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大明:無雙好聖孫,請老朱退位 > 第314章 啟程!天津的水泥路!

第314章 啟程!天津的水泥路!(1 / 1)

推荐阅读:

馬車裡麵,氣氛凝滯得像塊鐵板。

王弼端坐於側,腰杆挺得筆直,一雙鷹隼般的眼睛在朱高熾與朱雄英臉上來回掃視,三人就這麼大眼瞪小眼,誰也沒先開口。

朱高熾心裡把老朱罵了千百遍,怎麼都沒想到這老逼登竟如此“陰險”——先前派常茂與康鐸跟著,明著是協助,實則是監視,這已經夠讓人頭疼了;如今竟直接把王弼這尊大神派來,簡直是釜底抽薪的殺手鐧 !

這下子,饒是朱高熾腦子轉得再快,也一時沒了主意。

畢竟王弼不同於常茂與康鐸那兩個毛頭小子,人家是實打實的開國名將,論戰功,跟著老朱從濠州打到大都,身上的傷疤比軍功章還多;論爵位,定遠侯的爵位是一刀一槍拚出來的;更關鍵的是,他對老朱那叫一個忠心耿耿,老朱的命令從來都是說一不二堅決執行,半分折扣都不會打。

想用忽悠常茂、康鐸那套說辭,讓他鬆口跟著去北伐戰場?

簡直是癡人說夢。

王弼隻要一句話“陛下令我保護二位殿下”,就能把所有借口堵死,根本沒轉圜的餘地。

所以,王弼是真不好處理啊!

朱雄英也眼巴巴地看向朱高熾,二人不斷交換眼色,最後還是選擇按兵不動。

畢竟北伐大軍還未出征,時間還早著呢,先去天津看看再說。

一行人緊趕慢趕,耗時一個多月,總算是抵達了天津城。

還沒有進城,馬車剛行至天津衛城外數裡,眾人就注意到了眼前的變化。

此刻城外那條長逾數公裡的道路上,黑壓壓的上萬人正分成不同的隊伍,各司其職地忙碌著,鐵鍬挖土的鏗鏘聲、推車碾過地麵的軲轆聲、此起彼伏的吆喝聲混在一起,熱鬨得像開了鍋。

不遠處靠近天津城的地方,一段已經修好的道路格外惹眼——路麵寬敞整潔,明顯分成了左右兩道,中間竟還辟出條窄帶,栽上了一排排新苗,看著既規整又透著幾分新意。

很快,一行人便來到了修路的核心區域。

隻見這些百姓被編成了數十個工作小組,有的掄著鋤頭開拓路基,有的用石碾反複平整路麵,有的推著獨輪車往來運送砂石石灰,還有的正蹲在路邊攪拌泥漿……每個人都埋頭乾著手裡的活計,雖忙碌卻不顯雜亂,反倒透著股井井有條的勁頭,連歇息的人都寥寥無幾。

主持這項工程之人,正是老熟人,戶部侍郎卓敬。

當初兩小隻瞞著所有人偷溜去遼東戰場時,常茂與康鐸二話不說就追了上去,唯恐兩小隻出現什麼閃失;唯獨卓敬,考慮到海貿大計剛起步,天津衛的船塢、碼頭、商棧與各大工廠都還在草創階段,半點耽誤不得,硬是咬著牙留了下來,繼續主持建設。

畢竟朱高熾走之前,早已把自己對海貿的全盤規劃、從商船建造的尺寸到關稅細則的條文,都一一跟卓敬交代得清清楚楚。

而事實也證明,卓敬的確不愧是連姚廣孝都忌憚的絕世奇才,不僅把朱高熾留下的藍圖一一落實,還在細節處做了不少完善,短短時日就把天津衛的海貿框架搭得有模有樣,關稅厘定、商船調度、與海商的接洽,樣樣都打理得井井有條,比預期中還要出色幾分。

聽聞朱雄英與朱高熾再次抵達天津衛,卓敬一早就帶著屬官趕到城外等候。

三人相見,略作寒暄,卓敬便領著一行人往施工區走去,準備沿途視察各項事務。

身後,王弼、常茂與康鐸緊緊跟著——他們領了皇命,自要寸步不離地盯緊兩位殿下。

剛走沒多遠,王弼的目光便被前方修路的景象吸引,尤其是看到那些百姓正往平整好的路基上傾倒灰色泥漿,不由得皺起眉頭,好奇問道:“他們為何要將這泥漿倒在官道上麵?”

