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 第一百五十一章 賞鐵帽子,怡王贈寶劍!

第一百五十一章 賞鐵帽子,怡王贈寶劍!(1 / 1)

推荐阅读:

弘曆注意到,雍正這時已臉色鐵青。

不過,他也沒說什麼,隻微微搖頭。

然後,他就回到了軟榻上,繼續批閱起奏疏來。

砰!

但,刹那間,他聽見一聲劇烈的脆響。

是茶盞落地的聲音。

“哼!”

接著,弘曆就又聽見一聲怒哼。

他轉頭一瞥,就隻看見雍正匆忙離開的背影。

老八則還跪在地上,不遠處的地毯濕了一大塊,散落著許多青綠茶葉。

弘曆沒有多言,隻繼續批閱奏疏。

他知道,老八看似溫和,但內心堅定,凡其打定了的主意,就很難更改。

所以,弘曆也沒打算去勸,更不好無旨去明間。

雖然,他所在的東暖閣跟雍正的明間隻一門相隔,但那也不是他可以隨意去皇帝批閱處的理由。

弘曆隻繼續批閱雍正給他的奏折。

但不知何時,雍正從東暖閣的便門出現在了他麵前。

其臉色,冷得像是上了凍。

“你去勸你八叔,順便送他離開!”

弘曆愕然抬頭,一臉為難:“阿瑪,兒臣不一定勸得動!”

“那是另一回事,但你得做這個樣子。”

雍正說後就離開了,隻是在離開時,又冷冷地瞅了明間裡的老八一眼。

弘曆這才起身來了明間,站到了老八麵前:

“八叔,汗阿瑪讓您起身,由侄兒送您出宮。”

“謝皇上隆恩!”

老八這裡,身子微微顫抖地站起了身。

弘曆則把他的紅色頂戴遞給了他。

老八接過頂戴抱在懷裡,出了養心殿,步履蹣跚地像是背上壓了一塊千斤重的巨石。

弘曆則跟在他身後,直到把老八送出乾清門,有內務府和九卿房的官員看見時,他才上前對老八說:

“八叔,您這是何必呢,名聲這東西,天子願意讓您有,您才能有,天子不願意讓您有,您守著,反而是您的拖累。”

“弘曆呀,你果然沒有讓你八叔失望啊!”

老八突然駐足,而望著藍天,感歎了一下,且露出燦爛的笑容來。

“你能說出這樣一番話來,可見,你是深諳你汗阿瑪的為帝之道的。”

接著。

老八就看向了弘曆,也神色凝重了幾分,且忽而又往前走了起來,且一邊行進在藍天白雲下,一邊對弘曆說:

“你既然聰俊明曉至此,八叔也給你說幾句肺腑之言。”

“你八嬸是有諸多不好,但她是願為你八叔去死的人!”

“你說,這樣的人,你八叔能休嗎?”

老八說到這裡,就反問弘曆了一句。

弘曆怔住了。

老八接著又笑了笑,眼神透露出堅毅:“坦白說,你八叔我這輩子沒負過任何人,更不能負真心待你八叔的人!”

“當年,你八叔根基還淺,不被人重視的時候,就連你汗瑪法都不怎麼注意得到你八叔的時候,是你八嬸不嫌棄你八叔母族之微,要嫁你八叔,讓他郭羅瑪法去先帝麵前,以讓旗權的方式求來這婚事的。”

“你八叔被你二伯針對打壓的時候,也是你八嬸苦口婆心勸她的娘家人,為你八叔在遮風擋雨。”

“弘曆啊,你八嬸可以接受與你八叔一同赴死,但絕不會接受你八叔我棄了她。”

老八說到這裡就沒再言語了。

弘曆隻遞了一手帕過去:“八叔,擦擦吧。”

是的,老八落淚了。

“今天的風有些大。”

老八笑著說了一句,就把手帕遞還給了弘曆,而出了景運門,且朝弘曆擺手:“彆送了,回去複命吧。”

弘曆也就立在原地,看著老八落寞的身影消失在宮牆側後,才轉身離開。

弘曆轉身離開後,就去了養心殿。

但他人還沒到養心殿,就在養心門外,便遇見了正沉著臉在這裡等候的雍正。

“阿瑪!”

