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衛一把咖啡杯拿去廚房刷洗了。
燈塔沒有自來水,也沒有井水。以往需要背著鐵桶前往鎮子附近的河道汲水,往返很長一段路。
現在林博使用的是蒸餾水,用烈之禦術震蕩海水,產生的水汽進入銅管冷凝後,收集到桶中。
雖然這也是訓練真言禦術的途徑,但效率不高,就像岩石不適配生之禦術,海水也不適配烈之禦術,他也因此沒法痛痛快快地用水。
如今地下的煉金工房接通了電源,林博已打算安置一台蒸餾器,他自己就能設計並製造。
他規劃在地下加設一個淨水室,挖掘一條管道連通大海,用抽水泵汲取海水。過濾、蒸餾後得到的淨水再泵送到燈塔。
通電之後就應該再通水。這也是一項比較費事的工程。
回到二樓,登錄綜網聊天界麵,林博繼續和網友探討機械義肢技術的改進方案。
[撿垃圾]提出的兩條思路很有啟發性,要讓機械義肢能做到如臂使指一樣的靈動,關鍵就在神經元設計。
瘋侏儒製造的活性金屬絲能傳導神經信號,讓大腦信以為真,所以煉金獸的行動能那麼靈巧自然。
隻是活性金屬絲畢竟是“像生物的金屬”,沒法解決生物體的排異反應,和神經元細胞涇渭分明,隻能強行接駁到脊髓裡。
這條路走下去,必然是更大幅度的機械化改造,直至變成最後那頭煉金大象,全身機械,隻剩生物腦作為控製中樞。
林博希望能讓義肢的神經係統和生物體本身結合,讓斷裂的神經束能和義肢長在一起,這就需要走另一條路,“像金屬的生物”。
[撿垃圾]提到的“泥怪”是一類活著的粘稠液體,有些世界裡稱之為史萊姆。部分泥怪甚至可以成為冒險者,在多元宇宙四處旅行,難保其中沒有綜網玩家。
某些泥怪以金屬為食,能獲得強韌、導電的軀體,它們體內的神經簇既擁有金屬的堅固,也具備生物質的複雜多變。
根據網友的說法,她還產生過以金屬泥怪製造生物裝甲的設想。一團和宿主共存的泥怪,能在戰鬥時湧出體表,化作動力盔甲,或是作為義肢。
這種活體盔甲操作起來和自己的手腳沒有兩樣,甚至更加靈活。
泥怪生物在多聯多易平台也是有賣的,作為玩家發展“種植”路線的一個可選項。就像林博選擇了全能菌種,[撿垃圾使我快樂]選擇泥怪。
目前來看,解決之道就在全能菌種上,林博是這麼打算的,他要結合菌絲的生物性能與活性金屬的堅韌。
假如以煉金術士的思路來做這件事,他們想到的第一個辦法就是把菌絲和活性金屬一起丟進爐子裡煆燒熔煉,經曆黑化、白化、黃化,最終得到物性完美統一的紅化成品。
林博則是從一個養蘑菇的農人思路來考慮,他打算像培養金屬泥怪一樣,培養金屬蘑菇。
《蕈人農學》裡記載過,全能菌種會根據環境來演化出適應性狀,在森林,它可能會像木耳一樣攀在樹乾上,在荒漠,可能模擬出類似仙人掌的硬殼與尖刺。
全能菌種有可能長在鋼鐵上,但前提是它必須很強壯,擁有奇跡之力,可以分解金屬獲得能量。目前東崖石窟的菌種遠沒有達到那麼高的進化程度。
所以林博就需要準備一份易消化的金屬,比如“紅鏽壤土”,施法者培育一些生長環境獨特的魔藥時會用到這種由大量金屬冶煉提純而來的粉末狀土壤。
紅鏽壤土作為初級煉金配方,在林博購買的教材裡就有詳細製作方法。
其工藝流程也非常簡單,主要原材料隻是鐵和沙土,輔材則是魔法生物的血肉,這裡可以用鯨魚肉代替。
黎明前,完成了日常的學習任務,林博就提著材料鑽進煉金工房。
雖然還是有些空蕩蕩,不過這種寬曠讓他覺得很高興。
推門走進自己一點點打造的煉丹室,看著地上散布的丹火儀式的管線,還有牆腳高高的鯨油罐子,聳立在房間正中的灰鋼智能丹爐,頭頂明亮的吊燈,八麵牆壁上刻繪的卦象,水槽和排汙管。
複古而精密的專業氣息撲麵而來,混合著金屬、油脂、橡膠和石灰膩子等重重複雜氣息,形成一種獨特的新鮮味道,這是事物還未受歲月和塵埃侵擾的狀態。
今日是開爐第一天。
林博先把排氣扇打開,目前煉金工房裡就這間屋子裝了通風係統。雜氣排空後,方便他嗅聞爐中散逸的丹氣。
