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邊高歡和高羽索性就在爾朱榮的營地內歇息。
顯然都有話想要說。
最終還是高羽打破了沉默,他看了看高歡,輕笑一聲道,“不曾想,時局竟然已經變成這般。”
高歡下意識的點點頭,“朝廷平叛不力,又陷入了皇帝與太後的內鬥之中,這才使得時局至斯,可惜……”
高歡最後的一聲歎息,其實是在為兄弟二人歎息。
這麼好的局勢,若是他們能夠有爾朱氏這麼雄厚的資本,他們未嘗不可以‘清君側’的名義衝到洛陽去把皇帝搶過來。
然後行那‘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情。
曹操已經給出了很好的範本,照貓畫虎的學就行。
曹魏最後被司馬家取代,但並不代表曹魏發家的路線有錯,無非就是接班人一代不如一代外加有能力的接班人都過於短命。
宗親又全都是飯桶,這才給了人鑽空子的機會。
“按照目前的局勢發展下去,天寶隻需到洛陽控製住陛下與朝廷,隨後發兵平叛,攜大勝之勢在朝堂內建立足夠的威望,天下之事便皆可定也。”
“是啊。”
高羽也是同樣的看法。
諸事皆定之後。
是學曹操那樣終其一生都當個大魏‘忠臣’,頂多利用手中的權勢給自己弄點小小的特權。
加賜九錫,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讚拜不名……
還是欲要讓爾朱氏取代元氏王天下,來個三辭三請之舉。
那就純看爾朱榮自己的選擇了。
高歡看了看高羽,其實他還有一點沒說,高家完全可以攀附爾朱氏就此發家。
爾朱氏內部的爭權奪利也挺嚴重,這一批人服爾朱榮不代表就會服他的兒子。
高羽年輕,又是爾朱氏的姻親與爾朱榮有私交。
最主要高家不是那種傳統意義上的門閥世家,其家族勢力約等於沒有。
這在掌權者的眼中是妥妥的加分項。
一旦爾朱榮出點什麼意外,高羽必定是其死後的托孤重臣。
起碼就目前來看,爾朱氏麵前的是一條可以令其家族一步登天的‘康莊大道’。
翌日。
爾朱榮便帶著眾人準備南下並州,朝著洛陽進軍。
剛出發不久,高歡和高羽便再次被叫到爾朱榮的身旁,爾朱榮整個人喜上眉梢,仿佛得知了什麼絕好的消息。
“哈哈哈,大郎、二郎來了?”
“何事令大都督這般開心?”
“你看。”
爾朱榮將書信和詔令全部都遞給高羽,高羽接過跟高歡一同觀看,看到詔令上的內容後,二人均是一臉震驚的互相對視一眼!
難怪爾朱榮這麼高興。
小皇帝親自下詔令讓他去洛陽為國鋤奸,清君側?
這不剛想睡覺就有人遞枕頭過來?
皇帝親自給爾朱榮遞刀子?
不過高羽和高歡還是耐著性子又將書信的內容看了一眼,小皇帝的親筆書信無非就是跟爾朱榮嘮嘮家常,說他如何如何信任和器重爾朱氏,眼下也隻有爾朱氏可以依靠之類肉麻的話。
奚毅的書信中,傳遞的信息量就比較大。
爾朱榮難掩其興奮之色,極為得意,極為張狂的大笑著,“哈哈哈,如此一來,再也無人能擋我南下洛陽之路!”
高歡卻連忙勸說,“大都督,依照奚毅之言,想來是陛下因與太後爭吵,又因禁軍護衛被換,在極度憤怒且恐懼的情況下,一時上頭做出了這般決定,待到其冷靜下來後,定會發現此詔令的不妥之處。”
“大都督現在需趕緊遣數千精銳快馬南下洛陽,不能給陛下任何反應的時間,一旦其反應過來,定會阻止大都督南下洛陽。”
“星夜行軍,速速南下洛陽,大都督便是收到詔令,為國鋤奸的功臣,大義在大都督。”
“若陛下反應過來,下明詔不許大都督上洛陽,大都督卻公然違反陛下的詔令,大都督便會失去大義。”
爾朱榮一愣,連忙將書信索要回去。
合著,他就隻看了清君側的詔令後,便再也沒有看過書信裡的內容?
看完奚毅的書信後,爾朱榮這才反應過來,又抬頭看向高歡和高羽,其依舊極為興奮,“有你兄弟二人,諸事何愁不定!”
“大郎之言不無道理,陛下顯然是被憤怒衝昏了頭腦才會下此詔令。”
“那便這般,若我親自帶兵太過於顯眼,大郎、二郎,你二人各帶一千契胡精騎,速速南下洛陽,我隨後便至!”
“喏!”
高歡眼中閃過一絲喜色。
這種事情肯定得是交給值得信任且有能力之人去辦。
大功一件!
