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符元年,盛唐的天空仿佛被一層陰霾所籠罩。自去年大旱以來,從號至海,夏糧僅收一半,秋糧幾乎絕收,冬菜亦是寥寥無幾。貧苦百姓無奈之下,隻能以蓬實、槐葉為食,而州縣卻依舊催督賦稅,稍有遲緩,便是鞭打相加,更有甚者,在租稅之外,還強征徭役。翰林學士盧攜痛心疾首,於正月廿七日上書,懇請朝廷免去百姓所欠租稅,停止征責,開義倉以賑濟百姓,僖宗雖敕令準從,卻並未真正施行。
與此同時,朝堂之上亦是風雲變幻。路岩,這位曾在懿宗朝權傾一時的人物,因擅權不法、收賄鬻官,與韋保衡爭權,最終在乾符元年正月被賜死,其親吏邊鹹、郭籌也未能幸免,被捕斬首。
而在盛唐的南方邊境,南宋的勢力正悄然崛起。南宋王一直對盛唐心懷覬覦,如今見盛唐國內災荒連連,民不聊生,朝堂之上又紛爭不斷,便認為時機已到。乾符元年十一月,南宋出兵進犯西川,渡過大渡河,大敗防河都知兵馬使、黎州刺史黃景複。十二月,南宋軍乘勝攻陷黎州,攻入邛崍關,直逼雅州。成都城內百姓聽聞消息,驚恐萬分,紛紛爭入城躲避,有的甚至逃往他州。西川節度使牛叢生性怯懦,麵對南宋的來勢洶洶,竟打算先焚燒城外民屋,以阻止南宋軍的進攻,同時在城中加緊設防。
南宋王見此,派遣其宰相致書牛叢,聲稱並非有意入侵,隻是希望能入京麵見天子,申訴數十年為讒人離間的冤屈之事,若能得到天子的聖恩矜恤,願與西川永敦鄰好。牛叢猶豫不決,部將楊慶複堅決反對南宋使者入京,認為這是南宋的陰謀。最終,牛叢聽從了楊慶複的建議,斬殺南宋使者,僅留其隨從二人,複書痛斥南宋的入侵之罪,將隨從遣回。南宋軍見狀,進至新津後便折返。然而,此事並未就此平息,唐廷為應對南宋的威脅,緊急調發河東、山南西道、東川兵前往救援,並命天平節度使高駢趕赴西川製置蠻事。
在這動蕩不安的局勢下,一個消息悄然在朝堂內外傳開:南乾使者即將再次入京。南乾,這個位於盛唐西南邊陲的小國,雖國力不及盛唐,卻一直與盛唐保持著微妙的關係。此次使者再度入京,究竟所為何事?一時間,眾人議論紛紛,猜測不斷。
南乾使者團在接到出使盛唐的命令後,便開始了緊張的籌備工作。此次使者團的首領,是南乾國的右相莫離。莫離,年約四十,智謀過人,在南乾國素有 “智多星” 之稱。他深知此次出使盛唐任務艱巨,不僅要應對盛唐複雜的局勢,還要在盛唐朝堂上為南乾爭取最大的利益。
使者團一行百餘人,除了官員、侍衛外,還有不少隨行的商人和工匠。他們攜帶了大量南乾的特產,如精美的手工藝品、珍稀的藥材等,準備在盛唐進行貿易。在出發前,南乾國王親自為使者團送行,叮囑莫離務必謹慎行事,維護好南乾與盛唐的關係。
使者團從南乾都城出發,一路向北。他們沿著蜿蜒的山路前行,穿越茂密的森林,渡過湍急的河流。一路上,雖然風景秀麗,但眾人卻無心欣賞。莫離深知時間緊迫,每日早早便催促眾人啟程,直至天色漸暗才停下休息。
行至邊境時,使者團遇到了一些小麻煩。當地的一些部落對使者團的到來表示出了敵意,他們認為使者團的經過會打擾到他們的生活。莫離並未慌亂,他派遣使者與部落首領進行溝通,向他們贈送了一些禮物,並承諾使者團會儘量減少對他們的影響。在莫離的努力下,部落首領最終同意使者團通過。
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跋涉,使者團終於抵達了盛唐的境內。他們首先來到了一座繁華的城鎮,這裡是盛唐邊境的重要貿易集散地。莫離讓眾人在城鎮中稍作休息,補充物資。同時,他也借此機會了解盛唐的民情。在城鎮中,莫離看到百姓們生活困苦,許多人麵帶菜色,心中不禁暗自感歎。他意識到,盛唐如今確實麵臨著諸多困境,這對於南乾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休息過後,使者團繼續踏上前往長安的路程。他們沿著官道前行,一路上看到了許多因災荒而流離失所的百姓。莫離心中不忍,命人拿出一些食物分發給百姓。百姓們紛紛跪地叩謝,莫離看著這些百姓,心中更加堅定了為南乾爭取利益的決心。
