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 > 第36章 萬國來朝,科學進步(求月票)

第36章 萬國來朝,科學進步(求月票)(1 / 1)

推荐阅读:

李承乾瘸了!

——這對於整個大唐朝廷而言,都可稱之為一件要命的事。

他可是太子。

當朝太子成了一個瘸子,這是從古至今從未有過之事,瞬間便讓彌漫在大唐之上的陰霾再次沉重了起來。

——朝野人心動蕩!

此事完全無法避免,大唐蒸蒸日上的朝堂自這一日起終是有所轉變。

瘸子當太子那就注定會讓有些人心生他念。

李世民可不僅僅隻有一個兒子,而長孫皇後所生之子同樣也有著三個。

這對於他所有人而言都是一件值得冒險的大事!

李世民根本沒有心思去想這些,因為長孫皇後病得越來越重了。

他甚至都放下了朝政。

這對於李世民而言,十分的難得。

其實李世民本來是想將這件事壓下來的,最起碼不能讓現在的長孫皇後知道此事。

但這種大事又豈能瞞得住?

長孫皇後終是知道了此事,本來就已經要走到儘頭的身體再也承受不住這種打擊,終是要徹底走到了儘頭。

——天意如此,人終難改。

李世民確實想要留住長孫皇後,但終是隻能接受現實。

倒是有大臣如原本曆史一般建議李世民應該大修寺廟,寬恕罪犯為長孫皇後積德。

但甭說如今的李世民不相信這些,就連長孫皇後自己都不答應。

要這些所謂的祈願當真有用,曆史上的那些有能先人們又怎會逝去?

且不說那一個個明君。

就說顧康、顧熙、顧琛等人,哪一個不是深受天下百姓敬仰的聖人,就連他們都已經逝去了,何況又是她?

長孫皇後已經開始迎接起了自己的死亡之時。

長安,立政殿。

青煙嫋嫋,整個立政殿內無比的寂靜。

李世民嗬退了所有人,就這樣坐在榻上抱著長孫皇後,眼神之中不由得正在滴落著淚水。

“陛陛下莫要傷悲。”

長孫皇後虛弱的開口,顫抖著伸出雙手想要為李世民擦去眼淚,但這種小事對於如今的她而言已然無比吃力。

但她仍是固執的堅持了下來。

就這樣緊緊盯著李世民,顫聲說道:“陛下臣妾要走了。”

“在此之前——”

“臣妾想讓你答應臣妾三件事。”

李世民握住了長孫皇後的手,認真點了點頭。

“我死之後,萬不可大葬不可勞煩百姓,以汙陛下聖德”

一滴滴的淚水不斷從眼中落下,看著眼前的長孫皇後,李世民真的想起了許多。

想起了昔年起事之時的陪伴。

想起了自己被毒倒時,睜眼看到長孫皇後牽著李承乾持劍護在自己的身前。

想起了玄武門之變前的分彆

這一幕幕的場景在加上眼前長孫皇後命若懸絲的模樣,讓他的心都在不斷地發顫。

“臣妾之家族已受天恩萬不能再過優待,人心善變我長孫氏不是顧氏,不可擔負社稷之重。”

長孫皇後的呼吸愈發急促,但她仍在緊緊的盯著李世民,甚至就連那本十分虛弱的手在這一刻都開始有了一些力氣。

“最後——”

“便是承乾”

“陛下,承乾乃是你我嫡長子,為人至善至孝,如今雖有足疾,但廢太子要慎重啊!”

長孫皇後的手愈發用力。

說話間,眼神之中也是滿滿的擔憂,不斷地流著淚水。

李世民同樣也是難以控製悲意,淚水不斷。

“我要去見母後!!!”

與此同時,東宮。

李承乾就如同是感覺到了什麼一般,正在朝著立政殿而來。

他的表情十分悲傷。

這種冥冥之中的感覺讓他極為的不安,再加上近日足疾的問題本就已經讓他亂了分寸,此時此刻更是顯得表情無比難看。

他已經在儘力趕路了。

但當他走到立政殿之時仍是來不及再見長孫皇後最後一麵。

就差那麼一刻。

母子二人終是沒能見到一麵。

貞觀十二年,二月。

長孫皇後薨世於長安,時年三十八歲。

諡——文德皇後。

——局勢頓變!