爾朱榮的態度擺明了就是很信任且會重用他兄弟二人。
他連忙拉著高羽前去點兵,不做任何停留,行動十分迅速。
爾朱世隆看到兄弟二人帶兵離開隊列,壓根就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情,忍不住抱怨道。
“天寶竟然這般糊塗,我等才是與他同根同源的宗親,他為何要這般信任外人?”
“有事也不與我等商議,那我等血親究竟算什麼??”
無人回應他。
………………
洛陽。
顯陽殿內。
距離上次深夜入宮又過了三日。
元子攸未得詔令,主動入宮內來麵見元詡。
元子攸其實早就知道那日自己離開後,元詡又連忙召奚毅入宮的事情,他甚至都已經猜到元詡在那種極度憤怒的情況下,失去理智做出一些驚人之舉。
但他依舊還是耐心的等了幾日。
等到元詡上頭的情緒消散,等到其冷靜下來能夠聽得進去人話的時候,再來入宮獻策。
“拜見陛下!”
“子攸不必多禮。”
元詡揮揮手,顯陽殿內便隻剩下他二人。
曾經親密無間的二人,卻因為猜忌形同陌路,元子攸能夠感受到元詡對自己態度的冷漠。
“陛下,臣聽聞您曾經召奚毅入宮?”
“沒錯。”
“那臣再鬥膽猜測一番,陛下是不是……下了密詔讓奚毅轉達給爾朱榮,讓其帶兵南下洛陽,行清君側之舉?”
元詡看了他一眼,並沒有否認。
元子攸則苦笑不已,最糟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他也顧不上那麼多,連忙開口勸說道,“陛下,若爾朱榮真帶兵前來,才是禍事將至啊!”
元詡冷笑,“又是這般,是不是那徐紇、鄭儼二人自知死期將至,所以找你為其說話?”
元子攸搖搖頭,“臣與此二賊並無私交,臣亦不知陛下為何會對臣誤會如此之深,臣對陛下之心,天地可鑒,日月可鑒呐。”
看著元子攸那悲涼的神情,元詡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難道他真的誤會了元子攸?
元子攸也沒有繼續抱怨,而是苦口婆心的繼續開口勸說,“陛下,您與臣一同讀書,看到書中記載漢時何進召董卓入京之舉,曾嘲笑何進不智,今,陛下為何要如那何進一般,行如此不智之舉?”
“爾朱榮與董卓這等武夫有何異?若是他帶兵進入洛陽,怕是會生靈塗炭,陛下也難以保全自身。”
元詡猶豫了片刻,態度似乎有所鬆動,“應該不會,爾朱天寶乃是朕的嶽父,英娥乃是朕的皇後。”
怎麼就這麼天真?
在家族利益麵前,女兒、女婿也是可以犧牲的。
但元詡的態度有所鬆動,元子攸就看到了希望。
他連忙繼續勸說,“陛下若是不信,可以再手書一封,讓爾朱榮帶兵原地等候,若其對陛下忠心耿耿定然會遵照陛下旨意,在原地按兵不動,若是其不聽從陛下的詔令,繼續帶兵南下,那其不臣之心,便昭然若揭!”
“自打爾朱榮離開洛陽後,陛下從未與其相見,僅僅是從書信中的隻言片語,又怎麼能夠如此篤定爾朱氏對您忠心耿耿呢?”
“眼下如此緊要的關頭,陛下多試他一試又有何妨?若能以此舉證明其忠心,陛下之後便可以大膽重用爾朱氏,從此免去一切後顧之憂!”
這樣的好機會在麵前,要是爾朱榮都願意停止南下的腳步。
元子攸自己都要懷疑,是不是自己誤會了爾朱榮。
元詡沒有說話,而是皺眉在思索,元子攸所說的話確實很有道理。
下密詔讓爾朱榮來清君側,確實是他當日的衝動之舉,冷靜下來後一細想,不由驚出一身冷汗。
董卓當年在洛陽乾的事情,可都是在史書中記錄的清清楚楚。
“子攸之言,確實有道理,朕這就再下一道詔令,讓爾朱榮帶兵原地等候,看看其究竟是何態度。”
“陛下英明!”
元子攸高聲喝道。
但他心裡麵的不安不斷滋生。
人的野心一旦被助長,就很難被消滅。
爾朱榮原本還是觀望的態度,可元詡之前的一道‘清君側’詔令,極有可能助長了爾朱榮的野心,令其膨脹。
朝廷已經沒有多餘的兵力了。
若是爾朱榮真有不臣之心,一意孤行,帶兵南下。
洛陽又能如何自處?
但事已至此,也隻能先走一步看一步。
奚毅得到皇帝詔令的時候,他也拿捏不定元詡的態度,但還是將詔令送了過去。
高歡和高羽已經帶兵到了上黨郡,距離洛陽也就最後的一步之遙。
卻在這個時候,見到了為奚毅送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