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儘管孫傳庭早已知道李自成會有此一舉,卻未曾料到事情竟來得如此之快,如此猝不及防,快得讓他連一絲喘息的機會都沒有。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局麵,他一時間竟也拿不定主意。
眼看著那十萬農民軍距離潼關越來越近,在場的其他將領也終於是明白了過來。
這些人怕不是來攻城的,而是來投降的!
可話說回來,這潼關一下子可接納不了這麼多的農民軍啊!
於是乎,幾個將領便將孫傳庭團團圍住,他們一個個神色焦急,眼神中透露出不安和迷茫。
其中一人小心翼翼地開口問道:
“大人,您倒是說說咱們眼下到底該怎麼辦啊?”
說實話,以前這些明朝將領可沒少對農民軍大開殺戒。
畢竟在那個時候,朝廷與農民軍勢如水火,是死敵,他們屠殺農民軍,也不過是職責所在,無人會多說什麼。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崇禎的聖旨已下,要求必須接受農民軍的投降。
這道旨意猶如一道緊箍咒,讓這些將領們畏首畏尾,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再者說了,此次前來投降的農民軍可不是一百兩百人,也不是幾千人,而是整整十萬人啊!
就算他們心再狠,又怎能狠下心來直接將這十萬百姓殺掉?
誰要是敢這麼做,那等待他的必將是千夫所指,遺臭萬年!
他們的名字將會被刻在曆史的恥辱柱上,被後人唾棄!
可要接受這十萬人的投降那也是萬萬不能的!
畢竟潼關城裡的糧食本就捉襟見肘,也就剛好夠他們吃的,要是再接納這十萬人的話,到時候肯定要把原本屬於他們的糧食分給這些人,他們又怎會願意?
麵對眾將士的詢問,孫傳庭剛準備開口說些什麼,城下的百姓們卻已經來到了潼關城下。
他們望著眼前這氣勢恢宏的潼關城,仿佛看到了生的希望。
緊接著,他們忍不住呼喊了起來。
“大人,我們都是來投降朝廷的,讓我們進去吧!我們已經走投無路了,李自成不管我們的死活,您要是再不管我們的話,我們都會死的!”
頭發花白的老者,顫顫巍巍地跪在地上,雙手合十,眼中滿是淚水。
“大人,李自成拋棄了我們,求你給我們一條活路吧!”
年輕的婦人懷中抱著一個瘦弱的孩子,孩子那蒼白的臉上沒有一絲血色,眼神亦是木訥,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大人,我們造反都是被迫的,我們隻想活下去!我們不想再打仗了,不想再過這種提心吊膽的日子了!”
瘸腿的中年漢子滿臉渴望,眼神中充滿了悔恨。
“大人,開門吧!我們願意為您當牛做馬,隻求能給我們一口飯吃!”
“我們隻想活下去啊!”
人群中不斷有人呼喊著,那聲音此起彼伏,聲聲泣血,宛如一把把利刃,直直地刺進了城牆上的每一個人的心中。
城牆上的氣氛瞬間變得更加緊張起來,所有人的目光再次齊刷刷地看向了孫傳庭,等待著他的決定。
那目光中既有期待,也有擔憂,因為孫傳庭的決定就是他們命運的轉折點。
這一刻,孫傳庭緊緊地閉上了眼睛,眉頭緊鎖,仿佛在做一個無比艱難的抉擇。
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城下百姓那一張張絕望的臉,那無助的眼神,還有他們那聲聲泣血的呼喊。
他的內心在掙紮,在痛苦地煎熬著。
片刻之後,他猛地睜開了眼睛,目光中透露出一種決絕與堅定。
很明顯,他已經做好了決定!
隨後他看向眾人,聲音無比鑒定的說道:
“諸位,本官已經決定,要儘數接納這些百姓!我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些百姓餓死,否則將來我們必將被後人唾棄!”
“而且聖旨在前,我們也不能抗旨不遵!”
什麼?
