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錦鸞捏緊了茶盞,突然如坐針氈。
待掌事嬤嬤離開,她才問道:“中州來的小姑娘?”
蕭祁凰點頭。
蕭錦鸞垂眸,說不出此時心情如何。
這些小姑娘曾經都是受害者,而幕後主使是她的親皇兄。
其實早在出事當初,她是想進宮為皇兄求情的,她覺得有人陷害皇兄,滿朝文武哪個不知道靜王寬厚溫和,是個謙謙君子?
他怎麼可能做得出這種事情?
蕭祁凰剛從雍國回來,為了在朝中站穩腳跟,或者說為了震懾那些對她有不滿的大臣,她故意針對靜王,把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冠在他頭上——事實一定是這樣。
可崔家不許她插手。
安國公說靜王結黨營私,意圖謀逆,最重要的是利用未及笄小姑娘私設青樓,控製朝中官員……樁樁件件都是死罪,安國公府不想受靜王牽連,所以不許她插手這件事。
蕭錦鸞被困在安國公府,連出門都受限製。
那些天裡她恨極了蕭祁凰,日夜期盼著朝中有忠心不怕死的大臣出來彈劾她,甚至以死抗議,這樣鬨大了,連皇上和太後都會受到影響。
到時就算他們如何疼愛蕭祁凰,也不可能再繼續縱容她。
可她等來等去,等到戶部尚書被抄了家,抄出那麼多銀子,貪汙的金額讓人觸目驚心,等到靜王被關進龍衛閣,被治了罪。
崔鳴山毫無顧忌地納了第一房妾室,再也不把她這個長公主放在眼裡。
等到蕭祁凰親自去中州府殺惡霸昏官,拯救那麼多無辜少女。
直到靜王被貶為庶人,幽禁王府終身。
等到過完年崔鳴山又納兩名妾室。
確定靜王一事沒有牽連到安國公府,蕭錦鸞才得以恢複一點自由。
可她的地位大不如從前了。
蕭祁凰生辰宴之前,蕭錦鸞心裡真是恨極了她的,所以進宮那日她才忍不住跟她針鋒相對,可她很快發現,她的冷嘲熱諷在蕭祁凰眼裡毫無影響,她連被冒犯的情緒都沒有,反而說出了那樣一番離經叛道的話。
她說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她也可以。
她說生來是女子是上天的安排,但她要過什麼樣的日子,則由她自己決定。
蕭錦鸞以前從來沒有過這些想法,她初時聽著隻覺得不可思議,荒謬絕倫,蕭祁凰她怎麼能有那樣可怕的想法?
可這些可怕竟在她心裡漸漸生了根,發了芽,有種種子破土而出的掙脫感,她突然也想豁出去一回。
大不了就是一個死。
除了女兒,她已經沒什麼可牽掛的了,就算死了又如何?
所以突然間就有了股反抗的勇氣——不僅僅是反抗安國公一家的欺壓,更是無形中反抗了某種約定程度的隱忍和妥協。
而反抗並沒有給她帶來糟糕的後果,反而讓她很爽。
所以她對蕭祁凰不由自主就少了幾分怨恨,而多了一些複雜的情緒。
一盞茶喝完,她問道:“靜王真的對這些小姑娘做了不該做的事情?”
“我跟靜王無冤無仇,沒必要冤枉他。”蕭祁凰斜倚著錦榻,“發現這些事情是巧合,源於本宮經過雲城時的經曆,如果不是從韓錦程口中問出這些,本宮也不會想到表麵溫文儒雅、不爭不搶的靜王,竟在暗中做了這麼多喪良心的事情。”
她看向蕭錦鸞:“東安王是你外祖父,他有個文武雙全的孫女叫楊璃月,也在中州府杏花樓被救了出來,過完年,本宮已經讓她上戰場去了。”
蕭錦鸞皺眉:“她怎麼會出現在那裡?”
“應該是東安王府內部爭權奪利所致。”
“你會鏟除東安王府嗎?”
蕭祁凰搖頭:“不會。但東安王府的大權需要一個有能力的人掌控,而不會交給那些權欲熏心的人。”
“楊璃月是你想扶持的人?”
蕭祁凰點頭。
蕭錦鸞沉默片刻:“你真是一個奇怪的人。”
蕭祁凰不置可否。
“你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可怕的想法?”
“可怕?”蕭祁凰挑眉,“哪裡可怕?”
“你所做的一切都很可怕,很容易引起天下男人的反對。”蕭錦鸞道,“若是朝中大臣聯合起來彈劾——”
蕭祁凰道:“他們又不是沒彈劾過。”
蕭錦鸞:“……”
“我之所以敢這麼做,是因為有後盾。”蕭祁凰笑了笑,“否則憑我一己之力,不可能撼動千百年傳承下來的規則。”
當然就算有後盾,她也不可能完全撼動那些規則和製定,隻能說慢慢改善一些情況,提高一下女子們的地位罷了。
蕭錦鸞嗯了一聲。
不管怎麼說,想要改變既定的規矩,就注定要跟成千上萬人作對,而且這些人都是身處權力中心的既得利益者。
蕭祁凰有這樣的勇氣和魄力,值得天下所有女子敬服。
蕭錦鸞坐了半個時辰,起身告辭。
蕭祁凰送她到前院。
一個黑衣侍衛跨進大門,恭敬呈上一份情報:“殿下,這是東襄太子命人送來的信。”
蕭錦鸞腳下微頓,不由轉頭看向蕭祁凰:“你跟東襄太子關係很好?”
“還不錯吧。”蕭祁凰展開信看了看,隨即淡笑,“他平安回到了東襄,並且邀請我夏季之後去參加他的大婚。”
蕭錦鸞沒說話。
她突然開始羨慕起了蕭祁凰。
不是因為她有太後和皇帝庇護,而是她文武雙全,擅騎射,不受女子規矩的束縛,可以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哪怕被男人辜負,也可以說放手就放手,不用顧忌名聲和貞潔對女子的傷害。
其他女子就算如何強大,也很難做到這一點吧。
蕭錦鸞很快坐上自己的馬車離開。
蕭祁凰轉身回府,看著信上姬蘭羽寫的文字,很長的一封信,用幽默又嘲諷的語氣寫明了他回去之後,他那些皇兄弟們一次又一次的試探和不甘,以及他跟大將軍決定聯姻之後,那些兄弟們破防的反應。
他在信上說,連他的父親都詫異於他願意聯姻,一次次試探他真實的態度,還好奇他為何突然間態度大變。
在信的末尾,姬蘭羽請她務必親自抵達東襄,見證他這個一國儲君隆重的大婚,順便跟故人敘敘舊。
故人?
蕭祁凰想了想。
應該是大雍武王。
一個即將滅了國的亡國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