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朱慈烺之所以非要去打衛拉特聯盟,其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在不久之後,在衛拉特聯盟這片廣袤的草原上,將會誕生一個讓之後的建奴都感到無比恐怖的存在,這個人不是彆人,正是噶爾丹!
沒錯,就是那個讓康熙、雍正、乾隆這三個皇帝都十分頭疼,並且耗費了整個國家的國庫,曆經了幾十年的艱苦戰鬥才最終打贏的噶爾丹。
而噶爾丹所在的準噶爾部落,正是屬於衛拉特聯盟!
在原本的曆史上,噶爾丹長大之後,不斷憑借著自身的實力,吸收周圍的部落和種族,逐漸把準噶爾部落發展壯大成了一個由農業、放牧業、手工業、鍛造業等多種產業組成的龐大國家。
在其最巔峰時期,他所控製的土地麵積甚至超過了七百萬平方公裡,比當時建奴的土地還要龐大!
就連當時的俄羅斯帝國也不敢輕易和準噶爾交鋒,隻能小心翼翼地與之周旋。
也正因如此,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才會一直把準噶爾視作心腹大患,不遺餘力地想要將其鏟除,並且耗費了幾十年的時間,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最終打贏了這場戰爭。
朱慈烺作為一個穿越者,擁有著常人不具備的認知和遠見,他深知準噶爾和噶爾丹最終將會給大明帶來的巨大威脅。
所以他打算借這次出征蒙古的機會,一舉除掉準噶爾這個麻煩,順便把噶爾丹也給扼殺在搖籃之中。
雖然現在噶爾丹還沒有出生,不過這也沒關係,因為噶爾丹的父親巴圖爾琿台吉可是準噶爾部落的首領。
在衛拉特聯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所以隻要宰了巴圖爾琿台吉、再滅了準噶爾,那麼噶爾丹自然也就不會出生了。
至於後來會不會又冒出什麼噶二丹、噶三丹之類的,那也不是朱慈烺該擔心的事情了。
反正他隻要解決他所知道的麻煩就行了,其他的就等著以後再處理吧。
看起來挺殘忍的是吧?
但是彆忘了,這可是戰爭!
而戰爭向來都是殘忍的!
想到這裡,朱慈烺的眼神變得堅定起來,他看向眾人繼續說道:
“本宮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交代給你們,那就是這次去衛拉特聯盟的時候,務必想儘一切辦法殺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準噶爾部落的首領巴圖爾琿台吉,另外再滅掉整個準噶爾部!”
“誰要是能夠完成這個任務,誰就是此戰的第一大功臣,本宮必定重重有賞!”
在場的武將們聽到這話,皆是麵麵相覷,臉上露出了疑惑不解的神情。
因為他們實在是不明白,太子殿下為什麼非要殺這個小部落的首領呢?
一個小小的準噶爾部落,在大明的眼中,似乎並不值得如此大動乾戈。
不過雖然心中充滿了疑惑,但他們也不敢多問什麼。
隨即祖大弼趕忙起身向前一步,單膝跪地,抱拳道:
“請太子殿下放心,臣必定全力以赴,務必會拿下此賊的人頭、再滅掉整個準噶爾部,絕不辜負太子殿下的期望!”
其他武將見狀,也趕忙起身跪倒在地,紛紛表起了忠心。
“請太子殿下放心,臣等此行必不負重托!”
眼見如此,朱慈烺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將眾人一一扶起之後,朱慈烺隨即便讓他們下去休息了。
畢竟一路奔波而來,這些人都已經疲憊不堪了,需要好好休息一下,為兩天後的出征做好準備。
至於功勞的問題,其實在朱慈烺看來已經沒必要再多說什麼了。
畢竟這次要做的事情,可不止是簡單的燒荒和搗巢,還有開疆拓土這樣的大事。
而開疆拓土,那可是實打實的軍功啊!
