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玄幻魔法 > 粵味爭鋒:廚神係統崛起 > 第136章 :菜品本土化挑戰

第136章 :菜品本土化挑戰(1 / 1)

推荐阅读:

在成功與華僑商會達成合作後,林粵生和團隊迅速轉入菜品本地化研究。雖然粵菜在東南亞有一定的認知度,但林粵生清楚,必須根據當地消費者的飲食習慣進行調整才能真正站穩腳跟。

“林總,根據市場調研,當地消費者喜歡  口味偏甜、偏辣的菜品,”顧清歡翻看著一份數據分析報告,“這和粵菜講究清淡鮮美有些差距。”

“偏甜、偏辣?”林粵生托著下巴沉思,“這倒是個挑戰。要讓人接受地道的粵菜,又不完全丟掉本地特色,確實不簡單。”

一旁的係統也適時跳出提示:

任務觸發:東南亞本地化試點——設計符合本地口味的菜品,吸引至少1000名顧客首單消費。任務獎勵:高級菜單設計方案模板x1,地方特產食材兌換券x10。

林粵生一看,頓時興致大增:“既然是任務,那就乾吧!咱們‘林記快點’的宗旨是什麼?就是讓每一個人都能吃到適合自己的粵菜。”

“林總,彆光喊口號啊,具體做什麼?”顧清歡笑著問道。

“彆急,今晚咱們來場頭腦風暴。”林粵生拉開了策劃板,“先擬定幾個方向,然後找試吃團驗證。”

晚上,團隊聚集在會議室,開始了熱烈的討論。

“第一個問題,”林粵生站在白板前,寫下“辣”字,“如何讓粵菜保持鮮美的同時,適應當地人對辣味的偏好?”

“可以加入東南亞的辣椒?”一名研發廚師建議。

“太簡單了吧。”林粵生搖頭,“光是辣椒不行,要辣得有層次感,還不能掩蓋食材本身的鮮美。”

“那試試泰國的青檸和香茅?酸辣結合,口感更清爽。”顧清歡提議。

係統此時給出了一條提示:推薦在經典粵菜基礎上,融入本地食材,如南薑、香茅、椰漿等,打造融合菜式。

林粵生眼睛一亮:“對!比如在白切雞的蘸料中,加入青檸和香茅,試試酸辣口味,這種融合會更貼合本地風味。”

“還有甜味的調整。”張悅翻著調研數據,“馬來西亞和泰國的消費者偏愛椰糖的甜味,能不能在點心中試著融入?”

“可以做椰糖版的馬蹄糕!”研發廚師興奮地接話。

“不錯,還有什麼想法?”林粵生邊記錄邊追問。

“可以做本地口味的燒臘,比如加入南洋香料,研發一個特製醃料。”另一名廚師建議。

“行!”林粵生拍板,“這些都可以嘗試,先出幾個樣品,找試吃團反饋。”

為了更高效地收集消費者反饋,林粵生決定成立一個本地化試吃團。這時,係統再次發揮作用:

任務建議:建立試吃團,邀請30名不同年齡和背景的消費者參加。提供試吃反饋可獲得額外數據優化分析。

“試吃團這事交給我來辦。”顧清歡主動攬下任務,“我們可以聯合商會,一方麵吸引本地消費者,另一方麵擴大品牌影響力。”

“對,越熱鬨越好。”林粵生點頭,“記得多邀請一些本地有影響力的美食博主。”

“放心吧,保證搞得風風火火。”顧清歡挑了挑眉。

試吃會當天,30名試吃團成員準時到場,其中包括幾位本地知名的美食博主和華僑商會推薦的代表。

林粵生親自上陣,為大家介紹試吃菜單:“今天,我們準備了幾道改良菜式,看看大家是否喜歡。”他故意賣了個關子,“不過,有些菜品的靈感來源可能會超出你們的想象。”

第一道菜是改良版的白切雞,蘸料加入了青檸、香茅和小米椒。一名泰國籍博主試吃後豎起大拇指:“酸辣口味很地道,但雞肉的鮮嫩感又保持得很好,真的很不錯!”

第二道菜是椰糖馬蹄糕,甜味柔和而不膩,博主們一邊拍視頻一邊感慨:“沒想到傳統粵點還能這樣創新。”

輪到改良燒臘時,一名當地試吃團成員調侃道:“這道南洋版燒臘,看起來很‘南’的樣子。”林粵生哈哈一笑:“您彆說,‘難搞’的就是它,醃料花了三天才調出滿意的味道。”

試吃會氣氛輕鬆熱烈,林粵生時不時插科打諢:“大家放心,今天這些菜都免費,但下次可就要掏錢包了!”

“掏錢包也願意啊!”一名博主忍不住回應,“你們這次試吃會太值了,光是美食已經讓我迫不及待要給你們宣傳了。”

試吃會結束後,係統立即生成一份詳細的反饋數據:

• 白切雞(酸辣版):好評率92,建議減少青檸比例,避免酸度過高。

• 椰糖馬蹄糕:好評率97,本地消費者極易接受,建議加入係列推廣。

• 南洋燒臘拚盤:好評率88,建議在香料配方上進一步優化。

林粵生看著數據,滿意地說:“看來這次嘗試很成功,但還要根據反饋繼續優化。接下來,重點推進那些好評率最高的菜品。”

顧清歡翻了翻手機,笑道:“林總,好消息,剛剛幾位博主已經發布了試吃體驗,點讚和轉發率爆棚了!”

“好!”林粵生拍手大笑,“看來咱們的第一步本地化調整打響了頭陣,接下來就是全麵推廣!”

