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逆天屬性,我殺敵撿取長生 > 第135章 北伐,北伐!朱棣之驚!

第135章 北伐,北伐!朱棣之驚!(1 / 1)

推荐阅读:

聞言!

朱應身旁的劉磊神色一凜,迅速抱拳應道:“屬下領命。”

說罷,劉磊利落的轉身,腳步急促的邁向麾下各個親衛百戶。

“將軍有令。”

“速速傳令吾大寧邊軍各營,開拔北平府。”

劉磊向親衛百戶傳達朱應的將令。

“屬下遵命。”

親衛百戶紛紛點頭,領命之後,快步奔至府外。

一時間!

府外的拴馬樁旁,眾親衛迅速解開韁繩,翻身上馬。

隨著一聲聲清脆的馬鞭甩動聲,駿馬嘶鳴,眾人策馬揚鞭,向著各個軍營飛馳而去,傳達將令。

而朱應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微微歎了口氣,轉身重新踏入府中。

“玉兒。”

朱應踏入內殿,輕聲呼喚,聲音帶著一絲溫柔與不舍。

此刻。

沈玉兒聽到朱應的聲音,她抬起頭,眼中滿是關切。

朱應走到她身旁,緩緩說道:“朝廷旨意至,戰事起,這一場戰事或許會比征伐遼東更長,往後,熈兒,你就好好照顧了。”

沈玉兒抱著繈褓裡的兒子站起身來,眼中雖有不舍,但十分善解人意的道:“夫君且放心前去,我會一直在家裡等著夫君凱旋歸來。”

說罷,她抬手輕輕為朱應整理了一下衣領,動作輕柔,充滿了對朱應的關切。

朱應又轉過頭,看向一旁靜靜站立的林福,鄭重地說道:“林伯,家裡的一切,有勞你照拂了。”

林福微微躬身,老臉上帶著鄭重的神情,語氣堅定道:“少爺,一路小心,老奴會照看好家裡的。”

交代完這些,兩個親衛步伐沉穩地將朱應的兵器還有戰甲帶了進來。

見此。

“夫君。”

“讓我為你著甲。”

沈玉兒將懷中的兒子交給了一旁的侍女,然後緩緩走到戰甲前,雙手輕輕捧起,眼中滿是不舍與擔憂。

她動作輕柔,仔細地為朱應著甲,每一個動作都飽含深情。

戰甲著身,朱應整個人也是瞬間變成了昔日戰場殺伐的殺神,緊了緊腰間的佩劍,眼中雖有對妻兒的不舍,但也透露出決然。

或許,這便是屬於這個時代軍人的一種宿命,男兒出征,為國伐敵,縱有萬般不舍,亦要踏上征程。

大寧城軍營,校場之上。

陽光熾熱地灑下,兩萬將士皆已身著厚重戰甲,手持兵刃。

戰甲在陽光下泛著寒光,兵刃鋒利,閃爍著凜冽殺意。

劉磊站在校場一側,深吸一口氣,隨後扯著嗓子一聲威喝:“將軍到。”

聲音響徹整個校場。

聽到這聲呼喊,原本微微有些嘈雜的校場瞬間安靜下來,兩萬將士皆麵容嚴肅,整齊地麵朝點將台。

轟的一聲,所有人單膝跪地,發出整齊而震耳欲聾的聲音:“拜見將軍。”

這聲音仿若滾滾雷鳴,在軍營之中回蕩,儘顯軍威之盛。

朱應穩步走上點將台,目光如炬,掃視著校場之上的兩萬將士。

隨後。

朱應清了清嗓子,高聲說道:“大寧邊軍的將士們!”

“北元屢屢犯吾大明,殺吾大明子民,屠我大明百姓,此仇此恨,不共戴天。”

“朝廷,已然傳來了旨意。”

“吾大寧邊軍,出征北元,為那些慘死北元屠戮之下的子民複仇。”

“將士們,可敢隨我朱應,沙場再戰?”

說到此處。

朱應的聲音激昂,在軍營中久久回蕩。

“誓死追隨將軍。”

“殺,殺,殺!”