聽到這話的時候,周圍的人都被震驚得目瞪口呆,就連羅汝才也不例外。
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孫傳庭會做出這麼“衝動”的舉動。
緊接著,羅汝才急忙上前一步,聲音顫抖地說道:
“大人,萬萬不可啊!要是接受這十萬人投降的話,潼關城的糧食可就不夠吃了!到時候,咱們都得跟著餓肚子,還怎麼抵擋得住李自成的攻擊?”
“這潼關城可是陝西的最後一道防線啊,要是失守了,那可就全完了!”
其他將領也紛紛附和,七嘴八舌地勸道:
“大人不可啊!末將也知道拒絕接受這十萬人投降的話可能會違抗陛下的聖旨,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了。”
“這十萬人要是入城的話,咱們就得把糧食分給他們,可要是當兵的都吃不飽飯,那還怎麼打仗?哪來的力氣殺敵?”
“要末將說,還是把這十萬人全部趕回去好了,就算陛下到時候怪罪我們,也可以說是為了潼關的安全,想必陛下也不會為難我們。”
一時間,眾將紛紛勸說,言辭懇切,仿佛孫傳庭隻要接受了這十萬人,潼關就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孫傳庭深吸了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伸手示意眾人安靜下來。
等到眾人都安靜下來之後,孫傳庭這才緩緩說道:
“諸位,你們說的本官又何嘗不知?但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十萬人餓死在潼關城下吧?”
“他們也是人,也是大明的子民,我們不能如此絕情。”
“另外你們放心,本官可以保證,這十萬人的糧食不會從你們的口糧中克扣。”
“本官打算從西安府以及河南周邊的省份借糧,除此之外,本官還會寫一道奏疏八百裡加急送往京城,請求朝廷儘快撥糧。”
“陛下向來仁慈,定不會坐視不管的。”
眾人聽到這話的時候,瞬間就沒話說了。
因為他們最擔心的其實就是這十萬人會分走他們的口糧。
但要是這十萬人不會分走他們口糧的話,那其實就沒啥問題了。
事實上孫傳庭也不傻,他比誰都知道,比起這些百姓的性命,守住潼關城才是最重要的。
畢竟潼關是大明的西北門戶,一旦失守,李自成的大軍將長驅直入,到時候整個西北都將儘歸李自成,後果將不堪設想。
可他又不能眼睜睜看著這十萬百姓就這麼餓死在潼關城下。
所以剛才電光火石之間,他便想到了這個主意!
首先,就是即刻派人去西安府找秦王要糧食。
秦王身為皇親國戚,享受著朝廷的恩澤,在這關鍵時刻,理應為大明分憂。
而且這次也不要什麼大米白麵之類的精糧了,就要雜糧,而且越便宜越好,隻要能吃、吃不死人都可以。
畢竟如今這個時候,隻要能吃飽飯,吃的是什麼都已經不重要了。
孫傳庭估計,這麼一來最起碼可以維持這十萬人兩個月左右的糧食消耗。
隻是又得讓秦王大出血了!
不過為了這十萬百姓,隻能再苦一苦秦王了!
之後他再想辦法從河南周邊的幾個省份籌集一些糧食,如此一來又能吃上兩個月。
在這期間,他也會將潼關發生的一切告知朝廷,然後請求朝廷儘快調撥糧食。
四個月左右的時間,就算如今正值冬季,運糧可能會很困難,這糧食應該也能運到陝西了!
而且這已經是他做出的最好的決定了,既能守住潼關城,又能拯救這十萬百姓的性命!
眼看著周圍的將士沒有人再出言反對,孫傳庭便直接下令道:
“傳令下去,派遣軍隊出城,讓百姓們分批進城,然後妥善安置。”
一眾將士聽到這話,趕忙領命。
“末將遵命!”
隨後便開始忙活去了。
隻有羅汝才沒有離開。
羅汝才再次看了一眼城外的百姓,隨後由衷的誇讚道:
“大人果真是聖賢之人!”
孫傳庭聽到這話隻是苦笑了一下,並未多說什麼。
不多時,潼關城門終於緩緩打開了。
看到城門打開的瞬間,城下的百姓們頓時激動得熱淚盈眶。
他們紛紛跪在地上,朝著城門的方向磕頭謝恩,口中不停地念叨著:
“謝謝大人,謝謝朝廷,我們有救了!”
