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來不想搭理阿卿,不過聽到有好處,還是決定先把賬記下等以後再跟她算:“什麼生意,說來聽聽。”
阿卿道:“這件生意涉及到了‘切割之術’,你有興趣麼?”
我當即就站了起來:“真有切割之術?”
相傳,早已失傳的“切割之術”如果再現江湖,足能引來一場腥風血雨。
這種秘術的核心,就是“切斷一切因果”“割裂所有羈絆”。
“切割之術”聽起來並沒什麼太大的作用,甚至在普通人眼裡還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但是,這種秘術對於術士來說,卻是能無上的神技。
無論是修道,還是修術之人,最怕的就是沾染因果。但是,冥冥中的定數又不是你想躲就能躲掉的存在。隻有少數人能依靠自己的修為了結因果,更多的人則是在因果中沉淪。
所以,無論是誰掌握了“切割之術”就會變成整個術道,甚至宗門都要去奉承,膜拜的人物。
不過,宋孝衣也跟我說過:“切割術,雖然是在術道傳得神乎其神,但是,是否真的存在過,已經沒人可以證實了。”
阿卿道:“我隻是得到這方麵的情報。並沒真正去證實過。”
“這筆生意,賭大運的成分偏多,說不定,我們就得白忙一場。”
“你願意做麼?”
“必須去!”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下來。
有了切割之術,我就可以試著去斬斷鬼葬和靈堂之間的羈絆,甚至可以試試割裂我前世七星骨的因果。
沒了這段因果,我更容易改命。
阿卿彆有深意的白了我一眼道:“我就知道你會同意。”
阿卿的表情,我是真想揍她,但是,我這還在有求於人的時候,隻能笑嗬嗬的道:“玄先生果然是料事如神。快跟我說說是怎麼回事兒?”
阿卿道:“這件事,還是我通過一個殯儀館的朋友那裡聽來的。事情得從一個叫劉連山的木雕師父那裡說起。”
劉連山是遠近聞名的木雕師父,認真算的話,他還是木雕北派的傳人。
當年有人要給劉連山那手藝申報“非遺”。劉連山寧可跳窗戶跑了,也不跟人走,很多人都覺得劉連山有點“毛病”。
劉連山也確實有“毛病”,因為,他雕東西都帶著三分邪氣。而且,他除了那些寫實的木雕之外,從來不雕仙佛,隻雕鬼怪。
劉連山最奇怪的一尊木雕,跟著他孫子劉向明一起長大的。
劉向明剛出生的時候,劉家北院牆那邊不知道怎麼就長出來一根跟劉向明身形一樣粗細,長短的小樹。
那棵樹就像是從牆裡擠出來的一樣,不僅擠開了牆上的青磚,還有一小半嵌在牆裡。
乍一看,就像是有個人從牆裡探出來半截身子,後腳卻像是被什麼東西卡住了一樣怎麼也拔不出來。
按理說,這麼大一棵樹,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長出來的東西,也不可能沒人看見。
可是,劉向明一家四口人偏偏誰都沒注意到牆邊上還長了棵樹。劉向明父親怕樹長大了再擠倒了牆,就要把樹給伐了。
劉連山卻說什麼都不讓,他把所有人都攆進屋之後,告訴家裡人把窗簾都給擋上,誰也不許往外麵看,他自己點著了一炷香坐在了樹前麵,像是在等什麼東西?
劉向明他爸覺得蹊蹺,就偷偷從屋裡瞄劉連山一眼,誰知道,他去偷摸挑窗簾的時候,那窗簾就像是被人從外麵給拽住了一樣,怎麼也拉不開。
劉向明他爸知道,這是外麵有他不能看見的事情,嚇得趕緊鬆了手。
劉連山在外麵待了一夜,等他回來的時候,那顆小樹的上半截已經被他雕成了穿著道袍的坐像,那也是劉連山第一次雕了仙佛。
奇怪的是,劉連山卻沒碰那樹的樹根,整個雕像離遠了一看就像是有個仙人坐在了樹根上。
但是,劉連山用一塊紅布把坐像的腦袋給包住了,誰都不知道那木雕的腦袋是什麼樣子?
按理說,木雕隻能用晾乾的木頭,哪有用活樹雕刻的道理?
劉連山雕了活樹。而且,雕完之後那棵樹不僅沒死,還每年都在長。
劉連山每到劉向明的生日的時候,都讓劉向明到木雕邊上坐下來,把腰板子挺直了跟那木雕比一比,然後再把所有人都攆進屋裡,掀開紅布重新修一遍木雕。
每到這個時候,劉向明吃飯的碗裡都會多出木屑。劉向明不吃,劉連山也得逼著劉向明吃,等劉向明吃完那碗飯,劉連山再剪掉劉向明一縷頭發拿出去埋在那木雕底下。
劉向明幾次想問劉連山那是怎麼回事兒?劉連山卻讓他彆去打聽,時間一長,劉向明也就不以為然了。
直到劉向明十六歲生日的前三天,他早上起來上學的時候,剛從木雕前麵走了過去,就聽見有人在他背後嘿嘿笑了一聲,那聲音不僅是尖聲尖氣聽著讓人背後上直吹涼風,而且那動靜還是從劉向明脊梁位置上傳過來,聽著就像是有人在那坐著發笑。
劉向明頓時嚇了一個激靈,轉頭就往雕像的方向看了過去,卻看見蓋在雕像上麵的紅布被風吹得直往上飄。
劉向明再仔細一看,那風吹過來的位置不對啊!那不是從雕像裡麵吹過來的風麼?那是木雕在喘氣。
劉向明嚇得連退了幾步,拔腿就想要往門外跑,可他還沒往外跑幾步,就聽見身後有人說了一聲:“彆走!”
劉向明頓時嚇得頭皮發麻,撒腿就往外跑,一口氣跑出去了好幾百米才停了下來。
劉向明敢確定他沒聽錯,當時肯定是有人在喊他“彆走”,而且那還不是他家裡人的聲音。
劉向明以前聽人說過,要是有“仙家”告訴你“彆走”,那就是在救你,在幫你攔著災。
可是,跟劉向明說話的是仙家嗎?
那一整天,劉向明心裡都是一上一下慌得不行,就好像是感覺到要有什麼事情發生?
他好不容易等到放學,就趕緊往家裡跑。
那時候,劉向明心裡想的就是,趕緊問問劉連山究竟是怎麼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