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配額(1 / 1)

推荐阅读:

夏有車有些意外,“陳總,包裝可不能圖省事啊,萬一運輸途中出問題了,那算誰的?”

“算我的。”陳家誌爽朗笑道:“我建了一座冷庫,從今天開始,青椒就會提前入庫預冷,再裝泡沫箱和冰袋給你發車,穩妥得很!”

“嘶~冷庫?”

“是啊,還有泡沫箱廠,一共花了我100萬呢,這下你該放心了吧?”

“陳總,你確實是做大事的人,這手筆讓人佩服!”

夏有車說得情真意切,冷庫對生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下一刻他就變了臉。

“這青椒價格也該往上調一下了吧?”

“陳總,你算盤打得真響亮啊!”

“你意下如何?”陳家誌步步緊逼,不給這老頭糊弄的機會,“最近菜價都在漲,青椒一件定重30斤,125元件很合理吧?”

“嗯,行,青椒明天還是給我每天發7噸。”

夏有車不是很情願,但想著這段時間在青椒上沒少賺,勉強同意了。

“但菜心的供港配額最近比較緊張,你得自己去申請,我也不敢多要,兩天發一車吧,多了怕腐爛。”

“我有冷庫,還有小拱棚,菜心的品質也會高出一籌!”

“再說吧。”夏有車沉吟道:“我確實不敢多拿,更不敢給你高價,你找其他人,也是一樣。”

“行吧。”陳家誌笑了笑,似乎不在意:“其實我菜心也不多~”

“嗯~陳總,青椒才應該是你的重點,這次的合作很愉快。”

“我也想延長青椒采收期。”

“你心裡有數我就放心了。”

電話一掛斷,陳家誌就忍不住嘀咕道:“這老狐狸,又要開始作怪了。”

“怎麼了,家誌?”李秀就在他對麵做賬。

“同興泰想壓菜心價格。”

“找其他人唄,上次不是去了深城嗎?”

“一樣的,最近青菜多,配額也比緊,各個基地都搶著出菜,香江那些菜商恐怕又達成了共識。”

“那為什麼青椒可以?”

“因為稀缺,包括去年的菜心,前兩月的荷蘭豆都同理,很多菜場連配額任務都完不成,自然好申請供港。

加上利潤高,商人逐利,總有人會忍不住想和我們合作。

陳家誌解釋得很耐心,李秀也大概聽懂了。

“你趕緊做賬,做完賬好回去了。”

“哦。”

過了一兩分鐘,李秀又問道:“菜心就隻能被他們壓價了嗎?”

“也不一定。”

陳家誌想了想,說:“我們菜心品控做得好,具備了稀缺性,隻要在市場反響好,也一樣能打開更大的市場。

但最快的途徑還是老天爺作妖,乾掉彆人的菜場,我們的菜自然就搶手;

再者,我們還可以避開香江市場,轉而出口東南亞等其它國家和地區。”

“哈哈~你想得還挺美。”李秀被逗樂了,“我們哪能做出口呀,能供港就已經很了不得了!”

“怎麼不可以?”

“現在我們冷藏和包裝跟上了,蔬菜保鮮能力大幅提升,再抓一下品質,應該走得通。”

陳家誌越想越覺得可行。

主動配額管理僅限於港澳地區,蔬菜出口到其它國家可沒有配額限製。

他最近惡補了不少財務和外貿知識,前幾年國內就出台了蔬菜出口退稅政策,光是退稅就能有不錯的利潤空間。

這幾年蔬菜出口也發展很快。

隻是一想到稅,陳家誌就想到了檔口,“嘶~”

“又怎麼了,家誌?”

“靠譜鮮生招財務得抓緊點了,得交稅啊!”

“安?還要交稅嘛?”

“要!”陳家誌沉吟道:“按今年的政策,蔬菜批發要交13的增值稅。”

“我們的利潤都沒那麼高!”

“莫慌,還有很多抵扣政策,好像運輸就可以抵7,再加上還有其它方式,實際稅負沒那麼高~”

陳家誌記不清具體的細節,但他大概了解一點。

自產自銷的基地不用交稅,基地供港也免稅,但靠譜鮮生的兩大業務:批發和配送都要繳納13的增值稅。

隻是抵扣項也多。

陳家誌記得前世跟著老板在上海做出口時,稅負能做到15以下,加上出口退稅的5,光是退稅就有35以上的淨利潤。

大約到2012年左右,蔬菜流通環節才免稅,出口退稅也沒了,當時很是誤殺了一批卷低價靠退稅存活的出口蔬菜基地和企業。

當下的情況陳家誌了解得沒那麼清楚,但想來不會比這個高,而且行業性質,減稅避稅的方式很多,比如把裝卸費等都算入收購成本裡等等。

隻是這些事都要有人去做,靠他和李秀不太行。

陳家誌記下這事,準備再催一下陳正旭招人,隨後又幫著李秀統計63號檔的賬目。

一番忙碌,一個個數據躍然於紙上。

“呼~”

