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大明:無雙好聖孫,請老朱退位 > 第237章 郭桓?臥嘞個大槽啊!

第237章 郭桓?臥嘞個大槽啊!(1 / 1)

推荐阅读:

自家人!

小胖殿下絕對是自家人!

親手將一個驚天大案送到自己手上,這比親人還親人呐!

毛驤強忍著內心的激動興奮,忙不迭地點了點頭。

“卑職明白!”他單膝跪地,右手重重按在胸口,“卑職願以項上人頭擔保,定將幕後黑手連根拔起!”

見此情形,朱高熾滿意地點頭,取出一張密函。

“這是工業區與朝廷的糧食往來賬目,你可借此核查漕糧流向。記住,此事牽連甚廣,切不可打草驚蛇。”

毛驤接過密函時,雙手微微顫抖。

翻身上馬一路疾馳,寒風吹散了他額前的碎發,卻吹不散眼中燃燒的鬥誌。

毛驤回到鎮撫司後,立刻召集了所有的心腹千戶。

“都給我聽好了!”毛驤將黴變米粒摔在案上,驚得眾人身軀微震,“小胖殿下親托要案,漕糧案背後牽連八萬流民生死。”

“從今夜起,京城十三座漕運碼頭,每個腳夫的鞋底都要扒開查!”

密令如瘟疫般迅速蔓延。

次日清晨,漕運碼頭的苦力們發現,往日隻對官員點頭哈腰的稅吏突然變得凶神惡煞。

兩名錦衣衛喬裝成米商,在酒肆擲出一錠銀子,掌櫃的眯起眼睛:“要說蹊蹺……半月前有批糧船,本該直運工業區,卻在北倉多停了三日。”

得了這個線索,接下來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錦衣衛最擅長之事,就是順藤摸瓜,按圖索驥。

更夫王三被帶進詔獄時,褲腿還沾著碼頭的淤泥。

烙鐵剛在火盆裡燒紅,他就抖如篩糠。

“我說!那晚有輛馬車直接進了糧倉,車上插著戶部令旗,趕車的……好像是……郭侍郎的貼身小廝!”

審訊室的消息傳回鎮撫司,毛驤正在繪製關係圖的狼毫突然頓住。

郭侍郎?

哪個郭侍郎?

戶部上下侍郎共四人,姓郭的也有二人,究竟是誰?

他連夜調閱三年來戶部文書,目光突然被洪武十七年秋的浙西稅糧記錄黏住——本該上繳的四百萬石秋糧,實際入庫竟少了三分之一,而簽字畫押的,正是戶部右侍郎郭桓。

案子查到這兒,毛驤整個人都興奮了起來。

“好好好!”

“這真是一場驚天動地的血腥大案啊!”

這樁案子若能辦成,錦衣衛將真正成為懸在百官頭頂的利劍,無人膽敢輕視!

次日清晨,毛驤帶著文書策馬直奔棲霞鎮。

工業區煙囪騰起的白霧中,朱高熾正與朱雄英查看新製的琉璃鏡模具,忽聞“錦衣衛毛指揮使求見”的通報,二人立刻來到僻靜之處見了他。

“殿下,幕後主使已查明。”毛驤單膝跪地,將卷宗呈上,“正是戶部右侍郎郭桓。他勾結地方布政使,私吞浙西稅糧,又以陳糧充數調撥工業區……”

朱高熾的瞳孔猛地收縮,耳邊轟鳴如雷。

郭桓這個名字,像一柄重錘砸開他記憶深處的閘門。

臥槽?

臥嘞個大槽?

這不就是他娘的郭桓案嗎?

前世史書裡,郭桓案牽連六部左右侍郎以下數百人,包括戶部侍郎王道亨、禮部尚書趙瑁、兵部侍郎王忠、刑部尚書王惠迪、工部侍郎麥誌德等朝堂重臣,以及整個六部上上下下的官吏幾乎都與郭桓案件有牽連,形成龐大的貪汙腐敗網絡,涉案糧額相當於全國秋糧總收入,老朱盛怒之下掀起腥風血雨,甚至連坐數萬名富戶,數萬人因此而喪命!