兩萬將士情緒高漲,舉起手中的兵戈,齊聲高呼。

此刻每一個將士的臉上滿是熱血與鬥誌,聲音彙聚在一起,仿若要衝破雲霄。

這就是在朱應訓練下的大寧邊軍,士氣如虹。

“好。”

朱應滿意點頭,大聲說道:“廢話,吾就不多說了!”

“全軍聽令!”

“開赴北平府,與朝廷出征北元大軍彙合。”

“兵貴神速。立刻出發。”

隨後,站在朱應身後的幾個將領迅速行動起來。

陳亨目光堅定,大步邁向自己所統領的軍隊。

張武則一臉興奮,摩拳擦掌,快速跑向隊伍前列。

魏全與劉真神色沉穩,有條不紊地指揮著士兵,大聲呼喊著口令。

在眾將的帶領下,大軍有序地從軍營裡開拔。

一時間,腳步聲、馬蹄踏動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兩萬大軍浩浩蕩蕩離開軍營,向著北平府進發。

此刻,不僅僅是大寧邊軍,還有駐守在會州的會州衛,沐晟麾下五萬整編軍也是接到了朝廷的旨意,向西開赴,準備於北平府聚合。

這一戰,大明可謂是下了決心,要付出絕對的兵力來擊潰北元。

大寧邊軍,北平邊軍,會州衛,還有隸屬於朝廷五軍都督府的十五萬大軍,全部出征開拔。

再加上不少於十萬的後勤軍,總計四十多萬大軍,向著北元進發,必要掀起一場浩大的北伐之戰。

不破北元,絕不還軍。

大明都城,應天,奉天大殿!

陽光透過高大的殿門,更增添了一種威肅感。

朝堂之上,百官身著朝服,整齊排列。

他們的神色或嚴肅,或期待,或緊張。

朱元璋身著華麗龍袍,身姿威嚴,端坐於龍椅之上。

太子朱標一如既往,身著太子冕袍,筆挺的站在了龍椅之下的階梯之上,同樣是目光冷峻,俯瞰百官。

“臣等參見皇上,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滿朝文武全部躬身參拜,齊聲山呼。

聲音在大殿內回蕩,儘顯皇權的肅穆與威嚴。

“平身。”朱元璋一抬手,聲音威嚴而有力。

“謝皇上。”

滿朝文武齊聲道,紛紛站起身來,整理好自己的朝服。

“有本奏,無本退朝。”

雲奇上前一步,大聲對著朝堂群臣喊道。

“啟奏皇上。”

戶部尚書趙勉站了出來,他身形微微前傾,雙手捧著笏板,大聲啟奏道。

此刻。

趙勉神色間帶著一絲緊張與期待,數月調撥,今日就到了交卷的時刻了。

“準奏。”朱元璋目光落在趙勉身上,語氣平和地說道。

“經數月時間籌劃,運送。”

“今,北伐北元所需糧草輜重已經分批運送至大寧府,北平府。”

“這一批糧草輜重足夠北伐大軍半載之用。”

“在北平府與大寧府,會有知府負責調撥。”趙勉一口氣說完,聲音洪亮而清晰。

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誇讚道:“做的不錯,糧草輜重,大軍之本,戶部要對糧草輜重繼續關注,一旦大軍有糧草更大所需,戶部一定要及時調撥。”

趙勉當即一拜,身體前傾,恭敬地說道:“臣領旨。”

說完,他緩緩起身,神色舒緩了一些,恭敬退回了班列。

“啟奏皇上。”

唐鐸站了出來,聲音渾厚:“北伐大軍所需炮彈,鐵彈,箭矢,兵器,戰甲。”

“皆已經運送至北平府。”

“如若征伐開啟,這一批火炮足夠大軍十次攻城所需。”

“此番,兵部調撥了一萬支火銃,足夠大軍所需的鐵彈與火藥。”

