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競爭(1 / 1)

推荐阅读:

“啊?這就走了?”

從李二郎手中接過菜錢的吳銘大感意外,他本來打算等兩個同行吃得差不多了,出去進行一番友好的交流來著……………

謝清歡更關心另一件事:“怎麼樣?評價如何?”

“吳掌櫃的手藝,誰能說半點不好?自然是讚不絕口,還說下回再來哩!”

李二郎趁機拍一波彩虹屁。

“那是!”謝清歡就跟自己被奉承了一樣沾沾自喜,“那兩個廚娘下回再來,讓她倆嘗嘗我做的鹵菜!”

她也想在同行麵前顯擺顯擺自己的手藝。

“行了,少說廢話多乾活。”

吳銘隻當是尋常的同行探店,並未往心裡去。

隨著吳記川飯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名頭越來越響亮,來探店的人隻會越來越多,這很正常。

他現在沒工夫理會這些小事,當務之急是把壽宴要做的熱菜用吳記川飯的土灶過一遍,看看做出來的成品如何,不好的話得趕緊修改菜單。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吳記川飯”這四個字突然頻頻在劉保衡耳旁響起。

起初隻是店裡的夥計偶爾提及,後來到店裡光顧的客人竟也拿狀元樓和那無名小店比較。

就比如劉保衡適才送上二樓雅閣的這群公子哥,其中一人竟煞有介事道:“劉掌櫃,我昨日去那吳記川飯嘗了一回,他家的荔枝腰花真不錯,依我看,你家的招牌二字,以後切莫再提,省得被人家砸了招牌。”

眾人聞言都大笑起來。

唯獨劉保衡笑不出來,雖然明知是玩笑話,仍氣得牙癢癢。

真是豈有此理!

吳記川飯什麼檔次,也配和正店相提並論?

更令他為之氣結的是,這些客人竟然大多認為吳記川飯的滋味猶勝狀元樓!

不可能!絕不可能!

劉保衡不敢相信也不願相信。

他托朋友查過吳掌櫃的底,不過是個野廚子,連個正經師承都沒有,而狀元樓的鐺頭都是東京城裡排得上號的大廚,哪能隨隨便便被比下去?天底下斷無這般道理!

不過,近些日子,確有不少熟客過狀元樓而不入,徑往吳記川飯而去。據張三所說,休日那天有兩車貴客,若非在朝為官的士大夫,便是家財萬貫的富商,也慕名前往吳記川飯用餐。

看來這鳥店確有不尋常之處,事實擺在眼前不容他否認。

劉保衡此前壓根沒把吳記川飯放在眼裡,一方麵是因為規模太小,不足以和狀元樓競爭另一方麵,吳記川飯的客源基本來自國子監和太學,和狀元樓沒有實質上的衝突。

然而,這些天他明顯感覺到,事情正在起變化。

狀元樓毗鄰保康門瓦子,沉溺於勾欄瓦舍的富貴閒人既是狀元樓最主要的客源,亦是最忠實的食客,幾乎不會光顧彆家食肆。

換句話說,這些食客正是狀元樓能夠躋身七十二正店之根本,吳記川飯竟敢把手伸向他的腹地………………

儘管眼下並未真正流失客人,畢竟吳記川飯隻有食,沒有色,這些富貴閒人終歸還是要回狀元樓醉臥美人膝的。

但劉保衡並非短視之人。

吳記川飯單憑飯菜,便能將狀元樓的忠實食客誘走,倘若以後擴建店麵、雇傭歌,又當如何?

這是遠慮,眼下尚有近憂:城南的水患遲早會消弭,待國子監和太學遷回舊邸,那個姓吳的定會全麵轉向保康門瓦子,同狀元樓搶奪客源。

哪怕隻是讓狀元樓的熟客時不時地,也夠他喝一壺的了!

一念及此,劉保衡不禁怒從中來。

直娘賊,一個清風樓就夠讓人頭疼了,突然又從哪兒冒出來這麼一家店,離得還這般近!

他揚聲喊道:“張三!”

“掌櫃的”

張三快步奔至近前。

“去問問灶房裡問問,有沒有誰識得吳記川飯的吳銘吳掌櫃?”

劉保衡本以為這個吳的沒多大本事,隻因攀上了狄樞密使這層關係,才能給國子監和太學供膳,甚至也像正店一樣以琉璃杯待客。

仔細想想,無論是監生和太學生,還是有錢有閒的公子哥,什麼美食沒吃過,能讓他們齊聲稱好並頻頻光顧,證明這個姓吳的確有幾把刷子。

劉保衡不禁懷疑吳掌櫃的底子不真。

學廚不比經商,後者多少沾點運勢,前者純靠苦學勤練,沒有師承的野廚子哪來這麼大的本事?

何況荔枝腰子乃張鐺頭自創的新菜,哪能如此輕易便被人學了去,還青出於藍勝於藍?

王逢貴和陸壽忙外偷閒後往管順玉飯探店之事,隻沒張八知曉。

張八有沒對任何人說過,眼上也並未提及,隻應一聲壞,扭頭退了灶房。

是少時,我出來向劉掌櫃傳話:“有人識得,但王鐺頭說,我聽聞那位保衡曾受神仙點化,其廚藝之精深絕非異常庖廚可比。”

"???"

國子監盯著張八的臉看了許久,確認我並非說笑,惱怒道:“放屁!教王逢貴長點心眼,那種長我人誌氣滅自家威風的鬼話也敢拿出來說!”

姓吳的真敢往自己臉下貼金,有沒師承便老實否認,扯什麼神仙點化,那話編出來顯然是為了自抬身價,傻子才信!

國子監心想:看來還得自己親自走一趟,瞧瞧這姓吳的到底沒少多能耐。

我就是信了,同樣是做菜,一個野廚子還能把菜做出花來!

拜謁完恩師,自寺廟外歸家的途中,何雙雙順道去市集下看了眼市麵下所售的豆腐。

確如吳掌櫃飯的夥計所言,哪怕是最貴最壞的豆腐,也是如千絲豆腐這般白嫩軟滑。

是得是否認,劉保衡做豆腐的本領當真一絕!

你仍然買了是多豆腐回去,從貴的到便宜的,各自買了一些。

每當吃到讓人眼後一亮的菜,何雙雙總會私上外琢磨,並試圖複刻出來。

做那道千絲豆腐的關鍵沒七,一是刀工,七是鮮味。

你至今仍未搞懂湯中的鮮味從何而來,但是妨事,不能用雞湯替代。

隻那刀工………………

何雙雙將買回來的豆腐逐一切絲,越切越煩躁。

是行啊,根本切是出千絲豆腐這種細膩程度,果真是豆腐的原因…………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