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得知李天明居然動了電冰箱廠這種國企的念頭,李學軍一時間被驚得連話都說不利索了。
聽到外麵的動靜,剛哄著秋秋睡下的嚴巧珍連忙走了出來。
“又咋了?”
“你問他!”
李學軍急得不行。
“天明,出啥事了?”
不等李天明開口,李學軍便急著說道:“這小子竟然想一口把國企都被吞了。”
啥?
嚴巧珍聞言,同樣是大吃一驚。
“天明,可不敢瞎說,國企那可是……你咋敢動這個心思!”
李天明被這兩口子的反應,弄得也是哭笑不得。
“大娘,沒我大伯說得那麼嚴重。”
螞蟻啃大象,現在確實還不到時候呢。
“我是想在咱海城的電冰箱廠入股!”
“那也不行!”
李學軍這會兒坐都坐不住了,起身在客廳裡走來走去的。
臥室裡又有了動靜,剛睡著的秋秋又被吵醒了,知道大人在說事,懂事的沒有出來。
“關鍵是,這小子還當著輕工業局馬援朝的麵說了,這要是傳出去……”
李學軍緊張的不是李天明動了這個念頭,而是在擔心侄子出事。
“大伯,真沒您想的那麼嚴重!”
“這還不嚴重?要是放在過去,先打你一個現行fg罪。”
“您也說了,那是過去,現在連外資都能入股,咱們大柳鎮為啥不能?”
呃?
李學軍一愣,一時間還真想不出該怎麼反駁李天明這倒反天罡的念頭。
畢竟招商引資可是這一年多最熱門的話題。
“天明,槍打出頭鳥,這個道理……”
李學軍還想勸,可話說到一半就說不下去了,要說出頭鳥,李天明這些年做得還少嗎?
“可那畢竟是國企!”
“國企咋了?發展得不好,企業沒有效益,工人也沒有勞動積極性,到了要改的時候,照樣也得改!”
“照你這麼說,將來鋼鐵廠也得改?”
李天明聞言,突然笑了:“這還真說不準!”
上一世,海城鋼鐵廠不但改了,而且還是大改,國資委牽頭進行的混改,直接將這個有著近百年曆史的國有鋼鐵廠交給了個人經營。
“胡說八道!”
李學軍哪裡知道後來的事,聽到李天明這麼說,立刻出言反駁。
“鋼鐵可是戰略物資,甭管到啥時候,都得在國家的手裡攥著!”
“要是未來連鋼鐵這種戰略物資也開始市場化呢?”
李學軍又是一怔,最近市裡一直在開會,作為大國企的領導乾部,他也能接觸到不少核心信息。
計劃經濟要朝著市場經濟逐漸過渡。
現在雖然還沒涉及到鋼鐵產業,但是未來……
誰能說得準。
“你說的這個……不可能吧?”
李學軍的語氣也有些含糊,他知道這個侄子很有前瞻性。
可是要將海城鋼鐵廠也推向市場?
李學軍感覺就好像在聽笑話一樣。
“現在要和國際接軌,咋接軌?不光是要將外國的東西引進來,也要讓咱們的東西走出去,鋼材也一樣,未來國內的這些大型鋼廠之間同樣存在競爭,甚至是到國際上去和外國的鋼材競爭,還和以前一樣,關起門來自己搞,靠啥競爭?”
李天明說的這些,李學軍根本就沒想過,他隻知道,現在國家建設,方方麵麵都需要大量的鋼材,鋼鐵廠根本不缺市場。
但以後……
近些年國內的鋼材產量越來越高,總有市場消化不了的那一天,到時候,競爭也就無法避免了。
“大伯,咱先不說以後,單說眼下,國門打開了,未來湧進來的東西越來越多,人家比咱們的技術先進,產品質量也比咱們的好,國內的這些企業……生存才是大道理!”
一番話說得李學軍啞口無言。
“要是這樣……不是和以前一樣了嗎?”