到時候論功行賞,自然不會虧待了任何一個人。
忙完這件事情之後,時間已經不知不覺地到了下午。
但朱慈烺還是沒有閒著,而是帶著幾個親信,來到了糧倉查驗。
畢竟之前已經答應了阿布奈會運送一批糧草到蒙古,充當大軍途中的補給,這件事可不能有絲毫的馬虎。
等朱慈烺到這裡的時候,就看見一袋袋的糧草正在從倉庫裡被搬運出來,整齊地堆放在一旁。
史可法站在一旁看著這些糧草,心中還是有些肉疼的。
畢竟這些糧草本來是供給宣府當地的百姓以及軍隊的,結果沒想到現在要拿出來供給這五萬騎兵用來攻打衛拉特聯盟。
這讓他心裡多少有些舍不得。
可一想到之前太子爺說過,這些糧草會在不久之後就被補齊,而且還會多給一些,史可法突然就不怎麼難受了。
其實在原本的曆史中,史可法隻能勉強算一個忠臣,但絕對不是一個能臣。
不過這對於朱慈烺而言並不是什麼問題。
因為當時的宣府巡撫涉及到叛國,而朱慈烺當時需要的隻是一個忠誠之人能夠替代他。
而史可法在這點上就很符合他的要求。
在朱慈烺看來,這也就夠了。
並且史可法處理宣府內政的時候有沒有出現什麼紕漏,因此朱慈烺也就懶得換掉他了。
很快,大軍所需的糧草便以備齊,然後由兩千騎兵、三千步兵親自護送出了宣府,而阿布奈派來的人也早在宣府城下等著了。
同樣的,朱慈烺此刻也站在城牆之上,看著這些士兵護送糧草離開。
他並不擔心阿布奈會打這批糧草的主意,因為朱慈烺早已做好了打算,若是到了糧草補給的地方卻沒有見到糧草,大軍就即刻對阿布奈的軍隊展開屠殺。
然後也不用去打衛拉特聯盟了,直接就地對察哈爾部展開屠殺!
總而言之,隻要阿布奈敢有任何的小心思,他立刻翻臉!
不過在他看來,事情應該是發展不到這一步的,因為阿布奈隻要稍微有點腦子,他就不會這麼乾。
當天晚上,朱慈烺下令對所有即將出征的將士們進行犒賞,普通士兵十兩銀子,官職越高拿的越多。
另外,他還承諾此次得到的戰利品隻需要上繳三成到國庫即可,剩下的七成會全部賞賜給將士們。
千萬彆小看這個比例,要知道在明朝這個時候,士兵大多數隻能分到一成左右的戰利品。
其中大部分的戰利品還是歸國庫和軍隊整體調配使用的。
隻有在大規模戰役中,繳獲豐富的時候,才會相對多一些地分配給士兵,但通常也不會超過戰利品總量的三成。
可是現在朱慈烺居然打算將其中的七成都分給士兵們,你說這些士兵能不高興嗎?
