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走俏(1 / 1)

推荐阅读:

雨停了,但沿路儘是風雨摧殘的痕跡。

馬路上的殘枝落葉,江河裡奔湧的河水,田野裡被水汽彌漫的農作物,無不在述說著昨夜的洶湧。

李秀觀察著窗外的場景,回想起早上陳正旭、周小熊等人冒雨回來的那一幕,莫名感慨。

“家誌,正旭他們最近很拚啊,一個個衣服打濕了也不去換,不怕感冒了。”

“大家怕的不是辛苦,怕的是沒錢賺。”陳家誌笑了笑,“我們這群人能聚到一起,都是為了賺錢來的,隻要能賺錢,還怕什麼辛苦?”

頓了頓,陳家誌又說:“總比無依無靠,流落街頭強吧。”

他說的是實話,很多人隻記住了這是個梟雄輩出的年代,但也是底層打工人最悲慘的年代。

窮農民,見識少,又沒錢,坑又多,找工作競爭激烈,社會治安不好,很多人都有過沒吃沒住的經曆。

“我說怕他們感冒,你說他們不怕苦,怕沒錢賺,這都哪跟哪啊!”

“差不多一個意思嘛。”

“那昨天配送中心賺了多少?”

“毛利潤有兩千塊錢吧,也不多。”

“這還不多啊?”

“秀,把你的格局打開!”陳家誌左手握方向盤,右手則往旁邊一握一鬆,“等規模做大了,采購成本還能降下來,那才是賺錢的時候,現在主要是培養隊伍。”

“你好好開車,命比錢重要。”

“哦~”

天空依舊有些昏沉,讓人琢磨不透,不過到家時也沒下雨,反而變得更亮堂了一些。

陳家誌在家裡吃了早飯後,又騎車去了菜場。

才下了雨,也沒工人上工,隻有小組長們和易定乾還在菜田裡逐一巡視。

菜心有薄膜蓋著,菜畦邊上也沒廂溝水漫上又退下的痕跡,想來安穩無事,陳家誌沒去多看。

他來到了青椒地裡,踩著雨鞋一腳一腳的走過。

經曆了一夜風雨的拷打,原本頗為精致的青椒也變得灑脫起來,有點西裝風衣變成了汗衫短褲的韻味,更符合本地的氣質……

漬!

這麼一想,陳家誌竟還能接受,哪個老廣沒經曆過風雨,蒸過桑拿?

到這時,產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股精氣神,這種氣質!

所以,當眾人聚在江邊的大榕樹下,麵對有些沮喪的敖德良、戚永鋒、黃日新時,陳家誌鬥誌昂揚的鼓勵眾人。

“你們要往好處想,現在每多采摘一批都是賺的!”

“看這樣子,最少還能摘一批,產量杠杠的!”

陳家誌摸著自己的良心,不痛,忘記了昨天才對李秀說青椒產量還能做得更好。

李明坤看熱鬨似的說道:“這雨一下,菜價應該會好起來,剛好菜心要采收了,你們就安心看我們表演吧。”

郭滿倉也笑了笑:“哎,這段時間光看你們賣菜了,現在好了,該你們看我們賣菜了。”

南片有菜心的幾人有點得了便宜還賣乖,讓戚永鋒有些破防。

“陳總,要不早點騰地出來移栽一批菜心吧?”

陳家誌看向易定乾,“你怎麼想的?”

“可以考慮。”易定乾沉吟道:“東鄉菜場地不多,人手不夠,單靠東鄉消化不了我們的穴盤育苗,可以逐漸清理部分甜椒老苗,畢竟整地也需要幾天時間。

等能移栽菜心苗,估計也得一周後,上市剛好在月末,價錢應該不錯。

而且,經過昨晚的雨水衝刷,大部分青甜椒的潛力也耗儘了。”

陳家誌想了想,選擇了同意,讓敖、戚、黃三人和易定乾自行商量青甜椒拉秧的前後時間。

“我最後吧。”

敖德良率先發言,“我的青甜椒還能搶救一下,我打算再追點肥,有可能還能摘兩批,老板,後麵的行情應該還行吧?”

陳家誌說:“最近市麵上的甜椒更少了,外地貨也不多,青甜椒還有上漲的機會。”

敖德良點頭道:“那我就再管理一下,永鋒和日新,你們先拉秧吧。”

