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虎賁郎 > 第405章 泥坑打滾

第405章 泥坑打滾(1 / 1)

推荐阅读:

秦宜祿快馬返回許都,在大將軍幕府等到了日落時分。

夕陽在側,呂布從宮中返回,百餘虎賁、羽林護衛車隊,安全性很有保障。

西閣之中,呂布端酒自酌,聆聽秦宜祿的講述。

呂布眉頭緊皺:“宜祿,你說元嗣這是何意?”

他深感疑惑,對同樣摸不著頭緒的秦宜祿說:“此前我還擔憂他擅自出兵,聯合孫策襲擾曹操。我雖然也恨曹操,但曹操舉兵奉國討逆,就該保障他的安全。否則今後國家有難,四方之士必然觀望不動。”

秦宜祿立刻回答:“大將軍,不止是大司馬,就連孫討虜可能也會受大司馬所請一同撤兵。今陳國野外無穀,曹操兵馬三萬餘眾入境,勢必與孫討虜相爭,如似當年喬瑁、劉岱故事。”

這下呂布目光凝視:“這麼說,各軍乏糧,大禍不遠矣?”

秦宜祿神情嚴肅,輕輕點頭:“大司馬正是慮及此事,這才有抽身之意。以大司馬的聰慧,自知一山不容二虎,又豈會與大將軍相爭?”

說罷,秦宜祿斂容垂首,把最終決斷權交給呂布。

隻有吃飽了,各方軍隊才能情緒穩定,一起討論如何護國討逆。

若是吃不飽,各方軍隊作亂逞凶時絕不會遜色於袁術。

護國討逆戰爭已經來到關鍵點,圍殲袁術於陳縣,那麼江淮各郡的袁術部伍都能傳檄而定。

如果攻破袁術之前,各方軍隊因糧食問題而相互火並,那漢室朝廷最後的那點榮光也會跌落泥塵,他這位大將軍的威儀也將蕩然無存,有些沐猴而冠的意思。

形勢持續惡化,搞不好外圍未參戰的袁紹也會正式造反,或擁立平原王室為帝。

現在的平原王歲數很大,是桓帝的弟弟。

呂布思索著,就問:“若是元嗣撤兵回救關中,那他將會如何安置孫策?是如約以孫策領青州牧?”

孫策去青州,呂布自然樂意看到。

青州距離他比較遙遠,而貼近袁紹的腹心。

孫策奪得黃河南岸後,又怎麼會放著北岸的平原國精華土地不要?

僅僅是平原國、濟南國,就能讓孫策與袁紹、曹操打生打死。

平原國、濟南國本就屬於青州,得平原國,孫策就能觸及袁紹腹心,並與公孫瓚取得聯係;而爭奪到濟南國,則能一刀抵在曹操腰眼子上。

呂布詢問的問題,秦宜祿思索一番,從這段時間接觸的信息進行綜合判斷,說:“大將軍,以臣對孫策的了解,他縱然有心撤軍,可更重視名望。不破袁術,孫策不會輕易撤離。”

戰場上正麵擊破袁術的主力,才能徹底洗清孫策往日的惡名、冤屈。

秦宜祿也不清楚趙基對孫策的影響力度如何,隻能做出一個大致的預判。

呂布既想大破袁術,為自己、朝廷樹立新威;也想各軍彙聚後,相互牽扯之下,能達成某種均勢。這種均勢之下,與天子、公卿關係更好的他,自然能迫使各軍做出讓步。

比如派遣關鍵人物入朝為質,做到這一步,接下來做什麼都會順手很多。

現在趙基要撤,讓呂布有一種釜底抽薪的無力感。

趙基對外借口是要回救關中,不知情的人可能會相信,甚至會聯想,推測認為是袁紹策動了盧水胡作亂。

趙基對內借口就是避免兩虎相爭,雙方數次會麵,都鬨的不是很愉快。

避免爆發更大的衝突,趙基放棄即將到手的功勳、名望,可以說是做出了很大的犧牲。

可呂布以己度人,認為趙基這是在以退為進,企圖索要更大的指揮權,最終目的可能是破袁術後,找茬把曹操揍一頓。

砍掉曹操一條手或一條腿,呂布也樂於看到這種局麵;可如果將曹操砍死,那他就要提前麵對袁紹,這絕不是什麼好事。

他的麻煩事,自然是趙基想要看到的事情。

呂布思索片刻,就說:“此事我明日一早與公台、季才一同商議,宜祿暫且回去休息,明日再去汝陽麵見元嗣。”

“喏。”

秦宜祿拱手長拜,後退兩步又停下,想了想說:“文遠配屬於大司馬以來,與大司馬頗多走動,異常親密。”

“文遠之事,宜祿就不必再管了。此戰之後,宜祿也可治民、領軍鎮守一方。”