弘曆立即紮了個千。

“起吧。”

雍正說後就開口問:“勸的怎麼樣?”

弘曆沒想到雍正對老八還存有幻想。

他也不禁懷疑,這雍正對老八是不是到底還存有一絲感情,而因為以前畢竟也關係好過?

但他也沒打算瞞著雍正,也就把老八的回複轉告給了雍正。

雍正聽後臉色更加難看,像突然出現在晴空的烏雲,黑得能遮住一切光芒。

“你是不是也覺得你八叔很重情重義,很賢良?”

雍正問道。

弘曆轉了轉眼眸。

他知道,雍正現在對老八的失望到了極點,自己這個時候不宜說老八的好話,但也不能把太違背客觀事實,讓雍正覺得自己在其麵前沒有說真話。

“以兒臣愚見,任何人都一樣。”

“賢與不賢,很多時候由不得他們自己。”

弘曆也就如此回答起來。

雍正的神色如雲開了一般晴朗起來,但也還是有些嚴肅:“怎麼講?”

“八叔和十三叔其實都可以算賢王,但在官宦士紳眼裡,卻成了一賢一奸,所以他們要留賢黜奸!”

“而阿瑪掌最高權柄,又有勵精圖治之心,也就需要因此,在他們之間判出個誰賢誰奸來。”

“所以,賢與不賢由不得他們自己,八叔不想辜負八嬸,那官宦士紳就能繼續用他的賢名,策動八旗貴族。”

弘曆說到這裡,就向雍正拱手:“阿瑪,兒臣鬥膽請旨,趁這次議敘的機會,給十三叔世襲罔替的鐵帽子!”

眼下正是三年一度的京察結束時,而雍正下旨準對怡親王等王公大臣議敘,隻是怡親王允祥上奏請辭議敘。

所謂議敘,就是表現好的官員,被議加恩的製度。

見習政事的弘曆,也在雍正給他的奏折裡,看見了怡親王允祥的這道請辭議敘的奏折。

而弘曆突然給老十三請加恩,其實是在表明自己的立場。

他隻肯承認老十三是賢王。

至於老八……

因為其立場與雍正不同,隻能被定義為“不賢”,還得是“藏奸”的大惡之輩,要被定義為敵人。

這就是政治。

無關個人人品。

雍正頷首:“傳張廷玉!”

弘曆呼了一口氣。

“朕現在還不會對你八叔怎麼樣,但年羹堯是不能再任其猖狂下去了。”

“你拿著給你十三叔加恩的旨去見你十三叔,代朕去宣旨褒獎他總理戶部以來的成績。”

雍正在這時又主動開口,對弘曆囑咐起來。

“嗻!”

沒多久,張廷玉來到了禦前。

“衡臣,擬旨!”

“自朕登基以來,怡親王赤心效力,公忠為國,朕依賴重矣,天下敬重甚矣……”

雍正為此口述起要加恩老十三的旨意來。

弘曆在一旁聽後,就等張廷玉擬好這道聖旨。

張廷玉把聖旨擬好後,就奉諭遞交給了弘曆,同時朝弘曆投來敬畏之色。

他能猜到,雍正突然給怡親王加鐵帽子王待遇,當與弘曆有關,要不然弘曆不會也在這裡,也不會有宣此等恩旨的好差。

畢竟這種差事,會得賞賜,關鍵是會首先跟得恩旨的人,進一步增加關係。

因為,任誰都喜歡給自己送來好運的人,也不敢得罪給自己帶來好運的人。

而張廷玉沒想到的是,弘曆會成功影響雍正選擇支持怡親王,而這讓他自然也就對弘曆起了更大的敬畏之意。

弘曆拿到聖旨後就來了怡親王府。

不過,弘曆在來到怡親王府路上時,就聽見護送自己的護軍走來稟報說:“四爺,奴才們發現一張匿名揭帖!”

