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鄭縣到新鄉,又從新鄉到九龍廟。
吱嘎~
房間的大門被推開,俞程的身影背著陽光出現在,沈複興勉力撐起身體:“來了。”
“來了!”
俞程紅著眼睛,緩緩上前,看著有些消瘦的沈複興,硬是梗著脖子,沒讓眼淚掉下來。
“彆哭,事情我都聽說了,王博已經給我發了電報。”沈複興伸手拭去俞程眼角的淚花:“你做的很好,真的。”
沈複興努了努嘴,俞程拿過床頭櫃上的電報,竟然是王博勸誡沈複興不要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很多事情,他們下屬能夠做好。
“剛才老王也來了,你的事跡如今已經傳遍了鄭縣,沈夫人一怒為夫,厲害啊。”
隨著沈複興的調侃,俞程轉哭為笑,輕輕捶他的胸口:“我是擔心你,一年到頭,從安南到桂南,又從桂南到重慶,然後轉戰豫北,你就不能停一下嗎?”
“我還是那句話,這抗戰不是一個人的抗戰,委員長說全國一盤棋,不能光你沈複興一個出風頭啊。”
可話到這裡,沈複興卻收斂神色:“時不待我啊,馬上就是5月了,沒時間了。”
俞程不解:“為什麼5月就沒時間了?”
“我沒法跟你解釋,必須在5月之前,把華北的日寇打痛,隻有徹底打痛了,我才能放手一搏!”沈複興目光堅定。
“哎!”俞程歎息一聲:“我知道了,放心吧,最近我來照顧你的身體,小滿笨手笨腳的,平時還行,現在這種情況,他不行。”
“你這是要做我的馬皇後啊?”
俞程臉上表情沒繃住:“去你的,還想當皇帝?你想娶幾個?”
不得不說,隨著俞程的到來,讓許多人都意識到了整個團隊的問題。
如今的稅警總團與各地的公署根本就算不上軍閥,而是一種戰區式的軍管模式。
隻負責前端,而不負責後端。
俞程的到來,逐漸開始解決後端的問題。
穩定度!
第一個搞定的便是李希烈,他與黃家大小姐的婚禮竟然是在俞程離開後的第三天直接在鄭縣辦。
這兩天沈複興在俞程的照顧下,身體快速恢複。
老王也好,王博也罷,包括楊守義與戴安瀾都在主動承擔自己的義務。
每天傳回來的電報都是事情的進展,不像以前,依靠沈複興在總部運轉。
很多時候,這些事情隻是一片薄紙,捅破了,大家就會自動進入崗位成為龐大機器一部分。
而不是以前,隻能依靠沈複興來驅動。
李希烈的婚禮雖然倉促,但辦得極為盛大。
婚禮進行到半途,一匹快馬衝到門外,手中拿著電報交給沈複興。
“報!稅警一支隊於昨夜佯裝不敵撤出寧陵,日騎兵第四旅團第2大隊於今日上午8時13分追擊進入寧陵,今晚18時22分,楊支隊長率部合圍寧陵,全殲日寇騎兵第2大隊600餘人,繳獲戰馬200餘匹,為李參謀新婚獻禮!”
此言一出,全場叫好。
沒有比這更好的新婚禮物了。
在李希烈的婚禮上,俞程主動搭線,開始解決這些大老粗的個人問題。
一個個驕兵悍將們害羞的緊,倒是已婚的戴安瀾與賈幼慧樂嗬嗬地看著老王幾人害羞。
原本,這些是作為主官的沈複興該做的事情,現在俞程主動幫他分擔,讓他省心極多。
特彆是王博,在婚禮上遇見了一位讀過《淮南鴻烈集解》的女人,兩人聊著聊著竟然直接消失在了婚禮現場。
這讓沈複興大感不可思議,說鐵樹開花也不為過。
他去問俞程是怎麼回事,俞程告訴他,那日她去公署找王博,發現他的桌上剛好放有這本書。
而她在大學見她的室友讀過這本書,這不就巧了?