時間過得很快,很快就來到了第二天晚上,明日一早,便是將士們出發的日子了。
這天晚上,朱慈烺在宣府巡撫衙門內大擺宴席,款待了一下明日將要出征的將士。
這些將士們包括吳三桂、祖大弼、黃得功、周遇吉、馬祥麟、還有張世澤等人。
朱慈烺這次之所以會帶著張世澤出來,本來就是有著自己的打算的。
他希望張世澤能夠通過這次征戰得到曆練,儘快成長起來。
畢竟往後大明需要的不再是不能上戰場的勳貴了,而是那些能夠衝鋒陷陣、保家衛國的勳貴。
所以張世澤必須儘快成長起來,承擔起他應有的責任。
張世澤自然也明白朱慈烺的良苦用心,所以對於這種能夠得到曆練的機會,他自然也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
他暗自發誓,一定要在這次征戰中好好表現,不辜負太子殿下的期望。
至於朱慈烺從京城帶來的其他人,一部分會隨軍出征,一部分則是會駐守在宣府一帶,負責保護朱慈烺的安全。
畢竟為大明開疆拓土固然重要,但保護太子爺的安全同樣重要。
萬一太子要是在宣府出事的話,他們就算有再大的功勞,恐怕也無法彌補過失。
到時候,不僅自己的性命難保,還會連累家人和族人。
同樣的,秦良玉也會駐守在宣府。
畢竟如今的秦良玉都六十多了,這種出征之事已經不適合她了,她的身體也承受不了長途跋涉和激烈的戰鬥了。
甚至不出意外的話,朱慈烺打算再過個一兩年就讓秦良玉在京城養老了。
畢竟這位女將軍也算是為大明操勞了一輩子,為大明的穩定和安寧立下了汗馬功勞,也該安享晚年了。
之後,她的兒子馬祥麟就應該承擔起保家衛國的重任,繼續為大明效力了。
對於忠君愛國之人,朱慈烺向來是十分大方的。
他深知這些人為國家付出了很多,所以該給他們的都會毫無保留地給他們。
無論是封賞還是榮譽,他都不會吝嗇。
因為隻有讓這些忠君愛國之人得到應有的回報,才能激勵更多的人為國家效力。
酒席之上,眾人因為明日一早便要出征,所以也不敢喝酒,隻能以茶代酒,然後喝了個痛快。
他們一邊喝茶吃肉,一邊談論著明天的戰鬥計劃,氣氛十分熱烈。
直至深夜之時,眾人這才起身告辭。
朱慈烺看著將領們離去的背影,一時間也是思緒萬千。
若是自己再年長一些的話,或許也會跟著他們一起為國征戰。
隻可惜,這幅身體太年輕了
無奈的搖了搖頭,朱慈烺隨即也去休息了。
時光猶如白駒過隙,匆匆而逝,不經意間便已悄然來到了第二天清晨。
當第一縷晨曦溫柔地灑向大地,喚醒了沉睡的世界時,朱慈烺便醒了過來。
然後此時卻有人比他起得更早,那便是那些即將踏上出征之路的大明將士們。
極目遠眺,隻見宣府之外,那一片廣袤無垠的大地上,密密麻麻地排列著大明的騎兵。
一匹匹戰馬身姿矯健,毛色油亮,在晨光中散發著勃勃生機。
一位位騎兵身姿挺拔,神情堅毅,手中的武器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
他們宛如一座座巍峨的山峰,穩穩地矗立在那裡,又似一片洶湧澎湃的鋼鐵洪流,隨時準備奔騰而出,席卷一切。
朱慈烺緩緩地走近這些騎兵,目光在他們的身上一一掃過。
此時此刻,他的內心猶如波濤洶湧的大海久久無法平靜。
因為在原本的曆史軌跡中,這些英勇無畏的將士們大多都慘死在了鬆錦之戰中。
但如今,因為他的到來,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本曆史的車輪被強行扭轉,這些騎兵都得以活生生地站在這裡。
朱慈烺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了一下自己激動的心情,然後邁著沉穩的步伐朝著祖大弼、吳三桂、張世澤等人走去。
跟在他身後的一眾護衛,雙手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壇酒喝和隻酒碗,酒香瞬間在空氣中彌漫開來。
隨後,朱慈烺親自為祖大弼、吳三桂、張世澤等人斟了滿滿一碗酒。
清澈的酒液在杯中微微蕩漾,承載著他對這些將士們的期望與祝福。
緊接著,朱慈烺端著一碗酒看向眾人道:
“各位,一路順風,本宮就在這裡等著你們的好消息了。”
祖大弼、吳三桂、張世澤等人聽到這話,眼中閃過一絲堅定與興奮。
他們毫不猶豫地端起手中的那碗酒,仰頭一口將酒喝儘,那豪爽的姿態儘顯男兒本色。
下一秒,他們恭敬地對著朱慈烺道:
“太子殿下放心,臣等一定不辱使命,定當為大明立下赫赫戰功!”
