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的繁榮,離不開葉長歌團隊對經濟與貿易的深遠布局。然而,隨著勢力範圍的擴展,單純依靠商會管理已無法應對日益複雜的事務。為了維護區域穩定,葉長歌決定開始建立嶺南的行政體係,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地方管理結構。這一舉措,既是順應形勢發展的必要選擇,也是為嶺南未來實現更高程度的自治奠定基礎。
葉長歌召集了一次核心會議,與顧清霜、趙明廷、蘇錦瑟等骨乾探討嶺南未來的發展方向。他在會上提出了自己的規劃:
“嶺南雖然以商貿起家,但要真正穩固現有的繁榮,就必須有一套完善的管理體係。我們不能僅依賴商會的力量,更要有自己的行政機構。隻有通過明確的規則與條例,才能讓整個嶺南的秩序更加穩固。”
顧清霜點頭附和:“確實如此。當前商會的影響力雖然不小,但在地方治理上還存在許多漏洞。尤其在稅收、治安和民生問題上,缺乏統一的標準和執行力,容易引發混亂。”
趙明廷則提出了擔憂:“但我們若貿然推進行政管理,恐怕會引起地方勢力的反彈。畢竟,各地的豪強與鄉紳習慣了各自為政,未必願意接受統一管理。”
葉長歌聞言一笑,顯然早有準備:“我並不打算一蹴而就,而是采取逐步推進的方式。首先,我們需要成立一個臨時議會,集合嶺南各地的代表參與製定管理條例。這樣一來,既能減少他們的敵意,也能為後續推行改革贏得時間。”
臨時議會的設想很快被付諸實施。葉長歌邀請嶺南各地的豪商、鄉紳和地方勢力代表參與會議,同時要求顧清霜篩選出可靠的情報,以確保這些代表中不會混入潛在的反對勢力。
臨時議會成立後,首要議題便是統一嶺南的稅製。長期以來,嶺南各地的稅收標準混亂,不同地方勢力收取的稅賦各不相同,導致貿易通道的成本居高不下。這不僅影響了商會的收益,也極大削弱了嶺南的整體競爭力。
葉長歌在議會上提出:“嶺南的稅收標準必須統一。無論是農田、商鋪還是港口,都應按固定比例繳納稅賦。這不僅有助於規範市場,也能減輕商人們的負擔。”
然而,這一提議引發了激烈的爭議。一些地方豪強認為,統一稅製會削弱他們的既得利益,紛紛表示反對。其中一位代表——來自西郊的豪紳梁文炳,站起來大聲反駁道:
“葉大人,您是嶺南商會的首領,您的職責是推動商貿繁榮,而不是乾涉地方事務!我們各地的賦稅標準由來已久,若貿然更改,恐怕會引發民怨!”
葉長歌目光冷峻,沉聲說道:“梁先生所言不無道理,但我想問一句:你們所謂的賦稅,是如何使用的?是否真正用於地方建設,還是落入了某些人的腰包?”
此言一出,場內頓時鴉雀無聲。梁文炳的臉色變得難看,卻無法反駁。
葉長歌趁勢繼續說道:“各位,嶺南的繁榮不是靠分崩離析的局麵建立起來的,而是靠統一的規則和共同的努力。若你們真心希望嶺南更強大,就該支持改革,而不是斤斤計較於一城一地的利益。”
在稅製改革的爭議未平息之前,葉長歌又提出了另一項重要措施——護商法規。
“貿易是嶺南的根基,但近來不斷發生的商路劫掠事件,不僅損害了商人的信心,也威脅到了整個商會的生存。我們必須製定一套法律,明確保護商隊和貨物的安全,並嚴懲那些破壞秩序的惡徒。”
這一提議得到了與會代表的廣泛支持。商人們深知,若沒有安全的貿易環境,他們的生意將難以為繼。因此,臨時議會很快通過了護商法規的初步框架:
1 建立商路巡防隊:由嶺南商會出資,組建一支專門負責保護商路安全的巡防隊。
2 設立護商公署:在嶺南的主要貿易港口和城市設立護商公署,受理商人的投訴和求助。
3 嚴懲劫掠者:對商路上的劫掠行為實施重罰,並公開處置首惡,以儆效尤。
護商法規的推出,不僅大幅提升了商人們的信心,也讓臨時議會的威信初步建立起來。
儘管護商法規取得了階段性成功,但稅製改革依然阻力重重。一些地方勢力公開表示不滿,甚至私下串聯,試圖聯合抵製臨時議會的決策。
葉長歌對此采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他讓顧清霜繼續搜集情報,重點監控那些試圖煽動叛亂的勢力,同時派趙明廷與部分較為溫和的代表私下接觸,承諾給予一定的利益補償,以爭取他們的支持。
與此同時,他還讓蘇錦瑟走訪嶺南各地,組織民眾召開聽證會,廣泛宣傳稅製改革的好處,並向農民和小商販承諾,在新的稅收體係下,他們將獲得更多的保護和便利。
“我們不是在剝奪你們的利益,而是在為你們的未來打基礎。”蘇錦瑟在一次鄉間集會上說道,“統一稅製後,你們的負擔將會減輕,商路也會更安全。這不僅是為了葉大人的利益,更是為了你們每一個普通百姓的生活。”
她的耐心與真誠贏得了許多基層民眾的信任,漸漸化解了地方勢力的部分敵意。
經過數月的努力,嶺南的行政體係終於初步建立起來。統一的稅收條例在部分試點地區推行,護商法規也在嶺南的主要商路上全麵實施。儘管過程艱難,但葉長歌的團隊用智慧與毅力,為嶺南的長遠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葉長歌站在地圖前,看著嶺南逐步成形的行政架構,語氣堅定地說道:“這是第一步,但絕不會是最後一步。嶺南的未來,將由我們自己決定。”