沈複興嘴角一抽,腦子不自覺的就想起了《萬裡十五年》。
隨著俞程的到來,整個豫北諸縣開始爆發出更高的效率。
5月4日這天,沈複興召集北伐前的最後的會議。
除了楊守義帶著一支隊繼續在寧陵挑釁日寇,三支隊在清風至安陽一線鋪開。
九龍廟偏殿
麵色逐漸恢複健康的沈複興來到主位坐下,其他人很自覺分成了兩排。
左首開始是老王、李希烈、張緒,還有坐在最後的王博。
右首開始是楊守義,戴安瀾、沈金生、賈幼慧、廖肯。
新婚燕爾的李希烈很自覺地出現,沒有躲在鄭縣的溫柔鄉。
沈複興很滿意現在所有人的精氣神:“時間不多了,第五戰區李長官那邊已經與日寇接戰,但情況很不好,哪怕有我們送去的物資,第11集團軍據說已經被突破。”
老王起身將文件分發給所有人,這是之前都沒有過的細致。
“不是讓大家研究第五戰區的結果,而是日寇學聰明了,李長官想複刻隨棗會戰,將日寇引入預設戰場作戰,但這次恐怕不會如意。”
隨著沈複興的話說完,不少人臉色凝重。
幾個戰區現在都有這樣的毛病,一個戰術有效就紛紛效仿,你也用,我也用。
到最後一敗再敗!
就是不長記性。
李希烈主動開口:“沒錯,這幾天我看了桂南會戰、長沙會戰與隨棗會戰的記錄,有一個很明顯的信息。”
眾人驚訝,你特麼這幾天不是新婚嗎?
誰他媽的天天吹牛逼自己【豫北小馬達】、【黃河一支槍】的?
還有時間看戰報?
“咳咳!”
沈複興輕咳兩聲,提醒大家好歹給李希烈點麵子。
一個個上了歲數,難道不知道最後是牛累死嗎?
李希烈老臉一紅,點起一支煙緩解尷尬:“日寇的兵員素質在下降,但作戰意誌卻有很大提升!”
嗯?!
所有人神色一凜,這種自相矛盾的說法是什麼意思?
“進軍之友,你們也可以稱之為【行軍丸】,小小一顆就能讓士兵一整天精神振奮,處於高度亢奮狀態,甚至讓他們豬突攻擊都會戰死到最後一個人才會停下!”
李希烈掏出一個盒子,將裡麵的鐵罐舉起:“這就是【行軍丸】,寧陵送來的,我又去看了寧陵之戰的記錄,日寇除後勤外,全員戰死,連俘虜都沒有。”
“在最後的掃蕩作戰過程中,我軍損失近50人!”
眾人愕然,所以這才能解釋為什麼,兵員素質明顯下降的同時,作戰意誌力卻還得到了一部分提升!
戴安瀾從李希烈手中接過罐頭,眼神中全是戰意!
老王想了想,看向沈複興:“應該給李長官發報,如果是這樣,情況就變了,那支突破了第11集團軍的日寇,可能會超出他的想象。”
沈複興也極為重視:“張緒,馬上急電李長官,說清楚。”
會議繼續,敵我雙方的戰術現在極為清晰。
日寇企圖向西靠近重慶,沈複興這邊需要穩紮穩打,打一塊吃一塊,削弱華北日軍。
李希烈最後建議:“我們應該分成兩個方向,一支隊負責商丘一線,配合第五戰區牽製日寇,三支隊負責北線進攻,物資、兵員、補給也優先向三支隊傾斜。”
“獨自負責?”沈複興問道。
“獨自負責,總部給出戰略要求與戰術安排指導,具體交給三支隊負責,多一級指揮,前線的機動性就會弱一分。”李希烈眼神肯定,他隨後又補充一句:“我作為參謀處長,如果有需要,自然會親臨一線,協助戴支隊長作戰。”
意外,大大的意外。
沈複興看著李希烈,有些不敢相信。
戴安瀾笑著開口:“如此甚好,沈總團長,你要對兄弟們有信心!”
廖肯也說道:“是啊,如今的三支隊,足夠阻擋一麵了!”
看著自信的【海鷗將軍】戴安瀾,【門門前十】廖肯。
沈複興站起身,看向兩人:“如此,這第三次北伐的首戰,我便交給你三支隊了,攻克邯鄲,封鎖太行山!”
戴安瀾與廖肯也跟著起身,他向沈複興敬禮:
“海鷗定然不負所托!”
“首戰用我!用我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