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大明:頂級帶貨,朱元璋樂瘋了 > 第357章 天塌了,小土狗玉石裂了!

第357章 天塌了,小土狗玉石裂了!(1 / 1)

推荐阅读:

朝廷要修官道了!

官府把告示貼得全城都是!

當然,除了告示,還順帶貼了招工啟事。

有了官府做背書,應招的百姓還不少。

尤其是上次修水泥路的那批人,他們修路一個月能拿四百五十文一個月,而且還包吃午餐,每頓都有肉片。

儘管肉片很少,也比許多作坊的夥食好得多。

再加上現在工錢都上調了。

現在修路工人的月錢高達六百文一月,算下來每日能拿到二十文!

這麼高的工錢,比許多作坊工廠的管事還要高,不去做的才是傻子!

所以,短短三日時間,幾家修路的商會,少的招募了幾百人,多的,招募了上千人。

當初計劃先修南京到鳳陽一條官道,看看效果如何。

在一眾商賈強烈要求下,朱標也不得不答應眾人,同意多條官道同時動工。

開玩笑,鬼知道從南京修水泥路到鳳陽需要多少時間。

萬一修個一兩年,其他人難道要等一兩年?

好在殿下通情達理,讓六條官道同時動工。

隻不過六條官道同時修起來,壓力就給到撈沙隊、石子廠,還有水泥廠。

水泥廠有朝廷管控,供應量完全沒問題。

但撈沙隊跟石子廠,就是參差不齊,百花齊放了。

有外地商人承包河段撈沙,有地主員外讓自家短工長工去河裡撈沙。

更多是以村子為集體,一整個村子的人都跑去撈沙。

反正河裡的沙子都是無主之物,花點力氣,就能白撿錢,有這種好事傻子才不會去撈沙。

隻是,如同一盤散沙一樣的撈沙團隊,沙子不僅數量有多有少,質量也參差不齊。

有人甚至往河沙裡麵摻泥沙!

商賈不收,那些百姓就鬨事。

說什麼,都是按照要求去河裡撈的,還專門找地方曬乾,一村老小專門挑著抬著,不怕勞苦的送過來。

河沙不管收不收,錢必須要給!

有一回,這事都鬨到官府去了的。

官府也不管用,商賈還是付了錢,就當是花錢買安寧。

隻是後麵,商賈直接貼出告知:按照朝廷的要求,隻收有朝廷頒發什麼營業執照的公司提供的河沙。

想要賣河沙,就必須去注冊官府認可的什麼公司。

百姓哪裡懂這些。

由於人家提前告知,百姓再鬨事,官府也不站在他們這邊。

但他們又想賺這錢。

於是,什麼曹氏河沙公司、駱氏售沙公司,就冒了出來。

這些公司,他們不撈沙,他們從地主院外,村民手中收沙,然後在販賣給建築工地。

價格嘛……

隻有原來一半!

這些公司的人說,他們要花錢請人運輸,提前支付沙子的錢,上下打點,這些都是他們的成本。

總之一句話,反正價格就是這個價格,你愛賣不賣!你不賣,有的是人賣。

河裡撈沙又不是什麼精細活,你不賺這錢,有的是想賺這錢。

百姓沒辦法,也隻能接受比以往少一半的價格。

並且,對於河沙的質量,也嚴格了許多。

隻要敢摻假,對方就不要。

不是隻有摻假的那堆沙子不要,是整個村的河沙都不要!

所以,那些村子,現在都老老實實撈沙,不敢再搞什麼小動作。

大明的官道,可沒有什麼統一的寬度。

有官道隻有一丈寬,有的官道則有三丈寬。

這次官道重修,朝廷給出了明確標注。

官道寬十二米,分為對向雙道。

還有水泥路的厚度要達到三十公分!

什麼公分,米這些單位,是從今年慢慢在京城中流傳開來的。

聽說是太子弄出來的新的測量單位。

乖乖,也不知道殿下的腦袋是怎麼長的,怎麼會比彆人聰明那麼多?

這也難怪,殿下是殿下!

六條官道同時開工,那場麵,真叫一個地動山搖!

從南京城門口開始,官道兩側的原野上,旌旗(主要是各商會的標誌旗)招展,人聲鼎沸。

挖溝的、夯土的、運料的隊伍像螞蟻一樣,密密麻麻。

獨輪車吱吱呀呀的聲音夾雜著工人的號子聲,彙成一片。

新式的“米”和“公分”成了匠人們嘴裡最常念叨的詞。

監工們拿著刻著清晰刻度的木尺,在路基上來回比劃。

“這裡!寬度不夠!差著半尺呢!挖!往兩邊再擴一尺半!按標尺來!”

“這裡深度不夠!說了要挖夠八十公分深做路基!你這坑才一半深,糊弄鬼呢?”

被嗬斥的工人不敢怠慢,隻得按照監工要求的來做。

這些監工一部分是商會招來的,一部分是官府派來的。

新規矩雖然繁瑣,但工錢是實打實的誘人,沒人敢拿飯碗開玩笑。

更何況,聽說太子殿下對這新官道極其重視,時不時會派人下來暗訪。

……

“黃小子,你在乾什麼?”

閻老推開門,就看到黃軒趴在茶幾旁,正不斷弄的著什麼。

此時黃軒焦急得不得了。

早晨去買早餐時,一不小心踩到街邊人行道上一塊鬆了的地磚,為了躲避地磚濺出的汙水,黃軒往旁邊一跳,結果腳一打滑,直接摔在地上。

如果是正常摔跤,倒無所謂。

偏偏黃軒隨身攜帶的那個小土狗吊墜給摔裂了,並且小狗一隻小腿也斷了。

這東西無比重要,可是關係到大明與後世時空的交彙!

現在不僅摔裂了,還斷了一隻狗腿。

萬一時空交彙失效了。

那一切就完了!

黃軒去不到大明,每次都是老朱一家人過來,所以黃軒現在也不知道這東西還有不有用。

他顧不得什麼早飯,直接跑到明故宮遺址這邊來。

一是想辦法,看能不能修複。

二是想看9點時,平日那些直播的大明女子還會不會來到後世。

隻是,大明人沒等到,閻老卻來了。

“閻老!您快幫我看看!這東西能修複嗎?”黃軒聲音帶著一絲慌亂。

“修複?”閻老走上前去,發現擺在茶幾上的,隻是一個比拇指大一點點的玉石。

“這可是明初內官監的東西?”

閻老沒有第一時間上手,而是掏出放大鏡,對著小土狗看了起來:“這土沁,這刀工,這包漿…還這品相……”

“黃小子,你從哪裡搞來的這麼個奇葩貨?”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