呂布回應一聲,秦宜祿再拜,這才退了出去。

他走後,呂布端酒欲自酌,卻停著眯眼,還是猛地仰頭滋溜一聲乾脆飲儘,隨後冷笑幾聲,起身順台階上了西閣之上。

不管趙基是不是以退為進,既然想走,那就走吧,沒有趙基,他一樣能擊破袁術。

就連曹操,沒了趙基、孫策,攜破袁術之大勝,再把曹操打一頓也不影響什麼。

呂布有比較豐富的挨餓經驗,他很清楚缺糧後,人根本沒有道德、法律、底線可言,都是人形猛獸。

到了那樣的地步,再去討論、掰扯什麼護國、尊皇、討逆就顯得很愚蠢。

隻有吃飽了,能滋潤存活的時候,才能去談論這些政治立場。

以他對趙基的了解,這次出兵中原,給陳王複仇全盟友之義隻是一種宣傳,救援劉備、徐州也是宣傳,是糊弄普通士人、官吏的。

說到底,趙基就是帶著人來吃中原的糧食,回去時能再搶些人口就更妙了。

現在大霖雨,秋糧絕收在即,沒法吃到秋糧,趙基肯定要撤軍。

這個精明的小賊絕不會做虧本的買賣,易地而處,他也會這麼乾。

如果沒有眼前的澇災,以趙基的厚臉皮,那趕都趕不走,趕得急了,趙基翻臉後也要逗留、吃中原的糧食。

在呂布眼中,趙基就是如此的不堪。

不過再鄙視趙基,呂布還是相信趙基的立場,起碼趙基不會突然發兵襲擊他。

這是孫策、曹操、以及劉備無法比擬的,趙基連公卿、天子都能移交給他,又怎麼可能聽這些人的蠱惑,發兵重新來搶?

也就孫策、曹操、劉備這些人還心存幻想,有突然舉兵來襲的可能性。

天子、公卿綁在一起,在趙基眼中可能還不如十萬石米麥重要。

另一邊,趙基釋放軍中做人質的孫翊,他不認為孫翊這個親弟弟能要挾到孫策。

既然無法產生實質脅迫,還不如大氣一點,給孫策放回去。

孫翊傳信後,孫策引著百餘騎星夜來見趙基。

趙基也是出營十裡,在一處路邊哨卡與孫策會麵。

營火燃燒,趙基鋪開帶來的地圖,指著徐州方麵說:“泗水暴漲,劉勳以及陳國兵反戈易幟,已彙合臧霸、昌霸、關羽各軍,聯軍不下五萬。張勳麾下各軍駐屯泗水兩岸,遭受水淹,未戰大潰,已向淮南壽春撤離。”

孫策認真聆聽,揣摩徐州方麵發展的趨勢,凝聲:“如此說,劉玄德彙合劉勳各軍後,糾合陳元龍,我那兄長也會臨陣反戈,如此徐州十萬大軍已然成型,將逆淮水而上,進討壽春?”

易地而處,他肯定聯合各軍去搶壽春,淮南空虛,就壽春有大量財富、人口與最後的儲糧。

抓到壽春的財富,能充作軍資,穩固軍隊;壽春城內的各種人質,則能快速接管袁術的舊部。

劉備一方肯定是護國討袁的立場,所以劉備的勸降與呂布、趙基的勸降對袁術舊部來說沒有較大區彆,這些人肯定傾向於抓著親屬人質的劉備。

如果劉備破壽春,快速兼並袁術舊部,立下這樣的功勳,那麼立刻就能成為宗藩表率、楷模。

劉備是盧學出身,可比呂布、趙基更受傳統士人認可。

孫策不敢想象,如果劉備帶著這十萬烏合之眾也來陳國,到時候各處人擠人,真爆發混戰,鬼知道會打成什麼樣子。

如果搶不到壽春內的財富、人質,孫策也就沒有進取淮南的心思了。

不管劉備是來陳國,還是去淮南,都將成為最大不可控因素、變數。

徐州作為青州的近鄰,去年雙方又產生過衝突,孫策感受到濃厚的危機感。

作為一個外姓軍閥,他本能的警惕、不喜歡劉備這種橫空崛起的宗藩。

生怕劉備再重蹈高祖、光武那樣的神奇經曆。

見孫策很懂事的樣子,趙基也是默默鬆一口氣,就說:“今曹操主力將順鴻溝而來,其後濟北、東平、濟陰空虛。這是孫侯的機會,急行軍返回泰山,再奪濟南,從容分兵可定齊地、膠東。”

孫策也有顧慮:“那陳縣之圍?”

“我來圍。”

趙基說著露笑:“管亥四部留下,以增灶計偽裝孫侯大軍。我率部進入陳縣,大將軍來接替我。大約五天後,查明劉玄德舉動後,若事不可為,我自會撤回西州。今後我在西,孫侯在東,以你我的盛年,來日再戰,以定天下歸屬。”

這話如此露骨,說到孫策的心坎兒裡了。

話說到這種地步,孫策也就不再偽裝什麼忠烈功臣,點著頭卻表達顧慮:“若無破袁術功勳,恐難令青州吏民敬服。”

“這也簡單,攻破陳縣就是。”

趙基笑了笑:“劉勳反戈、張勳敗逃,袁術若是知聞,又豈會困守陳國?孫侯圍三缺一,你我半路再設伏,放袁術回壽春即可。”

放袁術回去給劉備搗亂,這樣大家都有發展的時間。

劉備壯大的太快,吸納劉勳、陳國兵以及孫賁後,完全就是另一個破局的袁術。

拖住劉備,不僅是趙基、孫策的共識,很快也會成為曹操、呂布、揚州牧劉艾的共識。

隻要無法快速擴張,暫時與劉備合作的劉勳、孫賁見前程有限短期內無利可圖,自然會脫離劉備。

分分合合,才是常態。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