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嬸嬸,有人追求我。”
喬九如牽著大寶和小寶的手提前下工回家做飯,走到半路上的時候,就被一臉羞澀的陶愛華給喊住了,還突然給她來了這麼一句。
喬九如:“……”
其實,現在的年輕人還是很大膽的,也真的很勇敢啊。
“那你是怎麼想的?!”
喬九如看著眼前的小姑娘,還不到十九歲,雖然說在這年頭不算早了,但是她覺得還有點早。
而且,最重要的是,再過幾年就恢複高考了,高考過後一兩年知青就能返城。
如果兩個人是同一個省,或者是同一個市的還好點,不同省的話那一年都不一定能見到得一麵。估計到最後都要勞燕分飛,各奔前程。
“我不知道,但羅姨說,讓我不管有什麼事都要來問問嬸子,羅姨讓我聽嬸嬸的話。”
這就是陶愛華會偷偷來找喬九如的原因,從羅姨幫她把下鄉的地方改到這裡後,羅姨在她的心裡差不多像自己的媽媽一樣。羅姨讓她有事找喬嬸嬸,後來喬嬸嬸也幫自己從父親手裡拿了好幾百塊錢,她現在也相信喬嬸嬸。
“如果你真的願意聽你羅姨的話,願意相信我和你羅姨,那麼我就給你說一說我的看法。”
眼前的小姑娘和自己的女兒差不多大,有家像沒家,父親像後爸,其實也挺可憐的。
“嬸子,你說,我聽著。”
陶愛華經過下鄉這件事之後,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她也能分得清誰對自己好,誰對自己不好了。
“我女兒和你一樣大,也是個知青。雖然我們家是這樣的身份,但是我也不知道她這麼快成家,至少在她二十二歲之前,我希望她能夠多認識這個世界,然後有足夠的能力和成熟的心態,最後再去考慮成家這個事情。”
“結婚不僅是兩個人的事情,還是兩個家庭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你們是知青,來自於不同的省市。萬一有一天,知青要是能返城了,你們怎麼辦?!孩子是跟媽還是跟爸?!你們回城之後有地方住嗎?!有工作嗎?!養得起孩子嗎?!不,養得起自己嗎?!”
“彆說以後不可能回城,什麼事情都不會是一成不變的。這就是我說的,如果你沒有能夠的錢,或者足夠的能力,成熟的心態,我是不行讚成現在找對象和結婚的。”
“如果你們結婚個一年半載或者兩年,對方的家人給他找了份工作回城呢?!講良心的可能願意為了你和孩子放棄這個機會,沒有良心的直接就拋棄你們回去了。你來下鄉也體會到了,鄉下的生活有多苦多累,誰也不想留在這裡。你敢賭嗎?!”
“另外,男人不管年紀多大,他總能找到年輕的媳婦。你要是結過一次婚有孩子了,你也就隻能再嫁個二婚有孩子或者沒孩子的。那還不如現在不要想這些事情,等到自己有足夠的能力了,手裡有錢能承受得住這些風浪,養得起自己和孩子,那想結婚就結婚。”
“孩子,不要隨便找個人依靠。俗話說,靠人人跑,靠山山倒。有時候,帶給你一生風雨的就是你想依靠的那個人。”
喬九如不僅是這樣和陶愛華說的,她也和宋洛雲說過同樣的話。男人和女人不一樣,年紀大點都不是問題。
特彆是有能力的男人,長得又不差,簡直不要太吃香。
反正,她喬九如的女兒是不可能隨便嫁人的,她女兒也很聽話,如今他們一家人也沒到那種無助又絕望的地步,並不需要找個人來依靠。
她已經把所有的話都說完了,至於這小姑娘聽不聽得進去,她也沒有辦法了。
陶愛華確實聽進去了,聽得更加的忐忑不安。特彆是喬嬸嬸讓她代入的想想,她養得活自己嗎?!養得活孩子嗎?!真有這麼一天的話,她和孩子簡直就是走投無路了。
她,還是要好好的想想。
“嬸子,我知道了。我聽你的話,暫時不再想找對象這個事兒了。”
陶愛華此刻心裡有七分是打了退堂鼓的,不過還懷著三分的期望。
畢竟,她一直是個渴望愛和家庭溫暖的孩子,特彆希望有一個愛自己的人和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小陶,嬸子希望你現在彆不要著急,如果你真的想成家,那麼我希望你再等個一兩年。看看身邊那些成了家的知青,了解一下以前知青們發生過的事。如果知青在這裡成家是好事,那之前的知青肯定都成家了,一直堅持著沒成家的一定是想要回城的。人生大事,多觀察多了解多打聽總不會錯。”
喬九如能勸說的已經勸說了,總之人各有命,她也隻能幫到這裡了。
陶愛華被她最後這句話給打動了,這回是認真的對喬九如點點頭。
“謝謝嬸子,我明白了。時候不早了,我就不耽誤嬸嬸了。”
她感激的衝喬九如鞠了一躬,轉身就迅速的跑掉了。
像倆人這樣的身份,能保持距離還是保持距離,能不讓人看見就彆被人發現,這樣對雙方都好。
所以,喬九如倒也不介意陶愛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小姑娘走了之後,她繼續帶著大寶和小寶回家做飯。
陶愛華找喬九如請教了之後,又忍不住寫信給羅美玲。把她被人追求的事情和喬嬸嬸對自己說的話都寫上了,最後讓羅美玲給自己寫信。
七天後,遠在魯省的羅美玲就收到了陶愛華寄來的信。
當她拆開看完了信之後,立馬就回信了,寫完後一刻功夫也不耽誤的就寄了出去。好像生怕晚一分鐘,陶愛華就嫁人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