戶部調撥糧草輜重所需,而兵部自然是調撥軍隊兵器戰甲所需。

“不錯。”朱元璋滿意一笑,臉上的皺紋都舒展開來:“不枉咱給了諸卿足夠的時間準備,如今果真沒有讓咱失望。”

朱元璋大笑道,笑聲在大殿內回蕩。

也讓大殿內的威肅感減少了不少。

“為了大明徹定北元之禍,臣不敢耽誤。”

唐鐸恭敬道,他微微低頭,眼中滿是敬畏。

“趙卿,唐卿,皆立下大功了。”

“咱很高興,待得此番定下北元,咱必給兩位愛卿論功行賞。”

朱元璋大笑著說道,顯得十分高興。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朝堂兩部也完全做到了,足可保證戰場大軍的後顧無憂。

“臣謝皇上隆恩。”唐鐸與趙勉當即謝恩,他們同時躬身下拜,動作整齊。

“好了。繼續吧。”朱元璋一笑,一揮手,示意殿中群臣繼續。

“啟奏父皇。”朱標躬身啟奏道,聲音沉穩:“如今軍資,糧草都已經調動,而在大寧府,遼東府的軍隊應該也收到了旨意,有序進入北平府。”

“戰將人選,是時候該定下了。”

聽到這話,站在武將一列的諸多戰將全部都抬起頭,他們的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臉上帶著緊張與興奮。

朝堂這些戰將,自然大多數都是淮西戰將。

這,或許也是朱元璋為何要重點關注新銳將領的原因所在。

畢竟整個朝堂之上的武將,能夠領兵征伐的,幾乎都是淮西戰將,這對於一個帝國而言,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太子,人選你已經擬定了,就按照你所定人選來吧。”朱元璋笑了笑,眼神中帶著對朱標的信任。

“兒臣領旨。”

朱標躬身一拜,身體站直,隨後轉過身,目光如電,看向了朝堂之上的眾多武將。

麵對朱標的目光,群臣皆是不敢直視,微微低下頭。但知曉內情的,已然心中激動,胸膛微微起伏。

“孤已經與父皇議定此番出征人選。”

朱標大聲宣布道,聲音在大殿內回響:“此番出征,由武定侯郭英擔任大將軍”

“藍玉為一路大軍主將,以鄂國公常茂為副。”

“朱棣為二路大軍主將,並配曹國公李景隆為副。”

聞聲!

郭英、藍玉、常茂、李景隆當即站了出來。

郭英雖有五十來歲,但仍透出了一種軍人的殺伐,眼神堅毅。

朱元璋父子選擇他,自然是肯定了他的能力。

藍玉,常茂,則是知曉了內情,毫無慌亂。

但被點到了名字的李景隆則是有些緊張,甚至有些手足無措,似乎沒有想到會點到他。

但此刻。

名單已定。

無從更改了。

他們四人同時一拜,高聲道:“謝皇上,太子殿下信任值恩。”

“此番北伐,臣等必竭儘全力,蕩平北元。”

四人異口同聲道。

“大軍已調撥。諸位將軍也不可耽擱。”

“朝會散去,立刻啟程北平府接管大軍。”

“來人,賜兵符,賜將印。”朱標掃了一眼,大聲道。

應聲,自後殿內,三個仆從身著太監服飾,神色恭敬,捧著三個盒子緩緩走來。

在朱標的眼神示意下,最先一個走到了郭英的麵前,微微躬身,將手中的盒子雙手捧著對著郭英一遞。

緊隨著另外兩個仆從也是分彆將盒子對著藍玉還有李景隆一遞。

顯然,盒子裡裝著的正是兵符與將印。大明軍隊,認兵符,認將印,不認人。

待得戰事定下,這些都要收歸。

三個將領雙手鄭重的捧過盒子,高高舉起,聲音洪亮地喊道:“謝皇上信任值恩!謝太子殿下信任值恩!臣等,定誓死而為大明而戰。”

“咱,希望諸位愛卿儘快凱旋,為大明解決北元之患。”

“此戰若成,功在千秋,青史留名。”

