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七的上午,方欣雨就和章宏一起把兩個包裹寄了出去。
大的那個包裹是寄給蘇華珠的,小點的一個是寄給喬九如。
包裹裡麵的東西都是一樣的,蘇華珠的包裹裡有將近二十包的衛生巾,大概三斤毛線。喬九如的包裹是十二包衛生巾,兩斤的毛線。
這麼多衛生巾全部都是用黑市買來的華僑卷在華僑商店裡買的,年前方欣雨自己去了兩次。年後又和兒媳婦羅美玲分頭行動,從年三十到年初六,婆媳倆又分彆去了兩次,每次一個人買個四五包,才買到了這麼多。
至於毛線一半是托人在百貨大樓買的,一半是在黑市裡高價買的。
兩個包裹雖然顯得很大,但是重量卻很輕,倒是沒花多少郵費。
“三個月後,我給華珠和九如再寄一次。”
方欣雨從郵局出來,重重的鬆了一口氣,衛生巾這東西真好用,就是不好買又貴。
但是,沒辦法,女人每個月都得用到這些東西,根本就離不開。
好在,她剛寄走的這些衛生巾,隻要喬九如和兒媳婦,女兒省著點用,就能用上四五個月左右。
另外,章宏還找人專門給她們開了一個洗浴的方子,鄉下很容易找得到或者買得到的草藥,雖然麻煩是麻煩了點,但是能減少很多的婦女方麵的問題。
“以後你一次少買點,不要超過三包。幸好,她們在那邊過得不錯。”
章宏叮囑妻子小心行事,可惜沒有可靠的女同誌幫忙,不然都不用那麼提心吊膽的擔心因為買得太多引起彆人的注意。
不過,知道蘇懷遠和喬九如一家在那邊過得還不錯,他們是真的放心了,
“你放心,我會注意的。”
方欣雨也心中很有數,她也不會貿貿然的去冒那麼大的險。喬九如來信說了,她正在研究怎麼做這種衛生巾,隻要弄出了簡陋版,以後就不用她冒這麼大的險了。
就是一個月隻買一次,一次三包,她也輕鬆了很多。
每隔兩三個月,喬九如和蘇懷遠就給他們和陸報國寄山珍,有好的藥膏也給他們寄回來。這次兒子一家回來探親,他們老倆口還讓他們帶了十幾斤的山珍和藥膏回去呢。
“老陸說,這次小宋給他們廠裡帶回來這麼多的山珍,還和紡織廠換了不少的布料。他也趁機給老蘇和老喬換了一些,到時候讓小宋給他們帶回去。”
章宏騎著自行車帶著妻子一邊說一邊往家裡趕,今天他休息不用上班。
“給小宋帶過去的藥你準備好了嗎?!”
“早就準備好了,一直在準備著。”
“小宋有一個月的探親假,應該是過了十五之後才回去。”
“他們那邊的生產隊挺不錯,小羅介紹過去的那個小姑娘年前就給她來信說了,現在過得比家裡還要好。”
“那孩子也可憐,好在這個坎過去了。聽說大家幫忙讓小姑娘從親爸手裡拿到了幾百塊錢,隻要把這個錢守住,這日子就不難熬了。”
“聽說在鄉下隻要一天能乾夠六個工分,自己再種點菜什麼的,或者挖點野菜,吃飽肚子也沒有問題。”
“小宋不是說了嗎?!糧食不夠吃,還可以和生產隊買。那邊的生產隊挺好說話的,隻要不給人家添麻煩,就不會為難他們這些孩子。”
“肯定啊,明知道這些城裡來的孩子從來沒下過地,怎麼能要求他們一下子就能乾八個或者十個工分的活?!一口氣也吃不成一個胖子,不得循環漸進?!小姑娘們從四個工分慢慢的乾到六個工分,這樣挺好的。男孩子乾個八到十工分,也正正好養活他們自己了。”
“以後萬一咱們小華和小麗也要下鄉,咱們也找關係讓他們去華珠或者小如那個生產隊。”
“不急,他們倆一個還有三年多一個還有五年多呢,到時候再找人操作。”
“我們現在可以先了解好那邊生產隊的情況,以後不用捉瞎什麼也不懂了。”
“對對對。”
……
夫妻倆就這樣聊了一路,回到了家裡後,章宏又去了一趟醫院。
宋洛雲每天都帶著小年幫爺爺奶奶掃大街掃廁所,他隻能在家裡時多做一些,這樣他爺奶就能少乾一點。這麼冷的天氣,老人小孩子最容易生病了。
可惜的是,過完十五,大概十七號他就得買車票回生產隊了。
不過,以後他還可以每年回來探一次親,這樣已經算很好的了。
宋洛雲替爺爺奶奶乾完了活之後,和兩個老人打了一聲招呼,就去了廢品收購站。
當然,他也不是去撿漏。是他回來探親之前,喬嬸嬸讓他去廢品收購站找一些高中課本和一些複習的資料,讓他買了帶回來。
到了廢品收購站,宋洛雲直接和看門口的老伯說明了自己的來意,就被帶到了專門放廢紙的地方。
宋洛雲道了謝之後,就彎下腰開始尋找起來。喬嬸嬸還特意叮囑他,不要亂看不要亂拿不要亂買,隻買能買的東西,不然就是害了他和家人。
現在宋家又不是走投無路,也不是窮到了末路,他有負擔有責任,自然不敢輕易的亂來。所以,宋洛雲最後真的就隻買了一套初高中課本,以及找到的學習資料。
廢品收購站的老頭看到他的的確確隻要課本和資料就沒有那麼提防和警惕了,最後宋洛雲隻花了五毛錢就買到了一堆課本和資料。
宋洛雲提著書和資料就這樣一路走回了家,然後就待在家裡沒再出門了。
第二天一大早幫爺奶掃完大街又掃完廁所後,吃完了午飯後,他就主動的叫上小年一起去了新華書店。
喬嬸嬸讓他去新華書店找學習資料,隻要是他們沒見過的,就買下來。
宋洛雲除了帶著任務來新華書店買學習資料外,還打算給弟弟妹妹們買一些連環畫,筆墨紙。
反正,沒上學的弟弟妹妹們在家也無聊,不如找點事情做,提前先學點一年級的知識也好。
最後,他還給小年買了十二支鉛筆和十二本寫字薄算數本,一個便宜的鋼筆和一瓶墨水。
小年得到這麼多東西高興得不行了,大哥在家真好,讓他心裡有底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