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輩既然是武當乾坤門的人,為何會代表日本人參加這武術交流會?”張凡直言問出了心裡的疑惑。
“哎……”
李芳遠歎了歎氣,語氣有幾分感慨,沒有隱瞞:“昨晚,道友殺了伊藤正剛和袁應天,神桑神尊的托夢邀請老朽,也就來了。”
“這……”
聽到這話,張凡不由得一愣,李芳遠如此坦然,倒是讓他有些意外。
“前輩,神桑教乃是妖邪之徒,前輩為何與神桑教有來往?”
“利益往來罷了。”
李芳遠很坦然,直言說道:“以道友的眼力,應該能看出來了,老朽已經是半步抱丹,但性命已衰,元氣枯竭,無力再在突破,神尊有延壽續命之法,可以增添性命元氣,助我抱丹圓滿。”
“原來是這樣!”
張凡聞言,恍然大悟,難怪袁應天也願意為神桑辦事,顯然也是為了這個。
抱丹成仙,這對修行之人來說,太有吸引力了,但過了三十六歲本命,氣血的先天活力逐漸貧瘠,難以在突破,除非是有特殊的機緣,或者是用了一些特殊的手段。
然而神桑神尊就掌握了這手段,由此可見,玄門之中必然是有很多人被神桑神尊驅使。
甚至在政界商界之中,某些人為了延壽續命,也會與神桑神尊勾結。
那麼如此一來,神桑神尊在幕後控製的勢力,隻怕是難以想象。
不過天朝的政界,退休年齡是有明確要求,最多隻能乾到七十多,不至於被神桑神尊。
並且有他師父鎮壓天道,神桑神尊應該是不敢亂來。
但他師父已經死了,如果讓神桑神尊知道了,隻怕是立馬就要翻天,甚至再來一場入侵天朝也是有可能。
一想到這裡,他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天道秩序不能失去鎮壓,否則這些妖魔鬼怪必然會翻天,但以他現在的道行,顯然是鎮壓不住。
“前輩,你既然答應了神桑神尊,為何又認輸放棄了?”
他問出了心裡的疑惑,麵對抱丹成仙的誘惑,既然已經動心,那就必然不會輕易放棄。
“哎……”
李芳遠卻是再次歎氣:“我老了,力不從心了,不想步了張瑞禎和袁應天的後塵。”
張瑞禎的事情,正一派已經向道協公布,整個道界都知道此事,至於袁應天的事情,神桑神尊也沒隱瞞,直接告訴了李芳遠。
這個層次的存在,沒必要隱瞞什麼,想要抱丹成仙,也就要付出代價。
李芳遠是不想錯過這機會,但與張凡神意交戰,雖然雙方都沒出全力,但李芳遠心裡明白,他終究還是老了。
張凡也是聽明白了,原來是在忌憚他。
不過他有這麼可怕麼,居然連半步抱丹的高手也忌憚他?
“前輩是放棄了,但前輩與妖邪勾結,已成事實,難道就不怕引來正道人士的不滿?”
他繼續說著,這話的潛台詞是,你已經與妖邪勾結,即便中途放棄,難道我就會善罷甘休麼。
“事已至此,道友若是要出手,老朽也可以陪你過幾招。”
李芳遠的語氣多了幾分強硬,他是老了,不想太拚命,但不代表他是怕了。
一時間,走廊上掀起一陣勁風掠過,無形的氣勢在凝聚。
“嗬嗬,前輩稍安勿躁。”
張凡淡然一笑,他剛才沒把話直接挑明,也就是不想動手,因為他感覺這李芳遠可以談話。
其實到目前為止,他還不知道神桑神尊的具體意圖。
他的目標是要看向神桑神尊,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神桑神尊一直搞事情,但一直是藏身幕後,具體情況不明。
或許從李芳遠這裡,可以知道神桑神尊的情況。
“我明白,前輩也是迫不得已。”
他緩和了一下氣氛,繼續打聽的詢問:“前輩為神桑神尊辦事,可知道神桑神尊意欲為何?”
李芳遠聞言,也收起了氣勢,說道:“神尊此人,以神自居,高深莫測,老朽也不知道他意欲為何,不過他這些一直不敢親身踏入天朝境內,似乎是有所忌憚。”
“嗯!有所忌憚麼?”
聽到這話,張凡心頭一跳,莫非就是在忌憚他師父!
如果真的是在忌憚他師父,那麼神桑神尊一直作妖搞事情,莫非就是試探他師父還在不在?
他頓時感受到了一股莫名危機,師父已經不在了,他現在就是首當其衝。
“多謝前輩告知這些事兒,敢問前輩是在何處落腳,改天有空,我一定登門拜訪,向前輩請教武學。”
他看得出來,李芳遠與神桑神尊的來往應該不深,但勾結已成事實,雖然中途放棄,看似沒有造成什麼危害,但或許連李芳遠自己都沒意識到,已經動了念,有了這一次,也就會有下一次。
所以,他心裡非常明白,對待李芳遠,決不可留。
不過他先虛與委蛇,保持聯係,可以通過李芳遠打聽神桑神尊的情況,也可以通過李芳遠這條線,傳達給神桑神尊一些假象。
“道友想找老朽,可以來杭市烏湖鎮的乾坤齋,今天若是沒有彆的事情,老朽就告辭了。”
李芳遠抱拳行禮,以示告辭。
“前輩請。”
張凡手捏道指,側身讓路,李芳遠徑直離開了。
隨即,張凡掏出手機,打開地圖搜了一下,杭市烏湖鎮就在京海的背後,距離兩百多公裡,很快就搜了乾坤齋,是一家看風水的鋪子。
原來這李芳遠也是以風水為業,看來是得了乾坤門的真傳。
從道學來說,道教是有五大分支,分彆是茅山、麻衣、全真、眾閣、宿土。
其中的眾閣這一支,以武修求長生,源於先秦道家的練氣士,後來在武當山形成道統,直到張三豐上了武當山,開創了武當派,這就是人們熟知的武當派。
但一般人不知道,張三豐的武當派,隻是武當派的其中一支,所有在武當山上修行的眾閣武修,全都稱為武當派,全都供奉真武大帝。
這些武當派,不屬於張三豐的武當派,而是與張三豐的武當派並列,隻不過張三豐這一派的名氣最大,也就把“武當”這個名頭占了。
嚴格的說,張三豐的武當派,應該稱為武當派三豐門。
值得一提的是,武當派也兼修“宿土”。
“宿”是天象星宿,“土”是山川大地,合在一起就是天地乾坤,但天地乾坤太複雜,經過簡化之後,也就有了星相、風水等等。
張凡聽師父說過,乾坤門是一個小門派,但傳承是極為高深,以武入道,以宿土通乾坤,乃是天人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