商量過後,青椒拉秧下架順序也定了下來。

戚永鋒和黃日新都想早點改種菜心,搶一下行情,這也沒錯,而且有很大機會能趕上。

但菜場也需要敖德良這樣兜底型的小組長,能減少風險。

不過這茬青椒結束後,也會暫時進入過去式,未來一段時間,菜場還是會以菜心等葉菜生產為核心。

下午時,雨就徹底停了。

菜工也開始出工,蓋了十幾個小時的薄膜率先揭開,露出青翠的葉片。

采收時間也定了下來,明天早上,也就是5月30日采收入庫預冷,下午裝箱發貨,晚上就能抵達市場,即使發港澳,也能在24小時內到貨。

在這之後,隻要天氣合適,每一天都有采收任務。

有冷庫菜再多也不慌,也不用太擔心下雨會影響供貨,穩定性便再提高了一個檔次。

就像昨天提前入庫的1230箱青椒,完美彌補了今天不宜采摘的情況,穩定了供貨,品質也保存得一流。

當天晚上,因為隻外請了一輛車,五十鈴得幫忙拉貨,陳家誌便隻能一同早點去市場。

一場雨過後,市場周邊道路上的貨車數量都少了。

排隊進場的車也少。

63號檔的兩輛車順利過磅入場,市場裡也略顯空蕩,菜少了許多,有些檔口今天更是不見人,就彆說菜了。

63號檔今天一共來了763箱青甜椒,大約1145噸。

然而,整個市場都沒多少菜,當63號檔的兩車青椒入場後,就有人跟在路邊大聲詢問。

“車上裝的什麼菜?”

“青甜椒,沒淋過雨,在冷庫預冷過,每箱淨重30斤,75元箱。”

慢慢的,就吸引了更多人。

陳家誌和李秀透過車窗,不停的重複報價,說得口乾舌燥,等到檔口時,就跟來了一撥客流。

李才今天也回了檔口,但也沒空多寒暄,從兩輛車停下後,就進入了繁忙的戰鬥環節。

小桌子前擠滿了報單的人,一輛輛貨車或者三輪車也在靠近。

何強等人爬上了車廂,等確認了訂單後,就開始搬運,大家配合默契,行動迅速,很快一輛又一輛車就裝滿離去。

賣得火熱,人也累得火熱。

過了一會兒,陳正旭也來了,匆匆留下了單子,陳家誌一看,好家夥,光甜椒就要了1300斤,菜心、芥蘭和芥菜也各有幾百斤。

顯然,經過昨天的奮戰,馬上又要到端午,靠譜鮮生也爆單了!

“李才,你去幫正旭,這裡交給我來,李秀也去吧,幫著接一下電話,這裡交給我和薛軍可以。”

“好。”

兩人也沒墨跡,姐弟倆乾脆去了配送中心。

陳家誌便坐在了椅子上,一邊寫單收錢,一邊與客戶寒暄交流,按江湖規矩,來者都好煙伺候一根,手裡的鈔票也是一把一把的往包裡放。

“陳老板,今天有菜心沒?”

“有!”陳家誌抬頭看去,是老吳,“今天來的挺早啊,原來那個基地的菜心沒有冷庫,收菜時間比較晚,要晚點才到。”

東鄉菜場一直有小拱棚蓋著,青菜沒淋過雨,下午雨又停了,自然能持續收菜。

這三四個月,東鄉菜場雖說沒趕上什麼行情,但確實很穩。

菜心基本一天沒斷過,芥蘭和芥菜也每隔半個月就會有菜上市,在持續性這塊做得最好。

63號檔開業以來,主要就靠稀缺的荷蘭豆和青椒拉高人氣。

青菜量不大,但一直有,也源源不斷地吸引了一批拿青菜的客戶。

老吳隻是其中的老客戶。

接了陳家誌的煙後,老吳也沒走,就站在外圍打量著寬敞的檔口,擁擠的人流,碼得整整齊齊的泡沫箱,以及桌子前忙著收錢的身影~

一路走來,他不僅被當初的小菜農超過了,還遠遠甩在了身後。

慶幸的是兩人還在合作。

第一波客流走了後,又持續有人來,好不容易人少了,又一輛長頭卡車停在了檔口前。

“老板,青菜到了,找人卸貨!”

“好,馬上。”

就像是聞著血腥味的鯊魚,更多的采購蜂擁而至,很多人還等著開車門驗貨,而聰明的人,如老吳,已經提前下單付錢,就等著提貨了。

拿到貨時,菜心也沒讓他失望,根條勻稱,葉片鮮嫩,芥蘭和芥菜也是優等貨,更是從上到下看不到一滴水分。

如果是前兩個月買一些小菜農的貨,普遍都是‘水貨’,就算沒下雨,也會故意往裡潑水,就為增加那一點重量。

而63號檔,從始至終都隻有乾貨,這樣的貨怎能讓人不愛?

像老吳這樣的忠實客戶,63號還有許多,大多數都是供應酒樓飯店工廠和機關單位,量不大,勝在穩定和人多,積累下來也極其可觀。

菜心、芥蘭和芥菜總共加起來依然隻有約5噸,價格也一路上揚到了11元斤,但仍舊不到兩小時就被搬空了。

量多出一倍的青椒也隻晚了一步,就連用來當樣品的一箱貨也被人搶著搬走了。

真就是從頭忙到尾,負責搬運的何強、何鵬、孫建軍等人早已滿頭大汗。

陳家誌早在騎車叫賣的小販路過時,就買好了汽水,等幾人歇息時,又是發水,又是發煙,銷售量都沒得及算就又匆匆的趕往配送中心。

何強叉著腰站在檔口邊上,左手拿水,右手拿煙,望著離去的背影,道:“這生意做得也太提勁了。”

孫建軍歎了口氣,“哎,早知道就留在東鄉跟著他種菜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