雖然李世民聽從了長孫皇後的遺願,並未舉行太大的葬禮也並未影響到朝政。

但隨著長孫皇後薨世,他也不由得低落了起來。

而這種感覺亦是自上而下的受到了影響。

當然,這並不是代表大唐蒸蒸日上的趨勢有所改變,隻是李世民需要時間來調整。

雖然他看似遠比原本曆史之中的起勢過程順利許多。

但所冒的風險同樣更大。

長孫皇後雖不能陪他親上戰場,但終是患難與共,那隨身攜帶的毒藥便能夠說明她的心跡。

如今逝去,又有誰人能不悲傷呢?

但李世民調整的卻也極快。

他不能停下腳步。

無論是為了心中的誌向也好,亦或是為了整個大唐也罷,都不準許他就此沉淪。

最關鍵的是——

顧茲上奏了。

他察覺到了朝野之中的動蕩。

李承乾的足疾讓太多太多的人都看到了翻天覆地的可能性,這是獨屬於投機者千載難逢的機會。

大唐朝堂如今雖然活性滿滿,君臣上下能力超然。

但這並不能說明其中不會出現投機者。

對於他們而言,曆史上有著太多的例子,隻要抓住機會能夠翻天覆地那便是一朝登天。

而且最關鍵的是——

他們都覺著以李世民這種追求極致的皇帝而言,並不會選擇讓一個瘸子來繼承皇位。

這一點無疑是放大了他們的野心。

李世民十分明白此事的嚴峻,他對於這種事實在太了解了。

很多時候,當隻要有人踏出這一步之後,那發展到將來便再也無法挽回了。

他必須要終止這一切。

不過在此之前,李世民卻問了顧茲一個問題:“允執,你覺著太子秉性如何?”

而顧茲的回答同樣也很簡單。

他不願去考慮李世民的心思,隻是如實通過李承乾的性格給予回答。

——至善、至孝。

這其實就已經是很高的評價了。

李世民明白顧氏的處事風格,並未再多言什麼,而就在次日他便當朝宣布讓李承乾正式參與朝政,並不是如同往往常一般旁聽。

想通過此舉,來斷了所有人心中的念想。

有些事也無需說的太明。

而他的這個舉動也是起到了作用,如今群臣隻是才剛剛升起萌芽罷了,李世民這種聲望滔天的皇帝想要解決這些輕而易舉。

這一年,整個大唐之中並未有什麼大事。

也無需再做出太多的調整了。

對於如今的大唐而言,其實真正需要的就是徹底消化掉當前的一切。

北疆、河套、西域、乃至於嶺南。

一切都需要時間來徹底消化。

李世民也不可能在這種時候繼續選擇動兵。

但雖是如此,不過整個大唐的影響力卻仍是在與日俱增。

這是必然現象。

李世民雖然並未進行大規模的改製,但他可沒放下過對於吏治、科舉等等等等的監管,並且隨著國庫愈發的充實他還在不斷地降低稅收。

這一切對於封建王朝發展國力都太過於重要了。

再加上局勢穩定,商業愈發發達。

大唐的影響力又豈能衰弱?

萬國來朝!

沒錯,就是萬國來朝!

就在貞觀十四年,李世民的生辰之時,四方的國家全都是派出了使者趕來大唐,為李世民賀壽。

其實李世民原本是不想操辦的。

但當他成為皇帝的那一日起,他的私事其實便不能再被稱為私事了。

皇帝無私事!

群臣都諫言李世民要舉行慶典,而且要大辦特辦!

至於原因同樣也很簡單。

大唐需要促進文化。

沒錯,當經濟發展在持續向前之時,文化上的發展同樣也不能落下,必須要提振九州的文化氛圍才能更好的影響四方。

這個理由李世民沒法拒絕。

整個長安舉行了盛大的慶典。

萬邦使節依序肅立,衣冠斑斕如彩霞鋪地。

波斯使臣身著金線錦袍,獻上碩大如鬥的夜明珠與異獸;

天竺高僧合十獻禮,寶匣中佛骨舍利瑩然生輝;

高麗、新羅使者深躬,呈上精美的螺鈿漆器與馴鷹;

吐蕃豪酋獻上潔白如雪的犛牛與整張虎皮;

更有拂林國使者,攜帶著鑲嵌寶石的玻璃器皿,引得一片驚歎。

奇珍異獸、香料寶石、珍稀織物,琳琅滿目,堆積如山,映襯著大唐無上榮光。

他們敬畏著那站在眾人之上的皇帝,恨不得將自己國家的底都搬出來。

沒錯,就是敬畏。

或許他們剛剛前來大唐之時心中還有著不屑,但當他們親眼看到九州看到宏偉的長安城之時,留給他們的便隻剩下了敬畏。

李世民讓畫師作畫,並且親筆題字命名為“萬國來朝圖”,蓋傳國玉璽大印,將其賞賜給了顧氏。

這種賞賜足以讓任何人眼紅。

當前的盛世擺在這裡。

誰又能想不到後世對於貞觀一朝,對於李世民的評價呢?

