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片與商業片的界限本就難以嚴格區分,尤其當影片兼具藝術性與高票房時。
《小醜》這部電影從本質上來說,可以歸類到標準的文藝片中。
影片聚焦社會邊緣人的精神崩潰過程,探討階級壓迫、心理健康等嚴肅議題,具有強烈的作者表達和批判性。
且影片整體色調陰鬱,符合文藝片常見的現實主義美學。
但是,當一部電影的票房太高時,人們又會不自主的回避這個話題,潛意識的把電影歸類到商業片中。
並且還會找到合適的理由——這是一部具有作者性的商業電影,而非傳統意義上的文藝片。
比如曹陽最近拍的幾部電影。
無論是《第九區》還是《盜夢空間》,都因為票房太高,哪怕具有文藝片屬性,在好萊塢也被歸類到了具有強烈作者表達屬性的、具有藝術價值的商業電影。
在好萊塢,還有一個導演,也被歸到了這個類彆,就是諾蘭。
不過,在國內和歐洲,就不一樣了。
從《九尾妖狐》開始,因為在威尼斯電影節,這部電影被喊出了具有實驗性質的新浪潮電影,還給了曹陽最佳導演。
對於這彆扭的稱呼,可能是出於威尼斯電影節的“權威性”,歐洲和國內都認了。
所以後續的《第九區》和《盜夢空間》,哪怕是票房再高,也都被歸類到了實驗電影行列。
國內“跟風”曹陽拍攝實驗電影的,還有小鋼炮。
他從《天下無賊》開始,就在沒媒體上公開支持曹陽“開創”的實驗電影,然後話音一轉,說自己的《天下無賊》也是實驗電影。
接下來拍攝的《夜宴》,就號稱結合儒家文化的東方《哈姆雷特》,從這口號也能看出,又是重點宣傳這又是一部實驗電影。
包括他現在拍攝的《集結號》,對外的宣傳既不是商業片也不是傳統意義的主旋律電影。
而是一部實驗性質的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功能、旨在通過電影傳達特定的社會信息的電影,簡稱實驗電影。
當然,小鋼炮把自己的電影稱為實驗電影,主要是為了擺脫給人留下的固有印象——你們都誤會我啦,我不僅僅是一個商業片導演,我也能玩藝術。
曹陽分析過《小醜》這部電影。
說實話,這部電影若是票房不大爆的話,無論是誰,都不可能說這是商業片。
而這部電影票房大爆的原因,曹陽認為有幾點。
首先肯定是i效應,人們對這電影的第一反應,就是他是《蝙蝠俠》裡的小醜。
第二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社會現實的深度映射,通過主角的困境,尖銳呈現了底層群體在社會不公中的掙紮。
尤其是階層矛盾和心理壓抑問題,這種對現實問題的刻畫引發廣泛共鳴,尤其是經濟下行期觀眾的情感投射,使得電影具有了超級好的口碑。
然後就是獎項和表演的加持了。
這部電影在上映前,拿到了威尼斯金獅獎。
這就讓人更加好奇了,一部漫改電影怎麼會拿到藝術類的金獅獎呢?就會有很多因為好奇走進電影院的觀眾。
而電影的口碑和主角超好的演技,最終助推電影票房大爆。
其實,還有不得不提的一點,儘管這一點有些讓人詬病,但卻也起到了不少作用。
那就是在《蝙蝠俠:黑暗騎士》上映前,扮演“小醜”的希斯萊傑的意外死亡,被暗自營銷成因為扮演小醜太投入,產生了嚴重的抑鬱,最終為控製抑鬱服藥過量導致了死亡……
希斯萊傑成了悲情式的人物。
他的死亡,不僅讓《蝙蝠俠:黑暗騎士》成功出圈,票房大爆,更讓人們對“小醜”有了不小的好奇心。
結果十年後,《小醜》拍出來,人們一看,哎呀,小醜果然是悲情式的人物,共鳴感更強了。
今天是2007年的2月26日,曹陽估計,就算華納同意立項《小醜》,等他把《新加勒比海盜》後期做完,最快也要六月份才能開始籌備。
不過,《小醜》的拍攝不急,隻要能趕在明年九月後上映就好。
為什麼是九月?
一是要等《蝙蝠俠:黑暗騎士》上映後,再上映《小醜》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第二點就特彆重要了,明年9月15日這一天,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布破產,標誌著次貸危機的全麵爆發。
這是一次全球性質的金融危機。
《小醜》能票房大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社會現實的深度映射,通過主角的困境,尖銳呈現了底層群體在社會不公中的掙紮。
尤其是階層矛盾和心理壓抑問題,這種對現實問題的刻畫引發廣泛共鳴,尤其是經濟下行期觀眾的情感投射……
金融危機下,全世界的人都會對《小醜》產生更廣泛的共鳴和情感投射,這是最適合《小醜》的舞台!
