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璃月去了軍營,人身安全交給祁淵和夜淩風負責,夜淩風會單獨給她安排一間營帳,另外蕭祁凰還給她調了一個嬤嬤隨行,照顧她的日常起居。
接下來幾天裡,蕭祁凰每天奔波於皇宮和長公主府之間,漸漸的她發現,一貫低調的太傅和丞相找她商討政務的次數多了,禮部尚書見到她時,態度比以前更恭敬了。
禦史中丞在朝堂上誇讚她的次數變多了。
年前幾天早朝,蕭祁凰這個攝政長公主的口碑肉眼可見地飛速轉好——雖然以前的口碑也不算壞,但大臣們一直反對女子攝政,對蕭祁凰的態度絕不是友善。
而這些日子以來,他們對長公主掌權的接受度倒是變高了,之前偶爾會彈劾她的大臣們也不再彈劾,反而經常在大殿上稱讚長公主行事公正,賞罰分明。
早朝持續到臘月二十六。
處理完朝中一些較為緊急之事,君臣就開始放假,假期共十天,過完年正月初六恢複早朝。
黑甲騎的日常操行也是持續到二十六。
放假之後,祁淵出入長公主府的次數更多了一些,因為姬蘭羽尚未離開,每天都在長公主府逗留,他們倆就像是針尖對麥芒,彼此眼神交流時,空氣中總是有火花飛濺,滋滋作響。
蕭祁凰對此視而不見。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兩天,各地有請安的折子快馬加鞭送到京城,其中竟有好幾份折子是在歌頌皇上和長公主的英明神武,尤其是長公主,幾乎誇成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奇女子,甚至有官員用“祥瑞”來形容長公主。
蕭晏宸壓下了這份明顯是捧殺的折子,心裡卻已在盤算,過完年確實可以放出一些消息,利用“祥瑞”這個名頭,讓蕭祁凰即位一事更加名正言順,成為眾望所歸。
轉眼到了除夕。
這是一年之中最熱鬨的日子,宮中舉辦宮宴,君臣同樂,觥籌交錯,撇開繁雜的政務,放下平日裡的勾心鬥角,儘情享受著煙火璀璨的盛世。
皇上坐在最高處,旁邊是太後娘娘,太後娘娘身邊則是蕭祁凰。
大臣們心裡不由感歎,皇上對長公主這個親妹妹是真好啊,連江山都願意給,古往今來再也找不出比他們更兄妹情深的了。
怪不得皇上這些年不選秀,不封後。
可就算沒有子嗣,尋常皇帝大權在握,也不會這麼早就考慮退位,畢竟皇族子嗣汲汲營營一生,不就是為了那張龍椅嗎?
皇帝陛下的想法,大臣們猜測不透。
蕭晏宸坐在高處,手裡執著一杯酒,漫不經心地望著下麵群臣,大殿上歌姬正在舞著妙曼的身姿,樂師手下奏出悠揚動聽的音色,大臣們端著酒盞,有人欣賞著歌舞,有人轉頭與人交談,有人兀自想著心事,有人專注地品嘗美酒美食。
“今年是個好年。”太後偏過頭,朝蕭祁凰湊近了一些,輕鬆閒適地跟她閒聊,“聽皇帝說,各地呈上來的奏折以請安的居多,暫時還沒有接到雪災的折子。”
皇帝管著天下,除了戰爭之外,每年最操心的就是夏天水災和冬天雪災,國家這麼大,誰也不能保證每個地方都風調雨順。
可天災通常伴隨著人禍。
每一次洪澇雪災都讓百姓苦不堪言,皇帝心係天下,自然跟著憂心。
今天沒有雪災的折子報上來,讓人心情都輕鬆許多。
蕭祁凰看了太後一眼。
先帝過世時年歲還不大,才五十多,太後娘娘如今才四十多歲,保養得宜,肌膚白皙,被奢華的朱釵步搖和錦衣鳳袍襯得華貴無比,眉眼間氣色明豔,絲毫沒有深宮女人的憔悴。
女人就是要有權力。
坐在最高位,沒有人能撼動她的身份地位時,心態就好了起來,心態一好,氣色就好。
先皇若還在世,固然沒有能撼動皇後的地位,可這種感覺完全不一樣。
蕭祁凰笑著回道:“今年是個祥瑞年。”
祥瑞年?
太後喜歡這個說法。
她緩緩點頭:“希望以後每年都能風調雨順,祥瑞常在。”
蕭祁凰喝了口酒,抬起頭,目光穿過殿上舞姬,落在了大殿之外。
宮人們開始放煙花時,她悄悄離席走了出去。
今晚祁淵在宮中當值。
遠處爆竹聲響起,漫天的煙火接連不斷,在空中綻放出各種形狀,流光溢彩,璀璨奪目。
蕭祁凰喊上祁淵,一起走上城樓。
夜風拂過,寒氣刮麵。
蕭祁凰攏了攏身上的披風,靠在城牆上,望著宮外萬家燈火,沉靜地開口:“一年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祁淵沒說話,就這麼安靜地站在她身側
“去年的這個時候,本宮還在雍國晉王府,做一個小小的晉王妃。”
蕭祁凰開口,聲音沉靜無波:“雖然雍國皇族也有宮宴,但去年除夕較為特殊,年節過得並不安穩,因為除夕那日,身體已經好轉的裴子琰突然吐血,換好衣服卻沒能進宮,本宮緊急給他施針解毒。”
“消息傳到皇帝耳朵裡,帝後連夜抵達晉王府,還帶著一乾朝中重臣,他們在晉王府待了一個多時辰,從晉王府離開之後就各回各家——離開時已近子時,就算回宮也沒時間守歲了。”
“所以那個除夕節過得心驚膽戰。”
蕭祁凰笑了笑:“若要算下來,本宮其實救了裴子琰兩次性命。”
祁淵目光微抬:“殿下會覺得不甘嗎?”
“不甘?”蕭祁凰挑眉,“為什麼?”
“殿下給了他兩次生命,他卻如此背叛殿下。”
“不會。”蕭祁凰漫不經心地搖頭,“忘恩負義是他品行不好,不是本宮的錯,沒必要糾結。本宮之所以提起,隻是因為今天是除夕,恰好想到去年的除夕,隨口一提罷了。”
祁淵嗯了一聲。
“祁淵。”蕭祁凰轉頭看著他,眼神裡透著幾分好奇,“你為什麼喜歡我?什麼時候喜歡上的?”
祁淵一怔,垂下眸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