通過團隊的頭腦風暴和試吃團的反饋,林粵生成功設計出符合東南亞市場需求的改良粵菜,試吃會也獲得了廣泛好評。

不僅消費者對“林記快點”留下了深刻印象,還通過美食博主的宣傳迅速擴大了品牌影響力。

試吃會的成功為“林記快點”贏得了東南亞市場的初步關注,但林粵生深知,僅僅依靠菜品的好口感是不夠的,必須深入本地文化,通過情感鏈接讓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林總,我這裡有個想法。”顧清歡在會議上展示了一張滿是塗鴉的白板,“我們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故事?”林粵生饒有興趣地問,“什麼樣的故事?”

“比如華人移民的文化情感。許多當地華僑都對粵菜有著濃厚的情感,我們可以用粵菜承載他們的家鄉記憶,讓‘林記快點’不僅是一家餐廳,而是情感的寄托。”顧清歡自信地解釋。

係統此時跳出提示:

任務觸發:情感化品牌推廣——在餐廳開業活動中融入文化情感主題,吸引至少500名顧客關注。任務獎勵:全新品牌營銷技能x1,動態消費數據分析x1。

林粵生大笑:“看來係統也覺得你這個主意靠譜,那就這麼辦了!”

林粵生決定推出一部宣傳短片,講述粵菜在華僑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我希望短片能體現出那種‘離鄉千裡,卻嘗到家鄉味道’的感覺。”林粵生拍板後,親自帶隊聯係攝製組,還邀請了一名本地知名的粵菜大廚擔任主角。

短片圍繞一位旅居東南亞的老人展開。他離鄉幾十年,但每次吃到粵菜,總會想起家鄉的一草一木,回憶起年輕時的故事。短片結尾是一桌熱氣騰騰的粵菜,林粵生的畫外音響起:“不管身在何處,‘林記快點’陪您嘗家鄉的味道。”

拍攝現場,林粵生時不時插科打諢:“導演,彆忘了把雞擺得正一點,咱這可是白切雞的黃金角度!”引得全場哄笑。

短片製作完成後,團隊通過社交媒體和華僑商會渠道發布。短短幾天,播放量就突破了50萬,還引發了大量討論。

“林記快點,真的讓我想起小時候在家吃飯的感覺。”

“期待餐廳開業,一定要去嘗嘗看!”

林粵生看著評論區,臉上滿是得意:“清歡,看來咱的方向選對了。”

為了進一步提升影響力,林粵生決定策劃一場彆開生麵的開業活動,主題是“粵菜與南洋的美味碰撞”。

“這次活動要結合東南亞的文化元素,比如馬來西亞的叻沙、泰國的冬陰功。”顧清歡提議,“我們可以推出一個‘南洋粵菜周’,用粵菜基礎結合本地風味,吸引更多本地消費者。”

“不錯!”林粵生眼前一亮,“還有,活動現場可以搞點互動,比如教大家做簡單的粵式點心。”

係統跳出新提示:

支線任務觸發:活動策劃達人——通過趣味互動活動,吸引至少300名消費者參與現場體驗。任務獎勵:新技能‘餐飲文化互動設計’x1。

林粵生立刻安排團隊執行,包括:

1 趣味課堂:教消費者學做春卷和蝦餃,參與者可以將作品免費打包帶走。

2 互動遊戲:設置粵菜知識問答,答對者可獲得餐券。

3 本地化菜品試吃區:推出本次特彆研發的酸辣白切雞、椰糖馬蹄糕等。

活動當天,餐廳外人頭攢動,許多人慕名而來。林粵生親自站在門口迎接顧客:“大家好!今天不光能吃粵菜,還能親自做,敢不敢試試?”

一位年輕顧客笑著回應:“林老板,真敢!不過你教得好不好是關鍵!”

“這話你說對了。”林粵生一邊說,一邊親自演示包蝦餃。“彆看我平時很忙,這包蝦餃的手藝,可是係統給我點滿的!”

“係統?”顧客愣了愣。

“開玩笑的啦!”林粵生故意賣個關子,周圍人哄堂大笑。

在趣味課堂上,一位本地女孩試著包春卷,但春卷皮總是撕破。“老板,這太難了!”她無奈地抱怨。

林粵生上前,一邊幫忙一邊開玩笑:“小妹,這可不是太難,是你太用力了。春卷皮啊,得像對待初戀一樣溫柔!”

一句話逗得周圍人笑得前仰後合,女孩也忍不住紅了臉:“老板你太幽默了!”

活動結束後,係統彈出任務完成提示:

主任務“情感化品牌推廣”達成:共吸引1500名消費者關注,獎勵已發放。

支線任務“活動策劃達人”完成:現場共有412名消費者參與互動,獎勵已發放。

林粵生查看獎勵,獲得了新技能“餐飲文化互動設計”,還解鎖了一批地方特產食材兌換券。他迫不及待地兌換了10份優質椰漿和泰國香米,準備用來研發新菜品。

“清歡,這次活動搞得不錯吧?”林粵生得意地問。

“林總,你確實牛。”顧清歡由衷稱讚,“但接下來才是真正的考驗。活動熱度能維持多久,能不能真正轉化成餐廳的長期盈利,還得靠菜品質量和服務。”

“放心吧!”林粵生笑道,“隻要咱們菜品過硬,服務到位,‘林記快點’一定能在東南亞紮穩腳跟。”

林粵生通過精心策劃的品牌推廣和開業活動,將“林記快點”與東南亞的文化情感巧妙結合,成功吸引了大量關注。通過趣味互動活動和特彆菜品試吃,他不僅獲得了大量消費者的好評……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