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嶽父關羽,我開局勸劉備奇襲襄陽 > 第400章 無德無兵,何敢竊居此位?天子:朕願讓位,坐看楚王一統天下!

第400章 無德無兵,何敢竊居此位?天子:朕願讓位,坐看楚王一統天下!(1 / 1)

推荐阅读:

物歸原主。

平平淡淡四個字,卻如一道閃電當頭劈下。

劉熙身形一震,猛的抬起頭看向自己的母後,眼神滿是震驚。

他顯然沒料到,自己的母後,竟然會如此看的開。

不光勸他將皇位相讓劉備,更直言這皇位本該就是劉備的。

他自然不知,伏壽正是經曆了太多,方才會有這樣的覺悟。

在洛陽,她親眼目睹了董卓進京,廢殺少帝,擅權亂政。

在長安,她親眼目睹郭李二賊,視百官為草芥,視天子為手中玩物。

當年出長安東遷,一路上的顛沛流離,饑寒落魄,她都一一經曆。

在許都,她又親眼目睹了曹操對董承等漢臣,血腥殘酷的殺戮。

那一日的出逃,他更是親眼目睹了天子劉協,被曹丕所弑。

人生的大風大浪,大起大落,人情冷暖,世態涼薄,生離死彆,她統統都經曆了一遍。

此時的伏壽,早已看淡了一切。

她也早就領悟到了一個道理:

皇帝寶座,要麼是有德者居之,要麼就是有兵者居之。

自己的兒子既無仁德之名,手中又無兵馬,憑什麼坐在這個位子上?

論德,劉備仁義之名,天下景仰。

論兵,劉備雄踞九州,手握四十餘萬府兵。

論血統,人家也是劉氏皇族。

論法理,還有先帝劉協的遺詔。

劉備進位為帝,乃是實質名歸,自家兒子有什麼理由霸占不讓?

看著神色震驚的兒子,伏壽也不多解釋,隻輕聲慨歎道:

“熙兒呀,我們的命是楚王救的,我們母子這些年的尊榮富貴,亦是楚王所賜。”

“楚王於我們母子有恩,我們要心懷感激,要懂得知恩圖報。”

“今日局麵,若換成那曹賊,恐怕早已提劍上殿,以生死逼迫你將帝位相讓。”

“可到現在為止,楚王卻對我們沒有任何不敬之舉,他對我們已是仁至義儘。”

“熙兒,放手吧,將這不屬於你的東西,還給楚王吧。”

“母後相信,以楚王的仁義,除了皇帝的虛名之名,我們現下的榮華富貴,他必定會儘數保留給我們。”

“咱們母子安享富貴餘生,靜看楚王一統天下,再造大漢,開創一個太平盛世,這不好嗎?”

劉熙心頭一震,霎時間如醍醐灌頂一般,眼神變的豁然開朗起來。

然後,他嘴角輕揚,臉上掠起一抹釋然微笑。

“母後言之有理,這皇位本就不該屬於孩兒,現下確實該當物歸原主了。”

說罷,劉熙再無猶豫,拿起傳國玉璽,在那道禪位詔書上,重重的蓋了下去。

伏壽鬆了一口氣,心下是如釋重負。

正當這時,羽林衛來報,聲太傅孔融已至宮外,欲拜見天子。

伏壽微微一拂手:“孔太傅來的正好,傳他進殿吧。”

須臾。

孔融步入大殿,依舊以臣子之禮,向伏壽和劉熙行跪拜。

君臣之禮罷,孔融正琢磨著如何開場白時,伏壽卻向劉熙示意一眼。

劉熙會意,遂令宦官將那道新鮮出爐的傳位詔書,遞給了孔融。

孔融心懷著茫然接過,隻看一眼,臉色驟然大變。

“陛下,這——”

孔融猛抬頭看向劉熙,眼神既是驚喜又是困惑。

劉熙神色平靜,淡淡一笑:

“楚王有再造大漢之功,乃天命所歸,萬民所向,遠比朕更配得上這大漢皇帝之位。”

“如今既有眾臣請命,朕自當上應天命,下順人心,將皇位禪讓於楚王。”

“孔太傅,就煩請你帶著這道詔書,還有傳國玉璽前往鄴城,請楚王進位為帝,繼承漢統吧。”

孔融身形又是一震,眼神由驚異變成了難以置信。

原本他是受蕭和諸葛亮所托,親自前來許都,勸說劉熙禪位。

畢竟當年他們母子出逃,正是孔融冒死護駕,對他們母子二人算是有恩。

有這一層身份,由他前來勸說,效果可能會更好。

孔融卻萬沒料到,自己一路上醞釀的勸說之詞,竟然一個字都用不上了!

一見麵,劉熙竟主動下詔,就要禪位給劉備。

伏壽見孔融震驚失神,便也淡淡一笑:

“孔太傅,煩請你轉告楚王,他對我們母子有收留救命之恩,於大漢有再造之功,我們母子對他始終心懷感恩。”

“這些年來,熙兒不過是代他坐這皇帝之位,如今隻是物歸原主罷了。”

“還請楚王萬萬不可推辭,熙兒方能卸下這份重擔,我們母子才好安安心心的頤養天年,安渡餘生。”

聽得伏壽這番話,孔融終於回過神來,明白了一切。

這母子二人能看得如此通透,實在是大漢的福氣,也是他們自己的福氣呀…

孔融心中暗暗感慨欷歔。

爾後將那詔書恭敬收起,理了理衣冠,向著劉熙和伏壽深深一拜:

“陛下和太後,能如此深明大義,實乃我大漢之福,天下萬民之福也。”

“請太後放心,楚王素來仁義,臣敢以性命擔保,他繼承大統之後,太後和陛下依舊會尊榮如故。”

伏壽要的就是孔融作保,聽得他這番承諾,心下自然是鬆了一口氣。

當下,孔融便完成了使命,當天就啟程北上,馬不停蹄的趕回鄴城。

三天後。

孔融於王宮之中,向劉備宣讀了天子禪位的詔書。

群臣自然是無不狂喜,立刻群起叩請劉備奉詔繼位。

各地“祥瑞”頻現,朝中文武百官,地方刺史郡守,九州名士們的上表勸進…

如今孔融又將天子的禪位詔書送到。

氣氛烘托到這般地步,台階鋪設到如此順滑,劉備自然是顧慮就此煙銷雲散。

詔書未接,劉備卻向眾臣放出了願進位為帝的明確信號。

蕭和諸葛亮自然明白,老劉這是要走一套三辭三請的流程,把該做的戲做足。

於是孔融不得不又回一趟許都,再次請得劉熙的禪位詔書。

幾個來回之後,三辭三請的流程終於走完,劉備遂不再推托,正式接下了天子禪位詔書。

所有人,終於是長鬆了一口氣,心中一塊大石頭總算是落了地。

眾臣無不歡欣鼓舞。

隨後,在得到劉備的首懇下,蕭和等眾臣便調動人力,於鄴城南郊修築祭天高台,以行登基大典。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