隨著使者團不斷深入盛唐境內,他們所見到的景象愈發讓人心痛。田野裡,土地乾裂,莊稼顆粒無收,到處都是荒蕪的景象。路邊,不時能看到餓死的百姓屍體,無人掩埋,任由野狗啃食。村莊裡,房屋破敗不堪,許多百姓流離失所,隻能在路邊搭建簡易的窩棚勉強居住。
一日,使者團路過一個小鎮。小鎮上冷冷清清,店鋪大多關門歇業。莫離看到一位老者坐在路邊,麵容憔悴,便上前詢問。老者長歎一聲,說道:“今年大旱,莊稼都旱死了,官府卻還催著交租稅。家裡實在沒錢,隻好把能賣的都賣了,如今連吃飯都成問題。” 莫離聽後,心中滿是同情。他又問老者:“那你們為何不向官府求助呢?” 老者苦笑道:“官府?他們哪會管我們這些老百姓的死活。說是開了義倉放糧,可真正能領到糧食的又有幾個?都被那些貪官汙吏給克扣了。”
莫離聽後,心中暗自思索。他深知盛唐如今的困境,若能在此時與盛唐達成一些協議,對於南乾來說將是極為有利的。然而,看到盛唐百姓如此困苦,他又有些於心不忍。使者團繼續前行,途中遇到了一支流民隊伍。流民們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眼神中充滿了絕望。他們看到使者團,紛紛圍了上來,祈求使者團能給他們一些食物。莫離心中一酸,命人將車上的食物拿出一部分分給流民。流民們感激涕零,紛紛跪地磕頭。
在與流民的交談中,莫離得知他們原本都是附近村莊的百姓,因災荒和官府的壓迫,不得不背井離鄉,外出逃荒。他們一路乞討,許多人在途中餓死、病死。莫離聽後,心中對盛唐的現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意識到,盛唐如今內憂外患,朝堂之上腐敗不堪,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若不加以改變,必將麵臨更大的危機。
使者團在途中還遇到了一些江湖人士。這些江湖人士聽聞使者團來自南乾,對他們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向使者團打聽南乾的風土人情、武功絕技等。莫離一一耐心解答,同時也從他們口中了解到了一些盛唐江湖的情況。他得知,如今盛唐江湖也並不平靜,各大門派之間明爭暗鬥,為了爭奪地盤和資源,時常發生衝突。一些不法之徒也趁機在江湖上興風作浪,百姓深受其害。
經過漫長的旅途,使者團終於抵達了離長安不遠的通州。通州是入京的最後一站,也是一個繁華的商業城市。莫離讓使者團在通州稍作停留,一方麵是讓眾人休息調整,另一方麵也是為了了解長安的最新情況。在通州,莫離通過各種渠道打聽長安的消息,得知南宋進犯西川的消息已經在長安引起了軒然大波,朝堂之上正在商議應對之策。莫離心中明白,此次入京,將會麵臨一場嚴峻的考驗。
使者團在通州的一家客棧住下後,莫離便開始著手準備入京的事宜。他先派遣了一名使者前往長安,向盛唐禮部通報使者團的行程和來意。同時,他也在通州四處打聽消息,了解盛唐朝堂的局勢和各方勢力的情況。
然而,就在使者團準備入京之際,卻發生了一件意外之事。一天晚上,客棧突然遭到了一夥不明身份之人的襲擊。這夥人手持利刃,衝進客棧,見人就砍。使者團的侍衛們見狀,立刻奮起反抗。雙方在客棧內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搏鬥。莫離聽到動靜後,迅速從房間裡出來,指揮侍衛們抵禦襲擊者。他發現,這夥襲擊者訓練有素,配合默契,顯然不是普通的盜賊。
經過一番激戰,襲擊者見無法取勝,便紛紛撤退。使者團雖然擊退了襲擊者,但也有不少人受傷。莫離心中十分憤怒,他不明白這夥人為何要襲擊使者團。他猜測,這可能與盛唐朝堂上的某些勢力有關,或許是有人不想看到南乾使者入京。
為了查明真相,莫離決定親自去調查。他喬裝打扮成一名普通商人,在通州的大街小巷四處打聽消息。經過一番努力,他終於得知了一些線索。原來,這夥襲擊者是受了一個名叫 “黑風寨” 的山賊團夥指使。而 “黑風寨” 與通州的一些官員勾結,平日裡在這一帶為非作歹。莫離心想,這 “黑風寨” 背後說不定還有更大的勢力在支持,否則他們也不敢輕易襲擊使者團。
