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何地?”
再度來到長江岸邊,遙望波濤洶湧的大江,林道詢問身邊諸將。
“陛下。”
之前在潼關擔任監軍,為林道征調入殿前司的曹彬,主動應聲“此地乃烏江縣。”
“哦?”林道回首“莫不是楚霸王自刎之地?”
“正是此地。”爭取了搭話機會的曹彬,當即解釋“此地有一河,名喚烏江河。”
“據傳當年項羽自垓下突圍至此,烏江亭長欲渡他過江,卻為項羽所拒。”
“自此留下了項羽不肯渡江歸江東,自刎於烏江岸邊的傳說。”
“原來如此。”林道連連頷首“你懂的真多。”
此言一出,四周諸將皆是側目。
曹彬麵上波瀾不驚,心中卻是暗自叫苦。
陛下可算是把自己給推上了火堆。
收回目光,遙望大江。
林道從容開口“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四周諸將聞言,紛紛叫好。
各種拍馬紛至遝來,接連送上。
並非隻有文人才會溜須拍馬,武人們同樣精通此道。
林道聞言發笑,卻並未過多解釋什麼。
他隻是有感而發,未曾考慮李清照的作品並未問世。
不過抄就抄了,反正他林子厚,也不是靠抄書抄詩詞,在王朝朝廷裡娶公主當才子做大官。
偶爾做回文抄公,沒什麼大不了的。
“陛下。”
遠處楊業策馬而來稟報“唐軍淩波軍都虞侯的使者已至,陛下是否去見?”
此言一出,四周諸將皆是麵露輕色。
這楊業怕不是個蠢貨吧。
區區一都虞侯的使者算個屁啊,竟然還讓皇帝親自去見?
腦子有坑吧。
果然,眾人皆是見著林道蹙眉“不見了,你隻管轉言。”
“若是願降,我這裡他可以繼續領水師。”
“此外還有金銀財貨賞賜。”
“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南唐皇帝病死,新帝還未登基。
國內局勢動蕩,太子的人與老臣爭權奪利。
如此混亂局麵之下,南唐諸將自尋出路,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沒有淩波軍。”林道笑言“我也有辦法,帶你們渡江。”
他說的是實話。
領兵橫渡大江的事兒,他之前在彆的時空做過多次,早已經是輕車熟路。
至於淩波軍,是南唐的精銳水師。
其來源,卻是起於龍舟賽。
劃龍舟劃出來的精銳水師。
淩波軍的都虞侯,與心腹們商議之後,決定接受林道的條件。
接下來,就是先行以軍議的名義,將諸將召集起來。
埋伏刀斧手,將那些忠於南唐,以及平日裡有宿怨的統統斬殺。
之後帶著大批船隊,浩蕩來到了江北。
大批秦軍一批批的渡過大江,直抵南岸。
而此時,江南的南唐朝廷,還在激烈爭鬥,甚至都無人知曉秦軍已然渡江。
一直到秦軍兵鋒抵達了采石磯,得知消息的南唐朝廷,方才消停下來。
可已經來不及了。
淩波軍封鎖長江與秦淮河,林道親領大軍封鎖江寧城。
城內惶恐不安,一日三驚。
守孝之中的南唐太子李弘冀,沒等來傳統的三辭三讓,卻是等來了林道的大軍。
他整個人都懵了。
穿著孝服,在皇宮大殿內瘋狂咆哮。
“哪裡來的十萬秦軍?!”
直到此時,他都還不知道淩波軍已然叛變。
“殿下。”禮部侍郎鐘謨,看不過眼為他解說“淩波軍叛變,水師儘歸秦軍。”
原本應該是抵禦北方攻侵堅實防線的水師,因為朝廷的內鬥而叛變投敵。
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太子東宮的人,太過急切,吃像也太過難看了。
這等緊急關頭,竟然想要奪取淩波軍的控製權,直接將淩波軍逼的叛降。
鐘謨已經是無話可說,活該亡國!
李弘翼大驚失色,急忙拉住了李景遂的手,急切詢問“皇叔,如今當如何處置?”
曾經當過南唐皇太弟的李景遂,動了動嘴角。
他的神色難看至極,最終艱難開口“降吧。”
沒了水師屏障,就連金陵城都被圍了起來。
城內人馬糧草皆是不足,實在是難以守城。
更重要的是,淩波軍能叛變,自然也有彆人能叛變!
