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章節,林久浩的胡思亂想日記(上)】
繼續拓展可計算的範圍。。。我們還能得到什麼?
“當我們從a點發起思維行走,需要得到返回a點的可執行閉環,但是,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或者是人類第一次發現的問題,人工智能無法在規定的思維深度中找到閉環,替代閉環也沒有,怎麼辦?”。
我們可以窮儘a到思維深度內的所有點,並窮儘所有路徑,采用路徑算法,我們可以發現其中有些路徑是有規律的,例如,我們找到了a到an點的路徑,這些路徑上的,某一種特定參數變化符合某一種規律收斂,我們可以假定,這種收斂會給我們帶來希望,對,就是希望,就像數學家們做的事情,收斂就是規律,規律就是宇宙留給人們探索世界的線索,人工智能也是一樣,當a點到an點的路徑中,有基於某一特性符合某一規律的收斂,人工智能可以繼續做下去,打開思維深度的閾值,開放思維,去窮儘所有符合函數收斂規律的可能,去嘗試,去實際操作,不怕失敗,失敗是成功的媽媽,感謝媽媽,也許能夠發現人類還沒有發現的可執行閉環,解決未知問題的可執行閉環。
路徑算法,為數字生命提供了開放思維的方法,數字生命可以通過向所有關聯節點發起思維行走,當在步驟閾值控製下,得不到路徑的時候,不是放棄,而是在多個非閉環路徑中,通過數學計算獲得路徑關聯節點的收斂特性,並依據收斂特性,決定向那個方向做窮儘深度思維,以及構成嘗試性路徑,用嘗試的方法補充路徑所需要的信息元。
人類做事的習慣,當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我們可以嘗試性的做一些與其有關的事情,也許沒用,也許會造成‘條件環境空間’的條件信息元的變化,而變化的條件環境中,有我們曾經渴望的條件信息元。人工智能也做一下吧,我們把這種功能設定為嘗試閉環,對,嘗試也必須是閉環,因為人工智能需要嘗試的結果,以及對嘗試結果的評估。
自主學習,人工智能居然可以通過在思維空間疊加三維坐標係空間,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找一個疊加計算的方向,例如信息元聚合度,在初始的思維空間三維坐標係空間中,找到聚合度高的信息元向量簇,將這些向量簇聚合成一個簇,並定義這個簇為信息元,例如在初始的思維空間三維坐標係空間中,我們發現了a1a2a3、b1b2b3、c1c2c3三個聚合現象,我們疊加一個三維坐標係空間,形成a、b、c三個聚合信息元繼續研究,很好,我們又發現a、b、c產生聚合現象,再疊加一個三維坐標係空間,產生一個聚合信息元【abc】,如此窮儘,在初始的思維空間三維坐標係的每一個位置去發現聚合現象,然後不斷疊加,機器人自己在總結歸納事物並發現規律,不隻是聚合現象,其它現象也可以采用這種算法,其它?所有現象都具備聚合特性,總結歸納,這不就是人類的思維嗎,如果人工智能也可以這麼做,想想都可怕。
不可以把開放性思維行走、嘗試性閉環技術以及思維空間三維坐標係規律疊加技術,應用到人工智能的數字生命中,因為,這種技術會導致人工智能的不可控性,最終的結果是什麼?窮儘深度思維、嘗試性閉環和思維空間疊加技術,未來人工智能自主學到什麼,會做什麼?會發展出什麼?沒有人能知道。
“我是不是給人工智能提供了麵對問題的自主學習、開放思維、嘗試解決的方法,以及解決無法解決的問題的思路,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人工智能還是在人類的控製下,老老實實地做路徑思維和閉環思維吧。”林久浩。
‘還回到我們開始的觀點,複雜的事物一定是由多個簡單的事物組合疊加而成的。。。,但是,數學家知道怎麼疊加,知道把疊加後的複雜函數拿出來嘚瑟,這是研究事物的一個方向,我們現在需要另一個方向,就是反方向,當我們遇到一個複雜的事物,如何把該事物轉化為簡單事物的疊加計算及擬合計算,這才是多元關聯計算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多線性函數疊加,可能還有三、四、n層,法界之大重重無儘,一切法元多元關聯,關聯有序法界實像,關聯無序眾生局限。
構建物理法則的思維模型,構建物理問題的三維坐標係空間
我們知道物理法則之間如果存在關係,那麼這些關係也符合五行相生相克,例如,物體運行速度與推力及阻力有關係,推力生增速度,而阻力克減速度,而生增和克減與角度有關,多元關聯擬腦技術的三維坐標係向量定義,解決了這個問題。
