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光是各種各樣的貢品,就裝滿了整整三艘大船,足足有幾十噸重!
一切準備妥當之後,這天早上,和眾人依次告彆之後,隨著鄭芝龍一聲令下,十幾艘戰船緩緩駛離港口,朝著大明的方向駛去。
如今雖然正值寒冬臘月,北風呼嘯,雪花紛飛,但因為大海始終是流動的,所以海麵上並沒有被冰封。
而且鄭芝龍的船大都是大船,船身堅固,吃水深,也不懼任何風浪。
海浪不斷地拍打著船身,發出巨大的聲響,但戰船卻如同一座堅固的堡壘,穩穩地向前駛去。
在海上一連航行十天之後,鄭芝龍這才順利抵達了天津港口。
而此時,距離崇禎的萬壽節隻有不到十天的時間了。
與此同時,畫麵來到京城這邊。
此時的京城內,大街小巷張燈結彩,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
一來是因為距離崇禎的萬壽節已經沒有幾天了,二來是因為崇禎的萬壽節之後就是春節了,而這春節無疑是一年中最好的日子了。
所以最近一段時間整個京城可謂是無比熱鬨。。
就近的一些藩王也都紛紛入京了,他們帶著豐厚的賀禮,前來為崇禎皇帝祝壽。
那些來不了的藩王,也都送來了精心準備的賀禮,表達自己對皇帝的敬意和祝福。
除此之外,大部分官員的賀表以及武將們的賀禮也都陸續送到了。
總的來說,京城內一片喜氣洋洋。
而為了彰顯自己的仁慈,經過朱慈烺同意之後,崇禎又特意從內帑裡麵拿出了二十萬兩銀子,然後換成銅錢分發給京城內的普通百姓和士兵。
當然,這也是有說法的,古代稱之為“萬壽銀”或者“恩賞銅錢”。
是皇帝為彰顯“皇恩浩蕩”而向百姓、官員、士兵等發放的賞錢。
雖然到最後分到每個人手裡可能沒多少錢,但這種事圖的其實也就是一個喜慶。
借著這波操作,崇禎又狠狠地收了一波民心!
當然,這些事情就無需朱慈烺這個太子操心了。
畢竟大明曆經兩百多年,早已有一套成熟且完備的流程製度,哪怕禮部已經很久沒操辦過如此盛大的萬壽節了,但隻要查閱一下資料,還是很容易辦好這件差事的。
不過最近一段時間朱慈烺也沒讓自己閒下來。
他集結了一群心靈手巧的工匠,準備著手研究一項極具前瞻性的技術,那就是大棚技術!
沒錯,朱慈烺打算在明朝搞溫室大棚了!
最近這段時間,朱慈烺又仔細研讀了大量關於各地天氣的詳細報告。
他雖然知曉小冰河時期氣候寒冷,卻還是低估了其帶來的影響。
根據各地送來的奏報,最近幾年北方的冬天漫長而寒冷,竟能維持五個月左右,若是情況嚴重一些,甚至可能持續半年以上。
南方雖說氣候相對溫和一些,但冬天也有四個月之久。
這意味著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土地會被冰雪覆蓋,地裡根本種不出任何糧食。
這樣算下來的話,南方一年大概可以種兩季糧食,而北方卻隻能種一季。
如此一來,糧食的缺口還是猶如一個巨大的黑洞,難以填補。
即便朱慈烺已經下定決心,等明年開春的時候就大力普及紅薯和土豆這兩種高產作物,可他心裡還是有些擔憂。
畢竟百姓們長期習慣了種植傳統的糧食,對於朝廷強製要求種植土豆和紅薯,心中肯定會頗有怨言。
並且各地官員綜合回報的情況顯示,百姓們對此確實有很大的抵觸情緒。
恐怕到時候普及紅薯和土豆沒那麼容易。
再說了,以現有的保存方式、以及各地氣溫的差異,紅薯和土豆也未必能儲存三個月以上。
所以糧食緊缺依舊是擺在眼前的殘酷現實,即便依舊可以從海外運來大量的糧食,卻還是解決不了糧食危機。
