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宴會太多,李承乾不勝繁巨,遞了話到甘露殿,年節內大小宴會,一律推說病了不去。
風浪即將來臨,海麵總是風平浪靜。
太子抱病,許敬宗和李義府上位,到底透露些些許陰謀的味道。
出身敏感,李恪十分有自知之明,從未涉足朝局,可他終究是李唐的子孫,心中有報國之誌。
太子成全了他,之前權萬紀兩次彈劾,又是太子出麵攔阻,按理說他應該上東宮拜訪。
不過,長安城詭異的氣氛,打消了他的想法,他打聽過許敬宗和李義府,毫無底線的牆頭草,他不是太子,被盯上了很難全身而退。
開朝第一道詔書,遷門下省侍中東宮太子太師,負責規訓太子行為,輔佐太子從政,授特進。
太子太師比起門下省侍中,級彆上去了,職權下來了,眾人不解,魏征到底哪裡得罪皇帝,明升暗貶。
李世民才不管下麵人怎麼想,李承乾自己到甘露殿求的,心疼魏征在門下省辛勞,讓他給魏征調一個清閒職位。
開朝第一天,彈劾侯君集收受賄賂的奏疏遞到太極殿,李世民命房玄齡主審,房玄齡以同出天策府做推辭,稱要避嫌。
李世民麵上氣惱,卻也沒有為難房玄齡,魏征原本可以勝任,可眼下作為太子太師,這種得罪人的活,旁人不知內裡,隻會把賬算到太子頭上,魏征不能接,皇帝也不會允許他接。
最後,這份得罪人的活兒,順理成章被許敬宗接了過去,他出自天策府,但一直得不到重用,需要一個機會證明自己。
李承乾在東宮打太極拳,曾經被嘲笑的他,如今這太極拳也打的有模有樣。
宮人通報魏征過來了,李承乾理了理儀容,出門去迎。魏征臉色帶著幾分病色,李承乾心中頗為不忍,上前去扶魏征,
“門下省事物太雜,師傅你年紀大了,每日勞作,病總不見好。我請陛下遷了師傅的官階,三省之中,尚書省有房相、申國公他們,師傅遷過去能清閒一些。
不過,許敬宗和李義府在尚書省,師傅你的性子,我實在怕您同他們結怨,招來不必要的麻煩。來日方長,師傅先做一段時間太子太師,養好身體才是。”
魏征拍拍李承乾點點頭手:“殿下的好意,老臣都明白,殿下放心,老臣會保重自身的。”
李承乾扶著魏征落座,親自烹茶奉與魏征。
“彈劾侯君集的奏疏上來,今日早朝可是熱鬨的很。侯君集囂張跋扈,目中無人,如今失勢,落井下石者甚多。”
李承乾道:“師傅知道侯君集的品性,當初為何要推舉侯君集?”
魏征道:“貞觀初,侯君集曾任吏部尚書,平心而論,他事情辦的的確不錯。那個時候,陛下詔令推舉人才,我也就想起了他。”
李承乾暗道:當初謀反拉攏侯君集,隻因為侯君集對皇帝心存怨氣,拉攏成功的幾率大,沒想到會帶累魏征身後名。
“殿下,很多時候,人品和能力沒辦法劃等。許多事情,想要辦下來,本身就是要采用非常手段,肯定會違逆道德。恪守道德底線,官兒是做不大的,因為他辦不好事情。非要論一個德才兼備,那朝廷上就沒人了。”
李承乾頓了一頓,他是疑惑魏師傅為何推舉侯君集,魏師傅誤會他要德才兼備的完人。
“師傅,您覺得您的德行如何?”
魏征思索片刻,回答李承乾:“殿下,臣的德行不是很好,臣初侍唐,後為竇建德俘虜,又被竇建德啟用。竇建德戰敗,臣降唐受到建成太子的禮遇,是東宮的太子洗馬。玄武門之後,臣又為陛下啟用。論起道德,僅一個‘忠’字,臣就該千刀萬剮了。”
李承乾道:“師傅的經曆我知道一些,師傅在朝中進言,就事論事,從來不對人。有一次,師傅為人誹謗,說您包庇親戚。陛下命溫彥博調查此事,最後發現子虛烏有。
但是,溫彥博說,師傅做事情沒有避嫌,沒有留下痕跡,授人以柄,這才惹來無妄之災,師傅應該受到斥責。陛下準了溫彥博的進言,就讓溫彥博代他申飭師傅。
第二日上朝,師傅就此事同陛下爭論,認為官員做事情一味地追求痕跡,流於形式,會危害到朝廷。陛下認可了師傅的話題,向師傅道歉。
師傅又向陛下進言,希望陛下允許您做良臣,而不是忠臣。您說,忠臣忠於君主,良臣忠於社稷。良臣使自身獲得美名,君主得到光耀的稱號,子孫世代相傳,福祿無邊。”
魏征點頭:“不錯,的確有這麼一件事情。”
李承乾道:“良臣忠於社稷,維護的是家國大義,這注定會和個人的蠅頭小利相衝突。做良臣,其實就是做孤臣,師傅,您可曾想過,在您身後,很可能保不住身後名。”
魏征道:“老臣一生,算不得君子,也不是什麼忠臣,唯獨對社稷,對天下萬民,老臣可以說的上一句問心無愧。”
李承乾思索片刻,繼續追問:“師傅,後人讚譽您,說您不畏強權,直言敢諫,是千古第一諍臣,貞觀良相。毀謗您的,說您沽名釣譽,除了一張嘴,一無是處。師傅,您覺得您的身後名應該是個怎樣的?”
魏征陷入沉思,似乎是想明白了什麼,心底劃過一絲詫異來,此前縈繞在心間的疑惑,雲開雨霽。
“入世求取功名,造福天下萬民的心思有之。渴望千古留名,蔭蔽子孫也有。殿下,這世間沒有聖人。人的所求,不是非黑即白。
是非曲直,毀謗或是讚譽,後人自有論斷。至於臣,活著的時候許多事情都隻能扼腕歎息,何況是死後的事情。”
李承乾道:“我明白師傅的意思,用人考慮的第一要務,不是此人品性如何,是他能不能將事情辦好。”
魏征道:“沒有錯,事情辦好了,目的達到了,不滿意辦事人的品性,換一個品性好的人替上就是。無論何時,能力始終是評定人才最重要的標準。”
李承乾起身,向魏征拜了一拜,這個道理他很早就明白了。
“殿下,老臣有一句話,希望您牢牢記住,謹言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