“弄完了,你要看不?”李秀心情很不錯的把稿紙給了陳家誌。

“走吧,回去了。”陳家誌笑了笑,拍了拍胸口,“江心菜場的數據我都記著呢,63號檔跑不了太偏。”

“嘁,沒意思。”

五月的情況顯然比四月又要好上太多,單就菜場收入而言,在四月107萬元銷售額的基礎上足可乘以2。

一個月比一個月好,李秀早就忘掉了淩晨倒掉的菜。

“這個月的青椒賣得太好了。”

“還行。”

“感覺你不怎麼激動。”

陳家誌緩慢的開著車出市場,“沒有,挺高興,隻是產量其實有機會做得更好。

青椒現在采收了一個半月,一共采收約123萬斤,畝產約4100斤,但離預期產量還有點遠。”

“畝產4100斤也不低了,而且還能采摘呢。”

“就算老天爺不作怪,也最多再采摘10來天,畝產5200斤左右。

看著還不錯吧,但中椒5號在湛江試產時最低畝產都有6600斤,最高接近上萬斤,差得有點多。”

“我是覺得不錯了,一點一點來嘛。”

“你還真是容易滿足呢。”

“這才一年多啊,一年前,你讓我做夢都不敢想會有今天~”

“嗯,以後隻會更好的。”

到家後,陳家誌按例去菜場看了一圈。

早上采摘的青甜椒已入庫預冷,泡沫箱整齊的擺放在一起。

趁著天氣好,菜田裡的青甜椒也在加強管理,施肥、打藥、鬆土、澆水……

產量不及預期有很多因素,首先陳家誌專長不是種甜椒,技術不專精。

其次是天氣不穩定。

最後,也和當下菜場重心在往菜心轉移,青甜椒日常管理鬆懈有推脫不了的關係。

又連著晴了兩天,菜心臨近采收,陳家誌也聯係了徐、黃兩位股東解決了蔬菜供港配額的事。

竟意外有些順利。

按徐聞香的話說,去年很多菜場的配額任務執行情況都不好。

而江心菜場在去年10月,以及年初都產出了大量菜心,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調劑市場缺口,完成了臨時應急供應任務,給有關部門緩解了壓力。

且商品質量優、信譽好、價格高~

總之,領導很滿意,記住了江心菜場,屬於被表彰的對象,在調增配額時會給予一定獎勵。

隻是前幾個月江心菜場沒有菜心,也沒去申請,這份獎勵就被擱置了。

現在去申請,有關部門在6月的月度配額申請上,就很乾脆的批準了。

唯一要注意的是有關部門會來基地抽查檢疫。

但,陳家誌最怕的是沒人來。

他甚至有點後悔沒有親自去申請配額,這多好的露臉和結交人脈的機會啊!

不過,他也確實忙,每天就像精密儀器一樣運轉,遊走在菜場和市場。

李才執拗的在外地組織貨源沒回來,兩天連著發了四車菜心。

薛軍也是不分晝夜的賣,把26日當天的兩千多塊損失又賺了回來。

陳正旭依然堅持開拓客戶,靠譜鮮生的人手也在補齊。

陳家誌和李秀也不再那麼早去市場,晚上在家睡一覺,淩晨後才出發,天亮後又回菜場,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菜場管理上。

這兩天,青椒的狀態也有所恢複,趁著天晴,每天都在采摘入庫,有多少摘多少,產量反而微升了些。

各方麵都逐漸捋順了。

5月28日傍晚,陳家誌行走在田間地頭,青椒還在采收,菜心也馬上上市,他隻感覺兵強馬壯,火力充足。

不過易定乾的心情並不怎麼好,一副神叨叨的樣子。

“老天爺,行行好,來一場龍舟雨,我們這裡可以不落雨,但其它地方務必得多下雨啊!”

陳家誌笑道:“行了,沒必要對老天爺那麼卑微,你越卑微,它越高興,一高興就天氣好,反而要狠狠地罵它才會生氣,一生氣了才會想著下雨報複。”

“咦~”易定乾訝然,“你這麼一說,好像也有點道理,隻是罵老天爺好像也不好。”

陳家誌知道他挺迷信,不敢胡亂罵天罵地。

“行了,不用管它,就算正常采收,菜場利潤也不錯。”

江心菜場6月份獲批了400噸的供港鮮菜配額。

陳家誌挺有底氣。

他相信自己蔬菜的品質,也相信花城千年來的龍舟水一定會到。

夏有車想控量壓價,陳家誌也有耐心慢慢等待。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