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兩天時間裡,朱慈烺也沒閒著,因為他心裡十分清楚,過不了幾天,京城應該就要下雪了。
在這寒冬臘月裡,做好防寒工作那可是重中之重,容不得半點馬虎。
畢竟小冰河時期的冬天可不是不容小視的,往年每到冬天的時候,京城裡都會凍死不少人。
但既然他來了,就不會再允許發生這樣的事情了!
於是乎,朱慈烺開始仔細檢查各處的過冬準備情況。
這一番檢查下來,結果著實讓他很是滿意。
京城各處的糧食、棉花、煤炭以及蜂窩煤的供應,基本上都十分充足。
就拿蜂窩煤來說吧,據統計在他不在京城的這段時間裡,京城的蜂窩煤都賣了幾千萬塊了。
如今走進京城的大街小巷,隨便走進一戶人家,基本上都能看到家家戶戶都儲存了不下數百塊蜂窩煤。
而且,蜂窩煤的銷售還在有條不紊地正常進行著,這也就意味著今年百姓們過冬的燃料問題算是有著落了。
除此之外,糧食的價錢也沒有上漲,普通的大米基本上維持在三兩銀子一石,小麥的話大概是二兩銀子一石。
至於小米之類的雜糧價錢就更低了,價錢總體還算平穩。
除了燃料和糧食這些基本的生活物資,朱慈烺還特意去看了看那些用來收留無家可歸的流民的地方。
這些地方布置得倒也十分妥當,棉被、蜂窩煤早已備齊了。
雖說給這些人提供的吃食算不上多好,每天也就隻有稀粥和鹹菜,但好歹能讓他們填飽肚子,不至於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裡被活活餓死。
這對於這些人而言已經算是夢寐以求的事情了。
畢竟要是往年,這個時候他們早就餓死或者凍死了!
朱慈烺不是不想給這些平民們吃得好一點,可要是夥食太好的話,那恐怕不出三天,這些收留流民的地方就要被各處的百姓給擠得滿滿當當,到時候局麵可就難以控製了。
所以,目前也隻能維持這樣的狀況,先保證這些人能活下去再說。
在忙完這些防寒和安置流民的事情之後,朱慈烺又馬不停蹄地去視察了一下京城周圍的所有駐軍。
說來也巧,正好趕上一個月發餉的日子。
朱慈烺之前就製定好了規矩,每個月發餉的時候,他都要親自帶著銀子為千戶以上的官員發放餉銀。
而因為這個月他不在京城,所以這件事情就由崇禎代勞了。
崇禎倒也不覺得麻煩,畢竟經過這麼多事情他已經看明白了,如今隻有牢牢地把軍隊掌握在自己手裡才是最為重要的。
隻要手裡握著軍隊,那群文官們就不敢太過放肆,朝廷的大權才能穩穩地掌握在皇帝手中。
總而言之,如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當當,就等著順利度過這個冬天了。
這天早上,朱慈烺用過早膳之後,戶部尚書倪元璐就匆匆忙忙地趕來拜見他。
朱慈烺知道他是為了大明國債的事情來的,趕忙將人請進了書房。
倪元璐一進書房,便恭恭敬敬地說道:
“啟稟太子殿下,這是戶部關於大明國債發行的章程,還請您過目一下。”
朱慈烺微微點了點頭,隨後伸手接過了奏疏。
他大概翻看了一下,首先看到的利息。
戶部最終決定大明國債的利息為一分,也就是購買一萬兩銀子的大明國債,一年之後連本帶息是一萬一千二百兩銀子!
這個利息在這個時候那可是相當的高了!
除此之外,奏疏上詳細地記錄了大明國債發行的各項細節和安排以及分配。
彆以為大明國債隻要印出來,然後直接推廣就會有人爭著搶著買,事實上事情壓根不可能這麼簡單。
首先,這次要發行的可是三千萬兩的大明國債!
