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趙陽和李燕的這樁婚事,李家當初就極力反對。
80年代上海小姑娘的擇偶標準講究“三高五員”,三高指的是:長得高,學曆高,收入高;而五員則是:相貌像演員,收入像海員,身份是黨員,身體運動員,在家服務員。
當然這隻是坊間的玩笑話,但卻依然能從中窺得當時上海婚戀市場的冰山一角。
趙陽雖然是中國人民大學的高材生,外貌條件也非常不錯,但他有一個彼時絕大部分上海女方家庭都難以接受的硬傷——父母早逝。
沒有雙親,就代表沒有幫襯,無法在以後的家庭生活上施以援手。
加之趙陽本就不是出生在大城市,老家縣城那除了有一間根本不值錢的土房,就是一大堆“窮”親戚。
就算他憑著自己的刻苦努力進入了新華社工作,但這種體製內的崗位都麵臨著收入不高、晉升緩慢的缺點。
按照阿紅的說法就是:彆看趙陽乓乓響一個大記者,每年三百六十五天裡三百天不著家,但其實還沒上海一個普通卡車司機掙得多。
相反李燕的家境雖然算不得大富大貴,但比下還是綽綽有餘的。
她的父母都是鐵路係統的職工,工資一般但福利待遇極佳。
在新康裡弄堂絕大部分小樓都需要擠進四五戶人家甚至更多的時候,李家就能獨占一戶,居住條件可以說是相當優渥的。
李燕和哥哥李國偉的童年可以說是衣食無憂,但兩兄妹的成長經曆卻大相徑庭。
一個品學兼優,成績名列前茅,全國恢複高考後順利考入人大,成為了弄堂裡人儘皆知的“出息女兒”。
另一個則隻能用平庸來形容,初中勉強畢業後就進入社會,在貨運站、汽修廠當過多年學徒,但最後都不了了之。
若不是靠著父母的老關係在國營飯店當了個服務員,李國偉很難說有沒有能力養活自己,更不要提娶妻生子的事情了。
相對豐厚的物質條件基礎讓這一家人的生活始終波瀾不驚,所以很多價值觀上的矛盾也在平和的日常中被悄然忽視。
隨著李父李母的日漸年邁,隨著潑辣計較的阿紅嫁入家門,隨著李燕為了趙陽執意要留在北京工作。
保持了很多年的平衡被驟然打破,爭執與算計在這棟近百年曆史的石庫門小樓裡愈演愈烈。
在如此背景下,趙陽作為毛腳女婿的第一次上門之旅顯然不會順利。
縱使已經按照習俗痛下血本準備好了上門“四大件”,也就是金華火腿、兩條中華牌香煙、一隻奶油蛋糕和兩瓶五糧液。
但剛進門的趙陽依然被阿紅使了個下馬威。
這位嫂嫂拿著個簸箕和掃帚站在客堂間外的小天井裡,把地上的灰弄得到處都是,嘴裡還不停地碎碎念,說要把“臟東西”都掃出門去。
李燕當時就想發飆,但卻被趙陽拽住,他沒爹沒媽,從小受到的白眼不計其數,對人情冷暖更是習以為常。
門不當戶不對本就是事實,隻要能順利娶到老婆,這點委屈又算得了什麼。
但趙陽似乎還是低估了自己的不討喜,一場原本應該其樂融融的飯局始終以非常擰巴的狀態進行著。
就好像一般為了接待毛腳女婿,丈母娘一般會端上來一碗“糖汆蛋”,其實就是荷包蛋加白糖或者紅糖煮。
碗裡有幾個蛋,就代表對女婿有多喜歡。
而李母準備的“湯羹”裡去隻有糖水沒有蛋,這幾乎已經是打了明牌,表示我們家不歡迎你這個女婿,也不打算為你們這段感情送上祝福。
這在既要麵子又要裡子的上海家庭極為罕見,加之飯桌上沒有熏魚也沒有醬鴨,更不要提什麼紅燒蹄髈和鬆子桂魚這樣的硬菜。
清湯寡水,索然無味,也讓李燕一家的態度不言而喻。
這次的經曆給趙陽帶來不小的“創傷”,就算後來李燕以斷絕家庭關係相逼讓兩人結了婚,這根名為“屈辱”的刺還是深深紮在了他的心裡。
李燕深知趙陽骨子裡的要強,也明白斷無可能和睦相處,所以才會在大學畢業後堅持留在了北京工作。
相隔千裡,隻有逢年過節才會探望聯係,很多矛盾也就漸漸藏了起來。
瑤兒的出生所帶來的喜悅更是衝淡了生活裡的磕磕絆絆,一度讓李燕忘記了自己結婚當天嫂嫂阿紅所說的那些“難聽話”。
她原本以為能夠一直這樣安穩下去,讓時間衝淡父母兄嫂的偏見。
