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場玩了個梗之後,江一鋒就開始給蘑菇屋打電話點菜了,節目正式進入主線。
一開始的節奏確實有點慢,但是大家聊起來之後,節目就有內容了。
尤其是江一鋒從無到有,直接砍竹子削竹篾,當場編織出三個竹籠之後,很多人開始看得津津有味了。
“臥槽,江一鋒這動手能力,有點東西的,可以去拍荒野求生了!”
“建議江一鋒跟貝爺一起比賽,看誰野外生存能力更強!”
“那肯定還是貝爺,他是專業的,江導沒必要去跟他比。”
“江一鋒還是很講究的,這個竹籠編得花了一點心思,不然簡易竹籠應該能更快。”
“想起了小時候的時光,那時候也不用竹籠,隻要在池塘邊把磚頭或者布袋掀起來,裡麵就會有泥鰍黃鱔。”
“想念老家了,想回去釣魚玩水。”
“我是城裡長大的孩子,沒有經曆過這些,慘!”
有的觀眾佩服江一鋒的動手能力,有的觀眾開始懷念小時候的生活,也有一些在城裡長大的孩子,羨慕這種農村野趣。
編好竹籠後,江一鋒帶著孟梓義和田茜薇去捕魚抓蝦。
他們這邊是輕鬆有趣,很愜意的氛圍。
而在玉米地裡,摘玉米四人組就難受多了。
本來這些勞作就不輕鬆,再加上舒唱悶聲不響的乾活,一個美女卷得三個男的要死要活的。
再搭配喬山的鬼哭狼嚎,場麵非常搞笑。
劉亦妃笑得很開心,她說道:“這節目好玩,我們也去參加一期吧?”
高媛媛搖了搖頭,說道:“算了吧,我們都啥也不會,去節目裡隻能出醜。”
劉亦妃想了想,好像真是這樣。
秦蘭說道:“讓舒唱爽到了,能跟江一鋒一起上節目。”
劉亦妃沒說話,好閨蜜能邀請到江一鋒一起上節目,她還是出了力的。
節目裡,江一鋒開始做油炸河蝦了。
這一段拍攝和剪輯都很好,在菜品出鍋的時候,還搭配了一段中華小當家的插曲,讓人食欲大增。
仿佛油炸河蝦的香味,能夠透過屏幕,鑽進每一位觀眾的鼻子裡。
劉亦妃都覺得自己碗裡的米粉不香了,想要吃炸蝦。
尤其是節目裡,大家圍著剛出鍋的炸蝦、迫不及待開吃的畫麵,更是令人感受到了美食的魅力。
所謂民以食為天,在世界任何地方,美食節目都是經久不衰的主題。
在注重飲食的華國更是如此。
即使到了後世短視頻時代,各種探店和做飯的網紅博主,也是層出不窮。
真到了吃飯的環節,向往的生活這個節目,才展現出了最大的魅力。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嘉賓上了節目之後,要硬誇黃壘做的菜好吃。
並不是硬要搞什麼服從性測試,而是這是向往節目最大的賣點之一。
很多觀眾看節目,就是看美食的。
隻是節目做著做著,後麵搞得太誇張了,把黃壘捧得太高,才導致出現問題。
如今的觀眾,還是第一次看到美食真人秀,都覺得很新鮮。
一整桌美食擺好盤,用濾鏡拍一拍,就能有“望梅止渴”的效果。
大家圍在一起吃飯,再說幾句金句,歌頌一下友情珍貴和歲月靜好,就是這檔慢綜藝的正確節奏。
沒有撕逼,沒有紛爭,隻是在這片刻,營造出一種世外桃源的假象,讓大家看了覺得很舒服,能夠釋放快節奏生活的壓力。
看到這裡,很多觀眾對向往的生活節目,已經是非常喜歡了。
沒想到吃完飯後的唱歌比賽,才是最有意思的。
當黃壘不停的吃黃酒燜豬蹄時,劉亦妃已經笑到打鳴了。
鵝鵝鵝的聲音,在房間裡回蕩著。
彈幕更是密密麻麻的。
“我往前倒放了一遍,確定這個黃酒燜豬蹄有問題!”
“沒錯,建議大家再看看前麵的對話,真的大有文章。”
“何炯吃第一口豬蹄就遭不住了,但他仍然在堅持誇讚,真的絕了!”
