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公元1613年,秦良玉的丈夫馬千乘被誣陷入獄,最終含冤而死。】
【死因是“抗稅”,實則是因為沒有給監軍太監邱乘雲塞孝敬錢。】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秦良玉並沒有選擇隱退。】
【而是毅然決然的代任土司之職,成為了西南地區軍政事務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
【喪禮當天,披麻戴孝的秦良玉突然揮劍斬斷棺前白幡。】
【緊接著,在三萬軍民的親眼見證下,這位年僅39歲的女子,踏上丈夫棺蓋,翻身上馬。】
【“石柱兒郎,聽令!”】
【她的聲音,穿透了喪禮的悲涼。】
【“今日起,凡膽犯我疆土者,殺無赦!”】
......
秦良玉如今都還是能感到當時的心痛。
那還是在萬曆年間,邱乘雲作為明朝派來的監稅太監,向石柱索取賄賂。
邱乘雲理所當然地說,稅銀之外,尚有“孝敬”。
邱公公要的哪裡是稅銀,分明是要她石柱兒郎的脊梁骨!
她的丈夫馬千乘自然是沒有理會邱乘雲的無理要求。
而邱乘雲回到京城後,竟然指使手下捏造罪名,將馬千乘逮捕入獄。
在獄中,馬千乘受儘百般折磨,又因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和調養,病情漸漸不斷加重,最終病逝於獄中。
丈夫冤死,對秦良玉而言,是沉重的打擊。
但她不能被悲痛擊垮,她還有家族與國家的重任。
白杆兵還要操練,女兵親兵營還要組建。
她要準備隨時率軍禦敵,還要繼續保家衛國!
......
【1621年,努爾哈赤率領的八旗軍入侵遼東。】
【秦良玉派她的兄弟秦邦屏、秦民屏,率領五千白杆兵前去支援。】
【在渾河之戰中,明軍兵力遠弱於後金,白杆兵以寡敵眾,殺敵數千。】
第(1/3)頁
第(2/3)頁
【秦邦屏戰死沙場,秦民屏也身負重傷,但最終成功突圍。】
【與此同時,南岸的浙軍也在頑強抵抗。】
【然而,後金增援部隊不斷加入,浙軍卻久等援兵不至。】
【最終浙軍全軍覆沒,總兵陳策、將領戚金等人戰死沙場。】
【此戰被譽為“遼左第一血戰”,白杆兵的英勇表現讓敵人聞風喪膽。】
【秦良玉自己則是親自率領三千兵馬,鎮守山海關。】
【她的兒子馬祥麟中箭後,繼續衝鋒陷陣。】
【母子倆的英勇事跡,傳遍了大江南北。】
......
洪武年間。
朱元璋忍不住在心底讚歎。
秦家整個家族,都是忠君愛國之輩。
簡簡單單幾句話,他已經能夠想象當時戰場的凶險。
他也猜測到,此戰應該是以明軍的失敗告終。
但是白杆軍和浙軍敵強我弱,卻依然敢於直麵八旗鐵騎。
這依舊展示出了明軍在麵對異族入侵時,錚錚鐵骨的血性。
這才是大明的脊梁!
......
【1630年,清軍入關,四城失守。】
【在這非常危急的時刻,秦良玉作為唯一主動勤王的將領,散儘全部家財招募士兵,最終成功收複了永平四城。】
【可當皇帝要封她為二品誥命夫人時,她卻當眾撕毀了聖旨。】
【她說,臣隻要總兵實職,不要虛名。】
【滿朝文武嚇得瑟瑟發抖,崇禎卻大笑揮毫,留下那首著名詩句。】
【學就西川八陣圖,鴛鴦袖裡握兵符。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
......
第(2/3)頁
第(3/3)頁
各朝古人均是對秦良玉的行為倒吸一口涼氣。
嘶~
秦良玉好有勇氣!
當眾撕毀聖旨,當眾要總兵實質,她真的不怕龍顏震怒嗎?
此時,崇禎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意。
秦良玉何其有膽識!
他還記得那年秋天,清軍鐵蹄踏破永平四城,京畿門戶大開,唯有秦良玉主動進京勤王。
八旗鐵騎踏碎的何止是四城關隘?
分明是明朝半壁河山的脊梁!
唯有秦良玉,散儘積蓄訓練士兵,終於將這些韃虜逼回山海關外。
他以詩讚其忠勇,同時諷刺朝中那些男武將怯戰。
想到這裡,他情不自禁的念出了當時做的另外一首詩。
“蜀錦征袍自翦成,桃花馬上請長纓。”
“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裡行!”
而後,他長歎了一聲。
明朝末年的政治早已腐敗不堪,秦良玉可能無法再次北上勤王。
而他,早已無人可用。
......
【公元1634年,此時的明朝已是內憂外患,危機四伏。】
【清軍才剛剛敗退,張獻忠又來作亂,秦良玉多次擊退他的進攻。】
【但很可惜的是,明軍內部不團結。】
【最終她也隻能退守石砫,以保全一方百姓的安寧。】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