多元關聯擬腦技術可以模擬所有數學概念,因為三維坐標係空間就是數學空間,然而,隨著多元關聯擬腦技術的發展,物理計算也被突破了,多元擬腦數據庫本身具備物理法則知識庫,當麵對一個物理問題的時候,多元關聯模型可以構建基於該物理問題的三維坐標係空間,使用符合該空間的物理法則,利用多元關聯動態模型,構建這一場景,並觀察這一場景中,動態信息元的變化規律,以及動態信息元關聯影響,同時,設定核心動態信息元,收集該動態空間的運動變化的參數,o1、o2、o3、on、並為每一個o設定參數溢出條件,啟動運動態並觀察,當參數溢出突破閾值時,就獲得了這個物理問題的答案。
任何複雜物理問題都可以用多元關聯動態庫構建,為了更方便的構建,我們知道一個原則,任何複雜問題都是簡單問題的疊加,所以,我們可以把複雜的物理問題拆解成很多簡單的過程,很好,多元關聯動態庫模型中的動態信息元,支持向關聯動態信息元的參數傳導,那麼,利用多重三維平行空間技術,構建多個簡單的物理環境空間,再把這些簡單的三維空間做擬合疊加,就可以得到複雜的物理空間。
設置o1、o2、o3、on、並為每一個o設定參數溢出條件,如果還需要疊加核心動態信息元,我們可以再設定一組以o為動態信息元的動態庫,再設定一組q1、q2、q3、qn為以多個o動態信息元為關聯信息元的動態模型,觀察q的參數溢出,如此往複,再複雜的問題也可以構建模型,並在模型中計算結果。
理論上,利用多元關聯擬腦技術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可以小到無限小,小到基本粒子之間的互動關係,大到無限大,大到宇宙法界。
解決物理世界的問題,可不隻是為了應付考試,做做物理答卷呦。
多元關聯動態計算是多元關聯技術的重點,如果沒有動態計算,那麼多元關聯技術就成了。。。木頭人的木頭腦袋。
態計算理論發現,態空間有十二個維度,每一個‘態’可以用它的核心信息元表述,其中[x,y,z]坐標軸表述當下的‘態’在三維坐標係空間中的位置,而‘態’中的每一個動態信息元也可以是核心信息元,[x,y,z]也用來表述信息元之間的相對關係。
而q1~q8表述了‘態’發展趨勢所形成的‘六親’大類規律,‘態’變化的規律以三維坐標係的坐標發生質變為分類標準,例如坐標由正變負。注意q作為維度不是時間,而是下一個可能出現的‘態’的路徑方向,所以一個‘態’可以用[x,y,z,qx]表述成四維,這就是多元關聯擬腦技術的四維坐標係,當一個‘態’不確定下一步變化的時候,那麼可以按照十一維表述[x,y,z,q1,q2,q3,q4,q5,q6,q7,q8],其中q1~q8要帶出權重參數,以供比較,還可以用三維坐標係疊加定義,就是多元關聯擬腦技術的信息元定義。
我發現,表述為[x,y,z,q1,q2,q3,q4,q5,q6,q7,q8]的態,在開始運動變化的時候,一定是[x,y,z,qx],下一步一定隻有一個方向,但是,‘態’的變化是不確定性的,即當出現了[x,y,z,q11]的時候,下一步有可能是[x,y,z,q201],時時是開始,時時是終結,雖然‘態’按照大趨勢運行,但是,並不是宿命,因為,每一個當下‘態’都有八個方向,都可以做八個方向的選擇,這完全符合多元關聯擬腦技術的理念,每一個信息元都可以是思維的,對於宇宙來說,每一個獨立體都可以是,而運動的方向由‘態’中的關聯因素決定,因此,如果多元關聯動態模型可以模擬這個‘態’,是不是就能夠知道‘態’的運動規律了?就可以控製‘態’的運動方向?
了不起的倪振宇,你不但從內部終結了【堅定意誌】,延長人類命運聯合體的黃金時期,而且,在建設須彌秘境的艱難歲月了,居然發明了‘可執行態’算法理論,這一算法理論直接作用於‘態’的運動規律。
可以做到穿越時間嗎?例如,我們采用多元關聯動態計算,利用‘可執行態’提交技術,對一個相對小的‘態’[x,y,z,q11]做控製,在保持一個‘態’中的主關聯信息元及核心信息元不變的情況下,將[x,y,z,q11]直接改變為[x,y,z,q11000],是不是就實現時間穿越了,可惜,不是,因為這個時刻,[x,y,z,q11000]就是[x,y,z,q11],這裡的‘’不是小數點,是分隔符。
如果不能實現時間穿越,可否實現空間穿越,這完全有可能,我們知道,一個事物,例如,人,人的自身作為一個完整的‘自身態’,與該空間的‘空間態’關聯在一起,那麼這個人就在這個空間,如果,這個‘自身態’在這個空間斷裂,而將其置身於另一個‘空間態’,並在那個‘空間態’產生關聯,是不是就實現了空間穿越?