到時候叛變開城,李氏一族上下,恐難以幸免。
南唐李氏,其實跟柴榮很像。
他們開國皇帝是李昪,後來做了徐溫的養子,繼承了家業。
與柴榮不同的是,他稱帝之後,改回了原本的李姓。
而且自稱是李氏皇族一脈,說自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
之後不但改回李姓,更是將國號都給改了,改成了唐。
這種事情很常見,無需驚訝。
現如今,李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不可。”
李弘翼連連搖頭“那林道曾言,若是不能尋得那些謀害柴榮的和尚,就要我李氏男兒陪葬。”
“現如今找不到和尚,投降了就得死~”
一方麵是怕死,另外一方麵則是舍不得即將到手的皇帝位置。
李景遂自是明白侄兒的心思。
勸說了幾番沒有效果,也是隻能是歎息一聲,任由他去了。
然而城內的動靜,遠比他想象的還要快。
如今但凡是長了眼睛的,都知道南唐大勢已去。
想要改換門庭的聰明人多的是,僅僅是在第二天,就有城內守軍發起了叛亂。
李氏一族皆是被斬儘殺絕,甚至就連病死等待入陵寢的李璟,都被叛軍砍下了收集,送於林道麵前。
“可惜了。”
這邊林道連連搖頭“我本應允過,要給李璟留全屍的。”
之前李璟曾將柴榮的屍首送還,林道答應過給他留全屍。
現如今腦袋被砍,也算是他食言。
“尋手藝好的。”林道囑咐曹彬“將李璟的首級縫回去,入陵寢安葬。”
“至於李氏族人,也一並安葬就是。”
“陛下。”石守信出列行禮“李氏還有一人在外。”
“哦?”林道詢問“何人?”
“李璟六子李從嘉。”
林道恍然“是他。”
李從嘉這個名字有些陌生,不過他登基之後改的名字,那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此人登基即位後,改名李煜,既為南唐後主。
就是寫下‘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李煜。
此時南唐太子李弘翼,還沒因為毒殺皇叔李景遂而被廢除太子之位。
李煜自然也沒當太子。
他為了避開皇儲之爭,跑去各地遊山玩水,縱情聲色之間。
正因如此,恰好避開了劫難。
“既如此。”林道略作沉思,旋即有了決斷“為了補償沒能兌現的諾言,就封李從嘉為侍奉官,領一份俸祿,從此安心生活就是。”
李煜與趙佶一樣,屬於那種藝術天分極高的人,有三四層樓那麼高。
可卻不適合當皇帝。
相比起導致亡國滅種的趙佶,李煜明顯更加讓人同情。
尤其是他與大小周後的故事~
想到這裡,林道若有所思。
大軍入城,沿途皆是拜服的百姓。
這個混亂的時代裡,屠城那是稀鬆平常之事。
就算是不屠城,也常有人被隨意抓走,當做菜人擺上案板。
如此恐怖的生存環境之下,誰能不懼?
好在林道沒有屠城,也未曾當街抓人去做菜。
他出安民告示,表示天下即將平定,以往種種人間慘劇,不會再出現。
之後林道依次麵試南唐文武。
有才有德之人,酌情予以安置。
才德兼備者,委以重任。
有德無才者,多以清閒衙門安置。
有才無德者,遠派邊遠之地安置。
無才又無德者,自然是回家吃自己去吧。
林道選人,也是有前提條件的。
那就是不能為江左地方豪強出身。
他要習慣性的清理各地豪強,自然不會留下豪強出身的為官。
北方的情況好太多。
各地藩鎮連年混戰,幾個朝代輪番交替,還有遼國契丹人不斷打草穀。
打草穀就是搶劫,搶劫的時候當然是優先選擇有錢有糧的豪強下手。
正因如此,安史之亂之後的北方豪強,幾乎被一掃而空。
南方的情況就差太多。
這邊戰鬥不多,也沒那麼激烈。
導致地方豪強不斷做大,與佛門互相勾結之下,形成了強大的地方勢力。
曆史上的宋朝,總計一百三十七名宰相,其中來自江南的就多達七十三人,其餘官吏同樣規模龐大。
他們兼並土地,肆意掠奪民脂民膏,導致了包括方臘起義在內的眾多起義。
宋末之時,更是與忽必烈商議妥當,以出賣趙宋為代價,換來了包稅製的優待。
之後到了明朝更是變本加厲,又弄死了明朝。
一直等到滿清入關,方才用屠刀教會了他們如何交稅。
想到這些,林道決意從源頭上一刀切。
他不管豪強們之中是否有人是冤枉的~
能成為地方豪強的,哪有被冤枉的,一個個都是巧取豪奪起家。
使用開國兵鋒,將這些地方豪強徹底鏟除。
不將這些毒瘤鏟除,後續許多事情都無法展開。
一如現代世界裡的印度。
想要搞大型基建,土地卻是掌握在地方豪強手中。
沒他們的同意就乾不了。
想要他們同意,就得分潤好處,就得給優待等等。
所以說,必須除掉。
分派兵馬,去往南唐各處接收州縣的同時,這些兵馬也擔負著使命。
清理當地豪強,繳獲的財貨物資,軍士們與林道對半分。
而林道則是坐鎮金陵城,指揮的同時點選人才。
這一日,林道召見了患病之中的南唐司徒周宗。
一番閒聊之後,林道詢問。
“聽聞你的女兒周娥皇,與李從嘉已有婚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