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車城外,黃沙被鮮血浸染成暗褐色,絕望的陰雲籠罩在被圍困的西域聯軍頭頂。
巴爾卡率領殘存的親兵,如同受傷的孤狼,在匈奴鐵騎的絞殺圈中左衝右突,每一次揮刀都帶著悲憤與決絕。
冒頓單於立於高坡,冰冷的眼神如同在看一群待宰的羔羊,他高高舉起了手,隻要這手落下,最後的屠戮就將開始,巴爾卡和這些頑抗的西域士兵將被徹底碾碎,成為他震懾西域、彰顯武勇的血腥祭品!
“殺!”
冷酷的命令即將出口。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
遙遠的地平線上,驟然響起低沉而整齊的戰鼓聲!如同悶雷滾過大地!緊接著,一片如同烈火燎原般的赤紅色旗幟,猛然刺破了昏黃的沙塵,出現在所有人的視野中!
旗幟上,那威嚴的“漢”字,在陽光下閃耀著令人心悸的光芒!
是漢軍!真正的漢軍主力旗號!
為首一員大將,身披玄甲,手持長弓,坐下一匹神駿異常的黃驃馬,正是威震匈奴的“飛將軍”李廣!
李廣率領的這支漢軍,人數雖隻有三千餘騎,但軍容嚴整,殺氣內斂,如同一柄即將出鞘的絕世利刃,帶著排山倒海般的威壓,朝著戰場疾馳而來!他們的出現,瞬間打破了戰場原有的絕望天平!
“漢軍!是漢軍來了!”
瀕死的西域士兵爆發出劫後餘生的狂喜哭喊。
高坡上的冒頓單於,臉上的獰笑瞬間凝固,取而代之的是極致的錯愕和滔天的怒火!
他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
劉盈根本沒有放棄巴爾卡!這個狡詐的漢帝,讓巴爾卡率新兵來攻,根本目的有三——一是讓這些新降的西域士兵親身體驗匈奴慣用的“示弱誘敵”戰術,在血與火中學會真正的戰爭,磨掉他們的驕狂(驕兵必敗);二是逼迫他冒頓暴露隱藏的實力和戰術意圖;三,也是最關鍵的,就是為李廣這支真正的援軍製造最佳的介入時機!
“劉盈小兒!好毒辣的心腸!好精密的算計!”
冒頓幾乎咬碎鋼牙,一股巨大的憋屈感幾乎讓他窒息。
眼看就要到手的全殲大勝,足以震懾西域、重振匈奴聲威的輝煌戰果,甚至有可能斬殺月氏名將巴爾卡這顆價值連城的人頭……
此刻,全都被這突如其來的漢軍攪得粉碎!
巨大的心理落差,讓冒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兩難抉擇:
賭一把,吃掉李廣?
他尚有鐵騎兩萬,步卒三萬,兵力占據絕對優勢。若能連這支漢軍前鋒也吃掉,甚至擒殺李廣,那將是比殲滅西域聯軍更輝煌的勝利!足以讓劉盈痛徹心扉!但風險同樣巨大。
李廣威名赫赫,漢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絕非西域新兵可比。
一旦陷入纏鬥,赤穀的劉盈主力隨時可能趕到,那時匈奴大軍將腹背受敵。
更重要的是,守城遠比在野外與漢軍主力硬撼容易得多。
忍一時,放走西域聯軍?
雖然心有不甘,但可以避免與漢軍過早決戰,保存實力,依托莎車城繼續周旋。這無疑是最穩妥的選擇。
但眼睜睜看著煮熟的鴨子飛走,看著劉盈的算計得逞,對他冒頓的威信是巨大的打擊!尤其是當著西域三王和所有部下的麵!
就在冒頓心念電轉,權衡利弊之際,李廣洪亮如鐘的聲音已經穿透戰場,清晰地傳了過來,帶著毫不掩飾的挑釁:
“冒頓老賊!休得猖狂!我家陛下有令:此刻放了我大漢西域都護府麾下將士,尚可容你苟延殘喘幾日!若再敢傷我袍澤一人,休怪我李廣手中弓箭無情!定叫你嘗嘗穿心透骨的滋味!”
“西域都護府麾下將士!”
李廣一句話,直接將巴爾卡和他率領的西域聯軍納入了大漢的軍事體係,宣告了他們的歸屬!
這不僅是在救人,更是在宣示大漢對西域不容置疑的主權!
“苟延殘喘幾日!”——這是何等的輕蔑!
仿佛他冒頓單於已經是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弓箭無情!”——這是赤裸裸的威脅!
縱橫草原數十載,令無數部落聞風喪膽,曾迫使漢高祖劉邦和親的匈奴冒頓單於,何曾受過如此奇恥大辱?
被一個年輕驍勇的漢將,指著鼻子如此羞辱?!
“哇呀呀呀——!”
所有的權衡、所有的謹慎,在這一刻被無邊的狂怒徹底淹沒!理智的堤壩瞬間崩潰!
冒頓單於雙眼赤紅,須發戟張,如同被徹底激怒的雄獅,發出震天的咆哮:
“李廣匹夫!安敢如此欺我!兒郎們!給我調轉馬頭!先殺光這些不知死活的漢狗!一個不留!殺——!”
他徹底放棄了唾手可得的西域聯軍殘兵,長矛狠狠指向疾馳而來的李廣所部!
兩萬匈奴鐵騎如同黑色的死亡風暴,在冒頓瘋狂的嘶吼聲中,轟然轉向,帶著毀天滅地的氣勢,朝著那三千餘漢軍猛撲過去!
他要將這口惡氣,全部發泄在李廣和他的部下身上!
被匈奴人放棄合圍的巴爾卡,壓力驟減。
他本已抱定必死之心,此刻看到漢軍旗幟,聽到李廣那番擲地有聲、視他們為“袍澤”的話語,一股難以言喻的暖流和巨大的羞愧感瞬間衝垮了他的心理防線。
他下意識就想率領殘兵斷後,為李廣爭取撤退時間。
“巴爾卡將軍!”
李廣的聲音再次傳來,帶著不容置疑的命令和一絲不易察覺的關切,“速速率領你的人,向赤穀方向撤退!陛下自有安排!真以為陛下是那等舍棄袍澤的不義之君嗎?!快走!”
“陛下……袍澤……”
巴爾卡虎目含淚,胸中激蕩。
這一刻,他徹底明白了劉盈的用心,也為自己之前的誤解和可能動搖的念頭感到無比羞愧。
他不再猶豫,強忍傷痛,嘶聲大吼:“西域的弟兄們!隨我撤!陛下沒有拋棄我們!撤——!”
殘存的西域士兵爆發出求生的意誌,在李廣漢軍吸引住匈奴主力的情況下,艱難卻迅速地脫離戰場,向東方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