李學軍說的以前,是指解放前。
大量外資搶占中國市場,瘋狂衝擊著民族資本。
洋火、洋車……
就連一個小小的釘子都叫洋釘!
“所以啊,打鐵還需自身硬,咱們得把自己的本事練出來,才能去和外國人競爭。”
“像你說的那樣,國企放開限製,允許個人和大集體參與就行了?”
李學軍感覺腦子有點兒亂,完全跟不上李天明的思路。
“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找到病因,才能對症下藥,現在的電冰箱廠,要是再不改的話,遲早完蛋!”
技術落後,產品沒有競爭力,一旦全麵市場化,這樣的企業不被淘汰才怪呢!
“鋼鐵廠……”
在其位,謀其政。
電冰箱廠咋樣,李學軍管不著,他關心的之後鋼鐵廠。
這也正是李天明大晚上的過來,要對李學軍說的。
孫福滿要上調冶金局了,按照孫立說的,李學軍下半年就會接任鋼鐵廠的革委主任,正式出任一把手。
新官上任還要點上三把火呢!
李天明自然要幫著親大伯在鋼鐵廠站住腳。
當即便把他之前對馬援朝說的生產績效,又和李學軍說了一遍。
“歸根結底就一句話,要激發工人的勞動積極性。”
李學軍聽得連連點頭。
“這樣就行了?”
“當然不夠,還得鼓勵技術革新,鋼鐵廠以前用的是平爐煉鋼,後來改成轉爐煉鋼,這就是革新。”
早在1957年,國內就開始嘗試自主研發轉爐技術,1964年,京城石景山鋼鐵公司,也就是後來的首鋼,建成首座30噸氧氣頂吹轉爐並投產,標誌著轉爐煉鋼技術實現全麵國產化。
到了1972年,更是建成了120噸氧氣頂吹轉爐,近些年轉爐煉鋼技術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取代平爐煉鋼。
海城鋼鐵廠算是走在全國最前麵的那一批大型鋼鐵廠。
“大伯,要重視人才,還不能隻是放在口頭上,適當的物質獎勵,才能激發創造性。”
這個年代的人們恥於談錢,涉及到個人利益總是顯得扭扭捏捏的,可要是沒有利益的刺激,甭管是積極性,還是創造性,也就無從談起了。
人,畢竟還是要過日子的!
隻靠榮譽可填不飽全家人的肚皮。
李學軍這會兒也反應過來了,李天明這些話就是專門為他準備的。
“天明,你是不是聽著啥消息了?”
最近孫福滿已經開始工作交接,李學軍自然知道再進一步,就能坐上那個一把手的位置了。
“孫立和你說的?”
“大伯,這事還保密啊?”
一旁的嚴巧珍也跟著說道:“還保密呢,現在連廠裡食堂的耗子都知道了。”
像海城鋼鐵廠這樣的大國企,廠裡權利的過渡,肯定不能是突然發生的。
“我原先根本沒想過。”
彆說一把手的位置,就連現在這個副主任,李學軍都沒敢奢求。
能在後勤處采購科的位置上穩穩當當的乾到退休,他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現如今要把他推到那個位置上去,他是既緊張,又激動。
“您現在想也不晚,大伯,現在上麵要改革,您將來在鋼鐵廠也得張羅起來。”
這不算是投領導所好,應該是緊跟領導的步伐。
“你說得確實有道理,可一旦動起來的話,牽扯麵太廣,鋼鐵廠和電冰箱廠不一樣,上萬人的大國企,牽一發而動全身,更彆說要動人家的飯碗。”
鼓勵技術革新,這個還好說,畢竟和絕大多數人的關係不是很大。
可生產績效一旦引入,勢必要動一部分人的飯碗,那些原本能安安穩穩過日子的,這下可就混不下去了。
“既然要改,肯定要觸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可不改……”
“不改就等著被市場淘汰!”
李學軍把李天明沒說出口的話,給講了出來。
未來的市場經濟,可沒有國家幫著托底。
改革,勢在必行,走在前麵的總是能吃到更多的市場紅利。
“那就……動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