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光是憑借京城一地的百姓、富商以及勳貴根本消化不了這麼多的國債。
所以必須要將這三千萬兩的大明國債分攤到全國各地。
具體哪個省份多一些,哪個省份少一些,這可都是需要經過仔細考量的,畢竟各地的經濟狀況、人口數量等因素都不儘相同。
所以最近這兩天時間,戶部的主要工作就是忙著這件事情。
經過一番仔細的研討和規劃,他們最終確定了分配方案。
其中,京城作為首都,因為官員和勳貴以及富商比較多,消費能力也相對較強,所以分擔了八百萬兩的額度。
另外,南京作為留都,雖然政治地位有所下降,但經濟實力依然不容小覷,所以分擔六百萬兩的額度。
剩下的一千六百萬兩則根據各省份的具體情況分攤到各地,由各地官府負責進行推廣。
當然,河南和陝西因為情況特殊,所以這次國債分配就直接越過了他們。
即便如此,戶部還是決定單獨給秦王劃分一百萬兩銀子的額度過去。
不過這筆銀子就不必運到京城了,直接交給孫傳庭就好,畢竟孫傳庭在陝西也不容易,這筆銀子就給他當做軍費了。
由他來負責這筆銀子的使用和監督。
除了秦王之外,各地的藩王多少也要分擔一些,最低十萬兩銀子,上不封頂。
不得不說,戶部對於大明國債的分配還是十分合理的,既考慮到了各地的實際情況,又兼顧了各方的利益。
朱慈烺看完之後,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
“不錯,就這麼辦吧。”
倪元璐隨即道:
“臣遵命!”
緊接著,倪元璐突然又像是想起了什麼,猶豫了一下說道:
“太子殿下,這件事情臣暫時還沒有和內閣以及其他大臣商議過,臣覺得是不是應該和他們打個招呼?”
朱慈烺聽到這話,點了點頭道:
“理應如此,此事關係重大,確實需要通知一下內閣和其他大臣。”
想到這裡,朱慈烺直接喊來馬寶,吩咐道:
“派人去請內閣幾位大臣、各部尚書、英國公、魏國公、武定侯、襄城伯、新建伯、嘉定伯等人到太極殿議事。”
馬寶聽到這話,趕忙答道:
“奴婢遵命。”
隨後便退了下去。
在朱慈烺看來,既然這件事要告知內閣,那麼索性就直接把六部尚書、內閣以及一些為首的勳貴全部都喊過來。
大家一起坐下來把事情攤開了說,這樣才能集思廣益,把事情辦得更加周全。
當然,崇禎也不能忘,畢竟他是皇帝,這麼大的事情,肯定得讓他參與進來。
而當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倪元璐卻是滿臉懵逼。
隻見他張了張嘴,似乎想要說些什麼,但最終還是沒有把話說出口,隻是眼神十分複雜。
為何他會有這般的反應呢?
因為就在剛剛,眼前這位太子爺貌似行使了本該不屬於他的權利。
畢竟召集內閣、六部尚書以及勳貴這件事情,怎麼看也是皇帝該行使的權力啊!
太子敢這麼做,這不是擺明了越權嗎?
說的更誇張點,都能和造反扯上關係了!
說起造反,他們這些大臣們心裡也早就有了一些猜測。
畢竟幾個月前,這皇宮裡似乎發生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但這種事情涉及到皇權,再加上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證據,他們這些為人臣子的哪裡敢多說什麼?
而且現在太子和皇帝的關係處的還挺好,沒有一點嫌隙的樣子,這個時候誰要是敢跳出來質疑太子越權或者造反,這不是自己找死嗎?
再者說了,現在的大明可比之前強多了,簡直可以說是起死回生了!
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朱慈烺!
如此種種,哪有人敢說半點朱慈烺的不是?
當然,朱慈烺此刻並不知道倪元璐在想些什麼,就算知道了他其實也不在乎。
反正他早就和崇禎和解了,這個時候誰要是跑到崇禎麵前揭發他之前造反,崇禎都能直接砍了他!
就在倪元璐心有所想之時,朱慈烺的聲音再次響起。
“倪大人,我們也出發吧,先去皇宮等著,等其他官員到了再一起商議此事。”
倪元璐回過神來,趕忙起身說道:
“臣遵命。”
隨後,兩個人便一起前往了皇宮。
因為來得太早,其他的官員還沒有趕到,所以倪元璐隻能在太極殿先候著,而朱慈烺則是直接來到了後宮找到了崇禎。
崇禎看到朱慈烺來了,不用想就知道肯定又有什麼大事兒,於是直接開口問道:
“說吧,這次又是什麼事兒?”