莫離回到客棧後,與使者團的其他成員商議對策。有人建議直接向通州官府報案,讓官府來處理此事。但莫離卻認為,通州官府與 “黑風寨” 勾結,報案恐怕也無濟於事,反而可能會打草驚蛇。他決定親自帶領一些侍衛,前往 “黑風寨”,查明真相,為使者團討回公道。
深夜,莫離帶領著數十名侍衛,悄悄地離開了客棧,向 “黑風寨” 進發。“黑風寨” 位於通州城外的一座山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莫離等人小心翼翼地摸上山,避開了山賊們的巡邏。當他們來到山寨前時,發現山寨大門緊閉,周圍戒備森嚴。莫離觀察了一下地形,發現山寨後麵有一條小路,可能是山賊們平時運送物資的通道。他決定從這條小路潛入山寨。
莫離等人沿著小路悄悄地摸進山寨,發現山寨內燈火通明,山賊們正在喝酒慶祝。莫離心中暗喜,他悄悄地靠近一間屋子,聽到裡麵有人正在說話。“這次乾得不錯,那些南乾使者肯定被嚇得不輕。隻要他們不敢入京,我們就大功告成了。” 一個沙啞的聲音說道。“嘿嘿,那是當然。不過,我們可得小心點,聽說那些使者身邊的侍衛都很厲害。” 另一個聲音回應道。莫離聽後,心中明白了七八分。他悄悄地退出來,與侍衛們商量好行動計劃。
突然,莫離一聲令下,侍衛們紛紛衝進山寨,與山賊們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山賊們毫無防備,被打得措手不及。莫離帶領著侍衛們,直衝向剛才說話的那間屋子。屋內的山賊見勢不妙,想要逃跑,卻被莫離等人攔住。經過一番搏鬥,莫離等人終於將屋內的山賊製服。通過審問,莫離得知,這次襲擊使者團的行動果然是受了通州一位官員的指使,而這位官員又是受了長安某位權貴的命令。莫離心中大怒,他決定將此事告知盛唐朝廷,讓他們給南乾一個交代。
在解決了通州的風波後,使者團終於踏上了前往長安的最後一段路程。經過幾天的行程,他們終於抵達了長安城外。望著雄偉壯觀的長安城,莫離心中感慨萬千。這座古老的城市,曾經是盛唐的輝煌象征,如今卻在風雨中飄搖。
使者團在城門外停下,等待著盛唐禮部官員的迎接。不久,禮部官員便來到了城門外,對使者團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在禮部官員的帶領下,使者團穿過城門,進入了長安城。長安城內,街道寬闊,店鋪林立,行人熙熙攘攘。然而,莫離卻注意到,百姓們的臉上大多帶著憂慮之色,與這座城市的繁華景象顯得格格不入。
使者團被安排在一家專門接待外國使者的館驛中居住。莫離等人稍作休息後,便開始準備第二天的朝見事宜。莫離深知,此次朝見對於南乾來說至關重要,他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他仔細地研究了盛唐的禮儀製度,確保使者團在朝見時不會出現任何差錯。同時,他也對自己將要在朝堂上陳述的內容進行了反複的斟酌,力求做到言辭得體,既能表達南乾的立場和訴求,又不會引起盛唐朝堂的反感。
第二天,使者團在禮部官員的引領下,前往皇宮參加朝見。他們穿過一道道宮門,來到了金鑾殿外。莫離抬頭望去,隻見金鑾殿氣勢恢宏,莊嚴肅穆。殿內,盛唐皇帝高坐龍椅之上,文武百官分列兩旁。莫離深吸一口氣,整理了一下衣冠,帶領著使者團成員緩緩走進殿內。
進入殿內後,莫離等人按照盛唐的禮儀,向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禮。禮畢,莫離起身,雙手捧著南乾國王的國書,向前走了幾步,將國書呈遞給皇帝身邊的太監。太監接過國書,轉呈給皇帝。皇帝打開國書,仔細地閱讀起來。讀完國書後,皇帝抬起頭,看著莫離,問道:“南乾此次派使者前來,所為何事?” 莫離恭敬地回答道:“啟稟陛下,我南乾國王一直對盛唐心懷敬仰,此次派臣前來,一是為了向陛下表達我南乾國對盛唐的忠誠和敬意;二是希望能與盛唐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促進兩國的繁榮發展。”