他快步走上前,目光死死盯住前方已開拓平整的路段——那裡聚集著數十名百姓,兩人一組抬著扁擔,將一擔擔泛著灰光的泥漿穩穩倒在路麵上,另有專人手持木耙,將泥漿推得平平整整,連邊角都不曾遺漏。

這泥漿看著黏糊糊的,色澤與魚塘裡的淤泥相差無幾,隻是湊近了能看出裡麵混著不少細碎沙石,有的還帶著尖銳的石碴。

任憑王弼怎麼琢磨,也想不通這東西怎麼能用來修路——往日修路,要麼用夯實的黃土,要麼墊上碎石,哪有往路基上倒這種稀泥的道理?

這軟綿綿的東西,莫說走車馬,怕是人踩上去都要陷進去,簡直是胡鬨。

“這是在做什麼?修路嗎?哪有這樣修路的?”王弼的臉色沉了下來,怒容漸漸浮現在臉上。

他雖是武將,卻也深知官道的重要性——這一條條縱橫交錯的驛路官道,便是大明的血管,戰時能疾馳運糧、飛傳軍情,平日能暢行商旅、勾連州縣,維係著天下運轉,半分也馬虎不得。方

才見眾人揮汗如雨地修路,他心裡還暗自點頭讚許,畢竟架橋修路自古便是積德行善的大事,能讓行旅通暢、民生便利,是實實在在的造福之舉。

想那尋常州縣,若有士紳鄉紳肯出錢修一段鄉路、架一座小橋,都會被鄉鄰刻碑稱頌,尊為大善人。

隻因在這時代,交通本就閉塞,修橋鋪路更是耗錢耗力的難事:石料要從山裡采,沙土要從河邊運,還要請工匠設計監工,往往耗儘一戶富家的家產也未必能成。

是以這類基建工程,多是由官府牽頭主持,先是要層層上報朝廷獲批,再由地方官勘定路線、估算用料,而後趁著冬春農閒時節,從各鄉各村征調徭役——男丁按戶出工,自帶乾糧,跋涉至工地服勞役。

工地上既無像樣的工具,也缺統籌調度的章法,全靠人力肩挑手扛:石料從山裡鑿了,要靠人抬驢馱運到河邊;沙土從河床挖了,得用筐子挑到路基旁;遇到溝渠擋路,便隻能靠眾人合力填土夯築。

這般全憑人力硬拚,效率本就低下,再遇上雨雪天氣耽誤工期,或是材料短缺、工匠不足,往往拖上數月乃至數年才能勉強完工,其間耗費的民力更是難以計數。

可眼下,這些人竟往好好的路基上倒泥漿,這不是毀路是什麼?

道路修造不易,竟如此糟踐,簡直是豈有此理!

王弼越想越氣,攥著拳頭的指節都泛了白。

“定遠侯誤會了!”卓敬見王弼麵色不善,連忙上前一步解釋道,“這些可不是爛淤泥,這東西叫水泥,是用特定石料燒製後磨成粉,再按比例摻上沙石、清水攪拌而成的。”

“您彆看它現在稀軟得像淤泥,可隻要過上幾日,等裡麵的水分徹底乾透,便會變得如同磐石一般堅硬,莫說行車馬,就是蓋房子、築堤壩也能用,比尋常磚石結實得多,而且凝固得極快,用它修路,不出半月就能通行。”

嘶……水泥?

王弼眉頭猛地一挑,腦子裡像是有根弦被撥動了——他忽然想起當年,朱高熾搗鼓出來的基建神器水泥!

這東西的堅硬程度,王弼至今記憶猶新。當年測試時,凝固後的水泥塊擺在那裡,刀劍砍上去隻留幾道白痕,絲毫傷不了根基;後來甚至架起床弩來射,那能穿透鐵甲的弩箭射上去,也不過是嵌進表層些許,根本穿不透——這般硬度,比尋常青石還要結實幾分。

他竟把這小胖墩搗鼓出來的基建神器給忘了!

虧得自己還在這兒動怒,險些鬨了大笑話。

想到這裡,王弼臉上頓時掠過一絲尷尬,下意識地轉頭看向朱高熾,眼神裡帶著幾分不自在。

朱高熾早把他的神情看在眼裡,沒好氣地白了他一眼,嘴角卻勾著笑:“老王,沒文化就少吭聲,免得鬨了笑話。”

王弼被噎了一下,也不惱,隻是有些訕訕地摸了摸鼻子,識趣地閉了嘴,目光重新投向那些倒著水泥的百姓,眼神裡多了幾分好奇。

瞧見他這模樣,朱雄英腦海中陡然劃過一道亮光。

或許,他找到了怎麼說服王弼的籌碼!

最新小说: