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楊林之言確實有道理。
不管日後的裴元慶實力如何,他現在隻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孩子。而且他天賦再好,也無法和現在的馬展相提並論。
以馬展如今的戰力,說是天下無敵也毫不誇張。
彆看馬展現在是安國公,以這個趨勢下去,等到楊林百年之後,馬展就是下一任的靠山王了。
楊林目光篤定,毫不猶豫道:
“展兒你無需擔心,隻要你願意,本王自然能夠解決!”
馬展並非畏首畏尾之輩,楊林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他豈有拒絕之理?
沒有廢話,馬展欣然答道:
“既然如此,那就按父王說的辦!”
與此同時,一個邪惡的想法在馬展腦海中湧現。
如果他成了裴元慶義父,那要娶裴翠雲為妻的程咬金,該如何稱呼他,又該如何稱呼與他同為兄弟的秦瓊呢?
想想這場麵,馬展都覺得有意思。
見馬展答應,楊林滿意點點頭,到了靠山王府的人才,想走可沒這麼簡單。
楊林真正失手的,也就是薑鬆一人而已。
並且,薑鬆雖然沒有成為楊林義子,卻是馬展至交,也留在靠山王府。
隨即,楊林朗聲道:
“哈哈,好,那就去演武場看看吧!”
——
眾人並未懈怠。
雖然馬展擺爛就變強,確實很打擊人,但這也激發了他們的動力。
楊林目光掃過,顯得頗為滿意。
就算羅方等太保的天賦,已然顯得平平無奇,隻要他們有這樣的毅力,日後也能有所成就。
很快,楊林就找到了目標,他帶著馬展走近正在練錘的裴元慶。
感受到二人到來,裴元慶也不敢怠慢,他行禮說道:
“見過王爺、太保!”
楊林神色淡然,笑著說道:
“元慶,你在王府住得可還習慣?”
裴元慶不明所以,但還是肯定的點了點頭。
楊林頷首道:
“習慣就好,你也知道,本王並無親生子嗣,所以收養了十四位太保,他們都是本王義子,也是大隋戰將。
而小秦用則是叔寶義子,也是我靠山王府第一位少保。他的年紀雖然比你大些,但你們也算是同一輩人了。
昨日你們的比試,當真是精彩萬分,就連本王也心生驚歎。”
裴元慶聽得疑惑不止,楊林是在誇獎他沒錯,但總覺得有點不對勁。
下一刻,楊林正色道:
“是以,本王有意收你為義孫,成為我靠山王府第二少保,你意下如何?”
雖然裴元慶年紀小,但他並非不明世事,聽得楊林之言,他下意識搖頭。
不遠處,裴元紹和裴元福兩兄弟,在見到楊林找上裴元慶的時候,就一直在關注這邊。
等楊林表明心意,二人亦是錯愕不已,他們早就聽說楊林喜歡收義子,怎麼現在卻變成了收義孫了?
他們是裴元慶的兄長,當然不可能看著自家弟弟去彆人家當孫子。
二人連忙放下兵器,走上前說道:
“啟稟王爺,此事關係重大,非我等能夠決斷,若無父親應允,此事實難答應!”
這個時候,把鍋甩給裴仁基,是最合適的選擇。如果裴仁基當真答應,那他們兄弟三人也無話可說。
楊林不為所動,他又說道:
“你們說的沒錯,此事本王自然會征詢裴總兵的意見,但在此之前,本王還想聽聽元慶自己的看法。
本王想要收你為義孫,便是拜展兒為義父。你們應當知道展兒的功績,他乃是當今大隋第一猛將,威名傳於天下。
此番從大興城歸來,更是被陛下加封安國公,這些消息無需本王多言,你們也知曉。
元慶你天賦不俗,有我靠山王府相助,日後定能取得更高的成就,本王也希望看見,大隋再出現一位無敵大將……”
楊林侃侃而談,那叫一個直抒胸臆,將裴元紹兄弟說得沉默了。
裴元慶則是看向旁邊的馬展,他雖然沒想過拜馬展為義父,但他們從大興城來此的路上,馬展確實指點了他不少。
雖然馬展練的不是錘法,但以他現在的武藝,幫裴元慶查缺補漏卻不難。
當然了,最重要的當然是馬展的實力了。裴元慶嘗試過多次,但結果都是一樣的,直接被馬展吊打。
以馬展如今的實力和身份,裴元慶拜馬展為義父,確實是裴元慶占了便宜。
其實馬展被裴元慶看得有些尷尬,他還以為楊林有什麼好辦法呢,想不到如此直接,讓他都無言以對了。
好在馬展也是不要臉的人,如果臉皮不夠厚,他怎麼敢到處擺爛劃水,當下學著楊林的模樣,對裴元慶說道:
“父王說的沒錯,元慶你意下如何?”
還真彆說,當馬展開口之後,裴元慶竟認真思索起來,沒過多久便答道:
“我願意拜太保為義父!”
此言一出,楊林眼前一亮,馬展則是麵露詫異之色,他原本以為裴元慶心高氣傲,未必甘心為他義子。
卻不曾想到,裴元慶答應得如此乾脆。
包括裴元紹兄弟,眾人目光注視之下,裴元慶繼續說道:
“王爺說的沒錯,太保天下無敵,名震天下,我也想像太保這樣,為朝廷建功立業,拜將封侯,成為大隋大將。”
此刻馬展才知道,當他的功績傳遍四方,早就不知成為多少人的目標。
包括年幼的裴元慶也是如此,他之所以願意跟來登州府,除了學習錘法,恐怕也有這個原因。
若非如此,裴元慶怎會輕易答應馬展,非要到登州府來呢?
楊林為什麼能收這麼多義子,不就是因為他名聲夠大,威名夠盛嗎?
不知不覺間,馬展也走上了楊林這條路。
楊林卻沒有考慮這麼多,他已經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了,朗聲說道:
“好,既然元慶你願為展兒義子,本王絕不會虧待你的,從今往後,你就是我靠山王府少保,無人能夠欺辱!”
明明楊林的聲音並不大,卻展現出極強的壓迫感,令人神色肅然。
言儘於此,楊林繼續道:
“本王回去便傳信裴總兵,相信此事他不會有異議的,元慶雖然加入靠山王府,但他還是裴家子,此事不會改變。”
裴元紹和裴元福兄弟,則是神色複雜,不知該說什麼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