“希望諸位不要讓咱失望。”朱元璋緩緩開口道,聲音中帶著期許,目光在幾位將領身上一一掃過。

帶著一種帝王的威嚴。

……

時間一晃,北平府與大寧府接壤地界,北平軍軍營內。

營帳林立,大明的旗幟在微風中獵獵作響。

張玉腳步匆匆,來到了主營營帳內。

營帳內布置簡單,一張寬大的行軍桌,上麵堆滿了地圖和軍報。

張玉走到主位前,微微躬身,恭敬向著主位的朱棣稟告道:“王爺,剛剛收到消息,大寧邊軍明日就將至兩府域接壤。”

“除此外,會州衛五萬大軍也將在三日後來到。”

“大寧邊軍,朱應。”

聽到這稟告,朱棣臉上露出了一抹期待的笑容來:“本王對這朱應已神往已久,此番終將一見了。”

朱棣笑著說道,臉上的笑容愈發明顯。

“等王爺見到了朱將軍後,應該不會失望。”張玉笑著回道,他的眼中也帶著一絲期待。

“此番,朝廷已經降旨,以吾北平邊軍,大寧邊軍,會州衛為二路大軍,歸於本王統領,北伐北元。”

“另外一路則是由藍玉率領,為一路大軍!大將軍為郭英。”

“此戰相比於出征遼東,兵力更多,能將更廣。”

“隻不過,父皇終究還是對本王統兵之能不夠信任,還給本王派遣了一個副將,說是副將,實則軍事指揮權在於他。”

麵對自己的心腹,朱棣也沒有遮掩,帶著幾分不滿,將心裡話說了出來,此刻朱棣皺起眉頭,眼中閃過一絲不甘。

“王爺,此番皇上既指定了王爺作為主將,顯然是帶著磨煉王爺的心思。”

“王爺統兵之能,我北平軍上下皆知。”

“隻不過這一次是軍團級彆的戰爭,皇上自然是要更為慎重考慮。”張玉恭敬地說道,他微微低頭,語氣誠懇,隻能出聲安慰。

聞言,朱棣無奈地歎了口氣,點了點頭:“話雖如此,可本王不甘心啊,倘若這十五萬大軍交給本王指揮,本王也絕對可以克敵製勝。”

“總有一日,皇上會知道王爺統兵才能,未來,王爺也定能夠為大明開疆拓土。”

張玉深信不疑地說道,他的眼中滿是堅定與忠誠。

正在這時,一個王府親衛神色匆匆,快步跑到營帳外,單膝跪地,高聲稟告道:“報,啟稟王爺,軍營外,應天來軍,持兵符來到。”

“來了。”朱棣深吸一口氣,平複了心情,之前的不甘也全部消散。

隨後。

朱棣站起身來,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王袍,說道:“去迎接吧,說到底,李景隆可是本王的表侄,而且以前也是熟識。”

朱棣笑著,快步向著營帳外走去。

不一會,在軍營內,李景隆在一眾親衛簇擁下,向著主營而來。

李景隆身著鮮亮的戰甲,腰間佩著寶劍,隻是神色間帶著一絲緊張與局促。

“九江,多年未見了。”

看到走在最前麵的李景隆,朱棣立刻笑著喊道,臉上洋溢著熱情。

這個戰將正是曹國公李景隆。

看到朱棣,李景隆當即迎上去,微微躬身,行了一禮:“末將拜見燕王殿下。”

“哈哈。叔侄之間,無需如此拘束。”

朱棣大笑了一聲,走上前,伸出手直接牽起了李景隆的手臂,大步就向著主營帳而去。

入了營帳後,朱棣這才放開李景隆的手臂。

“九江,自我就藩之後,除了洪武十七年入都覲見了一次,並與你相見,之後幾年就未曾見過了。”

看著眼前的李景隆,朱棣有些感慨地說道,他微微眯起眼睛,似乎在回憶過去的時光。

“是啊!已經足足五年了。”

“燕王就藩之後,想要見一麵都難了。”

李景隆也是順著話說道,臉上露出一絲唏噓的神情。

“不過也好。此番父皇竟然派遣你來北伐北元,與我同軍!”

