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經天幕這麼一提醒,蘇小小便想起了鮑仁。
鮑仁的神情頗似阮鬱,她一時心生傷感,便資助他去進京科考。
算算日子,想來鮑仁已經趕到京城。
於是,蘇小小在心中默默祝福了一句。
惟願鮑仁能夠高中。
......
【後來,鮑仁果然高中。】
【他當刺史的第一件事,就是馬不停蹄地趕回錢塘,尋找自己的恩人。】
【然而,當他回到錢塘,隻見到一座新墳。】
【原來,蘇小小在他走後的那個冬天,不幸染上了風寒。】
【臨終前,蘇小小對乳母說,彆把我埋在城裡,就葬在西泠橋邊,這樣我還能看著往來的山水客,也算不辜負這世間美景。】
【鮑仁跪在墓前哭得肝腸寸斷,甚至嘔出血來。】
【待情緒稍稍平複,他親自刻了“錢塘蘇小小之墓”的碑。】
【又在旁邊建了座“慕才亭”,取“慕其才,敬其德”之意。】
......
蘇小小看到自己的結局,算了算日子,自己恐怕是時日無多。
可她也沒有太過悲傷,她本身就因思念阮鬱而鬱結於心。
她合理的懷疑,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或許並非僅僅因為風寒。
而是心中鬱結經久不散,才一點點抽走了她的生機。
雖然她始終沒有等到心愛之人,自己終究落得個紅顏薄命的結局。
但蘇小小回首這一生,嘴角卻泛起了一抹釋然的微笑。
她曾肆意地遊賞西湖山水,與友人吟詩作對。
也曾勇敢地追尋愛情,與阮鬱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甜蜜時光。
也曾無心插柳,資助了未來的狀元,而狀元還為她立碑建亭。
她這一生,倒也不算白活。
第(1/3)頁
第(2/3)頁
......
此時的鮑仁確實如蘇小小所想,剛到京城,正準備安頓下來。
陡然間,他在天幕上看到了自己恩人蘇小小的消息。
鮑仁瞬間整個人就呆立當場。
蘇小小怎會如此啊!
天妒紅顏啊!
他臉上的悲痛之情難以自抑,接著便是雙手掩麵,放聲大哭起來。
他遇到蘇小小時,他因盤纏不足,無法趕考,正坐在西湖邊上思考人生。
他是書生,好好讀書、考中功名,似乎就是他人生的全部意義。
可是家庭貧困,無法趕考,這讓他對自己一度懷疑讀書的意義究竟何在。
同時,他也覺得有愧於全家人的托舉。
正在他心灰意冷之時,蘇小小給了他母親留給她的鐲子。
他很詫異,怎麼還會有人給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如此貴重且意義重大的物件。
蘇小小的資助,如春風化雨,不僅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更讓他感受到了信任和善意。
想到這裡,鮑仁的心中更是難受。
如此美好的一個人,怎麼就香消玉殞了?!
片刻之後,鮑仁從悲痛中抽離,努力整理好情緒。
他告訴自己,要振作起來,事情沒有到最壞的地步。
身在錢塘的蘇小小也能看到天幕,必然會對風寒加以防範。
所以,蘇小小不一定會得風寒,也不一定會因風寒加重而離世。
可即便如此,鮑仁也不敢抱有僥幸心理。
假如曆史依舊如此,蘇小小不幸患上風寒,最終殞命。
那他依舊要以狀元的身份去到錢塘,在西湖邊為其修墓。
如此一來,後人才有地方祭奠蘇小小。
想到這裡,鮑仁擦掉眼淚,伸手從行囊中翻出了他們初見時的那本書。
第(2/3)頁
第(3/3)頁
如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他一定要高中!
隻有這樣,才能不辜負蘇小小的恩情。
才能有足夠的能力,為她做更多的事情。
......
【看到這裡,或許你會認為,這不過就是一個紅顏薄命的故事。】
【然而千年來,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可不是隻有她的美貌。】
【白居易寫,“蘇家小女舊知名,楊柳風前彆有情”,讚的是她不攀附權貴的傲氣。】
【袁枚刻,“錢塘蘇小是鄉親”的印章,將一個歌妓認作同鄉。】
【在他眼裡,她比那些道貌岸然、滿口仁義道德的官老爺不知乾淨多少倍。】
【就連乾隆皇帝下江南,都特意繞到她墓前鞠躬,感慨朕貴為天子,卻不如這女子活得明白。】
【如今再看西泠橋畔,慕才亭的柱子上還刻著對聯:】
【“湖山此地曾埋玉,風月其人可鑄金。”】
【千年前的風,早已吹散了當年的油壁車痕。】
【但她留下的那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卻依舊像西湖的水一樣,至今還在文人的筆尖下流淌。】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一個隻活了19年的女子,能讓曆史銘記她一千五百年的原因。】
【蘇小小將一手爛牌,打成了傳奇。】
此時,彈幕彈出。
“杭州是個苦情地。花妖沒成,梁山伯沒成,許仙沒成,蘇小小沒成,就連我與她也沒成。”
“蘇小小在那個年代已經有現代的人思想了,不依靠男人活,不靠婚姻改變命運。靠自己的才華,思想好超前。”
“要知道蘇小小是南北朝時候的人,她的思想非常超前,不被一切束縛,可以說男子亦不如她。”
“是鮑仁成全了蘇小小。”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