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有一腿吧。”
這是薑韋的第一想法。
不然的話就想不到為什麼會拒絕自己。
李軒拒絕自己。
她也拒絕自己。
納悶了,李軒是恃才傲物,那麼,這個高媛媛,她依仗的什麼。
“我們拍諜戰的有這麼不招人待見?”
薑韋倒也不是生氣。
隻是有些疑惑不解而已。
“拒絕就拒絕唄,對不上眼不是很正常的事情,難不成,要讓所有的演員都對你的劇組癲狂癡迷才行嗎?”
旁邊的柳光龍卻是一樂。
作為第一個吃諜戰紅利的導演,他也是受儘了好處。
“你這家夥”
薑韋就無語。
漫長的季節。
聽起來好像有點意思。
和圈內人都覺得這企劃雲裡霧裡不同。
薑韋是真的對他感興趣。
雖然對於高媛媛放棄他的潛伏而去這個企劃感到不解。
但這部劇的劇本讓他還是有點興趣的。。
他也是北方人,也算經曆了下崗時代的人。
當然,他的家庭是讓彆人下崗,而不是自己下崗就是了。
聚焦在大下崗時代。
話說他真的懂嗎?
對於那個時代。
能拍出味道?
旁邊的柳光龍就不置可否他拍暗算的時候也沒經曆過抗戰,不也是拍出了味道來嗎。
“他超乎尋常的劇本理解能力和共情能力,到時候肯定會讓你嚇一跳的。”
“那讓我拭目以待。”
此時的薑韋就淡淡的說道:“這個作品我就一定會捧個場。”
這算是一個小插曲。
一個薑韋劇組的小插曲。
《潛伏》在他看來肯定就更強
《漫長的季節》從題材到陣容,一個演了一輩子綠葉的範德彪,一個新銳的明星新生代,他們兩個負責扛收視率。
老實說能怎麼扛住,還真不好說,從陣容的號召力來說,也許能有一個中等的收視率吧。
這並不代表薑韋就看弱了李軒。
相反還是十分的看好。
他說的相對對比。
是比起他這種一線有背景有才華的資深導演。
還上過三大獎像拿過提名的那種。
“聽說他跟華藝簽了對賭協議?”
此時柳光龍就露出了一個微微遺憾的表情來:“對呀,簽了對賭協議,一千萬的投資,還有各種資源,條件還挺苛刻。”
一個在有經驗的導演看來。
大概很難完成對賭協議的。
甚至柳光龍還是專業的,他是拍刑偵劇走過來的,《漫長的季節》貌似是想走人文年代,加上懸疑背景,這種路子之前就沒人走過。
不過李軒能撬動身價,也蠻讓人驚訝的。
就這麼說吧,在拍《暗算》的時候,柳光龍自己能夠撬動的資源也差不多。
雖然他不用簽對賭協議就是。
但李軒可是剛畢業的。
而旁邊的薑韋就說道。
“這代表他大概是值這個價格,已經很了不起了,現在熱議的那些明星,拋去經紀公司,像陳昆那種明星,本身能夠撬動三千萬的價值已經差不多了”
他還是很看好李軒的。
甚至這一次潛伏也邀請他了。
隻是被拒絕了,有點可惜。
甚至柳光龍都沒搞懂,李軒為什麼要拒絕。
而薑韋就大概說。
大概是他想當主導的那個。
如果把主導位置讓給他的話,也許他還真就願意。
可這件事就沒有如果。
“人教人沒有用,事兒教人一遍就懂,他就是對自己的才能太自信了,有些東西,事情教他一遍,就能懂的了,他還是欠點打磨不過,以他的悟性,不會蹉跎太久的。”
此時的薑韋就有一種很是欣賞的意思。
旁邊的柳光龍聽了是有些酸澀的甚至有些感慨吧。
要知道,自己拍了《暗算》之後,確實得到過老友的誇讚。
但那也隻是誇讚而已,並沒有太多其他情緒在裡麵
並沒有像現在這樣,有一種期待的感覺。
薑韋的段位比自己高很多,他能看到很多普通級彆的導演看不到的東西,就像現在這樣。
至少對他來說,李軒他是可以成長。
成長到一個,他感到有興趣的級彆的。
是‘對手’。
而不是‘後輩’的感覺。
確實,柳光龍也感覺李軒的妖孽。
恐怕,不出幾年的時間,他就能完全超越自己了吧。
也許他如果專門一個類型的話,也許沒幾年,可以去試試金鷹獎的提名也說不定呢。
不過,這個想法,也就隻有一瞬之間。
然後失笑。
怎麼可能啊。
如果真的那麼年輕能拿獎的話。
那我們這些老家夥,怕是都要鑽地裡去咯。
應該不會那麼強吧。
“你在咱們北方這裡,需要什麼樣的幫助,跟我老趙說。”
此時的趙本衫就打包票,李軒在這裡拍《漫長的季節》需要什麼幫助。
直接跟他‘東北王’說,無有不允。
事實上,趙本衫這句話還真就是真心的,就算他覺得《漫長的季節》不太可能出個什麼好的成績,也會竭儘全力去幫助。
這是‘投資’。
對一個未來可能的天之驕子的投資。
就算投資失敗也無所謂——他投資的夠多就行。
這是他成長到現在都奉行的一種智慧,特彆是在自己的真實崛起之後,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在證明。
就算概率再小,也是有起來的可能性的。
“範韋這個叛徒!”
