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眾大臣拜過皇帝,各自歸位落座。
“太子身體大安,三月初吐穀渾來朝,朕欲讓太子主持,中書令從旁協助,朝中各部有司配合。”
李世民話音剛落,蕭瑀就站了出來進言:“陛下,臣見太子殿下病容憔悴,儲君安康涉及國本。臣以為,太子殿下還是要繼續休養,不宜太過勞累。”
李承乾心道:蕭瑀這人能處,有事兒真上啊!
諫議大夫兼太子右庶子褚遂良出列,捧著笏板上前向皇帝進言:“臣附議,陛下,太子乃是一國儲副,身體為上,沒有要太子帶著傷病主持國事的道理。”
好樣的,李承乾微微一笑,彆的不說,在進言這一塊,褚遂良值得點讚。
抓到重點,“傷病”兩個字讓李世民滿心的無語,這些大臣又覺得他把李承乾給打了。這群老爺子,還是太閒了,沒事兒做,不然不會胡思亂想。
蕭瑀聲援褚遂良:“臣附議!”
“好,那就讓太子再休養一段時日,不過吐穀渾還有一個來月來朝,想必太子那個時候身體也大安了。”
喜提休假,李承乾十分開心,找個機會去李靖家裡摸老虎,這麼久沒去找李靖,那隻白老虎估計長大了,大胖貓摸起來手感會更好。
李世民氣笑了,他昨天出了錢,給了權,今天還要在這裡被大臣們陰陽,士可忍,孰不可忍。
“玄成主持修史,他現在病了,尚未痊愈,朕不好讓他帶病參與審核。蕭侍中曆經隋唐兩朝德高望重,右庶子是玄成高徒,由你們二位參與弘文館審核,朕再放心不過。”
李承乾暗道:下場跟臣子爭辯是非,有失皇帝的體麵,那就直接穿小鞋,增加工作量,領導不愧是領導,主打一個陰險。
不過,看蕭瑀和褚遂良一副“與有榮焉”的表情,這兩位大概以為,參與史書校正是皇帝的恩賞。能夠理解,封建社會很重視修史,修史的工作不是什麼人都可以主持的,從這個時代的價值觀看,參與史書校正的確是一種榮耀。
李承乾默默為蕭瑀和褚遂良點了蠟,被穿小鞋了還高興的不行,皇帝這一招,高,實在是高。
李世民看了眼李承乾,默默記下這筆賬,罪魁禍首他咋能放過?
“太子,你總是這麼縮在東宮裡也不行,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朕猜忌太子,不讓太子參與朝政。壞了朕的名聲不要緊,怕是長此以往,太子生疏政務,就是太子的損失了。”
李承乾頭皮發麻,這是收拾完了蕭瑀他們,輪到他了。這理由合情合理,找不到反駁的。
魏師傅救命,李承乾向魏征投去了求救的目光,魏征卻隻當做沒看到,某些方麵他和李世民意見一致,比如說太子不理政務絕對不可以。
李承乾想哭,魏師傅,該直言不諱的時候,您老人家怎麼不說了啊!
“眾位愛卿,你們說是不是?”
魏征道:“是這個道理,三省當值可以免了,但議政還是要繼續。一國儲君,一年十二個月,十個月在東宮裡閒著,像什麼話?”
李世民十分滿意魏征的回答,二人一唱一和,就這麼三言兩語,取締了李承乾的假期,幻想的好日子破滅。
李承乾收到了皇帝投過來的目光,十分得瑟,大概意思:小兔崽子,就你這兩小子,還敢跟朕鬥,不知道天高地厚。
“衛國公訓練出來的新軍,朕將兵符給了太子,往後這支軍隊的兵餉費用,民部和兵部有司同東宮官員進行對接。”
大唐立國之初,太子可以隨意出入太極宮和東宮,所以息隱王李建成可以隨意進出武德殿和海陵刺王密謀,可以隨時去找裴寂商量怎麼給彼時還是秦王的皇帝使絆子。
後來,息隱王和海陵刺王更是密謀要在臨湖殿殺掉秦王,秦王率先下手,在玄武門殺掉了息隱王和海陵刺王。
前車之鑒,秦王登基為皇之後,加強了對東宮的管理,太子無詔不得隨意進出太極宮,也不能隨意出入東宮,左右衛率等府兵限製嚴格,掌兵就更難了。
這句話出來,大臣們表情各異,但對這個結果並沒有太過意外。
李泰組織人手刺殺太子,還對太子和晉王下毒,絕不可能成為太子,甚至皇帝身後,李泰能繼續活著都得看新皇的意思。
晉王被李泰下毒,由於年紀太小,發現的太遲,留下了弱症,不是長壽之輩,帝後所出三個兒子廢了兩個,就算皇帝心有不甘,也必須保著太子。不過,給新軍的兵權,還是超乎了眾大臣的預料。
李承乾發現,唐朝的武將都滅人國家的喜好。就好比現在,高句麗的問題舊事重提,尉遲恭激動到當場折斷笏板,恨不能立刻衝上前線,砍幾個高句麗人過過癮。
皇帝有滅國的想法,不過事以密成,他並未顯露出想要剿滅高句麗的意思。
李承乾聽著,思緒飄的有些遠,如果皇帝生活在二十一世紀,跟生活在七世紀一樣的會投胎。一個便橋之恥,都能讓皇帝把頡利抓來長安做舞王。
拿泡菜、小日子、猴子、三哥對華夏的態度,在東風的加持下,李承乾合理懷疑,這些地區連當小弟的機會都沒有。
熬過了早朝,李承乾追上魏征訴苦:“師傅,您怎麼這樣啊!陛下他就是欺負我,您怎麼還幫著他?”
魏征道:“您身為太子,整日在東宮裡閒著,合適嗎?”
李承乾不知道該怎麼跟魏征解釋,皇帝單純公報私仇。
“師傅,您不懂。”
“老臣都懂,您懶。”
李承乾石化原地,他懶?天大的冤枉。
“師傅,您乾嘛去?”
魏征道:“您需要參加朝議,不處理政務,臣這個東宮屬官,自然也是閒著。陛下特加恩典,東宮無召,臣可以回府休養身體。”
“還有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您可以回東宮用早膳,還能睡上一覺,然後到兩儀殿參加朝議,時間剛剛好。”
李承乾回過頭,說話的是長孫無忌,對方笑容意味深長,微微拱手見禮,也往宮外的方向去了。
皇帝的老臣都是向著皇帝,李承乾突然很想念杜荷,回到東宮之後,就今天的事情,寫了一封信寄給杜荷訴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