此刻曆史的齒輪竟在朱高熾眼前緩緩轉動,冷汗順著脊背浸透衣袍。

“高熾?”朱雄英見他臉色煞白,連忙扶住,“你怎麼了?可是身體不適?”

朱高熾強壓下翻湧的思緒,整個人都陷入了沉思。

作為熟讀明史的穿越者,朱高熾對洪武四大案的認知早已刻入骨髓。

在他看來,空印案是朱元璋出於對權力失控的極度敏感,借題發揮整肅官僚體係;而其餘三大案,實則都是帝王權衡利弊下的必然抉擇。

藍玉案雖株連甚廣,卻絕非無的放矢。藍玉恃功而驕,蓄養莊奴、強占民田,甚至在軍中安插親信,大有擁兵自重之勢。

更關鍵的是,隨著太子朱標病逝、嫡長孫朱雄英早夭,皇太孫朱允炆因非太子妃常氏嫡出,與淮西武將集團並無深厚紐帶。

為保皇權平穩過渡,朱元璋不得不揮淚斬馬謖,以雷霆手段翦除潛在威脅。

這份帝王心術,雖冷酷卻不得不這樣做!

作為帝王,老朱沒有什麼錯。

胡惟庸案則更是觸及皇權核心。不論胡惟庸是否真有謀逆之舉,其結黨營私、打壓異己,甚至妄圖架空相權的行徑,早已觸碰到朱元璋最敏感的神經。

作為淮西集團的核心人物,胡惟庸的存在不僅威脅君權,更讓朝中權力天平嚴重失衡。

朱元璋借此案廢除丞相製度、削弱淮西勢力,實為強化皇權的關鍵一擊。

而四大案中,郭桓案最不應引發爭議。

在朱高熾的記憶裡,這場震動朝野的貪腐大案,遠非表麵上“郭桓一人貪腐”那麼簡單。

洪武十八年三月,禦史餘敏、丁廷舉彈劾北平布政司官吏李彧、趙全德與戶部右侍郎郭桓合謀盜賣官糧,郭桓隨即下獄。

審訊卻牽出驚人內幕:戶部侍郎王道亨、禮部尚書趙瑁、兵部侍郎王忠等六部高官儘數涉案,甚至十二個布政司都深陷其中。

郭桓案的真相,實則藏在時間線的縫隙裡。洪武十七年,郭桓才從地方調任戶部侍郎,且因考核不達標未能晉升。

短短一年內,一個初入中樞的官員,如何能將整個六部乃至地方大員拖下水,構建起覆蓋全國的貪腐網絡?

壓根就不可能嘛!

更遑論這個貪腐集團犯罪手段之複雜——私吞官糧、強征苛稅、逼迫富戶填虧空,堪稱無惡不作。

一想到這兒,朱高熾敏銳意識到,這個龐大的貪腐集團必然早已成型。

郭桓或許隻是新晉的核心成員,真正的幕後黑手,恐怕是像禮部尚書趙瑁、刑部尚書王惠迪這類久居中樞、根基深厚的高官。

他們利用職權,將六部變成貪腐溫床,而郭桓案不過是撕開黑幕的突破口。

朱元璋雷霆震怒之下大開殺戒,既是嚴懲蛀蟲,更是借此機會徹底清洗官僚體係的毒瘤。

所以,郭桓案從始至終都不是什麼冤案,而是洪武大帝朱元璋堅決反腐的典型案例!

這場震動天下的大案,猶如一柄寒光凜冽的斬貪之劍,刺破了明初官僚體係中盤根錯節的腐敗毒瘤。

其涉案金額之巨令人觸目驚心:數千萬石官糧被侵吞,苛捐雜稅堆積如山,無數百姓被逼得賣兒鬻女、家破人亡。

更令人發指的是,這個龐大的貪腐網絡竟滲透六部核心,從戶部到禮部,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個嚴密的利益共同體。

若不及時遏製,大明王朝的根基將在無聲中被蛀空!

這個時候,老朱不殺人能行嗎?

一想到這兒,朱高熾就重重地吐出了一口濁氣。

難怪他聽見“趙瑁”這個名字會覺得熟悉,合著在這兒等自己呢?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