此時,旁邊趙本衫的徒弟,張小光就在旁邊說道:“一點都不懂得感恩師傅的好!居然背著我們自己去接戲,像他這種人,沒有大出息的!這個李軒也是,戲是沒有大出息的,鐵定要栽跟頭!”
範韋和趙本衫的不和,這個在內部都不算什麼新事了,甚至在內部的時候還鬨的挺紅臉的,差點都打起來了都。
都是舊事,不算是什麼秘密了。
張小光還分析了一波,到底站誰好呢,怎麼樣才能利益最大化,讓師傅記住自己——
師傅的徒弟那麼多,張小光也很有危機感的,最近他新收了個徒弟叫宋小寶,是個臭泥腿子洗碗工出身。
也不知道給師傅灌了什麼迷魂藥,讓師傅對他很上心,張小光就不覺得自己比宋小寶差,甚至比他強多了!
自己未來要在圈子裡混下去,靠的是什麼,核心要點就是討好師傅!
畢竟自己的師傅可是小品之王,東北娛樂圈子,他說話比電視台都好使。
張小光繼續諂笑:“師傅,咱不跟那種廢物”
本來他還想繼續討好下去的。
結果趙本衫卻一臉陰沉。
張小光愣了,咱說錯什麼了嗎?
“我和範韋不合,那是我和他的事情,你一個做小輩的摻和什麼,再怎麼說,他也是你的師叔輩。”趙本衫淡淡的說道。
張小光一下子跪下了。
師傅生氣了!
但心裡張小光還是覺得不服啊!
你們都鬨得那麼紅臉了,徒弟這是在幫你說話呀。
當然看著老趙這臉色陰沉的樣子,他也不敢亂說了,生怕哪裡說的不好,就惹怒了師傅。
還挺委屈。
這馬屁是拍到了馬蹄子上了。
事實上趙本衫的想法還是有點複雜的。
範韋這家夥確實和他不太對付,甚至是一種很赤裸裸的利益衝突。
趙本衫對此無法反駁。
一部作品的主角隻有一個人。
一部小品就需要另一個人作為捧哏和陪襯。
那作為我自己而言。
我當然隻希望這個主角是自己了。
我會提攜彆人,但不會讓這個人超過自己的位置。
這是趙本衫曾經對所有徒弟所有朋友都說過的事情,大大方方的承認,我隻會把自己當成主角。
你們跟我一起演戲,隻能當捧哏兒。
作為一名普通人。
甚至連雙親都不齊全,吃百家飯長大的人。
他就深刻地理解著這樣的道理。
一種弱肉強食的道理。
絕無虛偽的欺瞞。
如果範韋還在他手下的話。
他就隻會是範德彪。
一個負麵形象的農民。
淳樸善良,但也狡詐,市儈,這些刻板印象裡的農民形象。
他需要範德彪。
也同樣希望範德彪離不開他。
但同時範韋也是他的朋友。
他失敗了的話,趙本衫是高興的。
因為這就意味著他隻能回來當自己的範德彪。
但是如果反過來看,他成功了的話趙本衫也是高興的。
因為作為朋友。
看到他能獨當一麵。
不也是一種喜悅。
“其實我和他沒什麼矛盾,就是倆人鬨彆扭,有誰也不服誰,非要說有什麼經濟糾紛的話,倒也沒有什麼特彆的,隻能說,人活一世,不蒸饅頭爭口氣。”
範韋此時就有些哭笑不得。
當他打包來李軒劇組的時候,周遭的反應,平淡的出奇了。
範德彪離開趙本衫,加入新銳導演李軒的劇組。
聽起來好像還是有點爆點的。
在小品演員裡,範韋不說自己是數一數二,起碼也是前排了,起碼也是一個年年春晚有自己份的常客。
但卻沒有想到的是,自己跑來跟李軒拍戲,在業內可以說是毫無波瀾。
甚至更多的隻能算是關注李軒。
而非關注他。
這其實是有那麼點落差感在裡麵的。
說真的,怎麼可能沒落差嘛。
好歹我也是劉老根裡的範德彪呀。
難不成我離了趙本衫就這麼不堪嗎。