皇帝聽後,微微點頭,說道:“南乾與盛唐向來友好,朕也希望能與南乾保持良好的關係。不知你們有何具體的合作意向?” 莫離見皇帝態度和藹,心中稍安。他說道:“陛下,我南乾國雖地處邊陲,但物產豐富。我們希望能與盛唐開展貿易往來,互通有無。此外,我們也希望能在文化、科技等方麵與盛唐進行交流,學習盛唐的先進經驗。” 皇帝聽後,思考了片刻,說道:“此事朕會讓禮部與你們商議。不過,如今我盛唐麵臨諸多困境,南乾作為盛唐的藩屬國,也應儘一份力。” 莫離連忙說道:“陛下所言極是。我南乾國願為盛唐分憂解難,隻要陛下有需要,我南乾國定當全力以赴。”
朝見結束後,莫離等人回到館驛。莫離心中明白,此次朝見隻是一個開始,接下來還有許多艱苦的談判和工作要做。他與使者團的其他成員商議,決定先與盛唐禮部官員進行接觸,了解盛唐方麵的態度和想法,然後再製定下一步的計劃。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莫離帶領著使者團與盛唐禮部官員進行了多次會談。在會談中,雙方就貿易、文化交流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然而,在一些關鍵問題上,雙方卻存在著較大的分歧。
盛唐禮部官員認為,南乾與盛唐開展貿易,應遵循盛唐的貿易規則,並且要向盛唐繳納一定的賦稅。而莫離則表示,南乾國小力弱,希望盛唐能夠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減輕南乾的負擔。在文化交流方麵,盛唐禮部官員希望南乾能夠派遣更多的留學生來盛唐學習,而莫離則提出,南乾也希望盛唐能夠派遣一些學者前往南乾,傳授先進的文化和技術。
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會談陷入了僵局。莫離意識到,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必須想辦法打破僵局。他決定從盛唐朝堂上的各方勢力入手,尋找突破口。莫離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盛唐朝堂上分為多個派彆,其中以宰相為首的一派主張對南乾采取強硬態度,而以一些清流官員為首的一派則主張與南乾友好相處。
莫離決定先與清流官員接觸,爭取他們的支持。他通過一位與清流官員有交情的商人,聯係上了幾位清流官員。在與清流官員的會麵中,莫離詳細地介紹了南乾的情況,表達了南乾與盛唐友好合作的誠意。他還指出,與南乾合作,不僅能夠促進兩國的經濟發展,還能夠加強盛唐在西南地區的影響力。清流官員們聽了莫離的話後,對南乾的情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們認為莫離的話有一定的道理,決定在朝堂上為南乾說話。
在一次朝堂議事中,關於南乾使者提出的合作事宜,再次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宰相一派堅決反對給予南乾優惠政策,認為這會損害盛唐的利益。而清流官員們則紛紛站出來,支持南乾使者的提議。他們指出,如今盛唐麵臨內憂外患,與南乾合作有助於緩解盛唐的困境。雙方在朝堂上爭論不休,皇帝坐在龍椅上,靜靜地聽著雙方的發言,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莫離站在一旁,緊張地注視著朝堂上的局勢。他知道,這是一個關鍵時刻,自己的命運以及南乾與盛唐的關係,都將在這一刻決定。突然,皇帝開口說道:“朕認為,南乾與盛唐合作之事,可再議。禮部可與南乾使者進一步協商,在不損害盛唐利益的前提下,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莫離聽後,心中一喜,他知道,皇帝的這句話意味著事情有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