沒有比金融危機更適合《小醜》上映的時期了,十年後《小醜》票房大爆的那個時期也不能比。
不要說金融危機會對電影票房產生影響,真實情況是,08年的金融危機,反而讓全球的電影票房都增長了不少。
比如好萊塢,在08年的海外票房就創造了有史以來的記錄。
根據新華網和美國電影協會的數據,2008年好萊塢的海外票房收入達到了99億美元,比2007年增長了4。
這一增長表明,儘管經濟危機對整體經濟造成了衝擊,但好萊塢電影在全球範圍內的受歡迎程度和市場需求並未受到顯著影響。
而國內這邊更是牛逼,總票房不僅沒有受到影響,還一舉同比增長了30多,全年總票房也創造了曆史記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其實很簡單。
在經濟不景氣時,電影成為一種相對廉價的娛樂方式,屬於低彈性消費品,當人們減少餐飲、旅遊等中高消費時,更傾向於選擇電影等低成本娛樂活動。
另外,經濟衰退帶來的焦慮和迷茫情緒,促使人們通過電影來逃避現實和宣泄情緒。
所以,明年的金融危機爆發後,無論從哪方麵看,都適合《小醜》的上映。
聽著傑夫羅賓諾夫嘮嘮叨叨一大堆有的沒的,總結起來無非還是想讓曹陽接手《蝙蝠俠》。
“傑夫,你有沒有想過,拍攝一部《蝙蝠俠》延伸出來的與眾不同的電影?”
曹陽在傑夫羅賓諾夫說完一大段話後,問道。
傑夫羅賓諾夫稍微愣了一下,有點不明白曹陽的意思。
《蝙蝠俠》的看點不是全在蝙蝠俠身上嗎?這是美國最受歡迎也是影響力最大的超級英雄,這樣的漫改電影還能延伸什麼特彆有意思的故事嗎?
傑夫羅賓諾夫一時沒有頭緒,乾脆直接問道:“我有點不明白你的意思,你能說的具體一點嗎?”
“傑夫,你有沒有想過把蝙蝠俠最大的宿敵拍成電影,搬上大熒幕?”
曹陽笑著問道。
“你是說……小醜?”
傑夫羅賓諾夫不假思索的搖搖頭,開口道:
“這不可能!曹,小醜是個反派,反派你知道嗎?反派怎麼能成為主角呢?反派成為主角的電影怎麼能讓市場接受呢?怎麼能賣出票房呢?”
傑夫羅賓諾夫一連串的疑問,估計後麵的這句話才是傑夫羅賓諾夫真正想說的。
不是為了票房或獎項,誰會吃飽撐的沒事乾,請曹陽這麼貴的導演呢?
“《沉默的羔羊》、《教父》、《貓鼠遊戲》,還有後期碟片賣的不錯的《落水狗》、《這個殺手不太冷》。”
曹陽笑著數道。
“那不一樣……”傑夫羅賓諾夫說了一句,隨後沉默了下來。
有什麼不一樣的呢?
這幾部電影主角都是好萊塢非典型主角,現階段看來,都算是成功的電影,並且像《教父》和《沉默的羔羊》,都是拿獎拿到手軟……
拿獎?
傑夫羅賓諾夫心中一動,隨後恍然大悟,覺得自己明白了曹陽的意思——這是奔著拿大獎去的。
《小醜》這樣的漫改電影可以拿獎嗎?
說實話,很難。
漫改電影不同於改編或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來的電影。
後兩者是非常容易拿獎的類型,而漫改電影,人們天然對這樣的電影有一種“歧視”,認為漫改電影在藝術上就上不了台麵,隻能拍成爆米花電影。
換成其他導演,哪怕是很有名氣的那種,傑夫羅賓諾夫也肯定會啐他一臉——瞎他媽想什麼呢?漫改電影要是能拿有份量的大獎,老子他媽敢脫光了衣服,繞著比弗利山莊跑一圈!
但是,提出想要拍攝的是曹陽,那就不同了。
這就是說話的份量,哪怕是再離譜的想法,聽的人也會仔細考慮,認真琢磨。
傑夫羅賓諾夫畢竟是能當上華納兄弟影業總裁的人,對於電影還是非常了解的。
《小醜》如果想要獲獎,無非就是拍攝出大環境下小人物的無力感——對邊緣人物的探討和對社會的批判。
很多人都知道,想要獲獎,電影該怎麼拍。
但是,知道怎麼拍,和拍出後所呈現的效果,是兩碼事!
這就能很明顯的凸顯出導演的功力了。
傑夫羅賓諾夫當然相信,曹陽在這方麵是最頂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