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壓製竹板(1 / 1)

推荐阅读:

最難的熱壓機借到了一天的使用權,接下來還有兩個任務,是村長和傅明彥分彆進行的。

傅明彥直接去一趟省化工廠,看看華國現在有沒有高分子材料的誕生。

水性漆的產生是在二戰期間,意誌國首先研製出來水性金屬漆,國外已經在六十年代研究了水性油漆,主要是乳膠漆,隨著高分子科學的發展,之後水性油漆越級發展,因為附著力強應用強,得到了廣泛應用。

而在華國,這個年代的油漆都是油性漆。

油漆的缺點是顯著的,在隨著時間推移後,油漆會乾裂開起鼓包,之後小孩兒手欠就可以把油漆給扒拉下來。

想要更好的推廣竹製家具,如果能配合研製出來水性漆就好了。

傅明彥以前做服裝生意,了解過一些材料學,水性油漆在高分子材料出現以後,幾乎是同時就研究了出來。

現在的問題關鍵是,高分子材料出現了嗎?

高分子材料學是在80年代爆發的,現在1979年,江川省的化工廠,有沒有科研工作者已經有了成果,隻是目前看不出用途,就擱置到一邊去?

傅明彥希望去省會城市裡找一找,如果出現了合適的高分子材料,那可以請油漆廠的師傅幫忙試著調配出來清漆。

兩邊分頭行動,傅明彥重新回省會,要去化工廠找科研工作者,而村支書則是回村砍竹子,削竹條去。

·

村支書回村以後,號召村子裡的青壯勞動力去砍伐竹子。

男人們上山把竹子砍伐下來,女人們把竹子劈開劈成了一根根的竹條,分段捆好再由人背到曬穀場去。

曬穀場也有一批女人在勞作,竹條還需要把外皮和竹節處都削得乾乾淨淨,這個工作由細致的女人來操作。

這一批竹條拋光、曬乾後以後,就成了一根根竹製木條。

在傅明彥回來之前,村子裡已經製作了好幾噸的竹條,就隻差等到傅明彥回來,把竹條運送到板材加工廠進行加工。

就在村支書著急的時候,傅明彥帶著製作好的清漆回來,同時他身邊還帶著兩個研究員。

“這兩位是省化工廠的高工,這位是省油漆廠的徐工。”

高工和徐工就是共同折騰出來淡黃色水性油漆的人。

如同傅明彥想的那樣,化工廠的研究員高工已經自行研製出來了高分子材料,等到傅明彥說了需要製作油漆使用,在翻閱了民國時候從國外傳回來的資料,這位高工製作出來了一種成膜劑,被他命名為水性丙烯酸樹脂。

成膜劑帶去給了油漆廠的徐工,徐工在經過了兩天兩夜的實驗以後,兩個眼圈發黑,製作出來了傅明彥所要求的水性清漆。

切開了斷麵以後,徐工看出來了水性清漆的黏著力,這種附著力強於過去的油漆。

高工、徐工兩人都想來看看這種新型漆料在竹製品上的應用。

村支書見過兩人以後,利用村裡的賬務去借了貨車拉去了足足五個車廂的木條到加工廠。

·

木條到了加工廠裡,首先用200度高壓鍋高溫蒸煮,這個步驟是為了降低開裂、蟲蛀的風險,並且也適合進行竹材壓製。

從高壓鍋裡出來以後,熱壓機的操作師傅用手掐一掐竹條,評估應該調整的係數。

實驗了兩回以後,就壓出了一片竹板。

進行強度測試,傅明彥利用竹子來製作竹板的想法是沒問題的,確實可以做出來相應的材料。

如此一來,漫山遍野的竹子不光是春天、秋天可以吃竹筍用,長成的竹子可以作為家具材料,創造出來竹山家具。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