朱慈烺點了點頭。
“去吧!”
祖大弼聽到這話,直接衝著一旁的傳令官下達命令。
“出發!”
緊接著,他們幾人迅速翻身上馬,雙腿輕輕一夾馬腹,戰馬便如離弦之箭一般,朝著遠方奔騰而去,隻留下一陣塵土飛揚。
隨即,五萬騎兵瞬間移動起來,猶如鋼鐵洪流一般直奔草原深處而去!
此次出征,朱慈烺經過深思熟慮,最終定下了主帥與副將的人選。
主帥一職,他交給了經驗豐富、作戰勇猛的祖大弼。
祖大弼雖然不及祖大壽勇猛,但在軍中素有威望,他曆經無數戰鬥,對戰場的局勢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斷的決策力。
而副將則由吳三桂、周遇吉、黃得功、馬祥麟擔任,這幾人同樣是不可多得的將才。
至於張世澤這位世子爺,雖然他滿腔熱血,渴望在戰場上建功立業,但畢竟他實在是太年輕了,無論是作戰經驗還是威望,都沒法和祖大弼以及吳三桂這種久經沙場的老將相比。
所以朱慈烺隻能任命他為遊擊將軍了。
不過,朱慈烺相信,這隻是時間問題。
假以時日,張世澤必定會在戰場上不斷磨礪自己,成長為一名能夠獨當一麵的主將。
與此同時,在距離宣府不遠處的地方,阿布奈正騎在馬上,目光緊緊地盯著前方。
當他看到明軍的五萬騎兵如潮水般洶湧來襲的時候,他的手不禁下意識地握緊了韁繩。
那五萬騎兵所帶來的震撼實在是太過強烈了。
放眼看去,漫山遍野都是大明的騎兵,他們猶如一片黑色的烏雲,迅速地朝著這邊壓了過來。
那明晃晃的大明旗幟,在晨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耀眼的金光,仿佛是一把把利劍,刺痛了阿布奈的眼睛。
曾幾何時,在騎兵數量上,蒙古一直都是占據著絕對的優勢,他們憑借著強大的騎兵力量,在大草原上縱橫馳騁,讓周邊各國都聞風喪膽。
哪怕是中原王朝也不例外!
他的祖先成吉思汗更是憑借著蒙古鐵騎橫掃了整個歐亞大陸!
然而如今,局勢卻完全反了過來。
想到這裡,阿布奈無奈地歎了口氣,心中充滿了感慨與憂慮。
但很快,他還是反應了過來,然後隨意的揮了揮手。
下一秒,他身後早已準備好的兩萬騎兵,如同猛虎出山一般,直接衝著明軍的隊伍奔騰而去。
雙方彙聚到一起之後,迅速向著遠方而去。
至於阿布奈本人和他剩下的一萬五千騎兵,則是會繼續留在草原上進行防守。
他可不希望在這期間,其他部落會趁機攻擊他,給他來個釜底抽薪。
就這樣,一場驚心動魄的燒荒行動正式拉開了帷幕
時間來到了中午,此時的朱慈烺正坐在宣府府衙內,和鄭小妹、琪琪格兩人一起用膳。
桌上擺滿了豐盛的美食,香氣撲鼻。
朱慈烺吃得挺開心的,畢竟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這就導致他的胃口也是非常不錯,一頓飯能吃兩碗飯。
然而,琪琪格卻是一臉的沮喪,飯沒吃上幾口,便輕輕地放下了手中的筷子,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愁與落寞。
朱慈烺見狀,心中不禁有些疑惑,然後問道:
“你這是怎麼了?好像自從前幾天回來之後就不太正常,是不是遇到什麼煩心事了?”