風起雲湧的嶺南,正因這次改革而煥發出新的生機。
嶺南行政體係的建立隻是邁出了第一步,要讓它真正運作起來,還需要麵對各方勢力的掣肘。葉長歌清楚,行政改革觸及的不隻是地方豪強的利益,還關係到商貿體係能否順暢運行。要實現這套體係的長效化,必須通過紮實的執行力和穩妥的利益分配來達成平衡。
為了確保行政體係能夠順利實施,葉長歌決定在幾個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試點推行改革。這些地區的豪強勢力相對薄弱,商貿活動也較為活躍,是測試新體係的理想選擇。
趙明廷受命前往潮汕地區,與當地的商會骨乾洽談具體的執行方案。他提出了三項試點重點:
1 統一稅收:廢除原有的多層次稅賦,隻保留統一的商稅和地稅,並將稅率控製在合理範圍內,以降低商人和農民的負擔。
2 整頓治安:成立試點地區的巡防隊,重點打擊劫掠商隊的匪患,同時嚴格限製地方豪強私自征收保護費。
3 民生改善:利用統一稅收所得資金,用於修繕道路、港口,並解決區域內的用水、用糧問題,以此爭取民心支持。
趙明廷與地方商會的談判並非一帆風順。一些商會代表擔心,新體係的推行會導致他們的利潤受到壓縮,甚至認為這會破壞現有的地方經濟格局。
麵對質疑,趙明廷耐心解釋:“各位,你們的擔憂可以理解,但請想想,目前嶺南各地的稅賦和治安問題是否讓你們長期頭疼?若繼續放任這種局麵,不僅你們的商隊會麵臨更大的風險,整個嶺南的貿易地位也會受到威脅。我們的目標,是為所有商人打造一個更安全、更繁榮的商業環境。”
他的一番話觸動了許多商會代表的心,部分代表當場表態支持試點方案。然而,也有部分頑固派仍然選擇觀望,甚至試圖暗中破壞改革的推進。
改革試點區域中最為棘手的是珠江 三角洲的某地——這裡水路發達,商貿興盛,但地方豪強的勢力根深蒂固。他們不僅控製著大部分稅收來源,還通過收取高額“通路費”壟斷了當地的運輸市場。
葉長歌派遣顧清霜帶領一支精乾的隊伍,前往珠江 三角洲展開調查。顧清霜很快發現,地方豪強勾結了一些散匪,對抗商會的巡防隊,並威脅那些支持改革的商人和農戶。
顧清霜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她利用情報網,收集了豪強們暗中操控匪患、私吞稅銀的證據,並將這些證據交給了當地的鄉紳和商會代表。與此同時,她秘密組織了一次聯合行動,出其不意地剿滅了豪強與匪患勾結的核心據點。
這次行動的成功,不僅讓地方豪強元氣大傷,也讓支持改革的商會和農戶看到了希望。
蘇錦瑟在試點地區進行了大量的基層民眾走訪,收集了許多民眾對改革的意見和建議。她發現,雖然稅收統一在表麵上減輕了部分負擔,但一些地區的商販和農民仍然麵臨生計難題,尤其是糧食價格居高不下,導致不少人對改革產生懷疑。
針對這一問題,蘇錦瑟提出了“糧商聯合”的方案:
1 建立糧食儲備庫:利用稅收資金,在試點地區設立糧食儲備庫,確保糧食供應的穩定。
2 價格調控機製:通過與商會合作,設定糧食價格的上限和下限,防止囤積居奇。
3 糧商聯盟:組織地方糧商成立聯盟,在商會的監督下統一調配糧食資源,保證公平交易。
這一係列措施的推行,很快緩解了試點地區的糧價問題,同時也增強了基層民眾對葉長歌團隊的信任。許多農戶甚至自發組織起來,幫助巡防隊清理匪患,並對反對改革的地方豪強進行抵製。
試點地區的成功,為行政體係的全麵推廣奠定了基礎。然而,葉長歌並未因此放鬆警惕。他深知,改革越深入,阻力也會越大。
為確保改革的穩定推行,他決定采取以下措施:
1 擴大基層參與:設立地方代表大會,讓更多基層民眾和商人參與到行政體係的建設中。
2 加強巡防力量:將試點地區的巡防隊模式推廣到嶺南的主要商路和港口,建立覆蓋全區域的治安體係。
3 宣傳與教育:通過商會和鄉紳組織,向民眾宣傳改革的意義,同時引入教育資源,提高地方民眾的文化水平,為未來的行政管理培養人才。
這一套組合拳,逐漸將嶺南的行政體係從試點推向了全麵實施。
在改革推行的過程中,葉長歌團隊逐步建立了一套高效的管理架構:
1 嶺南議會:由各地代表組成,負責討論和製定地方管理條例。
2 巡防署:負責維護地方治安,保護商貿通道的安全。
3 稅務署:負責統一稅收的征收與管理,確保稅款能夠真正用於民生改善。
隨著這一架構的運作,嶺南逐漸呈現出一個高度自治的地方政權雛形。
葉長歌站在嶺南的地圖前,指著那些試點地區,目光堅定:“嶺南的未來已經開啟,這不是某個人的功勞,而是所有人的努力。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這片土地真正富強。”
顧清霜在一旁接道:“不過,改革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尤其是那些頑固的勢力,恐怕不會輕易妥協。”
葉長歌點頭:“沒錯,但隻要我們堅持原則,團結更多人,就一定能把嶺南打造成一個全新的樣板。”
改革的浪潮,正在嶺南翻湧出更大的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