“下飯、這豬蹄好爛,一片苦心,很有個人特色,哈哈,這些誇菜好吃的話,我都學會了!”
“不得不說,大家是懂得陰陽的,關鍵是黃壘還信了。”
“這豬蹄肯定很難吃,最後全被黃壘給吃了,黃老師受苦了!”
“哎呦喂,笑死我了,黃壘那個生無可戀的表情,他肯定在心裡發誓,以後再也不吃豬蹄了!”
等到第二天早上,黃壘開始做牛奶八寶粥時,彈幕更是瘋狂了。
“完了完了,黃壘豬蹄吃多了,要報複社會了!”
“讓我來看看,這次的受害者是誰?”
“江一鋒真的雞賊啊,一大早就帶著舒唱去村裡吃早餐了。”
“江一鋒: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臥槽,何老師抽到了蒜香味的,裡麵有芥末!”
“注意看何炯的表情,從期待到疑惑到想殺人,笑死我了!”
“何老師半輩子的老好人人設,在這個節目全沒了!”
一個節目要火爆,必須有出圈的梗。
向往的生活的出圈梗,就這樣形成了。
當宋單單出現在蘑菇屋時,連劉亦妃都說道:“新的受害者出現了!”
向往的生活第一期節目播出之後,迅速在網上引起了廣泛的熱議。
江一鋒受到了大量的誇讚,大家覺得他不僅長得帥氣,而且動手能力強,還會做飯,彈琴唱歌也是一絕。
隨著江一鋒越來越多的出現在鏡頭前,他的ihone團隊正在迅速的擴大。
江一鋒積攢了一大批忠實女粉。
除此之外,就是黃壘的話題。
大家都在爭論,黃壘做的黃酒燜豬蹄到底好不好吃?
這幾天舒唱和黃小明宣傳電影時,都不停的有記者和觀眾提問,黃酒燜豬蹄到底是個什麼味。
可見節目的熱度確實是起來了。
在節目組的推動下,很快,全網就有很多視頻博主,開始複刻黃壘的這道菜——不加一滴水、用2斤黃酒燜豬蹄。
絕大部分博主得出來的結論,就是按照黃壘的方法來複刻這道菜,真的是又苦又酸,非常難吃,甚至是難以下咽。
大家帶著這種結論,再去看向往第一期節目裡,黃壘紅著眼睛吃豬蹄,就更搞笑了。
各種切片視頻在網上流傳,讓向往的熱度越來越高。
尤其是到了第二期節目,宋單單跟黃壘在豆角還沒有煮熟的時候,就大膽試菜,說豆角太老了。
結果導致兩人中毒,三更半夜被送到醫院洗胃,更是火爆了全網。
何炯的那一句:“誰說這豆角老啊,這豆太棒了!”
更是被網友們拿出來調侃。
江一鋒還發了一條微博,稱何炯為“邪惡梔子花”。
這個稱號一出,迅速得到了網友們的認可。
網友們還給黃壘取了多個綽號,什麼“廚房刺客”、“絕命廚師”、“豆角魔廚”等等。
其中“絕命廚師”的綽號得票最高,成了黃壘的新標簽。
對於這個情況,黃壘一點都不生氣,反而樂嗬嗬的,笑著接受了。
對娛樂圈的明星來說,不怕被人調侃,隻怕沒有熱度。
向往的生活兩期節目播出後,黃壘迅速翻紅,人氣又回來了。
各大節目都想請他去當嘉賓,出場費都漲了幾倍。
這些都是實打實的利益。
為此,黃壘自己都主動玩梗。
節目第三期,鄧鈔和孫邐上節目宣傳電影“畫壁”,因為宣傳行程很緊沒有休息好,再加上節目裡乾活太累,鄧鈔在吃飯的時候,吃到一半睡著了。
這樣子特彆像吃了飯後昏迷不醒。
看到這個情況,黃壘自己說道:“我這還沒出手呢,鄧鈔就中毒了?”