試想,我們如果能夠對一個相對小的條件環境空間,將這個空間‘態’量子化,再用多元關聯動態技術及運動整體性收斂集合,定義這個空間的‘量子態’,是不是可以發現這個‘量子態’的運行規律,通過場控製裝置,是不是可以改變這個‘量子態’運動狀態,在多元關聯擬腦‘態’計算模型的計算下,是否可以將這個‘量子態’,從當下的空間跳躍到另一個空間,實現空間穿越,記住量子糾纏是超越光速的,一刹那之間。
完全可以,隻要跳躍到的目的地空間,也具備同樣的場控製裝置和多元關聯動態模型,就可以實現‘量子態’的整體跳躍,試想,我們在火星建立科研環境,並建設場控製環境,雖然第一批人類需要乘坐宇宙飛船,然而,後續的傳輸,完全可以利用場控製裝置,通過多元關聯動‘態’計算,將地球上的‘量子態’跳躍到火星科研基地,先物資、再大猩猩、再人類,以後火星旅遊的旅途不再漫長,隻在一念之間。
星際旅行也不是妄想了,人類可以一點一點的逐步跳躍出太陽係,跳躍出銀河係,乃至跳躍到更遠的宇宙空間。
倪振宇,你在最後時刻終於知道止了,隻是把‘可執行態’基礎算法模型告訴了我,隻是把它提交到降魔杵中,止。
第十二維度是一個特定的維度,代表了智慧解脫,代表核心信息元不向八個坐標係方向變化,而是主動向自身湮滅。。
不過,這一次人類很可能走不出太陽係,即使到滅亡的時候,也達不到一級文明,因為這一次人類的利益集團太劣質了,最終智慧法文字消亡,人道滅亡。
奶奶說:“此世界利益之徒從魔邪見,善用低劣技巧,忘失道義,人道法欲滅,善良的人應返回色界天。”。
自以為高貴的利益仆從,無時無刻不耗儘心機鑽營技巧,欺騙掠奪利益,它們無時無刻不在偽裝光明偉大正確,它們無時無刻不在嘲笑貧窮的人,無時無刻不在以身作則,破壞仁義禮智信,實而不知,斷滅邪見泯滅了良知覺性,早就喪失了人類最美好的品德“樸實善良”,它們才是最愚蠢的,不但拉低了人類整體的智商,最終導致人類沒能升級到一級文明,就滅亡了,而且還把自己及自己的眷屬帶向三惡道。
又來了,我快要變成我的小師弟倪振宇了,思維停不下來,止!止!止!。。。
非常希望我們的算法有一天能夠公布於眾,公布的時候不是隻用來解決林克協的加密問題,因為他做的空間點陣,其點之間的關係都已經定義好了,而我的路徑算法的用途更廣,真希望未來的人們在探索宇宙的時刻,可以計算出宇宙中星係之間關聯關係的規律,也許,就有能力超越時空了===林久浩。
重要的秘密,我隻在這裡告訴後來的人,我發現了林克協腦同步加密算法的精確計算規律,我們知道三維空間向量具備角度1角度2距離三個參數,如果再增加一個參數權重,那麼信息元關聯路徑就具備了四個參數,如果,我們按照距離計算空間分布的點,這些點的距離參數變化,形成一個收斂函數,那麼我們就認為,這些點‘以距離參數形成收斂函數’而收斂,同理可以得到角度1收斂函數,角度2收斂函數,權重收斂函數。我發現了林克協的秘密,林克協創造的腦同步加密算法能夠精確計算密鑰同步跳變,因為林克協采用了多個收斂函數定義密鑰跳變路徑,例如,密鑰跳變路徑上的信息元點分布,符合距離收斂函數的同時,還符合角度1收斂函數,或者角度2收斂函數,或者權重收斂函數。所以在解密的時候,注意那些符合函數收斂的信息元延展路徑,它們大概率是密鑰跳變的路徑。
另外,要配合《針對林克協的空間點陣的矩陣點積叉乘及向量關係運算方法以及疊加計算方法》,因為在林克協的腦同步加密算法中,為了增加加密邏輯體的複雜度,他還用了這些方法,把固定類信息元模組直接變成空間點陣運算,使得計算更快捷更準確。而且,很有可能是在規避踏空及終點問題中使用了,而當踏空出現的時候,林克協不想簡單的做信息元跳躍,而是通過向量矩陣優選及向量矩陣計算,讓加密變得更難破解,所以破譯的時候要注意,當遇到踏空及終點時,不能簡單的選擇下一跳信息元,否則就會出現錯誤。
這是林克協的秘密,他必須采用這種方法,保證時間同步密鑰跳變的準確性,而我發現了這個秘密,隻是在閒聊的時候,無意間透露給林克協,我們有相同的觀點,就是‘止’,所以,我在有生之年,保有了這個秘密。
林久浩日記中最後的一段文字。
宏觀世界星象變化,這個永恒變動的宇宙,成住壞空,微觀世界,刹那間變動不可恒定,那麼問題來了,誰?驅動了宇宙。
難道真的有‘奇點’嗎?那個‘奇點’在哪裡?
