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鐵牌,就那麼堂而皇之地立在午門之前,仿佛是在向世人昭示著洪武帝根除宦官亂政的決心。
然而,此時此刻,侯顯這個不過十七八歲的小太監,竟然能夠在如此眾多的人麵前侃侃而談,毫不怯場。
這讓道同不禁對這個年輕的小太監另眼相看。
就在這時,朱高煦突然發問,聲音中帶著一絲威嚴:“那麼,如果叛亂波及到了省會,布政使又該如何應對呢?”
道同見狀,連忙順勢接過話茬,回答道:“回稟高陽殿下,若是叛亂規模如此之大,已經超出了地方官府和衛所的能力範圍,那麼他們就無法平定這場叛亂了。”
他稍稍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這種情況下,地方官府隻能如實上報朝廷,奏請陛下派出大軍前來平叛。而布政使的職責,則是安撫地方百姓,確保朝廷大軍的糧草供應無虞。”
朱高煦聽完道同的這番介紹,心中的疑問終於得到了解答。
他意識到,對方剛才所說的話,並非虛言,而是句句屬實。
然而,在他內心深處,仍然有一個疑問縈繞不去。於是,朱高煦毫不掩飾地開口問道:“儘管本少爺不得不承認你所言極是,但你這老頭畢竟是京城府尹,並非普通的地方官員。”
他稍稍停頓一下,接著說道:“我姥爺曾經告訴過我,京城內外駐紮著二十多萬的禁軍,若無皇爺爺的聖旨,任何人都無法調動其中一兵一卒,否則便會遭受株連九族的嚴懲。”說到此處,朱高煦的臉上流露出一種輕蔑和不屑的神情。
“雖說東廠今晚在我家中損失了不少人手,但他們畢竟還有好幾百號人呢。而你這個老頭,不過是個光杆司令罷了,想要去東廠抓人,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朱高煦的語氣變得越來越傲慢,他似乎對自己的地位充滿了自信。
而對於應天府的那兩班衙役,他更是表現出了完全的輕蔑和不屑一顧。
在他眼中,這些所謂的捕快和皂吏不過是一些隻能在大街上欺負普通百姓的小角色罷了。
然而,當道同麵對朱高煦的問題時,他卻表現得異常鎮定自若。他的麵色沒有絲毫變化,回答問題時也是不緊不慢,顯得胸有成竹。
道同說道:“殿下的疑慮,下官早有準備。下官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因此在第一時間便已派人前往禦馬監,通知倪公公速速帶兵前來平亂。”
聽到“平亂”二字,朱高煦的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他似乎對這個消息感到非常興奮,迫不及待地追問道:“你是說倪大勇會親自帶兵去鏟除東廠?”道同微微一笑,輕輕點了下頭,算是默認了朱高煦的話。然而,他心中其實還有一句話未曾說出。
在他看來,比起秦王治下的錦衣衛這幾年如一日的安分守己,司禮監手下的東廠顯然是一個極其不穩定的因素。
這些閹人平日裡仗著皇帝的寵信,可謂是囂張跋扈、目中無人。他們在京城中橫行霸道,膽大妄為到了極點。
而今日,他們竟然趁著皇上不在京城的時機,擅自率領一群人馬來查抄秦王府,這簡直就是無法無天!
道同心裡暗自思忖,若是不能趁著這個機會將東廠一舉鏟除,恐怕日後這些閹人會越發地肆無忌憚,甚至會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欺壓京城中的普通百姓。
想到這裡,道同的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怒火。
然而,對於那些曾經被秦王欺壓過的權貴和官紳,道同卻完全沒有將他們放在心上。在道同看來,這些權貴和官紳不過是一群為富不仁的家夥罷了。
他們雖然擁有巨額的家財,卻對平民百姓的苦難視而不見,這種人根本就不值得同情。
相比之下,道同認為秦王雖然也有一些過錯,但至少他還會利用這些權貴和官紳的財富來為平民百姓做一些實事。
所以,在道同的眼中,秦王要比那些權貴和官紳好上許多。
這樣一來,平民百姓多少也能得到一些實惠,總比讓那些權貴和官紳繼續掠奪民脂民膏要強得多。
而且,民間還有一句諺語說得好:“惡人還需惡人磨。”
在道同看來,秦王將來難免不會和那些權貴、官紳淪為一丘之貉,讓他們彼此爭鬥、互相製約,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然而,對於道同的這些心理活動,朱高煦自然是一無所知。
他隻覺得道同的話有些道理,而且自己難得發一次善心,答應他的請求似乎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於是,朱高煦興高采烈地說道:“既然你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那麼小爺我就大發慈悲,答應你一次也不是不行……”
聽到這話,道同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抑製的喜悅之情。他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
這笑容中既包含著對自己決策的自信,也透露出對眼前局勢的樂觀。
他之所以孤身一人,僅率領區區十五名捕快前來,並非是一時衝動或魯莽行事,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定。
他明白,麵對如此棘手的局麵,若想以最小的代價來化解秦王府麵臨的這場巨大危機,就必須采取一些與眾不同的策略。
道同的內心深處,始終堅定地站在朝廷和皇上這一邊。他深知,維護國家的穩定與安寧,是他作為一名官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挑戰,他都決不會退縮或動搖。
此次道同前來的目的,便是要阻止這起突發事件進一步惡化,演變成一場波及全國的動蕩。
他深知,如果讓秦王借此機會起兵造反,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不僅國家會陷入戰亂,百姓也會遭受無儘的苦難。
而在道同看來,秦王目前並未犯錯,太子這位同胞兄長竟然派人抄了他的家,這種行為無論如何都難以自圓其說。
東宮一方顯然理虧,這也給了道同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在不引起太大波瀾的情況下,妥善解決這場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