這幅畫定為傳世之作!

並不隻是因為那作畫的大家,隻要擁有李世民的字那便已經足夠了。

但可惜的是他們終究不是顧氏。

李世民不會吝嗇賞賜,也不會賜給他們這些東西,字畫倒是可以蓋璽便不可能了。

顧易並未太過於關注這些。

之前剛剛進入遊戲之時,他對於這一切還都充滿了好奇,但如今心中卻是十分的平靜。

對於顧氏來說。

這一切仍舊不是終點!

真正讓他在意的是,顧氏的工匠竟然發明出了水位預警算鐘!

此事完全超出了顧易的預料。

自他當初在炎漢時期操控顧燁之後,顧氏對於工匠的培養始終都未曾停下過。

這些年來,確實也弄出了不少的東西。

對於各方麵都有著些許幫助,但卻又足以值得顧易在乎。

這一次則不同!

數學發展的優點在經過這麼多年之後終是完全體現了出來,這個水位預警算鐘便是運用到了浮力運算配合著齒輪。

雖然以現代的目光來看,這東西稱不上高明,因為它並不是實時運算警戒,隻是預設閥門處罰機關。

但這仍是足以成為跨時代之作!

因為這就已經代表著如今的九州已經開始借助起了數學。

顧易記得很清楚。

在原本的曆史之中這需要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

雖然《九章算術》之中的“漂杵題”便已經說明了早在東漢時期,我國的先人們便已經發現了浮體規律,但距離運用浮力卻還是差了太多。

這已經將近領先了西方五百多年!

這代表了什麼?

隻要九州不出現大亂,讓九州的文化發展如同原本曆史之中一般,長時間的中斷。

那整個九州的發展將會遠遠領先於西方!

這對於整個九州的意義——不言而喻!

當看到這一切之時,就連顧易都不由得心中激蕩了起來。

這證明他當初的想法沒有出錯!

此舉不僅僅對整個九州有益,對於顧氏的意義同樣也是極大,堪稱為整個九州的裡程碑。

他需要讓顧氏始終掌控著最為核心的技術,再加之顧氏在九州的聲望。

這將成為整個顧氏傳承不朽,輝煌萬世最核心的條件!

無數的想法從顧易腦海之中不斷閃出,不過顧易卻也並未心急。

這種事急不得。

一切發展都需要時間。

要是顧易現在直接操控,在整個九州大規模的折騰,且不論李世民答不答應,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百姓們就會搞死顧氏。

網絡的爽文情節終究是不能用到實際上。

現在這種發展趨勢便已經很好了。

李世民確實是個十分英明的皇帝,對於這顧氏所發明出來的水位預警算鐘同樣也是頗為在意。

在研究了一下之後。

便立刻決定將其在全國使用。

大災是不會停下的,李世民十分清楚這一點,他不會因為兩三年的天下無災便得意忘形。

而隨著盛典徹底結束他同樣也是開始了對於文化的教育。

並不是科舉。

他開始率領群臣祭祀先賢,並不隻是顧琛等人,包括曆史之中那一個個擁有著讓人欽佩之人,向世人宣揚著他們的一些品行。

伯夷、叔齊——不食周粟。

介子推——淡泊名利,割股救君。

屈原——以身殉國,端陽節祭等等等等。

其實這並不是什麼值得矚目的大事,李世民自然也不可能舉行什麼太大的祭祀。

但在當前的這個時代就是如此。

一個皇帝的行為,會在不覺之間影響到很多的東西。

而也正是因為如此——

整個大唐的文風也是愈發的盛行,屬於九州的文化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朝著四麵八方而去。

(s:祝諸君端午快樂,玩的開心哈,馬上月初了,求月票,淩晨有月票番外,諸君切記寵幸一下魚!)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