又或者說這就是綠葉的命運。
有點哭笑了。
這麼說範韋覺得自己選擇李軒的劇組這件事情還真不算錯,至少在這劇組裡,他不是綠葉。
而是主角。
就算這個機會能夠給他帶來的出頭機會是微乎其微。
但他也很感謝李軒。
其實就連李軒自己也不知道,範韋就連片酬都不問,就這麼痛快的答應的原因。
因為自己讓他當主角。
就這麼簡單。
當了一輩子的綠葉。
李軒就讓他當主角。
就算這主角混的再怎麼不行。
那也是主角呀。
此時的範韋就接過了李生地來的劇本,本來表情還算輕鬆愉快。
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地方。
然而當看到這份劇本的時候。
他臉上的表情就產生了變化。
這是他第一次看到完整的劇本。
也是第一次知道李軒要講什麼樣的故事。
漫長的季節。
漫長的冬天。
此時此刻,李軒也在進行著劇本的圍讀,無論是兩邊哪方麵的對賭。
李軒也隻有一個樸素的想法。
那就是把作品給拍出來。
不得不承認的是,這一次的華藝還挺有契約精神,對賭協議裡不僅提供了資金,還提供了專業團隊,這裡麵甚至有給馬小剛還有張謀子拍電影的替補團隊雖然隻是替補,但他們的個人實力就毋庸置疑。
這是一個比恰同學少年明顯高一個大等級的卡司陣營。
也讓李軒感覺到有一種什麼叫錢也買不了的資源。
“難怪這破圈子,馬太效應那麼明顯,講家族身世講的那麼重,這有背景的和沒背景接觸的資源本質都不一樣。”
李軒就嘖嘖。
華藝兄弟好人呀,這一波借了那麼多資源給自己。
不過這也是華藝自己的想法,如果這部作品是華藝投資發行的話,那好歹也是頂著華藝的帽子,如果出品質量太差的話。
影響的可是華藝的名聲。
華藝不是不可以出爛片,但華藝的爛片一定不能是因為華藝自己的原因,一定要找出一個爛的理由的話,那就一定是導演編劇或演員的問題。
這其實也是有著華藝的小心思在裡麵的。
也是對外界釋放的一個信號。
和陽謀。
大家來看呀。
頂著我們華藝最頂級的攝影團隊。
就拍出了這樣的效果來。
這還不值得嘲笑嗎。
這還不值得死一死嗎?
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可以大發慈悲的收留你。
但這種汙點和恥辱柱就是釘在了你的職業生涯上。
王磊早已看穿了一切。
其實根本目的。
還是要徹底的收服李軒。
收服之前就要徹底的汙名他,讓他不得不去依靠資本而活。
也有股東在問。
用真金白銀去打水漂,再加上這些投入的攝影團隊,應該也是兩千萬的底子了,這些東西下去,就為了一個人,代價會不會太大了點。
王磊隻說他們不懂。
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是什麼。
是人才。
就是兩千萬打水漂的代價,如果能收服一條真正的人才。
那他能發揮的價值就遠不止兩千萬。
特彆是在如今io的前夕。
市場占有率,展現實力,展現平台與資本背景的重要性。
這兩千萬的水漂。
值得的。
至於之前畫的餅。
那就真的僅僅是餅而已。
在看完整部作品的粗略梗概劇本之後。
王磊就能賭定一件事情。
這部作品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