於是,大棚技術便成為了當下解決糧食問題最合適的方法。
采用大棚技術,就如同給土地披上了一層溫暖的鎧甲,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糧食。
在氣候適宜的地方,恐怕一年種三季也不在話下。
如此一來,糧食產量將大幅增加,糧食危機便能得到大大緩解。
不過讓朱慈烺感到頗為意外的是,大棚這玩意兒其實在明朝這個時候早就有了雛形。
但是一開始的時候,它並不是用來種糧食的,而是被花農們用來種花。
比如,明朝《帝京景物略》中就有詳細記載,北京等地的花農們會利用地窖、火炕和紙窗覆蓋的方式,在寒冷的冬季培育嬌豔的花卉,像牡丹、芍藥等名貴品種,或者種植一些蔬菜。
這種種植方式被稱為‘堂花’或‘熏花’。
具體方法是通過燃燒馬糞等產生熱量來提升溫度,並用透光的油紙覆蓋,形成一個簡易的保溫透光環境。
這種技術,就是中國傳統的溫室大棚。
至於為什麼要用這種方法來種花而不是種糧食,原因其實很簡單。
畢竟在古代,種花的價值遠遠高於種糧食。
因為能種得起這種花的大多是富貴人家,他們從來也不會缺糧食吃。
而朱慈烺就是打算從這種傳統的種花技術開始研發改良,將其應用到糧食種植上。
其實他也曾想過研發塑料大棚或者玻璃大棚,但仔細思考之後,還是無奈地放棄了。
因為塑料大棚研究的難度實在是太高了,以目前明朝的技術水平,根本不具備研發的條件。
至於玻璃大棚就更彆提了,雖然他自己心裡清楚玻璃的成本其實並不高,但是真要製造出適合大棚用的玻璃,那成本可就高得離譜了。
而且,玻璃質地脆弱,運輸也不方便,畢竟他可是想要將大棚技術普及到全國各地的。
再者說了,他還指望著利用玻璃這一稀罕物件大賺一筆呢。
因此,目前隻能采用這種傳統的土方法。
一來價格便宜、二來技術簡單。
當然,這些工匠們也沒有辜負朱慈烺的期望。
他們先將地下向下深挖一米左右,在挖好的地麵上均勻鋪上一層稻草和草木灰。
稻草和草木灰具有良好的保溫性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土地上凍,為後續的種植環境提供基礎的溫度保障。
接著,選用經過桐油和魚油充分浸泡處理的麻紙或絹布,將其精心製作成透光性能良好的材料。
在建造溫室主體時,使用泥磚或者夯土在四周砌築厚牆,這種厚牆結構可以有效地吸收和儲存白天的熱量,並在夜間緩慢釋放,起到蓄熱保溫的作用。
溫室的支撐結構采用竹木搭建框架,竹木材質輕便且具有一定的強度,能夠滿足溫室的基本承重需求。
隨後,用柔韌的藤條對竹木框架進行纏繞捆綁,確保各個部件之間連接緊密,增強結構的整體穩定性。
關於溫室內部的溫度調節,主要使用蜂窩煤作為熱源。
蜂窩煤燃燒時間長、熱量釋放穩定,能夠為溫室提供持續的溫暖。
當然,木材等傳統燃料也可以作為替代選擇,根據實際情況靈活使用。
如此精心設計和搭建,整個溫室已然初具後世溫室大棚的典型模樣與功能特征。
這個溫室大棚占地約有一畝地,就坐落在東宮之內。
這也是朱慈烺自己特意要求的,因為他想要時刻觀察這大棚到底能不能行。
為此他每天都會抽出時間來到大棚前,仔細查看裡麵的作物生長情況。
如果實驗成功的話,明年就可以開始推廣到全國各地,讓更多的百姓受益。
就在朱慈烺這邊熱火朝天地忙著搞溫室大棚的時候,京城之外,一隊從陝西而來的隊伍緩緩而來。
隊伍的兩邊是身著整齊鎧甲、神情嚴肅的士兵,而中間的人不是彆人,正是投降了朝廷的羅汝才。
沒錯,羅汝才終於進京了!