“什麼匿名揭帖,拿來看看。”

弘曆回了一句。

於是。

弘曆就在接下來拿到了這張匿名揭帖,然後就看見這匿名揭帖上隻寫著“矯情違意,其誌可見”八個字!

“真是狗膽包天,這是想製造輿論,嚇唬死十三叔嗎?!”

弘曆麵色陰冷,自言自語了一句。

他之所以確定這揭帖是跟老十三有關,是因為他知道這八個字是年羹堯評價怡親王的話。

現在,這些人發這樣的匿名揭帖,無非就是想製造雍正已經有意以年羹堯代怡親王,所以有意通過年羹堯開始表達對怡親王不滿的輿論。

弘曆因而不得不承認,這些年黨的人是越來越猖狂了。

“怡親王忠敬勤勞,佐理政事,三年以來,實多裨益。茲因議敘,特加封王一子為郡王,本爵令世襲罔替!子孫若有罪,亦不削爵!”

弘曆在來到怡親王府後,就向已在王府候旨的老十三一家人宣了旨。

不過,弘曆也沒想到雍正會是這麼一大手筆,給老十三怡親王爵位世襲罔替的時候,又附贈其子嗣一個郡王的爵位,這是深怕老十三的兒子多,不夠分爵一樣。

他要是老十三的兒子,都得說一聲“四伯真好!”

這時,弘曆也明顯注意到,自己幾位堂兄弟那難以壓下去的嘴角。

隻有老十三自己,還比較淡定,麵上不驚不喜。

“臣弟領旨謝恩!”

老十三這裡領旨謝了恩。

弘曆則在老十三領旨後,親自扶起了老十三,笑著說道:“十三叔,皇恩浩蕩,皆因您著實辛苦,也為新政出力不少,侄兒先在這裡恭賀您了。”

弘曆說著作了一揖。

老十三則扶住了弘曆:“免了吧。”

接著,老十三就當著自己兒子們的麵問著弘曆:“四哥突然加如此厚的恩,與你弘曆有關吧?”

“說不上,侄兒不過是把汗阿瑪心裡想的說出來而已。”

“再有,值此家奴外結於衣冠賊子之際,需得賢王力護我大清社稷呀!”

弘曆回道。

老十三笑了笑,就讓弘曆跟著自己進了書房,且說道:“我原已準備了辭章,好托庇於盛世,自在逍遙的,畢竟已有詆毀我的揭帖出現於市井。”

老十三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

“十三叔!”

弘曆正要開口,說他也收到了這揭帖,且準備安慰一下老十三,表明一下自己的態度,

但老十三打斷了他,繼續說:“但四哥突然下此隆恩,想來是真到不得已的時候,所以,你十三叔又怎好棄他於不顧?”

“但你十三叔所擔心的,是四哥如此隆恩,會讓你的幾位堂兄弟越發忘了分寸。”

“而諸子侄中,獨你弘曆最是穩重,所以你將來若知道一些你的堂兄弟們的不是之處,記得提前告知給你十三叔,以免你十三叔一時不察有所疏忽。”

老十三說著取下一柄鑲有寶石的玄色銅紋寶劍來,而持著這寶劍轉身對弘曆說:

“今日既然是你來傳這恩旨,那十三叔就把這柄陪你十三叔多年的寶劍贈予你,以後你可持此劍,直入王府外書房來見我!”

弘曆見老十三兩眼微紅,也就接過了寶劍,而行了禮:“謝十三叔,也請十三叔放心,侄兒會竭力為十三叔保全幾位堂兄弟,縱然他們有什麼不是之處。”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