朱慈烺笑了笑沒有說話,隻是將之前倪元璐呈上來的奏疏遞給了崇禎。
崇禎好奇的打開奏疏仔細地看了一下,然後神情瞬間緩和下來,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
“不錯不錯,這件事情戶部辦得不錯,照這樣分攤下去,這三千萬兩的大明國債應該很快就會賣掉。”
“到時候明年修路也就不是問題了!”
朱慈烺點了點頭道:
“兒臣也覺得這件事情戶部辦的不錯,不過這件事情還是先要和內閣以及一眾文武勳貴打個招呼,再用《大明日報》做宣傳,如此一來才能順利推廣下去。”
“畢竟大明國債的發行涉及到方方麵麵,隻有讓大家都了解清楚,才能消除他們的疑慮,讓他們願意購買國債。”
崇禎聽到這話,也是點了點頭。
“確實應該如此。”
朱慈烺隨即又道:
“兒臣剛才已經讓人召集了六部尚書、內閣以及一些勳貴,讓他們在太極殿等著。”
“父皇你這邊準備一下,我們就可以過去了!”
崇禎聽到朱慈烺這話,心裡著實有些無語。
朱慈烺以前行事雖說也十分大膽,但好歹還遮遮掩掩的,怎麼現在就這麼明目張膽地以太子的身份下令召見內閣、六部尚書以及勳貴呢?
這不是擺明了告訴眾人他在行使皇權嗎?
雖然他不在乎,但這種事情還是要低調一些的。
不過崇禎轉念一想,突然又不在乎這件事情了。
自己都打算退位讓賢了,為什麼還要計較這些小事兒?
緊接著,就在崇禎準備離開後宮前往太極殿的時候,突然又想到了什麼,隨後他轉身走到一旁的兩個木盒前。
伸手從兩個木盒中各自拿出了一遝厚厚的大明國債。
朱慈烺看到這一幕,頓時覺得有些好笑,忍不住問道:
“父皇,你這是打算今天就要把這些大明國債賣出去啊?”
崇禎聽到這話,卻是一臉認真地說道:
“既然要召集文武大臣商議此事,這些東西自然也得帶上啊!要是能賣出去的話,今天賣出去一些也是不錯的。”
“反正他們有錢!”
朱慈烺聽到這話,愈發覺得好笑,但也沒有說些什麼。
隨後,父子二人便直接前往了太極殿。
與此同時,太極殿中早已彙聚了一群文臣武將。
不過這個時候,這些文臣武將還有些懵逼,因為之前被傳喚的時候,隻是說皇帝有重要事務相商,讓他們速速前往太極殿,並沒有說明具體是因為什麼事情。
等他們來了之後,這才發現原來召見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大群人。
眼下六部尚書、內閣以及勳貴加起來,林林總總的共有二十多個人。
眾人都很好奇到底是什麼事情,能讓這麼多重要人物齊聚一堂。
內閣首輔薛國觀率先察覺到了倪元璐的異常,因為倪元璐是最先來到這裡的。
他看著倪元璐便開口問道:
“倪大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倪元璐聽到這話,趕忙笑著回答道:
“回稟首輔大人,此前太子殿下與下官商議了一下有關於修建水泥路的事情,太子殿下有一些想法,今日就是來商討此事的。”
“至於其中的細節,您等會就會知道了。”
薛國觀聽到這話,一時間也不好再問些什麼了。
雖然他這個內閣首輔是所有文官的領袖,在朝廷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嚴格來說,內閣和六部的職責其實還是分開的。
哪怕他是內閣首輔,也不能直接過問戶部的所有事情。
更何況這件事情還是倪元璐和朱慈烺一起商議的,他就更沒有資格過問了。
他隻能耐心地等著,看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另一邊,幾個勳貴也圍在英國公身邊,紛紛問道:
“英國公,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陛下怎麼會突然召見我們?”
英國公這會兒其實也是一臉懵逼,因為他也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啊。
因此他隻能無奈的說道:
“諸位,本國公也不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但想來肯定是一件大事,不然陛下和太子殿下也不會把咱們一眾的文臣武將全都召集過來。”
眾人聽了這話,都有些無語,因為英國公這話完全就是廢話!
他們算是白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