因為朱慈烺之前交代過像羅汝才這樣的農民軍首領投降之後是必須要送到京城的,再加上眼下正值崇禎的萬壽節,於是孫傳庭就把羅汝才當做一份特殊的“賀禮”送到了京城。
畢竟農民軍首領主動投降朝廷,這對於朝廷而言著實是一件大喜事。
因此羅汝才“賀禮”的名頭倒也名副其實。
此時此刻,羅汝才騎在一匹黑色駿馬上,遠遠地看著視線之內那三座高大雄偉的城池。
他最先看到的是兩座新城,就是朱慈烺之前下令修建的兩座新城。
這兩座新城雖然比不上京城那曆經歲月沉澱的雄偉高大,但也算是頗為壯觀了,城牆堅固,城樓高聳遠超一般的城池。
除此之外,這兩座新城的四個角落都有著一台熱氣球,那熱氣球高掛於天地之間,在風中輕輕晃動,遠遠看去煞是驚人。
羅汝才從未見過如此神奇之物,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滿是好奇與驚訝。
隨後他看向身邊的武將恭敬地問道:
“敢問大人,這是何物?為何能飛到天上去?”
那武將看了一眼熱氣球,臉上露出一絲笑容,然後道:
“此乃熱氣球,可於空中觀察周圍的情況,算是我大明的秘密武器。”
“若是敵人靠近的話,上麵的士兵在十裡之外便可以發現,然後告知全軍敵軍動向。”
羅汝才聽到這話,心裡不禁有些發怵,他倒是沒有想到,朝廷居然會研發出這麼厲害的東西。
不過很快他又釋然了,想想也是,朝廷連燧發槍那種厲害的火器都能研發出來,這種東西又算得了什麼呢?
“嗚嗚嗚”
突然就在這時,羅汝才身後的轎子內突然傳來一陣啼哭之聲,隨後便傳來一個婦人有些慌亂的聲音:
“彆哭了,彆哭了,好好的你怎麼又哭了?剛才不是吃過東西了嗎?”
隨後便是婦人拍打孩子的聲音。
沒過一會兒,哭聲漸止,看樣子孩子要麼是睡著了要麼就是被哄好了。
之前準備出發的時候,孫傳庭有問羅汝才進京需要帶什麼人。
按照孫傳庭的估計,羅汝才可能會帶幾個親兵上路,畢竟一路長途跋涉,有幾個親兵在身邊路途上也能有個照應。
結果呢?
羅汝才並沒有帶自己的親兵,相反,他居然帶著十來個普通的農民軍、或者說是農民進京了。
其中有兩個失去了丈夫、帶著孩子的婦人、三個普通的男性農民、還有一個六七十歲的老人、剩下的也都是一些十歲到十三四歲左右的孩子。
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家破人亡。
要麼是沒了丈夫、要麼是沒了孩子、要麼是沒了父母。
並且大多數都是餓死的!
當時看到這些人的時候,孫傳庭多少有些懵逼,因為他不知道羅汝才帶著這些人進京是要乾什麼。
但羅汝才當時也沒有解釋,孫傳庭見狀也就由著他去了。
因為他知道羅汝才已經投降了朝廷,應該不會再搞出什麼幺蛾子。
而羅汝才也確實有著自己的打算。
他雖然投降了朝廷,甚至得到了相應的官職,但是心裡還是對未來充滿了擔憂。
畢竟皇帝心思難測,想要殺一個人、特彆是他這樣的人實在是太容易了。
所以他必須向皇帝展示一點,那就是他們這些農民軍到底有多慘,以及他們為什麼會造反。
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引發皇帝的同情之心。
如此一來,他就會更安全。
簡單點說,羅汝才之所以帶這些人來,就是為了賣慘的。
到時候這群家破人亡的百姓們直接往崇禎麵前一跪,然後聲淚俱下地說家裡人都餓死了,逼不得已才跟著張獻忠、李自成造反,就想活下去。
然後再磕幾個響頭求皇帝原諒。
你要是皇帝的話你會怎麼辦?
當然是原諒了!
如此一來,羅汝才也能跟著脫罪了,隻要崇禎當著所有人的麵原諒了他們,那以後便再也沒有人敢因為造反這件事情來找羅汝才的麻煩了。
哪怕是崇禎本人也不行!
畢竟身為一個皇帝,愛民如子的名聲還是很重要的。
當然,本來其實還可以更慘點,那就是直接把那群缺胳膊少腿的農民軍給弄到京城來,然後跪在皇帝麵前哭!
這場麵,光是想想就覺得有點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