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楊軒的落幕令人唏噓不已,生前權傾天下,風光無限,但在人生的最後一年卻身敗名裂,讓人無比惋惜。
但在後麵的幾百年中,又出現了好幾位楊軒,在他們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攝政王楊軒的特點,其中有兩位留下了畫像被流傳了下來。
巧合的是,他們和攝政王楊軒長的極其相似。
民間喜好《明史》的人們和不少網友懷疑他們是攝政王楊軒的轉世,當然,也有人懷疑攝政王楊軒是穿越過去的,就像他們懷疑王莽也是穿越者一樣。
當然,這隻是網友們的一些笑談。
不過,在攝政王楊軒的身上確實充滿了傳奇色彩,也讓楊軒這個名字變得神秘起來。
後世有不少史學家致力於研究攝政王楊軒,就是想要知道這個人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結果這個研究項目卻養活了不少人。
——節選自《攝政王楊軒》
楊軒的‘薨逝’並沒有影響大明的發展,也沒有影響曆史前進的腳步。
曆史的車輪滾滾前進,並不會因為某一個人而停下。
成化六年,廣西、廣東瑤族、侗族民變,成化皇帝朱見深命都督同知趙輔為征蠻將軍,浙江左參政韓雍為右僉都禦史,讚理軍務,率兵征討。
同年十二月,韓雍於廣西大藤峽大破瑤族叛亂者。
這一戰後,韓雍挑選了一些俘虜送往京師。
而在這些送往京師的俘虜之中,有一個男孩兒和一個少女。
少女姓紀,十五六歲,入宮後分到了內藏庫。
而男孩兒在入宮之後,有了一個新的名字,汪直,被分配到了昭德宮。
兩人並不知道,他們的命運在這一刻發生了變化。
成化七年初,貞兒為誕下一子,成化帝大喜,這是他的長子。
皇長子一個月的時候,成化帝冊封其為皇太子,三月晉封貞兒為貴妃,史稱萬貴妃。
皇長子冊封太子僅僅一年時間,便夭折。
皇長子的夭折,對成化帝朱見深的打擊不小,因為這是他與自己最愛的女人的孩子。
同樣的,對貞兒的打擊極大。
或許是因為高齡產婦的原因,在長子夭折之後,貞兒再也沒有生下過一個孩子。
機緣巧合之下,貞兒見到了在昭德宮當值的年幼的汪直,便將其帶到了身邊培養教導,以緩解失去孩子的痛苦。
成化帝朱見深知道後,對貞兒更加心疼,也更加寵愛。
成華九年,皇太後錢氏走到了生命的儘頭,崩逝之前,她告訴了朱見深周氏是他的生母。
朱見深不可置信,跑去跟貞兒求證,最終不得不接受這個消息。
成華九年六月二十六日,錢太後崩,享年四十二歲。
她的命好,但又不好。
少女之時,遇到了一生所愛。
二十出頭,丈夫戰死關外,此後常年於佛堂之中念經祈福。
年僅四十二便早早逝去。
成化帝朱見深下旨將其與英宗合葬於裕陵。
上諡號“孝莊獻穆弘惠顯仁恭天欽聖睿皇後”。
成華十年正月,朱見深為表孝道,尊生母周氏為太後,隻是雖然同為太後,但地位與錢太後相差甚遠,朱見深此舉隻是做給天下人看的。
因為在他的記憶之中,錢太後才是他的生母,他和周氏並沒有什麼感情。
尊其為太後,也隻是因為其是自己的生母罷了。
逢年過節,去請個安,一起吃個飯就可以了。
成華十年四月,朱見深迎來了他的第二個兒子,乃賢妃柏氏所出,對於這個兒子,朱見深並沒有著急冊封為皇太子。
隻是下旨賞了柏氏和其娘家一些賞賜罷了。
賢妃柏氏,乃是他大婚的時候娶的三個女人之一。
五月二十一日,禦書房。
“先生,晌午了,來來來,一起用膳!”
朱見深起身舒展了一下身體,對著於謙笑道。
“陛下,臣回內閣吃也是一樣的。”於謙婉拒道。
“朕一個人也沒什麼意思,正好朕也想和先生聊聊,一起吧!”朱見深堅持道。
於謙拗不過朱見深,隻好答應下來。
隨即二人便來到了用膳的偏殿。
朱見深的午膳並沒有多麼豐盛,四菜一湯。
這對於一個皇帝來說已經可以說是簡陋了。
三年在民間的曆練,朱見深知道還有很多百姓吃不飽飯,所以掌權之後也從不鋪張浪費,選擇以身作則節儉。
於謙陪朱見深用膳的次數不少,在其對麵坐了下來。
或許是受到了某人的影響,二人在用膳時候也沒有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
邊吃邊聊。
“先生,這五年來,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也不知道民間現在是什麼樣子,朕打算派遣欽差,代天巡狩,替朕去看看這天下。”
“先生覺得誰比較合適?”
朱見深沒有什麼隱瞞的,直接問了出來。
聽到朱見深這話,於謙心中一動。
他今年已經七十二歲了(虛歲),早就到了致仕歸鄉的年紀。
而且近兩年來也常常感到精力不濟,他已經在打算申請致仕退休了。
現在聽到朱見深這話,他也想在退休之前再看看這個侯爺為其付出了一生的天下。
於是主動起身行禮說道:“陛下,臣請命!”
見狀,朱見深明顯愣了一下。
他是打算讓於謙推薦一個年輕人的,不是想讓於謙親自去的。
於謙已經七十二了,這個年紀可不能再奔波了。
“先生,朕是想讓你推薦一個人,並不是讓您親自去。”
“這一路山高路遠,還不知道要奔波多長時間,朕擔心你的身體。”
“再說了,你可是內閣首輔,朕的身邊可離不開你啊!”朱見深說道。
“陛下,這五年來,您的成長臣是看在眼裡的,臣在不在朝中都是一樣的。”
“臣今年已經七十二歲了,已經到了致仕退休的年紀了,您要是不說這個的話,臣就打算過幾天上折子申請致仕退休了。”
“現在,臣想看看這天下,也替侯爺看看這天下,還請陛下能答應臣這最後的請求。”
於謙深深下拜,言辭懇切。
在這短短片刻的時間,他就已經計劃好了,先是代天巡狩一下這天下,最後到金陵再祭拜一下侯爺,功德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