但當趙陽接下了遠赴南極的任務,自己還在生完孩子後的恢複期,繈褓裡的瑤兒又嗷嗷待哺。
各種困難接踵而至,回來依靠家庭和親情似乎成為了李燕無奈之下的最佳選擇。
但人心的惡又豈是她能想象。
“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讓小妹每天幫著一起照看早餐店,這樣一來可以貼補下家用,二來也能讓我騰出手來多輔導小飛的功課。”
阿紅在晚飯桌上提出計劃的時候,李燕甚至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自從李國偉在國營飯店當上服務員後,阿紅就想著辦法想從這個肥缺崗位上再撈點油水。
恰好有次店裡改造,在側麵多出了半個門麵,領導便把這小小五個平米的地方改造成了早餐外帶窗口並打算承包給困難職工家屬。
此等好事自然是沒逃過阿紅的眼睛,她逼著李國偉到領導麵前又是賣慘又是撒潑,愣生生擠走了好幾個家裡比他們艱難很多的老職工,成為了這間微型早餐店的主人。
低廉的成本,穩定的客源,的確在一開始的時候讓阿紅賺了不少錢。
但每天兩三點就要起床做準備工作,這讓養尊處優的她很快就受不了了,於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點心出品的質量也每況愈下。
畢竟是頂著國營飯店的招牌,老是這樣肯定不行。
領導委婉地找了李國偉,說是如果再沒法提升口碑,店裡打算就乾脆把這早餐檔口給撤了。
搖錢樹岌岌可危,阿紅自然著急,但懶惰可不是隨便能甩掉的毛病,正當她一籌莫展的時候,李燕帶著瑤兒回上海住了。
原本阿紅是不願意家裡多個“外人”的,畢竟擠占的房間原本是屬於她的。
但那天在飯桌上又是耍狠又是哭鬨都沒能讓李家二老妥協,於是阿紅便動起了其他壞心思。
“住我的屋子,睡我的床,那讓你幫我照看早餐店總沒毛病吧?”
阿紅心裡就是這麼想的,所以今天向李燕提出要求的時候,她沒有半點不好意思。
“這怎麼行?小妹她剛出月子,身體還虛著呢,哪裡能起早貪後去乾那些重活。”
李國偉雖然軟弱,也看不慣李燕和趙陽的這段婚姻,但骨子對親妹妹並非全無關心。
“李國偉要你講?我難道沒生過孩子嗎?我會不知道能乾哪些活?小妹,以後就早點起床,幫著嫂子和麵煎餅就成,其他都不用乾,最多……最多再剁個肉餡……還有記賬算錢,你是念數學的,這些應該都是小事。”
阿紅的早餐店裡一共就賣那麼幾樣點心,結果個個要讓李燕搭把手。
這種工作量不要說一個剛生產不久的婦女,就算是精壯小夥來恐怕都得被榨得乾乾淨淨。
“阿紅,你不要太過分!”
李父的聲音明顯帶著怒火,他同樣不喜歡趙陽這個女婿,也為李燕的執拗生過氣,但說到底還是想要護著自己的女兒。
“是呀,阿紅,燕兒身體還沒好透,你要實在覺得太累,要不就咱把早餐店關了,我讓你爸再給你找個輕鬆點的活。”
李母一邊拍著老伴的後背,防止他再因為情緒過於激動而要靠速效保心丸救命;一邊苦口婆心地衝著阿紅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但阿紅本就是好吃懶做的主,去正兒八經的單位裡坐班更是非她所願,於是眼珠子咕嚕一轉,立馬便祭出了這麼多年在李家一直屢試不爽的殺手鐧。
“我倒不是舍不得早餐店,跟著國偉吃點苦也沒啥,但小飛現在可是關鍵時候,要是學習跟不上,以後就沒辦法像小妹這樣考個好大學,那一輩子也就完了。”
“李家就一個孫子,我不管你們怎麼想,我這個做媽媽的就是拚了命也要讓他過得好。”
姓氏的傳承,香火的延綿,這放在中國絕大多數地方都是頭等大事。
阿紅完全摸準了李家父母的軟肋,當每每出現意見相左的時候,她就會及時搬出這把“萬能鑰匙”,總能通往心想事成的對岸。
這次似乎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