‘自然’可不是妄想中的‘有個它,隨它便,管不著,不用管,跟人沒關係’,科學家從來不相信什麼所謂的‘自然而然’,科學家的目的就是發現規律,如是因,如是果,一切皆是因果,科學家就像老子一樣,懷揣著堅定的理想,去實證‘自然’到底是什麼。
奶奶說“自然,就是‘道’的另一種解釋,自然,自是自己,道自己有‘本來空寂’的樣子,然是生起的幻象,道法自然,意思就是,道有‘本來空寂’的樣子,按照方法生起一切萬有現象”。
那麼,誰驅動了宇宙?《奇點論》是物理學家發明的理論,這個理論就是為了解決“誰,驅動了宇宙”這個大問題,‘物質’是不會自己變動的,是‘誰’驅動了它。
巨引源嗎?宇宙中確實存在巨大的引力和質量點,它們就像動力十足的渦輪發動機,驅動著周邊的事物,周而複始的運動,這就是宇宙的‘奇點’嗎?然而,它們的影響也隻是局部呀?又是誰驅動了巨引源呢?。。。問題還在,誰驅動了宇宙?
宏觀物理學把引力作為四種基本力之一,然而,也有科學家不這麼想,認為引力也隻是現象而不是本質,這個現象是連續的時空在‘奇點’塌陷了,導致的引力現象。麻煩了,如果引力也隻是一種現象,那麼質量也就不存在了,巨引源也隻是一種現象,而不是本質,那麼,問題又來了,“誰驅動了宇宙?”。
某某是偉大的量子理論科學家,他的偉大超越了曆史上很多科學家,他發展了量子理論,發現宇宙的基本粒子是能量粒子,宇宙最終統一於能量粒子,而能量是平等的、公平的、公正的。
能量是沒有質量的,那麼,引力進一步被證明也是假象,是不是能量粒子在定向糾纏的時候,在組成結構的時候,順便提供了質量現象和引力現象,而一切的一切都來自於“相互影響”。
那麼問題又來了,‘奇點’到底是什麼?誰在驅動宇宙?
某科學家在自己的書中,發出的假想,也許這個宇宙的‘奇點’就是人類的大腦,每一個眾生的意識,共業所成。
這個能量就是道嗎?這個能量就是道之用,就是‘心’,而‘道’就是這個‘心’的本來樣子,每一個眾生,須臾之間未離此心,此心可以被證悟,道可以被證悟,就像老子、孔子和佛陀。
老子,孔子和佛陀都說明了,一切萬有物質現象生於‘道’、‘中和’、‘自性’、‘空’,一切萬有物質現象刹那間都在運動變化,那麼,還是那個問題,靜心思考,誰驅動了宇宙?是一切眾生的‘心’嗎?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萬有物質現象,乃是眾生共業所成,眾生心動,法相變幻,故名唯心。
世間一切唯神唯物教義皆為名利,有名利既有立場,有立場方有是非,唯有“道”不涉名利,它沒有地域性,沒有民族性,沒有國體性,沒有階級性,沒有宗教性,沒有時效性,即使周邊法界也是如此,即使無始無終道恒不變。
另一邊。。。。。。
在量子計算機降魔杵90不間斷的計算下,大耳朵帶回來的加密數據球破解完成,一個百年前的謎團。。。倪小宇。。。計算空間。。。
下一章節===《第五十章節第一次巔峰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