就在剛剛,他們還心中無比忐忑,想著朝廷要是不接納他們怎麼辦。
他們會不會真的凍死、餓死在潼關城下?
結果現在看到城門打開,他們終於鬆了口氣,那顆懸著的心也終於落了地。
不過他們卻沒有貿然進入城內,因為下一秒,一個數千人的軍隊突然從城內衝了出來,然後分立在城門兩旁。
他們身著甲胄,手持兵器,看起來頗為勇猛。
為首一位將領大聲嗬斥道:
“都安靜!不要喧嘩!排好隊!依次進城!誰要是敢違反命令,就彆怪本將軍不客氣了!”
他的聲音嚴厲而威嚴,讓人不敢違抗。
百姓們聽到這話,也是趕忙乖乖閉上了嘴,隨後在官兵的指引下緩緩進入城內。
他們排著長長的隊伍,一步一步地走向城內,眼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
有的老人腳步蹣跚,需要旁邊的人攙扶,有的孩子緊緊地拉著大人的衣角,眼神中透露出恐懼和不安。
而在這十萬人最後方,劉宗敏正和一眾老營將士遠遠的看著這一幕。
說實話,這些人都被眼前這一幕震驚到了。
他們本來以為這些人來到潼關城下之後,明軍怎麼著也該猶豫一下,考慮一下到底要不要接受這十萬人。
畢竟,這可是十萬人啊!
而且還是十萬之前造反的農民軍,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大亂。
他們想象著明軍可能會因為糧食的問題而拒絕接納這些百姓,或者會提出一些苛刻的條件。
結果怎麼也沒有想到,僅僅隻是片刻的功夫,這城門就打開了,並且農民軍們也開始連續入城了。
不得不說,這有點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了。
但他們卻什麼也不敢說,畢竟這個時候要是敢說朝廷的好話,然後這話又傳到了李自成耳裡,那麼他們回去之後可就沒什麼好果子吃了。
因此他們隻能默默地看著這一切,心中五味雜陳。
與此同時,潼關城內仿佛被一隻無形卻強有力的大手猛地推動,瞬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與慌亂之中。
雖然有專門的將士負責維持秩序,但這突如其來的十萬人還是引發了很大的混亂。
尤其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傷者,他們痛苦的呻吟聲、虛弱的喘息聲交織在一起,讓整個城內都彌漫著一種壓抑而沉重的氣氛。
救治工作更是如同一座沉重得讓人喘不過氣來的大山,壓得每一個人的心頭都沉甸甸的。
更要命的是,潼關城內的藥物儲備本就捉襟見肘,根本難以滿足這龐大的需求。
畢竟他們從未想過會一下子接納十萬受傷的百姓,那些原本就不多的藥物,在這如潮水般湧來的需求麵前,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此刻,城內的軍醫們簡直就像被上了發條的機器,一個個忙得腳不沾地,連片刻的喘息時間都沒有。
他們的臉上滿是疲憊與焦急,汗水濕透了衣衫,卻顧不上擦拭一下,隻忙著救治那些傷者。
不過和一般人想象中救人的順序大相徑庭,這些軍醫們並沒有優先救治重傷之人,而是先著手處理輕傷患者。
至於這其中的緣由,說來也很是簡單。
首先,重傷之人能否活下來實在是難以預料,他們就像風中殘燭隨時都可能熄滅。
在藥物極度匱乏的情況下,把大量的藥物浪費在救治一個重傷之人身上很可能會得不償失。
要知道,救治一個重傷患者所需要的藥物,或許足夠拯救十個輕傷患者。
再者,把輕傷的人治好之後,他們就能成為一股有力的幫手,幫忙照顧其他傷者,分擔一些簡單的救治工作,讓整個救治過程能夠更加順利地進行。
至於那些重傷之人,此刻也隻能聽天由命了。
要是他們能憑借頑強的意誌扛到被醫治的時候,那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但若是扛不住,那便隻能在這殘酷的現實中無奈地等待死亡的降臨。
這件事情聽起來著實有些殘酷無情,但在這種艱難的處境下,卻也是無奈之舉。
畢竟在這種時候,人命早已不再那麼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