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打日軍第19師團,是渤海支隊和718團最輕鬆的一仗。
本著鍛煉幾個縣大隊,為主力挖掘後備人才的想法。
也是為了保持一種持續的戰鬥力。
所以接到十八集團軍命令。
江向陽輕鬆得很。
韓團長卻一臉嚴峻。
“向陽,這仗,相當不好打,濟南怎麼堆了那麼多鬼子。”
就在剛才,徐州的第114師團,已經出發,步行從徐州開往了滕縣方向。
目的地,顯然是濟南。
可能比江向陽的幾個支隊,更早抵達濟南。
如今的濟南,除了鬼子第18師團,鬼子第26師團,還有鬼子第7師團,以及一直沒有開回去整補的鬼子第20師團。
現如今,還加上一個鬼子114師團。
“可能是鬼子現在也沒有想好,是對華北,還是對膠東用兵。”
江向陽當然巴不得他們對華北用兵。
邯鄲如果打響。
肯定會吸引濟南方向的鬼子。
膠東當然能確保安全。
要知道,慶豐廠轉移以後,在109師團撤回青島的當天,就回到了招遠複產。
騰出來的汽車,把乳山的糧食,鋼管,鋼鐵原料全部運回了招遠。
曹汝山,劉順義,兩殿閻羅都在招遠附近訓練。
“你說,邯鄲城一旦開打,鬼子會不會調動兩個師團以上的兵力,前往邯鄲”
江向陽扼守聊城,鬼子來一個師團,配合地方部隊、縣大隊、718團,肯定會有機會把鬼子消滅的。
從鬼子第19師團覆滅的經驗來看。
鬼子這次肯定不會出動一個師團。
“首長信任你,把最精銳的鬼子交給你打,你還挑肥揀瘦的。”
114師團北上得很詭異。
掐著十八集團軍部署的時間來的。
正在江向陽他們開拔到半路時候動的。
集團軍總部原以為,濟南方向最多出動兩個師團。
如今看來,如果108師團不能在短時間拿下,鬼子極可能出動三個師團。
“你說,是我們情報泄密了,還是平漢線的破襲戰,驚動了鬼子。”
“也許可能都不是,花園口決堤,黃河大橋炸毀,日軍回撤徐州,平漢線上的108師團孤立無援,在地圖上一目了然。鬼子第18師團和第20師團殘部北調,本身就是為了下一階段,對付我華北八路軍。”
“你要相信首長的智慧,不會讓我們硬拚鬼子三個師團”
依照持久戰的理論。
目前是戰略退卻階段。
在不產生重大的損失的情況下,發動戰役,戰鬥,積極尋找戰機。
才能促使僵持階段的戰爭,早日到來。
“108師團守在邯鄲,本來就是一塊硬骨頭,打不下來,也很正常,要是把三個師團一起調往邯鄲,那麼邯鄲就有了四個師團,其他地方必然空虛,整個戰略態勢,對於華北還是有利的。”
“我看不出有利來,鬼子濟南機場,正在擴建,邯鄲離鬼子太原的機場,也不是很遠。”
“你想啊,四個師團,十萬鬼子,深入我華北腹地,太行山腳下,隻要我們做好堅壁清野,堅決撤離邯鄲附近的百姓,鬼子後勤補給壓力得多大啊”
敵強我弱,江向陽從來不否認猥瑣發育才是王道,鬼子占領武漢,廣州,威逼湖南,廣西,宜昌一線以後。
兵力分散在廣袤的國土。
對於八路軍來說,這個仗要好打一些。
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仗會更加好打。
但是設身處地在華北前線。
缺乏武器的問題,實在太突出了,可以這樣說,如果現在八路軍願意,一年內,完全有能力動員百萬的老百姓入伍。
但是槍械呢?
隻能從鬼子手裡搶。
所以,他對於這時候對著鬼子師團大打出手,就不排斥。
這場戰爭,就是鬼子強加給中國人的。
不是因為你不去打他,他們就不會強化占領區的占領。
不對老百姓下手,不會燒光,殺光,搶光
與其讓老百姓無辜慘死,不如組織起來,跟這些鬼子拚了,隻要不產生重大失利。
倒下的戰士身後,會有無數血性男兒撿起烈士的武器。
前赴後繼的朝著鬼子拚殺。
“你就不怕,他四個師團糾結在一起,朝著我們核心根據地進發?”
韓團長也承認,倘若鬼子三個師團抱團增援邯鄲,沒有出現戰機,鬼子四個師團到了邯鄲,鬼子的補給線,甚至比現在更加被動。
但是這種情況,也會出現意外。
那就是孤注一擲的鬼子,提前對我核心根據地,發起進攻。
“核心根據地,也不是非要堅守,堅壁清野的工作做好,沒有什麼是不能撤離的。再說,他四個師團上山,山路上也擺不開啊。”
韓團長啞然失笑。
那時候,鬼子將會被迫分兵。
八路軍將會等來渴望已久的戰機。
更何況,鬼子槍炮聲響起,後勤壓力會更大。
“讓鬼子被動發動治安作戰,然後狠狠的打疼鬼子,比讓鬼子準備充足,對我們來說,損失更小。”
“你不怕鬼子瘋了,撤出一些占領區給國民政府,跟他們達成默契,專心對付我們八路軍。”
“八路軍沒二兩肉,跟我們血拚,產生重大損失,會動搖他們國內民眾對戰爭的信心。鬼子的主要目標,還是國民政府,他們如果在華北產生重大損失,一旦發現,打我們代價太大,就會轉而進攻正麵戰場,逼迫國民政府投降,比如進攻武漢,登陸廣州,封鎖國民政府所有接受援助的海岸線。”
戰爭打到這個份上。
江向陽也看出來了,鬼子不是不知道華北根據地已經成為腹心大患。
不僅華北派遣軍司令部知道。
甚至鬼子大本營高級將領也會清楚。
之所以沒有孤注一擲,像發動徐州會戰那樣,動員幾十萬日軍圍剿我八路軍根據地。
是因為治安戰,達不到他們利用戰爭,讓自己升官發財的目的。
那些在位的日軍將領,怕損失,舍不得自己的職務和前途。
寺內壽一能在第27師團和第19師團慘敗後,還沒有灰溜溜的滾回日本,也虧得他有足夠的出身和背景。
一旦這一仗熬過去。
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華北根據地的數以千萬計的百姓,將避免被日軍的鐵蹄屠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