琪琪格聽到這話,白了朱慈烺一眼,然後沒有說話,隻是默默地起身離開了。
朱慈烺看著琪琪格離去的背影,雖然有些疑惑但也不怎麼在乎,然後繼續吃飯。
等到琪琪格離開之後,一旁的鄭小妹看了看朱慈烺,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說道:
“殿下,之前琪琪格想要留在草原上,但是被她的哥哥阿布奈拒絕了。”
“阿布奈覺得琪琪格留在大明對草原更好,所以堅決不同意她回去。”
朱慈烺聽到這話,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心中頓時明白了為什麼琪琪格會不高興了。
他其實能理解阿布奈的想法,畢竟雙方進行這種合作,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風險,要是不留下個人質的話,阿布奈估計也不會安心。
而琪琪格無疑是最合適的人質了。
另外,雖然至今為止,朱慈烺和琪琪格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關係,但恐怕在阿布奈的眼裡,琪琪格早就是朱慈烺的女人了。
對此朱慈烺也沒什麼好辯解的,畢竟讓他這樣誤會,對大明來說其實也是有好處的。
在如今這種複雜的局勢下,這種誤會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穩定雙方的關係。
所以,朱慈烺也就勉強吃了這個‘虧’。
與此同時,畫麵來到宣府的街道上。
隻見此時此刻,街道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一副熱鬨的景象。
雖然大明和蒙古已經進行了燒荒和搗巢的軍事行動,但是這對於宣府的互市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影響。
畢竟他們這次主要針對的是衛拉特聯盟,影響不到在這裡進行互市的商人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在宣府和大明進行互市的其實也就是兩個蒙古部落。
其中一個是土默特,另外一個就是阿布奈的察哈爾部落了。
這次的燒荒和搗巢並沒有涉及到他們,他們自然也沒什麼特彆的反應,依舊像往常一樣,在這熱鬨的互市中忙碌著。
不過這麼說其實也不完全準確,因為土默特已經開始慌了
土默特又稱韃靼,在明朝建立的幾百年時間裡,一直和明朝不怎麼對付。
他們就像是一群桀驁不馴的野馬,時常在邊境地區肆意妄為。
甚至在幾十年前的時候,土默特多次率軍攻掠邊境,他們一路勢如破竹,甚至直逼京師,給明朝的統治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為了平息這場戰亂,當時的朝廷被迫開放馬市,這一舉措也成為了明朝和韃靼部落關係的轉折點。
一五七零年,也就是隆慶四年的時候,雙方進行了進一步的談判。
當時明朝冊封韃靼的部落首領俺答汗為順義王,並且開放宣府、大同、山西等十一個互市口岸,允許蒙漢貿易。
俺答汗也深知和平的來之不易,他約束各部,禁止騷擾邊境的行為。
這一舉措結束了明朝和蒙古將近兩百年的敵對狀態,讓邊境地區迎來了一段相對和平的時期。
也就是說,其實宣府互市一開始的時候主要是針對韃靼、也就是土默特的。
在後來的幾十年時間裡,建奴逐漸崛起,他們憑借著強大的軍事力量,迅速擴張勢力。
而土默特則逐漸衰落,內部矛盾不斷,實力大不如前。
在這種情況下,土默特為了尋求生存,隻能臣服建奴。
但即便如此,雙方的互市也依舊在進行著。
這其中的主要原因,也是為了安撫生活在邊境地區的蒙古部落,以免他們對大明構成更大的威脅。
回歸正題,雖說這次大明和察哈爾部聯合起來,主要針對的是衛拉特聯盟,但是土默特還是慌了。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土默特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尷尬了。
它就處在大明、察哈爾部、衛拉特聯盟、葉爾羌汗國中間,可以說四麵都是“大哥”,就它一個“小老弟”。
隻要哪一個“大哥”不高興,都可以隨便收拾它,甚至滅了它。
後來建奴打敗了蒙古諸部,土默特又多了一位“大哥”!
這種四麵楚歌的處境,讓土默特每天都憂心忡忡,生怕一不小心就會招來滅頂之災!
而這次,滅頂之災似乎真的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