鐵衛一跟在守夜人身後,攝像頭記錄著他的所有操作。
林博不急不緩,檢查著丹火儀式的裝置,輕敲輕觸,聆聽它們的傾訴。
隨後,他點亮丹爐的計算機係統,進行功能自檢。
確保無誤,再擰開油罐閥門,讓鯨油穿行於管線,如血液從心臟泵出,流經附魔咒器,像是穿過肝臟。最後精粹鯨油接入丹爐,點燃成騰騰的鯨火,充斥火室。
智能監控顯示實時溫度,一路狂飆到上千,但良好的隔熱性能讓丹爐外壁依舊是冰涼。
林博感慨,果然是專業設備,比高壓鍋好使多了。
他把原材料放入投料口,設定好投料溫度和次序,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等待,倘若發生意外則需要及時介入。
全部的操作就這麼簡單,科技果然改變生活。
鯨火包裹吊在爐膛內的藥室,火舌輕輕舔舐丹料,燃燒的煙氣彙入內部管道,注入上方水室,使其沸騰冒泡。
不多時,汩汩的白霧就從爐子的穹頂散逸開來,煉丹室裡彌漫雲霧,排風扇努力工作。
林博找了塊軟墊,盤膝坐下,開始嗅聞丹氣。
料頭的真名破碎、轉化、重組,一個個破碎的字形在幽深如井的冥想中浮現、流轉。林博默默凝視,仔細記憶它們的形態。
丹爐正常運轉,房間的門扉半開。
倘若發生炸爐意外,鐵衛一會立即切斷鯨油閥,然後拽著冥想的林博把他丟出門外。
不管爐子還是人,隻要能走一個就算成功避免事故發生。
當爐中冒出的丹氣不再衝突,混亂繁雜的言語彙合成一體,便意味著紅化完成。
林博從冥想中蘇醒,從挎包裡拿出專門的筆記,刷刷記下丹料和成品的真名符文,寫明每個名字破碎、缺損的部分,還有字形筆畫重構的過程。
這也是一個積少成多的過程。
熄滅鯨火,打開爐子。等待冷卻後,他低聲念誦紅鏽壤土的真名,將這一份二十斤的煉金土壤取出裝袋。
沉甸甸的壤土,暗紅色的顆粒顯得油光十足,散發出淡淡的血腥味,丹火的魔能力量沁入,讓成品質量更佳。
煉金是很耗時間的,一上午就開了一爐。清理了爐膛,把爐灰倒掉,時間也已經不早了。
林博望了望正午明媚的天色,立即動身前往東崖石窟。
他用木板拚裝了一隻箱子,倒入煉金土壤,再在蘑菇園裡取了一團菌絲,放入土壤中,令其汲取養分生長。
進入新環境的菌絲顯得很不安,像是掉進羅宋湯裡的白色糯米飯,將絲絲縷縷的觸須延伸開來,探入壤土深處。
它們低聲向法師訴說:“養分,吸收養分,努力努力……請求水,乾渴了。”
林博在石窟深處汲水,澆淋到菌毯表麵,浸潤紅鏽壤土。全能菌種的適應力開始展現,不斷汲取壤土中富含生命力的金屬質,潔白菌絲一點點染上壤土的暗紅色澤,仿佛血液在其中流淌。
生物的代謝活動也是一種煉金行為,消化分解、接納重組,整個過程沒有烈火參與,不那麼暴烈,但結果卻同樣非凡。
林博輕觸染紅的菌絲,仔細聆聽它們呢喃的古多雷語,竟然漸漸出現了泛靈星語的詞句。
他意識到,和《蕈人農學》裡記載的一樣,這一團分離出來的菌絲由於生長環境劇變,已經走上了和原代菌種不同的道路。
它們會慢慢轉變為具備獨特性質的二代菌種,同時失去原代種的一些能力。
林博知曉原代菌種的真名,對於這些二代菌種的真名轉變,同樣好奇。
不過菌絲的演化過程,沒有什麼衝突,蘑菇和紅鏽壤土的結合非常平靜,自然而然,因此他找不到探聽真名的機會。
隻能等演化完成後,再想辦法獲悉二代菌子的真名了。這期間需要他不斷添土,一份紅鏽壤土被菌絲汲取所有養分後,就隻剩無用的殘渣。
林博默默估算,若是順利的話,大概也得三四天才能完成演化。
他希望二代金屬菌種,還能保留原代的模擬功能,分化出神經元細胞來。到時候再測試這種神經元能否替代活性金屬絲,又是否還需要定期回菌毯補充養分。
這個實驗課題最後能不能成功,他其實沒有把握。
倘若失敗了,無非是換一條路,再走一遍。再失敗,就再走。
直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