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嶽父關羽,我開局勸劉備奇襲襄陽 > 第402章 大漢天子:封蕭和為大司馬,晉爵濟北郡侯,食邑五千戶!

第402章 大漢天子:封蕭和為大司馬,晉爵濟北郡侯,食邑五千戶!(1 / 1)

推荐阅读:

洪武的年號,乃是蕭和進獻。

原本劉備想要選擇“章武”為年號。

蕭和卻認為,劉備以草根布衣出身,奮鬥半生,在年近六旬之時開創帝業,其難度可與後世那位大明太祖相媲美。

劉備的功業經曆,絕對配得上洪武這個年號。

登基大典結束,劉備第一件事,自然是大封群臣。

劉熙讓位有功,降為山陽王,食邑萬戶,授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之權,於封國內依舊保留天子儀仗。

如關羽,張飛,趙雲,糜竺等文臣武將,原本的官職都是楚王國官職,並非漢官。

如今劉備繼承大統,登基稱帝,自然便要授與他們相應的漢朝官職。

如原本關羽的楚國大將軍,順理成章便升任漢朝大將軍。

隻是從楚國大將軍,到漢朝大將軍,官名雖有所變化,權力卻並無多少變化。

於是劉備便在爵位上,對眾臣進行了補償。

凡文臣武將,爵位皆在原有基礎上晉升一級,如關羽便由原先的鄉侯,晉升為了縣侯。

諸葛亮則以蕭何之功,由原來的楚國國相,升為了漢朝丞相,總攬政事,為文臣之首。

唯一例外的便是蕭和。

劉備將他的官職,由原先的楚國太尉,升格為了漢朝大司馬。

大司馬,位在三公之上,與大將軍同為武官之首。

大司馬掌武事,有調兵之權,大將軍掌征伐,有統軍之權。

此時蕭和官職,名義上已與嶽丈關羽齊平,甚至還略高。

除了官職之外,便是爵位。

蕭和的爵位,在劉備稱王之後,已經晉爵到縣侯。

當時楚國上下,唯蕭和一人爵位是縣侯,就連關羽也隻是一個鄉侯。

而今關羽等爵位已晉升到縣侯,蕭和的爵位不可能不升。

隻是縣侯再往上升,那就是國公了!

劉備最初便有封蕭和為公的意思。

蕭和自然是堅辭不授,態度決絕的拒絕。

那可是公爵啊,他怎麼敢接。

公與縣侯,雖隻有一級之差,卻有天壤之差。

公可建國,自選百官!

劉備也好,曹操也罷,皆是從封公建國開始,踏出了稱帝的第一步。

你身為臣子,卻晉封國公,你是幾個意思?

難不成你也想走天子劉備走過的老路?

蕭和何等的精明,哪怕知道老劉對他是絕對的信任,並無絲毫猜忌,卻也絕不可能越過那一道界限,接受公爵的封授。

蕭和堅辭不授的態度,卻讓劉備有些頭疼了。

蕭和的顧慮他自然清楚,可若不給蕭和晉爵,他心裡邊又過意不去。

於是在幾經權衡思索後,劉備是靈光一閃,特意為蕭和在縣侯與國公之間,新創了一個“郡侯”的爵位。

如此既能令蕭和避嫌,又能滿足他給蕭和晉爵的執念,可謂是兩全其美。

老劉這一片苦心,蕭和著實是心中感動。

到了這般地步,若再堅持拒絕,那就是不給天子麵子,不能體會天子一片聖心。

於是蕭和在兩度婉拒之後,終究是接受了劉備封賜,晉爵為濟北郡侯,食邑五千戶。

大封群臣之後,便是冊封皇後與太子。

皇後方麵,糜氏作為正妻,膝下又有劉裕這位皇子,糜氏一族又有從龍之功,毫無爭議的被立為了皇後。

至於太子立誰,卻讓劉備犯了難。

長子劉禪已癡呆,自然不可能立為太子。

糜氏雖為皇後,其子劉裕尚幼,自然也不可能被立為太子。

三子劉理雖頗有才略,然則卻為三子。

二子劉永雖為長子,論德行風評上要略勝於劉理,然則論才略卻又要遜色三分。

一時之間,劉備依舊難以決斷立誰為太子。

好在現下劉備雖五旬過半,身體卻還算健朗,倒也沒到了非立太子不可的地步。

於是一番權衡後,劉備決定暫不立太子,先封諸子為王。

其中長子劉禪為晉王,次子劉永為魯王,三子劉理為梁王,四子劉裕為宋王,五子劉淵則為趙王。

皇後諸王皆立,劉備旋即下詔,犒賞三軍將士,大赦天下。

長安,魏皇宮。

一道劉備稱帝的情報,已送到了曹操的案頭。

“大耳賊,織席販履之徒,竟然也敢稱帝,與朕平起平坐?”

“可恨,可恨~~”

曹操是怒不可遏,將那道劉備稱帝的密報,狠狠的扔在了階前。

大殿內,一片議論。

在場的魏國群臣們,除了憤恨之外,最多的則是擔憂。

你曹操稱帝,目的就是為給雍涼關隴士族豪姓加官進爵,以爭取這些人與你同舟共濟。

現下好了,人家劉備也稱帝了。

你能給的,人家劉備一樣能給,我們憑什麼就在你曹魏一棵樹上吊死?

曹操稱帝的好處,就此打了一個折扣。

“大耳賊雖自詡匡扶漢室,實則野心勃勃,早就覬覦帝位,如今逼迫劉熙禪位,僭越稱帝,也乃意料之中的事。”

司馬懿卻是一臉不以為然,絲毫不為之所震驚。

話鋒一轉,司馬懿卻眉頭凝起:

“大耳賊有鯨吞天下之野心,臣料其稱帝之後,必會再起傾國之兵侵我大魏。”

“根據現有的情報,大耳賊確實也在往洛陽,幽州,冀州一線調集糧草。”

“臣估算,秋後一過,大耳賊極有可能興兵來犯。”

“我們現下重中之重,乃是為抵禦偽漢來犯做好準備才是。”

司馬懿一席話,令現場頓時鴉雀無聲,眾臣臉上的憂擔憤慨,頃刻間化為懼色。

曹操也眉頭緊鎖,重重點頭:

“仲達言之有理,現下頭等大事,乃是擋住大耳賊來犯,守住我三州之地!”

“我軍布防還有什麼遺漏之處,眾卿當暢所欲言,務必要做到萬無一失才是。”

眾臣紛紛進言,開始了查漏補缺。

眾臣一致看法,認定劉備西侵的主攻目標,必然是並州。

那麼楚軍進攻的路線,多半是從冀州進攻井陘關一線,從幽州進攻平城一線,以及從河內進攻壺關一線。

魏軍相應就要在井陘關,壺關,平城等太行山諸關城,屯駐重兵守禦。

“眾卿言之有理,若換作是朕,必也會重點進攻並州。”

“既是如此,朕就再往並州增調兵馬,責令元讓征調民夫,繼續修築加固井陘等諸關,以確保萬無一失!”

曹操聽著眾臣的進言,盯著地圖微微點頭。

抗擊漢軍來犯的戰略,似乎就此定下。

這時。

一直沉默不語的賈詡,卻忽然開口道:

“陛下,老臣以為,我軍此番能否擋住漢軍來犯,關鍵不在於關城堅不堅固,將士們精不精銳。”

“關鍵在於,那蕭和參戰與否!”

“臣以為,我們若想擋住楚軍,打贏這場並州保衛戰,就必須要確保蕭和不參戰!”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