“昔日在應天時,每一個人都說你繼承了表兄的統兵之才,這一戰,我可要好好學學。”朱棣大笑著說道,臉上則是帶著一絲期待,還有一種對李景隆的試探。

“王爺可彆這樣說。”

“戰場之上,瞬息萬變。”

“我也隻是紙上談兵罷了,可比不得王爺多年鎮守北疆,知北元戰法。”

李景隆連連擺手,臉上露出一絲謙遜的笑容。

說完這。

李景隆又一臉苦意地說道:“王爺,實不相瞞,這一次我可沒有請命來出征,在朝堂上時,我都不知道讓我統兵,皇上和太子殿下完全是趕鴨子上架。”

“我幾斤幾兩,我哪裡敢統領如此規模的大戰啊!”

說到這,李景隆微微皺起眉頭,臉上滿是無奈。

朱棣看著李景隆這樣子,則是淡淡一笑,也沒有點破什麼,因為在朱棣看來,李景隆這是故意掩飾自己罷了。

李景隆統兵之能,應天早有傳徹。

昔日李景隆之父的統兵之能可都傳授給了李景隆了,他也被譽為年輕一代的將才。

這一個說法也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

朱棣,自然也沒有懷疑什麼。

畢竟就連自己的父皇也是欽定了李景隆而來,顯然也是信任後者。

隻不過,如若朱應在此的話,那真的就要吐槽了。

李景隆,他此刻所說的完全是實話。

他的確是紙上談兵,不善統兵啊!

甚至相比於趙括,他更為不如。曆史上的建文帝朱允炆可是被李景隆給坑慘了。

靖難一役。

如若沒有李景隆的神助攻。

朱棣隻怕還真的難以嬴得那麼漂亮,用了短短幾年時間就篡奪了朱允炆的天下,更不會以一個王爺之身,成為了第一個造反成功的王爺。

“九江,你就彆在我麵前謙虛了。”

“此番父皇已經傳旨了。”

“此番吾北平邊軍,大寧邊軍,會州衛,皆是由你統帥,我雖為主將,但實則也是受你節製啊。”

朱棣笑嗬嗬地說道,言語間,並沒有表現出任何不滿來。

“王爺你可彆折煞我了。”

“此番我真的心裡沒底,如若真的是上了戰場,我真的是有些發虛。”

“到時候王爺可一定要好好提點我。”李景隆笑著說道,臉上帶著一絲討好的意味,看起來真的不像是裝的。

見此,朱棣笑而不語。

在他看來,李景隆仍然是在謙遜。

正在這時,又一個親衛神色匆匆地跑進來,單膝跪地,大聲稟告道:“報!啟稟王爺,大寧邊軍前軍騎兵已至府域接壤地界。”

“大寧指揮使朱應將軍親領兵而來。”

聞聲。

朱棣與李景隆對視一眼。

兩個人眼中都是不約而同的有著一種好奇之色。

“冠軍伯,朱應。”

“之前在朝堂上聽過他的大名很多次了,都在說他是我大明未來的頂尖戰將,如今終於有機會一見了。”李景隆笑著說道,目光帶著期待之色。

“彆說是你。”

“我對朱應也是神交已久,他如此年輕,卻有那般厲害的統兵之能,更是戰場悍勇無敵。”

“我早就想要與他一見了。”朱棣笑著說道,同樣十分期待。

“對了王爺。”

“我可聽說了,這朱應原本是北平府的籍貫,原本應該是在北平軍中的,為何去了大寧啊?”李景隆十分好奇的問道。

“朱應的消息應該已經封存兵部了,你竟然知道?”朱棣笑了笑,問道。

“嘿。”

李景隆笑了一聲:“我可是在五軍都督府任職啊,這些可不是什麼秘密。”

“得了。”

“具體原因,你等下親自去問朱應吧,我可是要親自去迎接一番。”朱棣一笑,直接大步向著營帳外走去。

李景隆見此,也是大步相隨。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