的看著,看看那些閒散總是站出來鬨事兒就是了。
按照魏王李泰的想法,我爹現在還是皇上了,將來就算是我大侄子當了皇上,隻要是我不出錯,不去想皇上那個位置,那麼我的待遇應該是沒問題的,我家嫡長子也能夠繼承我這個王位,雖然到時候就是郡王爵位了,那也是無所謂的。
最苦的可能就是孫子那一輩兒了,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就算是再怎麼苦的話,那也比普通老百姓要好得多,皇室成員就是這樣,你爹當了皇帝,你跟著沾光,你兄弟當了皇帝,那麼你的權利就得小點兒吧。
每一個皇帝都有自己的兄弟和兒子,在兄弟和兒子上麵,肯定是要加強自己的兒子的,如果要是不削弱兄弟的話,你的兄弟如果當了皇帝的話,那恐怕你的這隻賣就立刻被削除了,這樣的事情曆史上又不是沒出現過,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到底該怎麼做?每一位當皇帝或者即將要當皇帝的人都明白。
魏王李泰看著這個聖旨的時候,直接就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如果罵人能夠把這個差事給扔回去,他現在到了長安城,肯定會罵三天三夜,第一個要罵的就是自己的親爹,第二個要罵的就是自己的親侄子。
你們兩個真是壞的流膿,這樣的事情竟然交給了我,要知道這樣的事情那是沒有人願意做的,很明顯就是個得罪人的事兒,而且得罪的還全部都是李氏宗親,大家都是一個家族出來的,你們知道這樣的事情很得罪人,所以你們不去做,乾脆把這個事兒交給我了。
難道我就能去得罪人了嗎?這又不是以前的時候了,以前的時候魏王李泰和太子李承乾爭奪太子的位置,李世民和長孫皇後又有點偏心,所以很多人就認為魏王李泰也是有那個機會的,這家夥的身邊聚攏著一大堆的大臣們,都是想要為自己謀個前途的。
那個時候魏王李泰不管乾什麼事情,都是得心應手的,甚至也不在乎是不是會得罪太子李承乾,反正將來那個位置我們兩個都是有機會的,現在我要是努力一下,將來跪在旁邊的就是你了,我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可是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原來那些人早就跑不見了,就算是魏王李泰還有一些想法,那些人也絕不會過來了,李向在軍隊裡發展的那麼厲害,不管你在朝廷上當上了什麼樣的官,拉攏了什麼樣的人,但是你的手裡也沒有軍隊,那全部都是胡扯啊,有軍隊的人才能夠登上那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