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家父漢高祖,吾乃敗家子 > 第617章 漢軍,從不按套路出牌

第617章 漢軍,從不按套路出牌(1 / 1)

推荐阅读:

且末城外,匈奴軍隊哀嚎遍野。

“巴爾特?!”

“阿羅布?!”

“庫爾班?!你不是在精絕當細作嗎?!”

“天啊!我…我殺了攣提部的兄弟!”

驚呼聲、哀嚎聲、質問聲瞬間取代了喊殺聲。

匈奴騎兵們看著地上熟悉的同袍麵孔,看著他們身上那刺眼的漢軍皮甲,再看看自己染血的彎刀,一個個麵如死灰,渾身發抖,有的甚至當場嘔吐起來。

且末王更是直接癱軟在地,看著自己沾滿匈奴人鮮血的雙手,腦子一片空白。

“不……這不可能!漢軍呢?劉盈呢?!”

就在這時,一個渾身是血、僥幸沒死的“臥底”士兵,掙紮著爬到且末王腳邊,用儘最後力氣嘶喊。

“大王,咱們中計了!我們被劉盈當成先鋒派來送死,他……他根本就沒來!大軍還在樓蘭……”

話音未落,這士兵就斷了氣。

“噗!”

冒頓單於隻覺得一股逆血直衝喉頭,眼前金星亂冒,他死死抓住馬鞍才沒栽下去,聲音嘶啞淒厲,如同受傷的野獸。

“劉盈!蒯通!奸賊!又…又…又是你們!啊啊啊啊!”

且末城外的夜風,帶著濃重的血腥味和匈奴人絕望的哀嚎。

城外不遠處,不知何時悄然出現了一小撮真正的漢軍斥候。

他們遠遠望著穀中這場慘烈又荒誕的自相殘殺,其中一個什長搖搖頭,對著同伴低聲笑道:

“嘖,單於和且末王這出‘殺良冒功’,哦不,‘痛擊隊友’的大戲,演得可真賣力啊!”

“趕緊回去稟報陛下和蒯先生,就說‘先鋒’部隊已成功吸引敵軍主力於且末,‘友軍’配合默契,戰況‘激烈’,我軍‘傷亡’,主要是匈奴人自己造成的,戰果斐然!”

“可以按計劃進行下一步了。”

——

樓蘭行轅。

劉盈正悠然自得地品著賈誼剛烹好的茶,聽著遠方隱約傳來的快馬蹄聲,對一旁奮筆疾書、準備給冒頓寫“慰問信”的蒯通笑道:

“蒯先生,看來咱們送給單於的‘先鋒’和‘友軍’,演得還不錯?”

“不知道單於收到你這份‘恭喜他野狼穀大捷’的信時,會不會再給咱們表演個單於噴血?”

劉盈指著輿圖上龜茲國的位置——延城,那裡是龜茲王的老巢,也是冒頓單於在西域最堅固的堡壘之一。

“諸位,且末城的‘先鋒’們,想必正和單於以及且末王‘親熱交流’,為我們爭取了寶貴時間。”

劉盈的語氣帶著一絲促狹,聽得帳下知情的漢將如李廣、瓊布等人都忍不住嘴角抽搐。

那些不明所以但剛被劉盈“信任”地派去執行“秘密任務”的西域暗樁將領們,則是一臉“我為陛下立過功”的驕傲。

“真正的目標,是這裡——龜茲延城!”

劉盈的手指重重落在龜茲國都上,“趁其不備,雷霆一擊!”

“陛下,” 危須王一個精明的胖子挺著肚子出列,“我危須國願獻上精騎五百,向導十名!更可敞開國境,供王師借道!隻求陛下掃平龜茲後,允我危須商隊優先通行絲路!”

“我尉犁國亦同!”

尉犁王是個瘦高個,雙眸眼神銳利,緊隨其後道:“步卒八百,糧草百車,雙手奉上!尉犁境內所有關隘,王師暢行無阻!隻盼龜茲一滅,尉犁能與樓蘭、車師一般,沐浴大漢仁政!”

這兩位國王,嗅覺靈敏,早就看出跟著大漢有肉吃。

劉盈大手一揮,自然不會拒絕。

“準!危須王、尉犁王深明大義,功在社稷!戰後通商之利,朕必不吝嗇!”

這相當於給其他小國做了個示範——跟著大漢混,好處大大滴!

有了危須、尉犁的傾力支持,包括借兵、借道、提供補給。

漢軍主力如同鬼魅,悄無聲息地繞開了所有可能的眼線,在沙漠和綠洲間快速穿行,直撲龜茲!

沿途小國要麼已歸附,要麼懾於漢軍威勢不敢妄動。

然而,通往龜茲的最後一道屏障,是焉耆國。

焉耆地處要衝,國力不算弱,但國王是個典型的“中立主義者”,信奉“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對匈奴和大漢都保持距離,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

漢軍兵臨焉耆邊境,劉盈勒住馬韁,望著前方焉耆的城關。

“陛下。”

賈誼策馬上前,眉頭微蹙,“焉耆王素來中立,未曾依附冒頓,也未與我為敵。臣以為,當先遣使曉以利害,若能借道或勸降,兵不血刃,方為上策。強攻中立之國,恐失西域人心,有損陛下仁德之名。”

賈誼話音未落,旁邊的蒯通就嗤笑一聲,聲音不大,卻格外刺耳。

“迂腐!賈生啊賈生,兵貴神速!戰機稍縱即逝!”

“等你說服那榆木疙瘩的焉耆王,龜茲的城牆都能再加高三尺了!他焉耆卡在這裡,就是擋了大家發財的路!”

“什麼中立?就是騎牆!對付這種貨色,就該快刀斬亂麻!大軍壓境,直接碾過去!”

“占了延城,分了龜茲的財貨,誰還在乎他焉耆王怎麼想?效率!懂不懂?”

蒯通的話像刀子,那叫一個又快又狠。

劉盈心中其實更傾向於蒯通的效率論,但他更清楚,自己代表的是大漢,是行仁義之道的王師。

口碑一旦崩塌,日後治理西域將處處掣肘。

大漢天子深吸一口氣,做出了決定:“賈卿所言有理。仁義之師,當先禮後兵。”

“派使者去見焉耆王,陳說利害,請他借道。隻要他肯讓路,朕保他焉耆國泰民安,絲路通商之利,亦少不了他一份!”

——

焉耆,輪台。

王宮之內,氣氛祥和。

焉耆王,一個養尊處優、麵色紅潤的中年人。

聽完漢使慷慨激昂的陳詞,諸如大漢王師討伐不義,借道伐龜茲,共享太平雲雲,慢悠悠地呷了一口葡萄美酒,順便打了個飽嗝。

“貴使所言,甚是有理。然我焉耆小國,隻求偏安一隅,不惹是非。”

“貴國與匈奴之爭,與龜茲之怨,實乃貴國之事。我焉耆中立多年,不欲卷入其中。煩請漢軍繞路而行吧。”

“我國雖小,亦有守土之責,若貴軍執意穿境,恐生誤會,壞了此間和平,非本王所願也。”

說完,還揮了揮手,示意送客,仿佛在趕走一隻擾人清夢的蒼蠅。

使者回報,劉盈眉頭緊鎖。

繞路?談何容易!

不僅耽誤寶貴時間,更可能暴露行蹤!

他確實猶豫了。攻,還是不攻?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