自此,絕命廚師的鍋下亡魂又添一人。
在網絡熱梗的破圈之下,向往的生活熱度極高,三期節目總播放量輕鬆破億,並且還在快速增長。
在芒果衛視的播放成績也很好,平均收視率達到了237。
這個收視成績,已經超越了芒果台的王牌綜藝快樂大本營
在全國範圍內,也僅次於江塑衛視的相親節目非誠勿擾。
非誠勿擾2011年的平均收視率為261,向往的生活多播出幾期,是有望超過這個收視率的。
8月20號,南方財經發布了一篇文章——《導演、歌手、演員、製作人?我更願意稱江一鋒為天才企業家!》
“在大眾的第一印象裡,江一鋒是個才華橫溢的導演。
他的電影每次上映,都會打破各種票房紀錄。
他的電視劇每次播出,都會引發大量的熱議;
也有人說他是歌手或者音樂人,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歌曲;還有人說他是演員,喜歡他扮演的江寧。
更有人稱他為最牛製作人,一手策劃了創造101節目,將101女團和皇冠女團推向全亞洲。
但筆者認為,江一鋒是一位天才的企業家。
在他加入搜弧之前,搜弧集團已經半死不活,在華國互聯網企業裡逐漸掉隊,退出了一線行列。
在他加入搜弧之後,發生了很多奇妙的事情,我隻說其中最重要的兩點:
第一,搜弧視頻開始大批量購買正版版權,采取分發策略培養用戶習慣,並大力扶持視頻博主,建立共贏的商業生態,激發大眾創作活力。
搜弧視頻由此成為國內第一的視頻網站,市場份額始終在40以上。
第二、搜弧重點發展微博業務,不僅搶在了鑫浪之前,推出微博服務,而且將微博打造成了公域流量集中點、網絡熱點話題的討論地。
搜弧微博穩居國內第一,市場份額在70以上,是絕對的龍頭霸主。
正是這兩點變化,讓搜弧重新煥發生機,發展得越來越好。
這些變化,都是江一鋒在入職搜弧後提出的發展建議。
這在搜弧內部已經是公開的秘密,甚至很多媒體之前也報道過。
優酷的古永槍曾經說道:“我很嫉妒張朝揚,能遇到江一鋒這樣的天才人物。”
張朝揚自己也說過,他覺得做企業很輕鬆,遇事不決問江一鋒就行。
除了對搜弧的幫助之外,江一鋒自己還成立了鋒行傳媒。
這家公司已經是華國第一的娛樂公司,在全亞洲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我這麼說很多人可能沒有概念,就拿鋒行傳媒的綜藝節目來舉例。
創造101是公司的第一檔綜藝,總招商收入超過12億;
乘風破浪的姐姐話題性更高,總招商收入超過2億;
樂隊的夏天總招商收入也超過2億。
這僅僅隻是廣告招商的收入,後續還有版權交易以及各種周邊收益。
僅僅是這三擋綜藝,鋒行傳媒的營收就超過了絕大部分的娛樂公司。
更可怕的是,這些綜藝是可以持續舉辦的,這三擋綜藝都是可持續下蛋的金雞。
我相信,隻要江一鋒願意製作浪姐第二季,無數讚助商會舉著鈔票找到他,爭搶著讚助這檔節目
8月份,江一鋒又策劃了一檔新綜藝——向往的生活。
在全網看衰的情況下,這檔綜藝異軍突起,又熱播了!
在這個炎熱的8月,你即使沒看過向往的生活,也或多或少聽過邪惡梔子花,聽過絕命廚師,或者知道黃酒燜豬蹄的爭論。
我問過娛樂行業的圈內人,他們紛紛表示看不懂向往的生活。
這節目就像是明星過家家,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觀眾愛看?
這就是江一鋒厲害的地方,他有無與倫比的商業嗅覺,總能創造出新的市場。
所以我更願意稱江一鋒為天才企業家。
我相信在江一鋒的領導下,鋒行傳媒未來必將越來越好,成為全亞洲乃至全球頂級的娛樂公司。”
這篇報道,是溫淩鳳安排的宣傳通稿。
在向往的生活成功之後,她就開始給鋒行傳媒的上市造勢了。
因為江一鋒的名氣夠大,所以給鋒行傳媒造勢,最簡單的方式便是吹捧江一鋒。
畢竟這種模式是很有效的。
喬布斯之於蘋果、雷君之於小米、董明珠之於格力,都是如此炒作的。
畢竟要神話一個企業,相對比較虛泛,但要神話一個人,就具體且容易多了。
利用企業領導人的形象,來宣傳公司的品牌,是商業宣傳中屢見不鮮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