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救援關羽心切,從出發開始就全力趕路,片刻都不敢停歇,不過在接近白沙瓦之後,張飛還是讓騎兵停下來休息了半個時辰。
就算張飛再怎麼著急,也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在路上奔波一天的騎兵是難以發揮出全部實力的,所以必須要有時間休整。
如果不及時休整,一旦陷入苦戰,騎兵的體力必然會出現問題,導致嚴重的後果。
張飛雖然莽,但也是粗中有細。
在休整了半個時辰,所有騎兵都飽餐一頓之後,張飛才大張旗鼓地出現在白沙瓦附近,吸引了敵人的注意。
在被貴霜帝國士兵發現之後,張飛也就不演了,下令全軍出擊。
反正距離白沙瓦隻有不到十裡了,對於騎兵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隻要一刻鐘就差不多了。
所以當張飛帶領一萬騎兵衝到白沙瓦城下的時候,城外這些貴霜帝國的士兵根本就沒有做好戰鬥準備。
畢竟這個時候還被留在城外的,基本都是被邊緣化的貴族的私兵,戰鬥力也要畫一個問號。
但凡有點本事的貴族,怎麼可能不去爭搶奪回王宮,殺死關羽的任務呢?
貴族地位不高,被邊緣化,直接導致城外的士兵得到消息的速度就慢了許多,等他們接到消息說有一隊騎兵正在衝過來的時候,張飛距離他們隻有千米距離了。
千米距離對於騎兵來說也就兩三分鐘而已,貴霜帝國的事情甚至都沒有來及做好準備,連陣型都沒展開,就被張飛衝臉了。
張飛也是猛將,曆史上少數幾個有記載的萬人敵,加上他心裡擔心關羽的安危,一上來就全力出手,丈八蛇矛或砸或刺,招式大開大合,任何靠近張飛三米之內的敵人全都會在一個照麵的工夫內被擊殺。
張飛身後的騎兵也很給力,因為他們已經在貝格拉姆等了十多天了,就等著這個出戰的機會了。
如今機會終於落到他們頭上,他們自然不甘落後,一個個奮勇爭先,生怕自己的軍功少了。
一邊是如狼似虎、拚命追求軍功的精銳騎兵,一邊是被邊緣化、來不及準備的雜牌軍,這打起來還有懸念嗎?
不到一刻鐘的時間,張飛就將城門口的敵人全都擊潰了,但是來到城門口的時候卻被難住了。
騎兵不擅長攻城,而且他為了支援關羽,也沒有來及準備攻城器械,如今麵對緊閉的城門,是真的沒有辦法。
張飛命令騎兵下馬,想要嘗試能不能將城門推開,結果嘗試了幾次城門紋絲不動,反倒是城牆上的士兵開始射箭反擊,張飛隻能退回來。
也正是這個時候,城外其他方向的敵軍也包圍了上來,張飛不敢戀戰,隻能領兵繼續衝殺。
不過在張飛離開的時候突然聽到城門裡麵傳來了喊殺聲,頓時就愣了一下,然後忍不住大聲喊道;“二哥?二哥!是你嗎?”
這個時候,除了關羽,張飛想不到其他可能了。
張飛嗓門本來就大,如今聽到城門裡麵的動靜,心情激動,嗓門就更大了。
城門裡麵正在親自領兵和城門口敵軍廝殺的關羽猛然聽到張飛的聲音,心裡一喜。
“三弟?三弟,你在外麵?”
“二哥!真的是你!太好了!”
聽到關羽的聲音,張飛的聲音都有些顫抖。
“二哥莫慌,我來救你了!等我把外麵的敵人清理趕緊就攻城,你一定要等我啊。”
關羽看了一下城門口的敵軍,發出一聲冷笑,“三弟不要擔心我,為兄這就把城門附近的敵人清理乾淨,給你開城門,你等著為兄的好消息就是了!”
原本關羽還不敢確定是不是陸川帶領大軍過來支援了,可如今聽到張飛的聲音,他就什麼都明白了。
陸川確實已經出發了,隻不過大軍行進速度慢,所以就讓張飛率領先鋒騎兵過來支援。
張飛是個急脾氣,肯定是一上來就急行軍,所以才能這麼快就趕到。
考慮到張飛的先鋒軍隊數量不多,城外還有數萬大軍,所以關羽很擔心張飛的安危,也讓他加快了進攻的速度。
不管怎麼樣,必須給三弟打開城門。
殊不知城外的張飛也有同樣的想法。
他覺得關羽被困在王宮裡麵,日夜都不得休息,如今必然已經是強弩之末,所以他必須要抓緊時間將城外的敵人清理乾淨,隻有這樣才能把關羽就出來。
就這樣,兄弟兩人都覺得對方的處境更加危險,拚了命地在敵軍中開無雙,青龍偃月刀和丈八蛇矛大放異彩,殺得敵軍不敢靠近。
還不到半個時辰,關羽收回青龍偃月刀,坐在戰馬上微微喘息。
終於把城門口的敵人都清理乾淨了。
數千步兵組成陣型,確實讓他花費了不小的力氣。
關鍵是在他戰鬥的時候,還有援兵不斷趕過來,不斷增加戰鬥難度。
可就算這樣,關羽依舊沒有讓人失望,將華夏武聖的風采完全打出來,一人殺敵上百,靠著一把青龍偃月刀打出了他的赫赫威名。
如今關羽哪怕是收回了青龍偃月刀,貴霜帝國的士兵都不敢正眼去看關羽哪怕一眼。
關羽身上的殺意,都快要溢散出來了。
也正是因為關羽作戰勇猛,無人能當,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讓貴霜帝國陷入崩潰,不敢再戰。
這就和曆史上的關羽一刀砍死顏良之後,袁紹軍中將領士兵儘皆駭然,不敢動彈是一個意思。
今日之後,不知道有多少貴霜帝國的士兵做夢都會夢到渾身浴血的關羽。
張飛這邊還在奮力衝殺,想要將城外的敵人清理乾淨,早一點去衝擊城門,把關羽救出來。
結果他這邊戰鬥還沒結果,就聽到身後傳來動靜,回頭一看竟然是關羽站在外麵。
雖然渾身浴血,身形有些狼狽,臉上也有難以掩飾的疲憊之色,但關羽依舊保持了淡定的模樣,臉上露出笑容,左手輕捋胡須。
“三弟,為兄來接應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